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御史,何事?”汤显祖脚步一停,疑惑的问道。
王谦平静的说道:“你入京来会试,当真没想过,是有人打着太傅的名义,四处招摇撞骗吗?还是明知道有人在招摇撞骗,但仍然前来?咱们都是官宦之家,像太傅这种地位,真的要操弄科举,是该从上面动手脚,还是从下面动手脚呢?”
“你若是想过是有人招摇撞骗,仍然来了,陛下是个论迹不论心的人,这次没有证据,让你你侥幸逃过,日后做事小心些。”
“你若是没想过,我劝你,会试也别考了,官场不适合你。”
“言尽于此。”
“谢王御史教诲。”汤显祖再拜了一下,才扶着栏杆下了楼,汤显祖到底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正义而来,只有汤显祖自己知道了。
王谦还在发力的时候,朱翊钧也在派缇骑调查,赵梦祐没让朱翊钧失望,从王篆入手,进行了全方位的人生侧写,最终将背后之人给找了出来,邹迪光的座师王畿,嘉靖十三年进士,而后被罢官,四处讲学,是心学七派浙中派的魁首。
王畿是王明阳最为赏识的弟子之一,和张居正强调知行合一不同,大明的心学,在王阳明之后,就彻底走入了只论良知的歧路,这也是让张居正十分心痛之事,知行合一致良知,严知辩识方为真,这门学问到了万历年间,已经逐渐变成了神感神应,不学不虑,自然之良,一念入微。
张居正整饬学政,严格禁止了聚徒讲学之事,这让心学门人,都觉得张居正是个叛徒。
王畿的目的其实也挺简单,就是试探,就在前不久,大明皇帝和当朝首辅发生了一些摩擦,张居正和皇帝产生了间隙,那趁机将这个间隙不断的放大,最终导致君臣失和,张居正失去了圣眷,到那时,就到了总攻的时候。
但没有任何证据指向王畿,反倒是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冲锋陷阵的邹迪光。
“果然如先生所言,这些人在忍,在等,忍到先生离开,等到朕孤立无援。”朱翊钧将手中的奏疏扔在了桌子上,眉头紧蹙的说道:“若是先生真的走了,恐怕先生的名声,就会直接从社稷之臣,变成欺君罔上的奸臣。”
“陛下圣明。”冯保俯首说道。
张居正真的走了,冯保首当其冲,能去凤阳种菜,那都是好下场了。
万历八年二月的会试如火如荼的展开了,邹迪光闹出的乱子,以邹迪光被革除功名,流爪哇而告终,邹迪光如此惨烈的遭遇,也让朝中蠢蠢欲动的人,再次按捺住了那颗躁动的心。
这是刑部、大理寺卿和都察院给出的处罚,依据的是《大明律》诬告反坐:凡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五六人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所诬重者,从重论;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乡,家属迁化外。
所诬重者,从重论,这里的重者,就是五品及以上,所以从重论罪,是流放三千里,故流放爪哇。
按照朱翊钧的意思,这个邹迪光不送解刳院,也是要斩首示众,但张居正非常反对。
张居正的意思是,若是斩首示众,才是坐实了他操作科举的罪名,既然有法可依,还是依法而行,既是为了个人的名声,也是为了国法的森严。
张居正是事主,张居正选择轻拿轻放,朱翊钧也只能认同了。
殷正茂说得对,这帮畜生,就是在欺负张居正是个君子。
但凡是张居正学一学历代权臣是如何炮制反对者的路子,邹迪光、吴中行、赵用贤这些贱儒,坟头的草都三尺高了。
万历八年三月,朱翊钧殿试,录取了三百人,而后又添了二十七人恩科进士,这二十七人都是循吏,而且是那种卷王中的卷王,时运不济也好,发挥失常也罢,未能考中进士,做了官,政绩突出,朱翊钧给他们补了出身。
没有这个出身,这二十七人,这辈子顶多在知县这一层打转,海瑞这种以举人坐到了正二品职位上的少之又少。
比较有趣的是,张居正家里的老三张懋修,高中榜首,但很快,张懋修就去了皇家格物院做了格物博士,和兄长一道研究万物无穷之理了。
张嗣文、张懋修,因为父亲的缘故,哪怕是考中了进士,也做不了官,张居正不是严嵩、也不是徐阶,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是小阁老,徐阶的儿子徐璠是太常少卿。
皇家格物院的确是个好去处。
此时,西土城内,大明前首辅高拱,前刑部尚书王之诰,坐在一起研究着新科进士录,大抵是朝廷有优老之德,再加上大明财政的确是宽裕了,这二位都领了全俸,逢年过节还有恩赏,日子过得倒是极为惬意。
高拱放下了茶盏,戴上了老花镜,看着新科进士录,笑容满面的说道:“今年军户占了三成半,一共一百零五人,比上一科多了十五人,好事。”
军户,是大明政坛上一股韧性极强的力量,高拱也是出身于军户,但和张居正这个泥腿子不同的是,高拱也是官宦之家,他父亲就是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
比如李东阳、万安、刘吉、梁储、夏言、王家屏等等名臣,也都是出身军户,这股力量能够有效的钳制遮奢户口舌颠倒黑白,倒行逆施。
自天顺以来,军户出身的进士累年减少,在弘治年间甚至低于了两成半,现在恢复到了景泰年间的三成半。
“日后只会越来越多,江陵公整饬学政,大明京营和水师的学堂,可不是私塾,是官学,这要是弄好了,啧啧。”王之诰笑着说道:“也不是笑话这些个遮奢户,张居正在刨他们根儿了,他们还在计较一时得失,怎么一个蠢字了得。”
“就以现在科举加入了矛盾说和算学而言,这帮个不知民间疾苦的望族子弟,只会越来越难考中进士了。”
高拱靠在太师椅上,他有些疑惑的说道:“你跟张居正是儿女亲家,跟他说一声,还不能重新入仕吗?整日在西土城跟我这个糟老头子聊天,好生无趣。”
“回不去了,我是逃兵,陛下信我,张居正都决计不肯信我。”王之诰指了指自己,摇头说道:“我还不如你呢。”
高拱拿起了一份杂报看了许久,邸报上的内容,字少事大,但缺少分析,各党杂报,倒是办的不错,他拿着一份杂报递给了王之诰说道:“眼下清丈,只有河南和四川两个老大难了。”
“河南藩王多,清丈难可以理解,山东有个兖州孔府,现在倒了,这四川也是老大难?”王之诰看完了杂报,大明清丈还田之事中,进度最慢的是河南,进度第二慢的是四川。
张居正清丈从万历元年就开始了,一直到万历十三年,河南和山东都没搞完,最后随便捏了个数算是报了,除了这两个最难的地方,便是数四川了。
“这第一个难的便是遮奢户和土司勾结,养寇自重又不是只有军将会,第二个难的,新都杨家啊,杨廷和的杨。武宗龙驭上宾后,杨廷和摄政三十八日,才迎立了世宗皇帝。”高拱略显无奈的说道。
诡寄田,是清丈中,隐田里的大头,河南是挂在王府的名下,而四川是挂在土司名下,而且和其他地方不同,四川这地方,他们杨氏,遮天蔽日。
“一个新都杨,一个播州杨,无论哪个杨造反,都够四川地方喝一壶的了,要是里应外合,那不得了,真的不得了。”高拱拍了拍杂报。
新都杨是杨廷和的杨,播州杨是杨应龙的杨,杨应龙是播州宣慰司宣威使,世袭的土司,自唐时乾符三年,杨端入播州开始算起,历704年,共三十代,世世代代都是国中之国。
兖州孔府就是仗着自己圣人后裔胡作非为,当皇帝下定决心铲除毒瘤的时候,只需要把南孔抬上来便是,河南王府多,陛下心也狠,不顾宗亲号丧,也能贯彻下去,但是四川这个问题,非常的棘手。
“这云贵川黔的生苗不服王化,还跟东吁莽应龙暗自勾结,这要是清丈逼迫急了,搞不好就是一出大戏。”王之诰啧啧称奇的说道,云贵川黔的生苗,同气连枝,没什么事儿还想闹一闹,有事那更是闹翻天,再加上和西南三宣六慰勾结在一起,地方矛盾复杂的同时,还极其不好处置。
吕宋和云南的境遇大差不差,只不过因为吕宋四面环海,大明水师日益强横,所以才显得安稳罢了。
“难,难也是他张居正和陛下难!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哈哈。”高拱一副看热闹的神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现在是闲云野鹤,坐看张居正挠头。
“说的也是,愁也是他们发愁咯。”王之诰也露出了笑容。
张居正人在西山宜城伯府的时候,日子过得比较清闲,除了审阅大明会典新卷之外,再无其他事儿了,现在日理万机,处理国事,那就是摁下了葫芦又起了瓢,一件接着一件,无休无止。
高拱转了一下茶盏,还是开口说道:“到现在我还是不看好陛下,陛下不是个长性的人,张居正没了,没人约束,懒散劲儿恐怕就上来了。”
“不,这次你错了。”王之诰和陛下相处的时间更久,陛下喜欢看热闹,在文华殿御门听政,根本就是为了看明公吵架,这么些年了,陛下爱看热闹的习惯,始终如一。
“算了,算了,不说这个了,说下去怕是要掉脑袋。”高拱神情凝重的说道:“海瑞这发现贪官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刚正不阿海刚峰吗?”
杂报上贪官名录一排又一排,那是又快又准。
高拱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反腐,但海瑞这几年的成果,已经完全超过了他。
“这,我得好好跟你说说这个王谦的手段了。”王之诰伸出两只手来说道:“他这边仗着腰缠万贯,打发经纪买办去试探那些利欲熏心之徒,另外一边,则是三姑六婆买小妾外室的消息,那真的是,一拿一个准!”
“这手段,酷吏?”高拱眉头紧锁。
“不不不,循吏。”王之诰摆手说道。
求月票,嗷呜!!!!!!!!!!
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反贪,高拱研究的是贪官,张居正研究的是姑息之弊的贪腐环境,而王谦研究的是小妾和外室。
不得不说,就连高拱这种传统反贪小能手,看到王谦的手段,也是有点蒙的。
随着王之诰的娓娓道来,高拱只能连连摇头,这三姑六婆的嗓门大,什么话都往外说,这话里有真有假,但王谦这个家伙,用银子开路,这些个三姑六婆们见钱眼开,自然会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传出去。
这手段要防备,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不养外室、小妾。
忍得住吗?高拱知道,但凡是贪墨成性之人,决计忍不住。
食色性也,这色和食并列,一旦打开了贪欲,这色自然随之而来,那些个无缝不钻的遮奢户们送来的诱惑,一次两次忍得住,十次八次,自然忍不住。
高拱和王之诰聊了很久,天南海北,直到高拱有些乏了,王之诰才打算告辞。
“新郑公保重身体,咱大明万象更新,这大好河山,多看两眼也好。”王之诰看着高拱,叮嘱了一声。
“年老多疾,时日无多了。”高拱摆了摆手,他欲言又止,其实他想请张居正过来一趟,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大医官们每十五日都会过来一趟,其实高拱很清楚,皇帝不想让他死,是让他看着,看着大明朝日新月异,看着皇帝带着大明革故鼎新,高拱自然也想多看看。
当初的事儿,皇帝都不追究了,可高拱是个十分顽固的人,他其实已经动摇了,陛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至少目前这个时间点,都是明君,他对王之诰说不看好皇帝,也只不过是在嘴硬罢了。
老人多熬不过冬天、春天,冬天是冷,春天是多疾,大医官们的叮嘱,高拱放在了心里,万历八年二月末,高拱再次病重,三月初二,日理万机的张居正,奉皇命,带着廷臣们去了西土城高府。
“江陵公日理万机,过来探望,不胜荣幸。”高拱躺在病榻上,已经被病痛折磨的生机几近断绝。
张居正坐在病榻之前,极为感慨的说道:“新郑公好生休息才是。”
“人活一股心劲儿,这心劲儿没了,残生便只有苟延残喘了,死了也好,一了百了。”高拱从枕头下面摸出了一本奏疏,他这本奏疏断断续续写了一年之久,后来写不动了,就让儿子代笔,终于写完了。
“江陵公,帮我转呈陛下。”高拱最后一本奏疏,不是别的,而是一本认罪奏疏,名为《病榻陈罪疏》。
隆庆六年,先帝龙驭上宾后种种纠纷,都会因为这本奏疏戛然而止并且彻底定性,高拱非常顽固的同时非常嘴硬,可他自诩君子,既然错了,就认错。
陛下已长,英明神武,高拱在奏疏里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承认自己做错了,承认自己是咎由自取,算是彻底给陛下一个交待,也是给自己的一生一个交待。
高拱靠在枕头上,看着已经有几分模糊的张居正,带着一些微笑说道:“我记得我过六十岁寿辰的时候,翰林院的翰林诸大夫一百多人,还有我那些个门生七八十人,给我写了寿表,他们还请江陵公给我写了两份序言。”
“的确有这件事。”张居正记得这件事,不同的是,高拱的两篇序,是张居正自己写的。
“那张四维也给我写了寿序,这家伙,寿序一共才1190个字,他用了333个字夸他自己的名字,真的是,气煞我也!”高拱说起这个连声音都大了几分,脸色红润了一些,显然是气的,除了气张四维寿序里乱写之外,还在气张四维刺王杀驾。
张居正满是笑容的说道:“好了好了,都过去了,跟他置什么气。”
张居正和高拱聊了很久,他们聊得多是国事,考成、海运、清丈还田、北虏战事等等,高拱也提到了王之诰年富力强仍可起用,但被张居正拒绝了。
王之诰的确是儿女亲家,但王之诰当初的退缩,直接导致了王崇古从宣大回京,也让当时的张居正陷入了一些被动当中,弘毅二字,是张居正看人的标准,显然王之诰还是缺少了一些毅。
当初,连万士和都留下了。
三月初五,高拱病逝。
朱翊钧下旨官葬,赠了高拱为太傅,又给了谥号文襄,再荫其子高务观,为尚宝司司丞,不视事领俸。
高拱的离开并不突然,他在万历七年冬,就已经开始断断续续生病,以解刳院大医官之能,也只能竭尽全力的医治,过年时,略有好转,二月末忽然加重,最终撒手人寰。
礼部一共上了三次奏疏,为高拱请官葬赠官谥号恩荫,但皆未能获准,直到张居正去了离宫御书房,才算是请到了死后恩荣,即便如此,朱翊钧给礼部的朱批是:高某通海运、饬边防、定滇南、平岭表,制降西虏,担当受降,北虏称臣,功不可泯。
称呼上,朱翊钧仍然叫高拱为高某,而且没有因为高拱离世辍朝祭奠,显而易见,皇帝不喜欢高拱。
没有高拱,晋党绝对不会发展到这个规模,他的纵容,直接造成了万历初年政治格局和朱翊钧的被动,刺王杀驾、大火焚宫,的的确确不是高拱干的,但高拱纵容的晋党,犯下了许多的错误。
即便是连番削弱和制衡,晋党依旧是大明朝中第二大朋党势力。
殷正茂在京师逗留了半月有余,在盛大的赐婚典礼上,大明公主盈嘉公主朱轩嫦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了殷正茂的三子殷宗信。
已经有了身孕的周德妃,哭的跟个泪人一样,一方面是欣喜,这个只小了她七岁的女儿有了好的归宿,一方面则是悲伤,这一走,恐怕这辈子都再无见面之时,自此天南海北。
吕宋远在海外,朱轩嫦想要回来一趟,难如登天。
朱轩嫦,是李太后给改的名字,朱翊钧一直到嫁女儿这天,都没见过这个便宜女儿一面,只见过画像。
大明的公主也是有自己的名字的,世宗皇帝仅剩下一个女儿叫朱禄媜,而隆庆皇帝仍然在世的四个闺女,都以朱尧某为名,最后一个字,必然带女子旁,按照李太后的计划,朱翊钧的闺女,都以朱轩某为名,同样要带女字旁,所以有了朱轩嫦这个名字。
朱翊钧送别了素未谋面的公主,算是彻底坐实了殷正茂皇亲国戚的身份。
殷正茂走后没多久,三月底的时候,朱翊钧再次收到了来自马六甲海峡的消息,果阿总督梅内塞斯请降了,希望依照现在的实控区域,划疆而治,马六甲海峡西侧归他们所有,东侧归大明所有。
梅内塞斯的请降书,没有在朝廷引起一点的波澜,大明皇帝写了句长得丑想得美,算是给了结果。
对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廷臣们已经知之甚详,这个咽喉之处,无论如何不能在泰西的手里,否则大明海疆绝无宁日。
朱翊钧有些疑惑,梅内塞斯的请降书,有点莫名其妙,他这个疑问,很快就能得到解答。
大西洋狂暴的海浪并不能影响到自由城的喧闹,海风吹过了这个自由之地,罪恶之城,海风的轻吟之下,是海鸥在展翅翱翔,啼鸣之声,和港口的喧闹交相呼应,海边的落日将海面铺成了金黄而后被海浪打碎。
徐璠住在城中市政厅附近,是一座三层高的城堡,这里是一个教堂改造而成,石制拱形屋顶带着一些尖塔,这显然是受到了回回人的影响,罗马柱撑起的连廊,即是支撑,也是庄重,阳光通过花纹繁琐的窗花,照进了智者之屋,洒在了徐璠的身上。
(徐璠居住地——智者之屋)
安东尼奥和马尔库斯闯进了这个智者之屋内,风风火火的闯进了书房,面色颇为兴奋的说道:“顾问,纯洁者死了,费利佩二世杀死葡萄牙国王恩里克一世!”
“我已经收到了消息,殿下,不必惊慌,稍安勿躁,等我写完这篇文章。”徐璠一直在写写画画,他在写悼文,他的父亲死了,而且以一种屈辱的方式死在了大明的天牢之中,这个消息,徐璠已经收到了。
徐璠收到消息之时,有些五味成杂,他当初离开,就是看到了徐阶、徐恒的冥顽不灵,风向早就变了,但是徐阶却无法适应,无法适应可以躲避,但徐阶始终盯着那些利益,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