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9节

  但是,当下的反对的声音太多了。

  主要原因还是:朝廷没钱。

  当下,大宋的国库并不富裕。

  开支项太多。

  三司使张方平多次表示自己恨不得将一文钱掰成两半花,但仍然不够用。

  一想到这里。

  赵祯便再次陷入纠结中。

  赵祯揉了揉太阳穴,突然想起一句话:朝堂之事,答案或在民间。

  此话,还是苏良说的。

  “茂则,备马车,朕要出宫。”

  ……

  半个时辰后。

  身穿一袭月白色长衫的赵祯与张茂则出现在一座名为“贾家茶馆”的大堂中。

  周围有十余名便衣护卫,安全无虞。

  汴京城读书人甚多,且喜欢议论朝政。

  很多家中有钱的书生闲来无事,便总喜欢泡在茶馆中,高谈阔论。

  这座位于御街道东侧的贾家茶馆,便是很多读书人讨论政事的据点。

  每日下午都是格外热闹。

  州学县学的废立争论已在朝堂传开。

  民间百姓自然也会议论。

  赵祯刚坐下,周围一群书生的议论便已进入白热化。

  一位身材瘦长的中年书生,高声道:“那些新政期间建立起的州学县学必定会被废弃,因为范公新政损害的是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后者自然不愿新政还遗留有成果。而咱官家一向虚心纳谏,定然会听从多数官员的意见。”

  “非也,非也。你莫忘了,朝堂上的杜相公、丁副使还有欧阳学士都是支持保留的。”另外一名青年书生反驳道。

  “他们支持又如何?若新政没有终止,或许还可维持。但现在,州学县学废立的关键在于朝廷愿不愿意花这笔钱。前两年,我们与西夏打仗,消耗甚多,去年年底又追加了岁币,三司根本没有那么多闲钱!”又一人站起来说道。

  “没有闲钱?官员俸禄削减一成,用半年时间,什么都有了!”一个看着也就十七八岁的青年带着一脸怒气说道。

  中年书生摇了摇头。

  “年轻人,我朝向来主张君王与士大夫官员共治天下,官员的利益自然是首位的,新政为何失败,诸位难道不清楚吗?”

  其话语刚落,一旁一位老者便站起身来。

  “许三郎,莫要瞎说,我朝虽崇尚言论自由,但你也不能说没谱的事情,官家的心里还是有百姓的,在未曾建设这些州学县学前,百姓不也能正常过日子吗?”

  “正常过日子?底层百姓只能叫活命。”

  “科举是穷苦百姓改命的唯一机会,而州学县学是能够参加科举的保障,若无机会读书认字,那穷人的孩子如何出头?”

  “依照这样的趋势,恐怕十年以后,官户的儿子还是官户,农户的儿子还是农户,乞丐的儿子只能是乞丐。那些当官的,真拿我们百姓当人看吗?”

  “官家身在深宫,只知汴京繁华,却不知偏远穷县卖儿鬻女,食不果腹,我大宋看似繁华,实则是外强中干,官家除了占个‘仁’字,还有什么功绩?”

  说罢,那名叫做许三郎的男子便拂袖离去。

  大堂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也太敢说了!

  这时。

  刚才那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突然开口道:“官家太仁,有时也不是好事,咱们官家若强硬一些,没准儿此事以及朝堂的很多事就不会日日讨论而难有结果了!”

  听到此话,很多人都陷入沉思中。

  此刻。

  赵祯的脸色也是阴晴不定。

  一旁的张茂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

  一只手按着桌子,生怕官家一恼火,将桌子掀了。

  片刻后,赵祯的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自己的“仁”并不是好事。

  他心知,百姓所讲的“仁”已不是“仁”,而是“软”了。

  自亲政以来,他一直都很谨慎。

  做事如履薄冰,瞻前顾后。

  处处听取朝臣的意见。

  一直坚信江山稳固比开疆扩土更重要。

  他比谁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比谁都想将西夏击溃,比谁都想让辽国变成大宋的养马之地。

  但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说过这种话。

  他活得其实也很压抑。

  他怕犯错,怕一旦犯错,便是国之大错,无法挽回,成为千古罪人,甚至是亡国之君。

  这时,赵祯的脑海里突然又浮现苏良所讲的一句话:

  “但凡天下雄主,既能虚心纳谏,也能圣裁独断,秦皇汉武皆是如此。”

  想到此处,赵祯有一种甚是轻松的感觉。

  “仁若无用,便应展现帝王气势!”赵祯喃喃道,突然知晓自己该如何做了。

  ……

  临近黄昏,赵祯回到了皇宫。

  刚坐下,便发现了苏良呈上的奏疏,他不由得来了兴趣。

  他猜测,苏良定然是支持保留州学县学的。

  他打开一看,不由得面露狂喜。

  苏良的奏疏可总结为一句话:留之,盗寇减,民不反,国无内忧之患。

  此条理由,简直是绝了。

  赵祯直接兴奋地站了起来。

  贾昌朝等官员主张废除州学县学的最有力理由便是朝廷无钱。

  而苏良讲,若穷苦人家无庠序教化,大概率会被迫成长为盗贼、流民。

  镇压流民和盗贼可是比建设州学县学花钱多了!

  而这几年,大宋境内流民造反的事情时有发生,是个大麻烦。

  参与者皆是不识字的穷苦百姓。

  赵祯轻捋胡须,笑容满面。

  “这个苏景明,真乃奇才也,朕就缺这么一个强硬的理由了!”

  赵祯望向殿外金黄的夕阳,一股雄主之气油然而生。

  其喃喃道:“朕即使让三司砸锅卖铁,也不绝不让一座州学县学倒闭!”

第33章 朝堂辩论,火力全开

  2023-10-23

  翌日上午,垂拱殿内。

  两府宰执,三司、翰林院、御史台、谏院等三十余名官员,分站两列。

  苏良也被召入殿内,站在最后的位置。

  赵祯大步走到御案前,缓缓坐下。

  他环顾下方,道:“这两日,关于州学县学废立之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朕思虑再三,认为州学县学宜当保留。”

  唰!

  此话一出。

  众臣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当下朝堂,明明是主张废弃者占据着绝对优势。

  杜衍、丁度、欧阳修、包拯等人,先惊后喜。

  贾昌朝、王拱辰、钱明逸、李定等人则是脚迈半步,已准备开口阻拦。

  他们在等赵祯给出理由。

  赵祯缓了缓,目视下方。

  “朕的理由有三,其一,庠序教化,兴国之本,如此废弃,不合我朝崇文之道;其二,州学县学已建,改造为书局,百姓易心生怨愤,其三……”

  “其三,也是最终让朕下此决定的一条原因,苏景明,你来具体说一说。”赵祯看向角落里的苏良。

  当即,苏良出列。

  众臣都不由得看向苏良。

  眼神里有羡慕、有欣赏、有愤恨、有嫉妒、也有不屑……

  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青年官员,近日来得隆恩甚重,出尽了风头。

  许多官员私下称其:已有宰执之姿。

  苏良站在大殿中央,拱手高声道:“臣以为,新政期间的州学县学不仅不应废弃,而且应继续扩张,多多益善!”

  此话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种说话方式乃是苏良向一位周老先生学的。

  欲想开窗,必先言拆屋。

  苏良接着说道:“州学县学,看似只是使得贫苦百姓有书可读,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

  “可防流民造反,可免于天下盗贼匪徒滋生,可使得天下安宁。”

  “近年来,我朝青州、密州、永州、钦州等地,多有流民暴乱。山林之中,剪径者甚多,究其本源,还是因未经读书开蒙,天性愚昧,易受蛊惑,才脑子一热做了蠢事……”

  “诸位细想,若扩建州学县学,予以教化,可将此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是否为花小钱而办了大事。镇压暴乱所需军费可比建设州学县学的费用多出几十倍呢……”

  听到此话,杜衍、欧阳修、包拯等人的眼睛都亮了。

首节 上一节 29/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