明智光秀一方面在围困本能寺,另外一方面,想要歼灭织田信忠,这个继承人、这个权中将不死,杀了织田信长反而会让二条城的两千众鱼死网破,这不是明智光秀想要看到的局面。
明智光秀一共就1.5万人,他一直在想方设法的逼他们父子自杀,一旦其中一个自杀,另外一个就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去解决了,这样在面对羽柴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时候,会更有底气。
“杀!杀了织田信长!”明智光秀大声怒吼着,带着人冲向了最后一道院墙。
李诚立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明智光秀决计不会投降,立刻下令开火,一时间硝烟弥漫,火铳、虎蹲炮、子母炮的轰鸣声不断的响起,很快明智光秀和他带领的二百多人都死的面目全非,开花弹里面的铁蒺藜,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哀鸿遍野。
明智光秀死了,死的满地都是,他被一个开花弹当面击中,爆炸的威力,将他炸的四分五裂。
李诚立看着织田信长跨过被打烂的院门走了出来,才眉头紧蹙的说道:“我顶多帮你到这里,剩下的事儿,还要你自己解决,我若是做的太多,反而干涉太深。”
长崎总督府并不想成为凌驾于倭国诸多势力之上的超脱力量,调节社会矛盾,长崎总督府巴不得倭国死的人越多越好,但白银流入对大明真的很重要,所以李诚立帮了,但只帮到这里。
“好说好说,李指挥暂且休整一二,我去去就来。”织田信长赶忙道谢,他知道现在不是闲谈的时候,他需要去平叛,等到此事完结,再说答谢不迟。
织田信长拔出了腰间短刀,割下了明智光秀的脑袋,提着就向着二条城走去,他身边的心腹从154人死到只有二十三人可以行动,而且人人带伤,但织田信长就提着明智光秀的脑袋去了二条城。
二十三个人前往二条城支援,无济于事,但明智光秀的脑袋能说明一切问题。
织田信长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前往了二条城,他在狐假虎威,大明军这个真老虎就在本能寺驻军,只要大明军还在,织田信长这个狐狸就不会有事。
攻打二条城的叛军,都是出工不出力,看起来很热闹,但其实都是假把式,压根就没有实质性的进攻,因为本能寺那边有了结果,这些叛军才会倾尽全力。
织田信长从尾张国上洛,连续三次击败了信长包围网,他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大魔王的威名深入人心,在确定织田信长死之前,这些武士们、足轻们动起手来,自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逆贼已经伏诛,所有人放下武器!”织田信长浑身是血,举着明智光秀的脑袋,愤怒的大吼着。
当叛军之中有人第一个放下武器的时候,情势就发生了逆转,大局已定。
大魔王还活着,这是所有武士、足轻们亲眼看到的事儿。
明智光秀失败了。
明智光秀是个流浪武士,他手下一兵一卒都没有,他手下的这些叛军,都是织田信长交给他的,当织田信长亲自下令的时候,一切都成了定局。
次日的清晨,满是血的京都再次迎来了天亮,而睡了一个好觉的李诚立打着哈欠走出了营帐,点检了昨日巡夜的记录,再次查看了粮饷、火药、火器等辎重后,李诚立才见到了忙的一夜没睡、两眼通红的织田信长。
“感谢李指挥的救命之恩!”织田信长行了一个俯首贴耳的跪礼,这的确是救命之恩。
“那个刘长山我带走了,那是大明的逆贼之一。”李诚立说起了昨日的那个商人,这个商人是大明下过海捕文书的通缉犯,是要送解刳院的那种,刘长山的罪名是贩卖汉人,刘长山不仅买卖倭奴,还把汉人卖到元绪群岛去为奴为仆。
这是严令禁止的,抓到都要送解刳院的重罪。
大明没有百姓变成奴隶和奴役他人的自由。
“理当如此。”织田信长赶忙说道。
“昨日的叛乱处置的如何了?”李诚立询问起了昨日的战况,反正他们就是打出花来,也没人敢撩大明的虎须,李诚立已经帮了织田信长一把,他要还是输了,那就是自己不争气。
“将领都被抓了,至于武士和足轻,都归信忠统领了。”织田信长赶忙说道:“盟誓的都是将领,底层的武士和足轻,根本不知道这次进攻究竟打的是谁,所以,对于投降的武士和足轻,都从轻发落了。”
织田信长在解释,解释他为何法不责众,其实倭国的武士阶级是固化的,织田信长只能这样做,把叛乱的将领杀死,武士和足轻划拨给别人,阶级的完全固化也是倭国下克上能够普遍发生的原因。
无论谁当幕府将军,都要用这些武士。
“你这里闹这么一出,毛利辉元恐怕嘴都要笑歪了。”李诚立由衷的说道,本能寺之变发生在织田信长和毛利辉元全面开战的时间,这个时间闹出内讧的戏码来,对于前线极为不利,首当其冲的就是羽柴秀吉,无论羽柴秀吉有没有反意,都会被忌惮。
“不过还好,毛利辉元不是我的对手。”织田信长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都是老对手了,几次交手,毛利辉元就没赢过。
“既然看见了,我就要说你两句了。”李诚立眉头紧蹙的说道:“你怎么带着织田信忠一起来了京都?你这个将军和世子,都离开了安土城这个老巢,这不是把命门露了出来吗?但凡你的世子在安土城,明智光秀就不敢谋反,因为他谋反,世子会继位,而后带领安土城守军平叛。”
“李指挥教训的是。”织田信长擦了一把冷汗说道:“这里是京都,我已经经营了十二年,确实是疏忽大意了。”
还是李诚立提醒,织田信长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经过了一次叛乱,织田信长都没想到的漏洞,被李诚立一语道破。
“还有,这个明智光秀是怎么做到的?调动一万三千人从居城龟山城进入京都,你居然一无所知?要知道在大明,调动超过一百人,都需要兵部核准,在地方则是都司衙门、经略、巡抚核准,他一万三千人,走了六天进了京都,你居然一无所知?”李诚立看了整个兵变的过程,感觉跟闹着玩儿一样。
从龟山城到京都,明智光秀走了整整六天,本来走三天就该到了,还因为大雨耽误了三天时间。
这不是闹着玩是什么?明智光秀的造反是闹着玩儿,织田信长的防守也是闹着玩儿,在李诚立看来,整个倭国上下,就是个草台班子。
“李指挥教训的是。”织田信长愣愣的说道,在大明将领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儿,在倭国看来,就是听都没听过的妙策。
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图》
制度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极为漫长才能形成,一个不起眼的条例,它的形成需要经验,需要斗争,需要纵向规模。
就以调动百人以上需要兵部的核准这个制度为例,它的形成在北宋初年,由夺了孤儿寡母江山的赵匡胤所构建。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至暗时刻,将军事彻底纳入了政治的延伸,当然随着赵光义在高粱河的战败,这种纠正立刻变得矫枉过正、过于用力,演变成了重文轻武,导致了北宋、南宋的对外战争,总是弄得人哭笑不得。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这一个历程和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充分的斗争。
织田信长想要推行这样的政令,而后他发现,根本做不到,更让他绝望的是,他看不到有能够执行的那一天,这就是最大的悲剧,明明已经知道了更加正确的答案,但就是无法完成政令的推行。
李诚立看织田信长稳住了局面,带兵离开了倭国的京都,临走的时候,李诚立不仅带走了刘长山,还拉走了一堆的东西,这些都是谢礼,是织田信长为了表示感谢从御所里拉出来的宝物,织田信长的白银要留着给大明做战争赔款。
没有了刘长山,还有赵长山,蒲长山,宋长山来继续做生意,只要有人,就不怕没有大明的货物,只要有大明的货物,就不怕没有白银。
李诚立写好了塘报,交给了海防巡检,由海防巡检送入京城奏闻陛下。
而塘报传入京堂的时候,大明皇帝在通和宫西花厅和李贽交谈,这次林辅成没在,林辅成还在写游学的见闻,将宗教对人的异化这個课题进行收尾,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史料,记录了现在为何出发。
“朕记得朕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在太白楼说无代表不纳税的事儿,怎么后来就没有了任何相关的讨论呢?朕当初问了你很多的问题,你思考的如何了?”朱翊钧曾经给李贽留下过作业。
李贽的这个观点,朱翊钧还是十分赞同的,但是实践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了,朱翊钧提出的几个问题,还只是出发之前的问题,在路上会遇到更多更多的问题。
“陛下,臣仔细想了想,臣的观点还是太浅薄了。”李贽无奈的说道:“发展到最后,不过是两宋那一套,为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李贽其实从没有放弃过他的思索,只不过在太白楼陛下连续问了他几个问题后,他愕然的发现,其实他的观点不是新颖的观点,而是早就有了。
两宋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只要是读书人都知道,而且时常谈及,一说就是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但只字不提,文彦博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不是和百姓治天下。
所以,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就是宁愿牺牲百姓的利益,也不能伤害士大夫的利益。
但是读书人,往往断章取义,只引用前半句来证明不让皇帝一人独治是进步,忽略后半句非与百姓治天下,来掩饰两宋士大夫根深蒂固的只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劣根性,连达则兼济天下的遮羞布都不肯遮掩的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遮羞布都不要了。
当时宋神宗宣见了文彦博讨论陕西戎事,文彦博非但没有讨论戎事的兴趣,上来就炮轰了新政,言祖宗以来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意思是你神宗皇帝违背了祖宗成法,搞什么变法,那可不就乱套了吗?陕西军乱,不就是你变法搞出来的吗?
当时神宗皇帝就跟文彦博吵了起来,文彦博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皇帝就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神宗皇帝说:变法伤害了士大夫的利益,导致了士大夫们都不是很开心,虽然损失了士大夫的人心,但是变法,有万民的民心。
文彦博立刻就说,百姓?百姓在哪儿呢!皇帝你和谁治国心里没数吗?和士大夫共天下!
士大夫们从何而来?从万民中而来,但是穿上了那身儒袍,最后就变了模样。
李贽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办法来,索性就不想了,反正陛下是个明君,无代表不纳税,这不是当务之急。
“臣愚钝,陛下当初问臣的那几个问题,臣…一个都解决不了。”李贽由衷的说道:“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天下的苍生渴望甘霖解救他们的苦难,却不知道苍龙,就在这里盘踞隐藏不为所动。
皇帝当初,问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张冠李戴,如果穷民苦力可以不纳税,是不是大明遍地都是穷命苦力了?张冠李戴如何解决?
第二个是身份政治,以出身来区分,这个口子一开,就是给自己叠各种各样的身份,最终搞成一团糟,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比如举孝廉时候,各种稀奇古怪的‘孝子’,中原好不容易度过了身份政治的困局,难道要开历史倒车?
第三个是背叛阶级,如何保证这个代表在实现了阶级跃迁之后,仍然代表原来的阶级?不忘记自己为何出发?
第四个确定人选,如何选出‘某个人’来代表万民?万民怎么知道他的存在呢?
李贽尝试思考,而后放弃,李贽宁愿去讨论权力对人的异化,也不愿意再思考这些问题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李贽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
“朕也拿着这几个问题去问了先生,你猜先生怎么说?”朱翊钧笑意盎然的说道。
李贽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问道:“先生有何高见?”
“先生说,看看帝鉴图说吧!”朱翊钧想起张居正那一副眉头紧锁,略显迷茫的神情,就是一阵乐,张居正最后选择了逃避,他也不知道这个答案,让皇帝看帝鉴图说去。
“朕观泰西的尼德兰地区搞得上下议政院制,本来觉得这制度挺好的,上议院呢,是旧贵,下议院的是万民代表,这样有事商量着来,后来朕发现,好像行不通,因为上议院的旧贵本就是世袭罔替,下议院的万民代表也会变成这样。”朱翊钧倒是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下议员的儿子问:父亲父亲,我能做上议员吗?
下议员父亲说:不能,因为上议员也有孩子。
“臣也想过,行不通的,陛下。”李贽倒是对尼德兰地区造了费利佩二世的反,知之甚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其路线不适合大明。
因为上下议政院的制度,大明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了,在正统初年,就是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武勋和以三杨为首的士大夫,最后的结果就是张辅被逼到了上不了朝的地步。
历史长了,就这点好处,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都能找到历史原型,产生的种种影响,历史都给出了答案,最后形成了经验,变成了制度。
李贽摊开了手说道:“臣从头开始想,这个议政大夫如何诞生。”
“议政大夫要被人广泛的知晓,就需要诗社笔正们摇旗呐喊,需要人口口相传,这都是需要钱的,但是钱是白拿的吗?势要豪右给的这些钱,都是白给的吗?这样一来,不就是政以贿成吗?”
“还不如科举取士呢。”
“当着朕的面儿,伱当然要这样说,无趣。”朱翊钧很清楚的知道,从各种自由派兴起的时候,对于制度的探讨就会提上日程,最终敲响帝制的丧钟。
但是当着皇帝的面儿,李贽这样的狂夫,也不敢敲钟,他缺乏了一些勇气。
李贽看了看皇帝,最终没有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他其实很想说,要皇帝都是陛下这个样子的!那他双手双脚支持,探讨个屁,帝制就是最伟大的制度!
这也是风力舆论比较尴尬的点儿,陛下除了暴戾这一件事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批评的地方,批评陛下勤勉?还是批评陛下节俭?还是批评陛下嫉恶如仇?还是批评陛下坚韧,十二年如一日的操阅军马?
李贽一共有两个课题,一个无代表不纳税,因为皇帝陛下的英明戛然而止,只要陛下还在,这个话题就没法讨论;另外一个课题,对人的异化,李贽完成的很好,李贽这次入宫,是为了聆听圣训。
“你和林辅成新写成的金钱对人的异化,朕很不满意。”朱翊钧喝了口茶说道:“不够深入,不够彻底,浅尝辄止,过于寡淡了。”
李贽和林辅成最新一篇金钱对人的异化,被皇帝陛下否定,讨论的过于简单了。
“陛下,已经很大胆了。”李贽十分确信的说道:“这已经是臣所知道的、所思考的极限了。”
“所以,等到明年三月份南巡的时候,你和林辅成随扈前往南衙亲眼见证一下就是了。”朱翊钧知道李贽的局限性,局限在于不了解,要完善金钱对人的异化,还是要亲眼看一看才行。
李贽和林辅成认为,是金钱泯灭了人性中的理性放大了贪欲,造成了金钱对人的异化,这个出发点朱翊钧非常认可,但是他们举的例子,并不能有力的佐证自己的观点。
“明年三月南巡,已经定下来了吗?”李贽颇为惊讶的问道,陛下要南巡的风已经吹了一年了,这一直在吹风,但迟迟没有行动,现在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初步定下了明年三月份。”朱翊钧摇头说道:“朕也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
朱棣能够五次亲征北伐,是因为他有常务副皇帝太子朱高炽处理国事,但朱翊钧离开京师,平日里堆积如山的政务,就无人处理了,但是又必须南巡,因为需要到南衙亲眼看一下,才能决定万历维新的下一步动作。
朱翊钧有些分身乏术,动心起念要南巡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但始终走不开。
终于,大明国事处于稳定期,大明皇帝要去南衙亲自走一遭,见证一下南衙的发展变化,而监国之人则是潞王朱翊镠,小事盖个章,大事送南巡的皇帝手里。
皇帝出行要准备一年时间,这已经是很短的准备时间了,这可是天子出行,就下榻之地这一件事,就充满了各种变数。
李贽起身告退,他不白来,他清楚的知道了大明皇帝为何否定了他的文章,金钱对人的异化,需要更多的、更加详实的调研,才能得到更加明确的答案。
没有调研,没有践履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发言权,脱离了事实的任何讨论,都会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谬结论。
朱翊钧拿起了长崎来的塘报,看完之后沉默了许久。
实际上,倭国从头到尾都没让军事成为政治的延伸。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要理解这句话非常复杂,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控制暴力不至于失控,这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首要前提,就像一个人要控制自己的手脚一样的理所当然,因为倭国始终没能完成对暴力的控制,被美利坚扔了两颗新出炉的原子弹,最后,倭国在五星天皇麦克阿瑟手里完成了去军事化。
而织田信长被反复刺杀,就是暴力失控最典型的特征。
“本能寺之变,不是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塘报由衷的说道。
“还真给陛下说准了,长崎方面又送来了塘报,在李诚立指挥使离开后,织田信长又被刺杀了一次,他在京都下榻的本能寺被付之一炬,织田信长侥幸躲过一劫。”冯保将长崎送来的塘报呈送给了陛下。
本能寺躲过了明智光秀的偷袭,但最终还是被大火焚毁,这次的刺杀因为是放火,还没有调查清楚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六七月就到了雨季的时间,这个时候,就不利于海防巡检们水翼帆船行动,因为这个雨季是台风带来的,狂暴的台风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让水翼帆船这种不抗风浪的快船行动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