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56节

  毕竟,当下乃是富贵还乡。

  至于能不能啃下“钱荒”这块硬骨头,就只能见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一步往前走了。

  ……

  入夜,苏宅,餐厅内。

  唐泽、唐宛眉、苏良三人围坐在餐桌前。

  一旁,丫鬟小桃正在喂坐在儿童椅中的苏子慕吃饭。

  苏良突然开口道:“岳丈、眉儿,过几日咱们回趟扬州如何,今年便在扬州过年。”

  “啊?”

  唐泽和唐宛眉都是又惊又喜。

  唐泽一直念叨着他的尚文书社,而唐宛眉自从庆历四年年底来到汴京城,便再未回过家。

  随即,苏良便告知了二人会扬州的缘由,并嘱咐二人可先收拾行李,过几日便会出发。

  ……

  九月二十七日。

  赵祯从内藏库拨了二十万贯铜钱发往扬州,以解燃眉之急。

  同时。

  赵祯已恩准苏良可在扬州过年,但在二月前必须返京。

  当下,赵祯和变法司都甚是依赖苏良。

  而苏良也确定了出发的日子。

  十月初一,苏良将与家人一起坐官船前往扬州。

  扬州位于运河之畔。

  自汴京从汴河坐船南下,极为方便,十余日便可抵达。

  此次的护卫依旧是以曹护为首的五十多名禁军护卫,而在暗处,更是还有上百名传递情报信息的探子。

  许多官员听闻苏良即将离京,无不欢欣雀跃。

  汴京城这个“弹劾无失”的台谏官,终于暂时离开了。

  接下来的三日。

  苏良除了收拾行李外,便是交接公事,交待百家学院的一些事情,以及与唐介、包拯、欧阳修等喝酒告别。

  ……

  九月三十日,入夜。

  参知政事张方平府邸前,吉叔停下了马车。

  苏良走下马车,然后拿起马车前的一根扁担,担起马车后的两个盖着绒布的竹筐,朝着府邸门前走去。

  苏良刚走上前,便有一名护卫道:“一旁叫卖去,莫挡了门!”

  这时,苏良抬起头来,从怀里拿出拜帖,道:“二位,麻烦通传一声,御史台苏良求见。”

  两名看门护卫都是一愣。

  其中一名护卫,借着淡淡的月光看向苏良,激动地说道:“他……他……真是苏御史,我……我……这就去汇报。”

  当即,那名护卫便拿着拜帖奔向院内。

  显然,他认出了苏良。

  而另外一名护卫一脸诧异地打量着苏良。

  一身青衫、挑着个扁担,怎么看都像是街巷里的货郎。

  “你……你……你真的是砍头御史苏良苏景明?”

  苏良笑着点了点头,道:“如假包换,这两筐东西,是我给张相送的礼。”

  张方平与苏良的关系算是一般。

  二人私下并无往来。

  比不上范仲淹、文彦博、吴育与苏良亲近,但又比宋庠、夏竦好上一些。

  不到片刻,张方平快步走了过来。

  他听闻苏良提了个扁担,挑了两个筐子,便好奇且疑惑地奔了出来。

  依照当下苏良的地位与恩宠,他出门来迎,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苏良看到张方平后,便笑着说道:“张相,我明日就要离京了,年后方归,特来给你拜个早年,这是年礼。”

  “哎呦呦,使不得,使不得!”

  张方平环顾四周,先是令护卫接过扁担,然后将苏良请进了宅院。

  张方平向来爱惜羽毛。

  中书相公与台谏不能交往过密,更不能送礼。

  但苏良就这样大大方方地说出来、做出来了,他总不能拒之门外,连忙将苏良请了进去。

  片刻后,客厅内。

  苏良掀开竹筐中的绒布,道:“张相,此乃我家中藏书,甚为珍稀,我知张相爱书,故特送了过来,以作年礼。”

  竹筐内,赫然是两筐书籍。

  这些书籍皆是苏良的岳父唐泽弃在一边的。

  苏良便将其归拢归拢,当作礼物送过来了。

  张方平何等聪明,直接道:“景明,莫来这些虚的,到底所为何事?直接说吧!老夫能帮就帮。”

  苏良微微一笑,道明了来意。

  “张相,我听闻您的书房里藏了许多有关钱粮、盐铁、财税的书籍,另外还有你的注解,甚是精辟,能否令晚辈借来一观,年后返京便还。”

  当下朝堂,最懂财赋者,其实是张方平。

  当年,张方平弃三司使之职而入学士院,乃是因厌恶日日被各个衙门要钱。

  论理财能力,他比王尧臣要强。

  只是他不愿再任三司使。

  苏良知晓他家中藏有大量理财之书。

  便想要借来一观。

  想要根治钱荒之事,没有知识储备而空耍计谋根本无用。

  不过,张方平甚是爱书,轻易不外借。

  张方平顿时露出和煦的笑容,道:“景明,你早说嘛,老夫这就去为你取两本。”

  苏良微微摇头。

  “张相,去年官家从齐州带回两筐文书,我记得你在一旁与吴相公说,你家中的理财之书都比这个多,两本恐怕不够吧?我想将这两个书筐装满!”

  “那是玩笑话,景明莫要当真?”

  苏良朝着一旁椅子上一坐,道:“张相,今晚定有人看到我挑着两个竹筐入了你家府们,你若不给我装满,我明日临走前就称,我送你了两大筐金银珠宝。”

  “苏良,你实在无赖,你一个台谏官怎么如此下作?”

  苏良无奈地摊了摊手,道:“张相,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钱荒问题哪能那么容易解决,我又不是圣人,总要多看看书嘛!”

  听到此话,张方平犹豫了一下后,道:“罢了罢了,你随我去书房,自己挑!”

  “好嘞,多谢张相!”苏良挑着扁担跟张方平朝书房奔去。

  感谢书友“日后还能做什么”的打赏,非常感谢。

245.第245章 河上贿赂局!地方官员的行贿之术

  245.

  2023-12-31

  半个时辰后。

  苏良担着两竹筐冒尖的书籍、右臂腋下夹着数份手稿,走出张方平的府邸。

  张方平送苏良至门外,两眼一直都在竹筐上打转。

  “景明,看时定要爱惜,莫损坏了!”

  “张相放心!”苏良在吉叔的帮助下,将书籍手稿放上马车,然后心情愉悦地离开了。

  张方平望着渐渐离去的马车,忍不住露出一抹笑容,喃喃道:“朝堂或许就缺这种混不吝,虽无赖,但却活得真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翌日一大早,吉叔吉婶守家。

  苏良、唐泽、唐宛眉、苏子慕、小桃五人在汴河码头,坐上了一条长约十丈、高约三层的官船。

  不同级别的官员出行,自有规制。

  苏良一家人的吃喝、安全,皆已安排妥当,根本无须操心。

  随着护卫队长曹护的一声令下,船只起锚,开始前行。

  而在官船前方,还有一艘商船。

  商船与官船的大小近乎一致。

  不过官船多为长船型,较为稳定,住起来比较舒适;而商船则为宽平底船型,能载更多的货物。

  苏良的大多护卫都住在此商船上,大多数的补给财物也都在此船上。

  此次,赵祯拨给了苏良一大笔钱财,只为让他能够倾心倾力地根治扬州钱荒问题。

  ……

  两日后。

  苏良一行来到了应天府(南京,即商丘)地界。

  船只顺水而行,从汴河转至淮水,而后再从淮水转至大运河,便可抵达扬州城。

  此时,天气已渐渐变得寒冷。

  除了需要补给外,船只基本不会靠岸停留。

  太阳灿烂时,苏良便坐在甲板上看书,或与岳丈下棋,或与苏子慕玩乐,甚至在船只停下时,还能钓一钓鱼。

  阴寒有雨之时,便都待在船舱中。

首节 上一节 256/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