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39节

  但若依照钱明逸的话语,可能就要将欧阳修撸成某州的知州了。

  就在赵祯犹豫不决时,苏良又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绝对不可将欧阳学士外放,此案若不从轻从宽处理,日后必生出多种麻烦!”

  “为何?”赵祯疑惑地问道。

  “臣的理由有三。”

  “其一,那名陷害欧阳学士乱伦的幕后指使者,精通法令,自然知晓靠张氏一人之口无法绊倒欧阳学士,其目的便是让欧阳学士离朝外放,若遂了他的心愿,那此人若想陷害其他朝臣,亦可使用此法。”

  “其二,欧阳学士若被贬职外放,民间百姓必以为欧阳学士乱伦之举为实,欧阳学士还会是身败名裂,这也是朝廷的损失。此外,西夏、辽国、高丽的使者若知欧阳学士外放,那定然会坐实了欧阳学士乱伦的举动,这才是有损我大宋天威!”

  “其三,欧阳学士若未被外放,只是从宽从轻处理,相当于告知那些企图通过卑劣方式陷害朝臣的小人知晓,此路不通,不然此等陷害人私德的不正之风将经常发生,最后的结果便是,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我大宋朝堂危矣!”

  “从宽从轻处理,不但是对欧阳学士名声被污的一种补偿,更能告知天下人朝廷的态度,有罪必罚,无罪必不牵连,这才是彰显我大宋律法严明之策……”

  苏良说完后,首相杜衍大步走出。

  “官家,臣以为,苏良所言甚有道理,污人名声如同伤人性命,欧阳永叔被百姓痛骂,语词污秽不堪,他才是此案最大的受害者,理应从宽从轻处理!”

  “臣附议!”吴育站了出来。

  “臣亦附议!”三司使张方平也开口道。

  赵祯想了想,道:“确是这个道理。朕决定,责令欧阳修归还张氏之财,免其知制诰衔,罚一季俸。另外,中书出具公文,将此案细节告知天下,还欧阳修清白。”

  “如此处理,众卿可有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

  杜衍、吴育、张方平、苏安世、苏良等纷纷表示赞同。

  贾昌朝等人有些傻眼。

  辩着辩着,欧阳修竟然成最大的受害者了。

  但此时,他们深知再论已无意义,不由得都纷纷拱手,表示赞同。

  赵祯甚是满意,看向苏安世。

  “苏判官,你联合大理寺、开封府,继续追查此事的幕后主使者,有情况立即上报。”

  “臣遵命!”苏安世拱手。

  苏良不由得长呼一口气,心中暗叹:总算将欧阳修保下了!

  片刻后。

  众臣纷纷离开了垂拱殿。

  苏良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喉咙也已嘶哑。

  这场辩论,让他感觉比在汴河旁去当一天的纤夫都要疲累。

  走在后面的苏安世,一脸崇拜地望着苏良的背影,喃喃道:在朝中做官,有张好嘴实在太重要了。

  ……

  注:依据史实,因“甥舅乱伦案”,欧阳修被外放至滁州,而后在滁州写下千古名文《醉翁亭记》,考虑到广大初高中生背诵并默写全文的需要,欧阳修如今虽未被外放,但也会在一次出差中经过滁州,写下《醉翁亭记》,若有机会,我会在番外篇为诸位细表。

  感谢书友棠梨的多次打赏,非常感谢!

第44章 勤勉,可强宋乎?可灭夏辽乎?

  2023-10-23

  翌日。

  监察御史里行苏良智斗三大相公(路以上级别官员皆可称相公)的事迹便传到了汴京街头。

  尤其是苏良杜撰的“三大相公结伴狎妓、宿醉瓦子”的内容。

  民间小报所写与苏良在垂拱殿所讲,几乎是一字不差。

  这些消息的源头。

  可能来自垂拱殿的内侍们。

  赵祯有时甚至会授意他们放出一些朝堂消息。

  也可能来自杜衍、吴育、张方平等人。

  君子亦喜看政敌丢人现眼。

  随着真相水落石出,欧阳修在民间的风评也迎来了反转。

  很多百姓都称,欧阳修遭此劫难,乃是因嫉恶如仇,在朝堂上直言敢谏的缘故,而大宋或缺的正是这种耿臣。

  这就是朴实无华的大宋百姓。

  喜听流言、人云亦云、易被人利用。

  但也心地善良,正义感十足!

  苏良再次名声大振,“小炮仗”之名,妇孺皆知。

  很快,苏良还收到了一些朋友的信件。

  有来自大胡子蔡襄的,有来自邓州孙甫的,还有来自苏舜钦与王益柔的,皆大赞苏良保下了欧阳修。

  欧阳修也亲自带着礼物感谢苏良,这已经是苏良第二次将其保在汴京城了。

  ……

  转眼间,到了五月份。

  户部、大理寺、开封府三大衙门联合,也没能查出栽赃陷害欧阳修的凶手。

  露面那名黑衣人,无人知其真面目。

  找不到他,也就无法往下查。

  苏良对此事已在意料之中。

  当下的断案手段有限,更没有什么技术手段。

  很多案情进展都靠人证物证,这样的案子只能熬时间,等待着凶手自己现出原形。

  ……

  五月五,端午日,朝臣休假一日。

  随着天气变热,汴京街头上的各种冷饮子陆续上新。

  苏良闲坐家中,品茶、饮酒、看闲书、享画眉之乐。

  他最欣喜的不是迎来了假期。

  而是经筵课的春讲结束了。

  自端午起到七月底,皆为暑假,差遣钱照发。

  八月初,秋讲才会开始。

  苏良在经筵课上,为赵祯讲了自己对始皇帝、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等帝王的独特了解。

  主打一个思想核心:为帝者必须要强硬。

  而今,他脑海里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多了,需要思索一番,秋讲应该讲些什么。

  ……

  五月初六,天气晴朗。

  苏良拿着进奏院呈递上来的文书。

  当看到其中一条消息后,不由得乐了。

  知谏院包拯呈递了一份《休假札子》,称官员节假过多,影响公务,建议删减。

  并称,像元日、寒食、天庆、冬至等七日节,放假三日即可,官家可不上朝,但官员们必须要去衙署办公。

  包拯可不是沽名钓誉,装装样子。

  他是一个真正的工作狂,且是个极度较真的工作狂。

  他这种要求,放在后世会被无数人骂。

  而放在当下,也有很多人骂他。

  苏良猜测,估计看到此奏疏的官员,至少有一半都会骂他。

  而一旁。

  周元看到此条奏疏后,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忍不住称赞道:“包谏院果真勤勉,吾等假日确实太多,理应减免,我这就写奏疏附议!”

  苏良有些哭笑不得。

  周元日日都是深夜方归,五更即来。

  苏良特别想提醒他一句,这样干下去容易英年早逝的。

  但一看到周元身旁悬挂着的那个写着“勤能补拙”的条幅,顿时又忍了下来。

  周元如此勤勉,其实与苏良也有关系。

  他太优秀了!

  苏良知晓包拯的本意是好的。

  但他深知,靠勤勉强不了宋。

  最后,他决定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

  大宋官员的假期确实很丰富。

  每月有三天旬休,雷打不动。

  大节日放假七日,重要节日放假三日,小节日放假一日。

  加起来大概有一百一十多天的假期。

  此外,每三年还有一个月的探亲假,还有婚假、生育假等。

  自五月到八月,由于天气炎热,工作量近乎减半,而俸禄却分毫不少。

  这也是很多人拼了命读书,读到胡子白了都要当官的缘由。

  考公,确实香。

  令苏良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周元上奏附议包拯的请求外,还有二十余名官员要求缩减假日。

首节 上一节 39/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