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头。
那僧人与玄袍道人也已经不见了。
吴明又长叹了一声。
"我怎么会忘记我们的身份。"
"我怎么能够忘记,我们也是朱家血脉。"
"我也想夺回本属于我们的一切。"
"可是真的可能吗?"
"与其追求南柯一梦,为何不能选择一条更平稳的道路呢?"
吴明喃喃自语道。
然而在吴明的话语中。
却依然透露出了一个极为隐秘的事情。
他与夜帝,也是朱家血脉。
而已知在海外的朱家血脉。
也只有传说中。
流亡海外的朱允炆一脉了。
正如夜帝所说。
那本是属于他们的。
可是吴明也明白。
正如朱允炆胜不过朱棣。
他们若是反抗。
下场也不可能和朱允炆有什么不同。
甚至……还会更惨。
第248章 震惊四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太极死亡的消息也从大明传向了各方。
大明京城,慈航静斋。
慈航静斋来到大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段时间以来,慈航静斋的实力也在快速恢复。
不久前,秦梦瑶突破渡劫,慈航静斋更是名声大震。
现在,慈航静斋已经成为了大明一方不弱的势力。
不过,对于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慈航静斋并不算什么。
对于慈航静斋来说,他们也很清楚。
他们能存活下来,能逆势崛起,完全得益于大明帝皇的看重。
而大明帝皇之所以收留慈航静斋,便是因为秦梦瑶。
秦梦瑶识时务,肯为朱胜所用。
朱胜对自己人向来大方,给了慈航静斋不少好处。
秦梦瑶得红叶禅师教导,再加上朱胜赐下的丹药,一身实力已然突飞猛进。
而慈航静斋,也在大明京城,彻底的扎根下来。
作为大明京城势力,慈航静斋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皇太极死了!大明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秦梦瑶是有些难以置信的。
皇太极乃是武神强者,更是清国的皇帝。
身份实力都是世间数一数二的存在,岂会这么轻易就死了?
从身份地位上来说,皇太极的身份地位是和朱胜、李隆基差不多。
但现在,他死了,被大明击杀的。
皇太极之死的具体内情,秦梦瑶不得而知。
但她知道,她为慈航静斋选择了一条十分正确的道路。
有大明做后盾,慈航静斋基本可以无惧唐国的报复。
“听说万寿帝君很喜欢金银财宝……”
秦梦瑶看向大明皇宫的方向,脸上神色莫名,嘴中喃喃自语道。
……
辽国,可汗大帐。
耶律阿保机看完手里的情报,久久没有说话。
一旁的耶律大石,萧远山见此,也不敢打扰,就静静地等在原地。
许久之后,耶律阿保机缓缓开口道:
“清国皇太极死了,明国杀的!”
听到耶律阿保机的话,萧远山两人俱是一愣,萧远山问道:
“这怎么可能?清国皇太极可是武神强者?”
耶律阿保机淡淡说道:
“他们不仅杀了清国皇太极,还重创了清国八旗骑兵!”
听到耶律阿保机的话,萧远山两人都是惊呆了。
清国乃是草原数一数二的强国,除了蒙古之外,就算清国最强。
即使辽国的大敌金国,比之清国,也是有所不弱。
但是现在,清国竟然被明国击败,就连清帝皇太极都死了。
耶律大石想到这里,急忙问道:
“大汗,那明国出动了多少强者和大军?他们的损失如何?”
耶律阿保机闻言,摇了摇头说道:
“不知道,但我推测,损失微乎其微。”
听到耶律阿保机的话,萧远山两人心中更加震惊。
清帝皇太极!
那可是身负清国半数以上国运的武神顶峰强者啊!
自从辽国当了明国的小弟之后,辽国的处境好了不小。
但辽国也不甘心一直当小弟,也想发展国力,不受制于人。
因此,辽国一方面入侵宋国,和其他几国一同瓜分宋国。
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国力,了解和学习明国各个方面。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明国了。
现在看来,他们对明国,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
按照耶律阿保机的猜测,如果大明能够无损或者小损击杀清帝皇太极,实力必定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强的多。
“大汗,我们是不是应该……”
耶侓大石似是想到了什么,看向主位的耶律阿保机说道。
耶侓大石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耶律阿保机打断了: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样吧,备一份厚礼送去大明。”
……
金国,上京。
“皇太极也是蠢货!”
得到消息的完颜阿骨打,轻声骂道。
不知怎的,听到皇太极死亡的消息。
完颜阿骨打的第一感觉不是震惊,而是心慌。
金国和清国的关系,十分复杂。
两国之间,有合作,有矛盾,有冲突,也曾刀兵相向。
但从更深层次的血脉渊源来说,金与清同根同族。
对于清国,完颜阿骨打的感觉很复杂。
想和他们亲近,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结盟。
但又怕清国背刺,更害怕打破草原本就脆弱的平衡。
蒙古本就有一统草原之心。
这么多年,更是一直没有放弃一统草原这个目标。
若不是金清辽暗中早有约定,恐怕蒙古已经一统草原了。
三方约定,任何一方被蒙古进攻,其他两方都要全力出兵相助。
不过,这些年来。
随着草原几国实力和战略目标的变化,这个约定已经名存实亡。
蒙古深知,短时间之内,想要一统草原根本不可能。
转而选择多方开战,一面继续图谋草原一统,一面图谋其他地方。
比如,俺达的目标就是明国,思汉飞的目标就是北离等等。
俺达兵峰最盛的时候,甚至兵围了大明京都。
只不过,大明突然强势崛起,彻底击败了俺达。
而金国、清国和辽国也是各有算计,早已是貌合神离。
辽国一面假意和宋国交好,一面图谋宋国,扩大疆域。
清国一边潜心发展军力和国力,一边准备在蒙古之前,入主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