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302节

  何郯的声音非常大。

  每句话都传到了不远处坐在屋内正看邸报的苏良耳中。

  苏良挠着后脑勺,一脸无奈。

  这两个月,自己的风头实在太盛,朝堂甚至传出了“遇事不决问景明”的话语来。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苏良想着是与群臣携手共进,而非是让他们踩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更不想让官家和群臣都患了“苏景明依赖症”。

  ……

  八月初八。

  汝南郡王府,长乐郡主出嫁日。

  这一日,可谓是万众期待,汴京城的百姓们都想看一看汝南郡王府是如何以“薄礼”嫁女的。

  郡主出嫁,是为降。

  该有的排面还是不能少的。

  一大早,汝南郡王府前便张灯结彩。

  门前更是挂满了彩绸。

  不过,布置的规模也就是比普通富人家强一些的标准,足够喜庆,算不上奢靡。

  午后。

  郡王嫁女的仪仗、行幕、步障、檐子(轿子)等皆到位。

  参与仪仗的禁军士兵有三十多人,皆是身穿紫衫、头戴卷脚幞头的禁军上四军中的天武官。

  与以前相比,这也算不得大阵仗。

  要知,往常宗室嫁女,出动的禁军士兵至少有二三百人,而檐子多达数百顶,能占两条长街。

  当时,赵宗实与高滔滔成亲时,更是调动了一千多名天武官。

  近黄昏。

  汝南郡王府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府内的丫鬟婆子们手里拿着一只斗。

  在门前开始抛洒谷子、黄豆、铜钱、果物等,引得无数小孩子争抢。

  薄礼,并不意味着冷冷清清。

  渐渐的。

  百姓们也都拥挤了过来,因为迎亲队伍马上就要来了。

  迎亲队伍到来后,先送聘礼,而后汝南郡王府便要带着嫁妆送女儿去吴家。

  这时,百姓们便能看出嫁妆到底有多少。

  大约一刻钟后,迎亲队伍来了。

  新郎官吴家小郎君身骑一匹高头大马,气宇轩昂,丰姿潇洒,飘飘有出尘之态。

  仅看面相,便知是一位难得的好郎君。

  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最前面的一方红色牌匾,上写着八个字:全宋第一仁良夫家。

  此乃吴家当下最高的荣耀。

  队伍后面,陆续有八辆满载满装的马车驶来。

  便是聘礼。

  放在往昔,娶郡王之女,聘礼至少也要二十辆马车。

  随即,马车缓缓驶入汝南郡王府。

  ……

  周围的围观者们忍不住讨论起来。

  “聘礼八辆马车,我猜嫁妆至少也要二十辆,毕竟是郡王爷嫁女,二十辆,也不算厚嫁了!”

  “二十辆?我觉得至少要三十辆,听汝南郡王府的人说,郡王爷足足准备了六十多辆马车的嫁妆呢,就算减半,也要三十辆吧!”

  “对,我也觉得至少三十辆,全汴京城都看着此事呢,太寒酸了也不行。”

  “我觉得至少五十辆,皇家的面子可都在这嫁妆上面呢,汝南郡王可是极为爱面子!”

  ……

  约半个时辰后。

  万众期待的场景终于到来。

  随着新郎官接新娘入轿,后面的嫁妆马车陆续跟了出来。

  当下,百姓之所以将嫁妆以马车计量。

  乃是因大多数嫁妆都是大件物品。

  比如:红木家具、绢丝布匹、锦被衣物等。

  而一些贵重的东西,往往会记录在礼单上,然后在成亲时念出,以证明娘家的实力,提高新娘的地位。

  不过,这次汝南郡王的嫁妆礼单显然不会有什么贵重物品。

  这是郡王府与吴家早就商量好的。

  那四饼建溪小龙团,绝对不会写于礼单上,至于去处,就不得而知了。

  而百姓能看到的,仅仅是嫁妆马车的数量。

  “快看,出来了,出来了,一辆,两辆,三辆……”

  “八辆?”

  “嗯?怎么没有了,就只有八辆吗?”

  八辆嫁妆。

  这个数目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般情况下,嫁妆至少也要是聘礼的二倍。

  而今却是一样多。

  百姓们都有些懵,没想到郡王府嫁女才八辆马车的嫁妆。

  这相当于定下一个规矩。

  以后哪个百姓家的嫁妆若超过八辆,那就是对汝南郡王府有些大不敬了。

  “八辆,没想到竟然只有八辆,以后谁再敢言良田千亩,十里红妆,那就是逾越。”有人兴奋地说道。

  “哈哈,吾家有三女,接下来不愁嫁了,不愁嫁了!”

  ……

  汝南郡王府这个示范做得非常好。

  宗室先行,士大夫官员们自然会纷纷效仿,而后民间也会渐渐改俗。

  私下里。

  嫁妆聘礼给多少都无所谓。

  但若明面上肆意引导厚嫁之风,那就是与朝廷过不去了。

  百姓的礼制,怎能超越皇家?

  待福康公主出嫁之日。

  若依然薄嫁,那这个嫁妆的规矩便能彻底定下来。

  再有钱有势的人家嫁女,只要不傻,就不会超越当朝长公主的嫁妆礼制。

  ……

  当日晚。

  苏良和何郯受到邀请,也去喝了一杯喜酒。

  吴家的安排很有特点,不豪奢,但也完全不寒酸。

  外加人气儿颇足,使得赵允让甚是满意。

  ……

  八月十二日,阳光灿烂。

  汴河之上,千船竞发,尽显大宋繁盛之象。

  这两日,苏良心情甚佳。

  当下,全宋变法已趋于稳定。

  虽然一些法策存在小缺陷,但影响并不大。

  西北的狄青得到“以备战法备战”的通知后,专门给范仲淹和苏良写了信。

  狄青甚是激动。

  西北男儿全凭军功建功立业,当年面对西夏,三战全输,众将士全都憋着一股劲,准备一雪前耻呢!

  ……

  午后,苏良刚小憩完毕。

  便听到屋外传来殿中侍御史范镇的声音。

  “景明,不好了,不好了,唐中丞与文相在政事堂吵起来了!”

  随即,范镇大步走进屋内。

  苏良笑着道:“我朝的官员哪日不吵架?垂拱殿上不也是经常吵架吗?又不是打起来了!”

  苏良不以为意。

  大宋的朝堂特色便是: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

  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吵上天去。

  “这次不同。唐中丞发现文相与张贵妃私下交往过密,互送重礼,弹劾文相阴结贵妃,欲为己谋私,不宜再为首相。”

  “而后,唐中丞得知官家将他的奏疏留中不发后,便前往政事堂与文相争辩起来,二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已呈水火不容之势,最后在范相、吴相的劝解下,唐中丞才离去。”

  “但他回到御史台,立马又去写奏疏弹劾了,我看这架势,恐怕是不将文相弹劾到罢相,是不会罢休了!”

  苏良问道:“文相是如何辩解的?”

  “文相承认双方确实互送礼物,不过乃是因张贵妃父亲曾是他家门客,双方有旧,故而有些来往。唐中丞并不满意这个解释,称文相作为首相不知避嫌,失了朝廷礼制……”

首节 上一节 302/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