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就是个渔村,我从京师出来之后,行至这里,饿殍遍地,现在繁花似锦。”徐渭对着孙克毅说起了过往,这是他第二次到天津卫,上一次他刚被放出来,从这里去了辽东,他用四个字形容了当初的破败。
饿殍遍地,就是饿死的人,走一段就能看到,这四个字是大乱之世的征兆,彼时的徐渭极为担忧,天下恐有大乱。
京畿、北直隶因为两次入寇,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入眼皆是暮气沉沉,现在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我第一次来天津卫是开着画舫来的,陛下来天津卫接俞帅回京,那次画舫被陛下给抓了个正着,我还惊虑了许久,生怕招惹到了天怒。”孙克毅也来过天津卫,天津卫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孙克毅完全认不出这里来了。
徐渭笑着说道:“那我考考你,你觉得这里的繁华,是因为什么?”
“开海?学生愚钝。”孙克毅立刻回答道。
“是亦不全是。”徐渭向着会同馆驿走去,对着孙克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种繁华,自然是因为开海,天津卫作为大明京师海上的门户,随着开海政令推进,天津卫越来越重要,而另一方面,也是徐渭认为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丈还田的影响,大明的百姓是极为勤劳的,只要有块儿地,就可以活下来。
或者说,张居正新政,是一切的基础。
考成法、设时设限、草榜糊名、底册填名,让大明的行政力量从灰烬中涅槃重生,而清丈还田,是补充国之根本之法,振武强兵给武将事权,是给大明这艘大船增添压舱石,而整饬学政,是清朗风气,是教化之功。
生产是人改变自然,主语是人,如果没有人,再多的生产资料,再多的生产工具,也没法生产。
行政力量的恢复,人口的恢复,才是皇帝意志能够得到贯彻的原因。
“谨受教。”孙克毅听明白了徐渭的道理,陛下和先生的新政殊途同归,又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便是文人常说的君圣臣贤。
徐渭和孙克毅从天津卫入通州,自朝阳门入京师,在会同馆驿下榻,会同馆驿,人员流动极大,消息也最为便利。
徐渭和孙克毅洗漱了一番,还没休息,就收到了请柬,显然有很多人想跟长崎总督府的总督沟通一二,徐渭一一拒绝,这不是徐渭这个外乡人,不给本地人面子,而是他要面圣,摸清楚风向后,再进行活动。
大方向都不清楚,胡乱交际,很容易出问题。
徐渭带着孙克毅来到了前门楼子,前门楼子听评书,可不仅仅是沙阿买买提一个人的爱好。
徐渭和孙克毅要听的还是《三打徐阶》,徐渭是胡宗宪的幕僚和徐阶有仇,孙克毅的哥哥因为徐阶被打断了腿,也跟徐阶有仇。
这万士和编纂的评书、戏文,在大明流传甚广,已经有了二创的话本出现。
长崎是个文化荒漠,回京了,自然要享受一二。
“听说了没?王公子在四川搞了个大动静!华阳学府杀的那叫一个惨烈,血流成河,人头滚滚,在京师,有他爹管教,他那骨子里的纨绔劲儿只能收敛,这次到了四川直接动手,可谓是心狠手辣,果决无比。”一个食客,在评书开始前,和同桌交流着。
“嘿,要不说是当代严嵩严世藩呢,不,这王谦比严世藩狠多了,陛下让他到四川办戥头案,他可倒好,就因为和那杨宁仁争风吃醋,抢夺那美人罗香仙,就直接动手了,啧啧,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争风吃醋,抢美人罗香仙,王谦在这里,怕是直接掀桌子了,骂谁呢!他王谦好歹是京师第二纨绔,那罗香仙,他还看不上呢,他王谦最喜欢良家!
但人们总是如此,觉得这个理由更加合适,符合王谦王公子在外的形象。
“那杨宁仁活该,他们老杨家在四川搞戥头大案,张居正的弟子都中招了,不这么搞,王谦不学无术,能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听说王公子去了都江堰,上了道奏疏说,外之豪强兼并,赋役不均,花分、诡寄,恃顽不纳田粮,偏累小民,都江堰灌溉三百万亩,至今只剩一百零三万亩,闹得沸沸扬扬,说要修一条济民渠,累费四十三万银,他王公子付钱。”
“我也听说了这个事儿,前段时间全晋杂报,还专门刊文,说王公子的话就是晋党的话,这笔钱,他们晋党出了,不就是四十三万银吗?只要陛下高兴,一百四十三万也肯出。”
徐渭颇为好奇的说道:“这一条济民渠扩灌之事,从哪里可以看到详情?”
“那边桌上有杂报,每一期都有,可以自己去取来看,但是要带走,要花钱买。”食客有眼力价儿,这徐渭和孙克毅虽然不是穿金戴玉,可是气度不凡,食客尽心为徐渭解惑。
孙克毅立刻起身去拿杂报,长崎消息闭塞,种类繁多的杂报,不是每期都有,而且严重滞后、缺失。
“拿去喝茶。”一声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汉话在孙克毅耳边响起,一个银袋子带着颇为优雅的弧线,落到了孙克毅的手里。
(⊙o⊙)?!
沙阿买买提要取杂报,打发评书开始前的无聊时间,插了个队,自然要客气一些。
孙克毅,松江孙氏的当家人之一,手里不说是金山银山,那也是钱不当钱的主儿!骂谁呢!
孙克毅掂量了下,足足有一两多银子,面色一变说道:“你先请。”
你要是蛮不讲理的插个队,那是破坏秩序,可是你若是肯扔一两银子出来,这是尊重,不是羞辱。
“谢!”沙阿买买提取了几分杂报,扔出去银子的时候,他看到了对方的气度就觉得怕又是个不收嗟来之食的君子,没成想,对方丝毫不介意。
一两散碎银子不少了,大明京营军卒一年也就十八两银子而已,那可是卖命钱。
孙克毅把这件奇闻说给了徐渭听,徐渭也是满脸带着笑,富有的孙克毅也有被银子砸的时候,谁会嫌自己钱多呢,这一两银子,够他们在前门楼子听几日评书了。
徐渭拿起了杂报,细细看了许久,连评书开始了都没注意。
济民渠,第一期,总长只有二十一里,一共十二个闸口,自郫县两路口府河左岸引水穿凤凰山北,沿岷沱两江分水岭南入龙泉驿区,这是第一期工程,涉及灌溉面积,超过了9万亩,这只是主干渠,也就是第一期工程,因为涉及到了都江堰工程修复,所以第一期投入为四十三万银。
水利工程都是修修补补,李冰父子当年修的都江堰现在就剩下江心一片石了,比如诸葛亮治蜀,就专设机构管理修缮,生民无数,水利工程不是修好了,就能一用几千年不坏,任何水利工程,超过五年不修就会丧失功能,超过十年不修,就成了废墟,水利,从来都是人和自然的角力。
再漂亮的女人,半个月不洗脸,也是满脸的油腻,跟漂亮没什么关系了。
说起来好玩,王谦在都江堰的第一期投入,四十三万银,都是他沿途索贿加上老爹给他出门差旅费。
让徐渭看的如此投入甚至忘记了听评书的原因是,整个济民渠总规划超过了六百里,计划灌溉面积超过了900万亩,计划要用十年的时间去修建,整个工程总投入超过了三百五十万银,等于七个先帝皇陵的总投入。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同样也是一个奇观。
王崇古宣布,都江堰修缮和济民渠六百里修建,全都由晋党买单,目的是为了降低自己的体量,防止自己在这十年时间里,达到皇帝的斩杀线,继京师至山海关段崇古驰道之后,这条渠,一定会名垂青史。
孙克弘为何要开发元绪群岛,就是王崇古为何要投入都江堰工程的原因。
900万亩田,整个四川在万历七年清丈,纳税田亩才1400万亩。
“奸臣?忠臣?何为奸,何为忠呢?”徐渭放下了杂报,正好听到评书里,说着徐阶的故事。
徐阶风评倒是挺好的,他是忠臣吗?
狗屁,与国无益,与最大的利益集体大明国朝无益之人,何来忠字可言?严嵩再烂,也是实打实的支持了胡宗宪平倭荡寇。
戚继光、谭纶、陈大成、杨文、王如龙、刘显、汪道昆等等,都是在平倭的时候,涌现出的忠良。
徐渭在京师并没有依仗,他不是张党晋党,勉强能算个浙党,毕竟浙党嫡系的沈一贯的父亲和徐渭是同事,都是胡宗宪的幕僚,但徐渭并没有在面圣之前,前往全浙会馆,徐渭很清楚也很明白,他不是也不能是浙党,只能是帝党。
万历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翊钧在离宫接见了徐渭和孙克毅,之所以选择离宫御书房,因为这里更加私密一些,算是表达重视的一种方式。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徐渭、孙克毅行五拜三叩首大礼觐见。
“爱卿免礼,就坐。”朱翊钧笑容满面,颇为温和的说道,阳光开朗而明媚无比的大男孩。
朱翊钧对徐渭的第一印象就是狂士,放浪形骸之外,掩盖在儒雅随和士大夫模样之下的是,把自己的命不当回事的那种疯狂,疯狂才是徐渭的本来面目。
徐渭当初清理长崎罗马教廷教区的时候,可是把红毛番和金毛番全都坑杀了,总计一百四十三人,把泰西景教在长崎的活动全数抹去。
徐渭是个疯子,虽然他现在非常理智,但朱翊钧还是能看得出徐渭眼中的疯狂。
“陛下如果不方便动手的话,足利义昭就交给臣来办吧。”徐渭面圣的第一句话,就是为陛下解决疑难问题,倭国王府的倭国国王足利义昭。
足利义昭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他的唯一价值,就是让大明可以吊民伐罪,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干涉倭国局势。
现在大明已经进去了,足利义昭就该死了,一年两万银白银,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给了足利义昭,那不是作孽吗?
“倭国国王和琉球国王前段时间在互相泼粪,这段时间在斗曲,也是挺热闹的,算了,暂时让他先活着吧。”朱翊钧并不打算让足利义昭光荣赴义,要不然长崎总督府会很被动,这是给织田信长送整合倭寇大名们共伐大明的借口。
足利义昭的政治价值,大义的名分,每年两万银,还是值这个钱的,足利义昭就是倭国如鲠在喉的鲠,扎在喉咙的那根刺。
只要足利义昭还活着,织田信长就是叛臣,流放足利义昭就是他的罪责,哪怕是在倭国,在礼乐崩坏的泰西,背叛,都是不被认可的劣迹。
“陛下英明。”徐渭想了想,还是打算听陛下的话,在他的打算里,足利义昭一死,织田信长必然扛起反明的大旗,到那时候,大明就可以完全介入倭国了。
至于长崎总督府的危险与否,徐渭并不考虑,死就死了,无所谓,当初在天牢里,他自杀了七次,不是狱卒看的紧,他第一次就死定了。
徐渭是真疯,连自己的命都不怎么顾忌。
朱翊钧和徐渭聊起了倭国的局势,毛利家和织田家围绕着石见银山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毛利家顶住了压力,织田信长无法更进一步,这主要是来自大明的支持,当然大明的支持从来不是免费的,毛利家得到的所有支持,都是明码标价的。
倭国流入大明的白银之中,有近一百万银,是直接流入了大明朝廷,压印成为了银币,这每年将近一百万银,是由毛利家提供,主要用来购买军械。
战争财这个东西,向来如此暴利。
一条隐藏在水面下的利益集体正在悄然形成,以大明松江造船厂为首,各大军器监、军械厂,正在悄悄的扩大体量,军队、军工工坊、支持振武的廷臣,正在形成一个不太稳固的三角,随着军火贸易的不断兴盛,这个三角会慢慢变成复合体,进而保证大明不再陷入兴文匽武的覆辙之中。
即便是万历年间的振武,大明武将们的地位,仍然在文官之下,兴文匽武之风虽然得到了遏制,但在张居正、朱翊钧走后,仍有再次爆发的可能,大明振武的风力,也需要利益复合体去维护。
徐渭和陛下聊完了倭国之事,就聊到济民渠之事,十年的大工程,但凡徐渭看看杂报,就清楚了其含金量,徐渭要把握风力,聊起了此事,探听着大明未来的动向。
“王次辅也不是无的放矢,他希望济民渠的第一期,一年为限的工程,能够形成一个经验,进而在大明进行,兴修水利,增加耕地,以工代赈,安置流民。”朱翊钧没有隐瞒的想法,告诉了徐渭,王崇古的打算。
大明毛呢官厂发展已经告一段落,王崇古把主意打到了都江堰这个数千里之外的地方,主要是为了培养以工代赈的经验,四川是一块很好的试验地,人地矛盾极为明显,流民很多,这是王崇古履行自己入阁的政治承诺。
《天下困于兼并纾困流氓疏》,官厂是一种办法,水利是王崇古思考的另外一种办法,自己动手修水渠、修路、垦荒,垦出的田亩,用于休养生息,让百姓能在残忍朘剥之下,喘一口气。
这条路自古有之,比如朱翊钧的农学老师徐贞明的老师马一龙,就用这种办法垦荒,将第一年收获投入下一次的垦荒之中,如此推动垦荒之事,安置百姓。
如果都江堰济民渠第一期工程得到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在水文丰富的地区,就可以将经验推而广之,贵州、湖广、南衙、浙江、福建、江西、广州、鸡笼、吕宋,都怎不缺水,更多的水利工程意味着更少的流民、更多的良家子、更多的田亩、更多人口、更多工程必然带来更多的技术革新、会有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潜力。
大明几近于枯竭的国之根基百姓,会在清丈还田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大明几近于崩溃的向心力,也会再次凝聚。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好好好。”徐渭连道了三声好,颇为感慨,谁整天说王崇古是佞臣的,搞得徐渭在长崎都这么觉得,结果现在一看,这分明是弘毅忠臣、经民济国。
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看法自然不同。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第419章 三马之力的蒸汽机
朱翊钧和徐渭聊了很久,一直到日暮时分,徐渭才离去,徐渭把握住了方向。
张居正久掌大权,皇帝和先生之间究竟是不是传闻之中那般面和心不和?大明国势昂扬之上,陛下是否已经居功自满,认为大明已然天下无敌,弊病尽除?开海之风吹遍了大明漫长的海岸线,白银大量流入、人口开始外流,陛下是否会觉得开海影响到了皇权的稳固?清丈还田,如火如荼,刀刃向内,陛下是否会觉得为难,而做出一些取舍?晋党和张党之间的争斗,会不会有进一步失控的可能?
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徐渭都得到了答案,徐渭需要得到答案,进而判断长崎总督府可能存续的时间。
徐渭要杀在京的倭国国王足利义昭的原因,是害怕迟则生变,是害怕朝中的风向转变,导致长崎总督府失去大明助力,到那时,长崎总督府必然如同海盗汪直那般,成为大明海权、海外殖民的一抹流星。
幸好,这次进京,徐渭得到了非常肯定的答案。
陛下是弘毅士人。
当然徐渭也知道了陛下对立花訚千代的处置,现在的筑前白梅,正在浣洗局用大棒子洗衣服,这个前立花家督,现在只能做这种事儿,让徐渭有些意外,但也就只是些意外罢了。
他送礼,陛下收了,陛下把礼物放到哪儿,他才不管。
徐渭要在京师逗留半个月的时间,他先去拜访了张居正,感谢了张居正为胡宗宪平反,杀徐阶、以及对长崎总督府的支持,张居正留宴徐渭、孙克毅,徐渭再拜访了谭纶,这是过去的战友,而后去了全晋会馆,和王崇古谈了许久,主要是一些官厂团造的经验问题,王崇古没有藏私,对徐渭的疑惑,进行了一一解答。
而后徐渭前往了西山陵园,拜祭了大明漳平侯俞大猷,俞大猷在大明万历开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松江市舶司、松江镇水师,俞大猷都居功至伟。
松江镇水师,俞大猷去的时候,只带了三千客兵,他用自己平倭的名声,召集客兵、壮丁的投效,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俞大猷将三千客兵扩展到了三万水师,而这三万水师,正是大明开海的压舱石。
可以说,没有俞大猷南下再建水师,就没有长崎总督府。
徐渭在万历八年九月的时候,离开了,他带走了陛下给他的礼物,一盏长明灯,二十斤灯油,这盏长明灯,必然照亮迷茫的、海外殖民前路。
京师的热闹一阵接着一阵,徐阶之死刚刚过去,新都杨氏就立刻奔了后尘,新都杨氏干的那些事,都被刊登在了杂报上。
而大明的笔杆子们,总是将原因,隐晦的指向了皇帝在公报私仇。
据传闻,徐阶抄了严嵩家,抄出了一千万银,只给了道爷一百万两;新都杨氏更是道爷的大敌,彼时大明皇权不彰,现在京营在侧,皇帝是在报仇。
这必然是真的,否则大明皇帝怎么不反驳?!
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推导出的判断,相比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报私仇,更加合情合理。
朱翊钧不反驳,是因为这群笔杆子说的是真的,倒不是私仇那么简单,而是皇权。
徐阶和杨廷和父子都严重的挑衅了皇权,朱翊钧收拾徐阶和杨氏,除了大道之行外,的确有巩固皇权的目的,皇权在,朱翊钧这个皇帝才能像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