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杀死杨国忠父子,事变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如果只是为了杀气杨国忠父子。
李亨完全没有必要做到这一地步。
逼杀杨贵妃,是李亨密谋马嵬兵变的又一步骤。
但令李亨始料不及的是,陈玄礼身为禁军首领,带头向李隆基表示效忠,并且急中生智,化解了他的计划。
在诛杨一事上陈玄礼与李亨意见一致,但是他仍然忠于李隆基,这确保了李隆基的地位平稳。
李亨一手策划马嵬兵变,诛杀杨氏,矛头已指向了李隆基。
而这一点。
朱胜能够从情报之中看出来。
朱胜相信,李隆基想来也是决计不可能看不出来的。
毕竟,李隆基再怎么狼狈。
他也都是一只老狐狸。
虽然因为大唐已经不能够再经受波折,所以李隆基不能够杀掉李亨,更换太子。
可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分道扬镳也已势在必行。
这并不会因为李亨的计划失败有很任何变化。
"果然,还是不能小看了你们李家天子呀。"
看着情报中的李亨。
即使是朱胜也不由的感到了大唐底蕴的深厚。
这李亨,尚且只是成为太子不久,便已经有了如此手段。
日后,想来必然也不会是泛泛之辈。
要知道。
在原世界中。
这位太子李亨,可是把李隆基安排了个明明白白。
灵武称帝,推李隆基为太上皇。
重用郭子仪,收复故都。
无论如何,无论是哪方面来看。
这李亨,都可以称为一代雄主。
甚至,相比年迈无能的李隆基
这李亨,还有可能更棘手。
"李亨,你的确很优秀,只可惜,你的对手,并不是你能够对付的啊。"
第398章 灵武称帝
马嵬坡之乱后。
凭借着陈玄礼的一番操作。
李隆基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躲过一劫。
他不知道的是。
如果那一场叛乱。
没有陈玄礼帮他转移矛盾,让他避免了亲手屠杀禁军。
那么他便很有可能陷入太子李亨的陷阱之中。
而且,李隆基并不知道的是。
这一次太子李亨之所以敢这么做。
则是因为一个人的支持。
那个人。
名唤李淳风。
也正是李淳风的支持,李亨也才有了向李隆基发起兵变的信心。
毕竟,现在大唐国运大损,李隆基的实力自然也是仅剩些许。
李亨有着李淳风的支持。
再加上李亨作为太子本就也掌握着大唐部分国运。
李亨这才有了敢向李隆基兵变的信心。
然而,陈玄礼的插手彻底打破了李亨的计划。
李亨完全没有想到。
陈玄礼虽然前半部分地的确如他所料的诛杀了杨国忠等人。
可是在诛杀杨国忠等人后,陈玄礼居然带头向李隆基表了忠心。
这一下,彻底出乎了李亨的意料。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
李亨明白,他的计划必然会被李隆基猜到。
故而李亨几乎是没有片刻犹豫,当天便带着一众心腹悄悄逃走。
当然了,对外李亨依旧是称自己乃是主动分兵。
而不知为何,一日杀三子,堪称冷血无情的李隆基。
却也并非否定李亨的话,只是保持着沉默。
而李亨在分兵以后,自然也是十分急切的想要逃到自己的势力范围。
毕竟,李隆基这种喜怒无常,冷酷无情的帝王。
李亨可不敢去赌他们是不是父慈子孝。
故而李亨这一路上,可谓是窘迫至极。
一路之上,所有的草动风吹,都会让李亨仓皇失措,惊魂难定。
直到顺利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狼狈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而到达了朔方的李亨,也彻底回到了自己的势力。
正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天宝十五载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鸿渐等心腹的陪同下,一路颠簸流离,终于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
随后经过李亨等人的一番布置与筹划,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
登基后,李亨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李隆基则被推尊为太上皇。
当天,李亨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李隆基报告这一消息。
而数天以后。
李亨登基,夺权李隆基这一消息,便也已经传遍了天下。
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了,大唐这一次,又要变天了。
而他们之间,还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那一套。
……
大明皇宫,养心殿。
今天的养心殿,不同于从前只有朱胜,张居正等寥寥数人。
此刻的养心殿中。
张居正,徐阶,严嵩,戚继光等人皆在养心殿中。
而此刻的他们,无不皆是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
则全都是因为今天刚刚收到的情报。
李亨灵武称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不得不说。
这件事实在是太过让人震惊了。
而也因为这个情报过于震撼,反而让之前的马嵬兵变显得平平常常了。
哪怕马嵬兵变这种兵变实际上已经是很严重,很大的事情了。
可是相比李亨父慈子孝的夺权,那些还算不上什么大事。
而对于这件事。
朱胜却什么也没说。
朱胜在收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便吩咐吕芳他们将这个情报复制几份,传到了所有重臣手中。
而随着那些情报一起传达的。
还有朱胜的召唤他们前往养心殿的指令。
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
所以很快,张居正等人便全部来到了养心殿。
而他们虽然全都来到了养心殿。
可是朱胜却没有说话。
朱胜只是静静的坐在养心殿的最高位。
而朱胜没有说话。
张居正等大臣自然也不敢主动开口。
就这样,养心殿中虽然站满了人,但却没有半点声音,有的只是一片寂静。
就这样沉默了许久许久。
朱胜方才缓缓开口。
"三纲俱紊今若此,渔阳叛将来犹迟。"
"骑骡入蜀事惨恻,灵武即位尤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