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594节

  “朕……朕……这个官家,真是丝毫不自由,你们总是拿着这些大道理压朕,你们就不怕朕撂挑子不干了?”

  这一刻。

  赵祯心里挂念的还全都是张贵妃。

  若是众相公听到此话,定然瞬间就慌了。

  皇帝撂挑子。

  对朝臣而言,乃是一个大杀招,百试百灵。

  苏良丝毫未慌,与赵祯四目相对。

  “官家,您不会!全宋变法还在进行,收复汉唐的目标还没有完成,我们所有人都还没有看到大宋盛世!您若因此事不问朝事或消极问政,所有的士大夫官员都会恨你的,所有的大宋子民都会恨你的!”

  “您这一生的任务,不是做一个好男人,而是做一个好皇帝,官家,实在不可一意孤行啊!为了薨去的贵妃,你逆天下而为,值得吗?”

  ……

  “唉!”

  “下辈子,朕一定不要再做皇帝!”赵祯面色沮丧,缓缓坐在大椅上,然后不再说话。

  苏良站在一旁,等着他开口。

  若说服不了后者,那就要换中书众相公了。

  赵祯足足思考了半刻钟的时间,然后抬头看向苏良,道:“朕需要有一个台阶。”

  苏良顿时大喜,赵祯终于妥协了。

  他早就想好了这个台阶。

  “首先,臣建议命文相亲读哀册可改为命张相亲读哀册,张相乃二皇子之师,合乎规制,无非议之处。”

  “除外,禁京城乐一月也可保留,然后官家可厚厚封赏张家,至于其他,皆需依照贵妃礼制去办,官家以为如何?”

  这是,苏良能想到的最大的通融了。

  张方平曾教授过二皇子赵晗数日。

  二人有师徒之仪,由他为张贵妃念哀册明显要比首相文彦博更合适。

  赵祯无奈点了点头,道:“就如此吧!”

  ……

  当日黄昏。

  政事堂内,群臣皆散去。

  翌日。

  赵祯去了垂拱殿,开始批阅奏疏,朝堂百官各司其职,恢复正常。

  副相张方平与入内内侍省一起操办起了张贵妃的发丧事宜。

  转眼间,到了上元节。

  由于京城禁乐,汴京城比往年冷清了许多。

  为张贵妃薨逝而哀伤纪念她的百姓,甚是廖廖、

  在百姓眼里,张贵妃除了为皇家生下一名皇子外,无任何功绩。

  正月十六日。

  各国使团都纷纷离开了汴京城。

  正月十七。

  张贵妃正式发丧,发丧之地定在了她居住的启祥宫。

  赵祯身穿丧服,热泪盈盈,后宫嫔妃,朝堂百官皆至。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伤心过度,几度昏厥。

  张贵妃乃是张家最大的靠山,而今突然亡故,张家必然走向衰落。

  能否再度崛起,就要看长大后的二皇子对张家人的态度了,但张尧佐的有生之年,显然是看不到了。

  随后。

  副相张方平站在棺木前方,开始宣读哀册。

  “故贵妃张氏,坤顺以大,月盈而冲,毓秀儒门,参俪宣纳。自初选纳,惟德之行,琴瑟之音,莫不静好。淑兰之美,服媚居多……”

  哀册之言,皆是夸赞之语。

  此乃赵祯亲审,他不希望张贵妃的哀册上有一丝贬低之语。

  众人悼念之后,张贵妃的棺木被灵车送往了城外的皇家奉先寺进行寄葬。

  日后会再选黄道吉日,葬于皇陵。

  与此同时。

  二皇子赵晗交给了福康公主的生母苗淑仪领养。

  至此。

  此事算是彻底结束。

  赵祯也渐渐从此事的悲伤中走了出来。

  ……

  二月初八,天气逐渐转暖,汴京城的各个衙门都进入了正轨。

  就在这时。

  一件喜事冲散了年初寒疫与张贵妃薨逝对苏良造成的阴霾。

  苏轼要成亲了。

  苏洵来信称:三月初,十九岁的苏轼将迎娶十六岁的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

  苏家在汴京关系最好的三人分别是欧阳修、苏良与司马光。

  欧阳修对苏洵有知遇之恩,苏良与司马光对两小苏有为师之恩。

  因知三人无法入川蜀。

  故而特地寻了一名入京的商人给三人寄来了十余坛川蜀的好酒,让三人提前喝上喜酒。

  苏轼还专门向苏良写了一封信。

  称待其完婚之后,便会携弟来汴京城,而后准备下一届的科举考试。

  他还写了一些对朝廷当下变法的一些建议。

  在两小苏的眼里,苏良已是他们的恩师。

  苏家送来喜酒,苏良自然是要回礼的。

  当日晚。

  苏良与欧阳修、司马光在苏宅分酒之时。

  苏良道:“小苏轼成亲,明允兄送来好酒,让我们都沾了喜气,我们总要回礼一番,二位可准备好了回礼?”

  欧阳修道:“老夫最近又新出了一册文集,还有数首未曾公开的诗词,可手书之,让三苏品鉴。”

  司马光笑着道:“我珍藏有几本古籍,可忍痛割爱,送给小苏轼。”

  苏良微微撇嘴。

  “欧阳学士,当初,明允兄离京时,你都送过字了,至于你的诗词,虽愈发老辣,但真没有小苏轼那种豪放之风读着舒服,再送就俗套了!”

  “君实,我岳丈与明允兄关系甚好,他准备送几册古籍,你的书能比得上他?你就别送书了!”

  听到苏良此话。

  欧阳修和司马光看向苏良,异口同声地问道:“那我们送什么?”

  他们已猜到,苏良否决他们的礼物,定然是心中已有主意。

  苏良笑着道:“两小苏都甚爱论辩变法之策,对国之农事、工事、财政、水利等皆特别关心,不如我们送题,出一套《国策三百问》,一人出百道,让二人作答,如何?待他们来京之时,我们检查他们的答案,而后单独指导他们一番。”

  “此举,有助于他们参加下届之科举,我很看好他们的未来。”

  “国策三百问?景明,你真是想得出来,成亲之日,让小苏轼做题,你确定他不会骂我们?”欧阳修笑着说道。

  司马光挠了挠头,道:“我觉得还好,若是我成亲之时,有人送我此等独一无二的礼物,且日后还会单独指导,我定然感激不尽!”

  “那就送这个吧,无论他喜不喜,至少也能让他铭记终生!”苏良的脸上,满是得意的笑。

  欧阳修和司马光也都纷纷点头。

  这种待遇,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到的,他们也是看到了两小苏的才气,才决定助力两小苏成长。

  紧接着,欧阳修和司马光便带着喜酒离开了。

  这时。

  苏子慕从后面小跑过来,先是看了看一旁的酒水,然后又看了看桌子上的信,撇嘴道:“大苏哥哥真偏心,都没有送我礼物,也没有提到我。”

  苏子慕爱称苏轼为大苏哥哥,苏辙为小苏哥哥。

  苏良顿时笑了。

  “吾儿放心,待你成亲,我一定让他到咱家亲自为你贺喜。”苏良摸了摸苏子慕的小脑袋,道:“儿啊,爹这个《国策三百问》的礼物是不是特别好?”

  苏子慕嘴巴一撇,先是后退两步,然后道:“我要是大苏哥哥,收到这个礼物后,先不成亲,先来汴京城将送你们的酒全砸了,然后再成亲!”

  说罢,苏子慕便跑走了。

  “你小子,敢质疑你爹!”苏良笑着追了过去。

第465章 棉花婚约!苏子慕从天而降的娃娃亲

  皇祐六年,二月初十。

  阳光明媚,新柳绽青。

  汴京城内,商贸繁荣,汴河之上,商船来往如梭。

  商人们开始渐渐习惯使用“钱引”,并将使用领域逐步扩散到了日常生活中。

  常驻使馆计划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都亭驿、班荆馆等驿馆直接投入使用,各国派遣使臣入宋,而大宋也派出去了多名使官,常驻各国。

  此时的大宋,因为变法,就像一片被春雨灌溉过的竹林,各种各样的竹子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拔节生长。

  所见之处,皆是希望。

  ……

  近黄昏。

首节 上一节 594/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