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21节

  院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各种珍稀树木,还有从玉津园中拉过来的狮子、老虎、麋鹿、灵犀、麒麟(印度犀牛)、白驼、孔雀等稀有动物。

  乃是一座赵祯未曾赏赐出去的豪华宅院。

  在赵祯的安排下,皇家御厨便来了三十多人。

  各种点心、美酒、茶水全都到位,还有投壶、曲水流觞、蹴鞠、捶丸、秋千、歌舞表演等一系列休闲娱乐项目。

  应有尽有,甚是奢靡。

  处处可显隆恩普照。

  苏子慕一到来,立即就成为了人群的焦点。

  被几个美妇人围住,将小脸都亲红了。

  他与数个小朋友在院内撒欢地跑,甚是开心。

  ……

  午后。

  冬阳灿烂,甚是温暖。

  唐介、欧阳修、苏良等人吃饱喝足后,躺在一处水塘前的躺椅上晒暖闲聊。

  而不远处,他们的家人都玩得不亦乐乎。

  台谏日日忙碌。

  他们很享受当下这份美好的时光。

  就在这时。

  左正言周元伸了伸懒腰,突然开口道:“此情此景,适合小憩、吟诗、作画,听曲。”

  一旁,监察御史里行吕诲突然坐起身来。

  “诸位,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景明可从未写过诗呀?”

  此话一落。

  唐介、欧阳修、何郯、范镇、赵汴等台谏官纷纷坐起身来。

  欧阳修更是笑问道:“景明,你为何从不作诗?”

  在众台谏官眼里,文章是大道,诗词为小道。

  擅于属文者,写诗填词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丝毫不费力。

  “也写过,但写不好,易贻笑大方!”苏良笑着说道。

  一旁,范镇白了他一眼。

  “若你苏景明都写不好,我们恐怕连笔都不会拿了,景明,伱可知,你那篇《均贫富论》面世后,民间已经有‘论属文,欧阳永叔第一,苏景明第二’的说法了!”

  这时。

  吕诲笑着打趣道:“写首差的也行,也让我们笑笑你,不然每次看到你苏景明的文章,我感觉这辈子都望尘莫及了!”

  一向不苟言笑的御史中丞唐介,突然提高了声音道:“苏景明,来一首!”

  顿时,众台谏官们都闹了起来。

  “苏景明,来一首!”

  “苏景明,来一首!”

  “苏景明,来一首!”

  ……

  苏良有些哭笑不得。

  他也能写,但写的确实不尽人意。

  他缓缓站起身,本准备糊弄一首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池塘映照着天空的云影,不远处流水潺潺,不由得想到一首应景的诗。

  “朱文公,对不住了!”苏良在心中喃喃道。

  众台谏见苏良站起身,看向前方的池塘,不由得都安静下来。

  苏良缓缓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听到这两句,众台谏官心中并无丝毫波澜。

  此乃是所见即所得,完全描述的是众人眼前的这番景象。

  诗意平平无奇。

  就在这时,苏良吟出了后两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霎那,台谏官们都喃喃念起了这两句诗。

  “好句,好句啊!以景喻理,这方池塘指的乃是朝堂,流水指的是官员,景明分明是在说,我朝要想澄清吏治,必然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官员替代那些老迈官员,此诗可传千古!”欧阳修由衷地赞美道。

  这时,唐介捋了捋胡子,也站了出来。

  “这方池塘,可指朝堂,亦可指学识,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常得常新。甚至可以指仕途、商道、兵道、财道……”

  经过欧阳修和唐介的品评。

  这首诗的格调瞬间再次拔高,苏良都没想到此诗竟然可以这样理解。

  而这时。

  吕诲突然道:“我怎么感觉,景明是在暗讽夏枢相。朝堂应以新换旧,夏枢相不就是朝堂最深的那一滩死水?他确实该为年轻官员让位了!”

  “妙啊!这么一说我觉得景明正有此意,此诗不就是在骂夏竦吗?”欧阳修忍不住大笑起来。

  “景明,你可真贼啊!这时还想着尽台谏之职,令夏枢相退位让贤呢!”

  苏良一脸懵逼。

  他哪有想这么多,他觉得朱文公应该也没有想这么多。

  但经过如此解读,他是跳到黄河里都洗不清了。

  ……

  翌日,苏良这首诗便传播了出去。

  垂拱殿内。

  赵祯听到这首诗,不由得笑着道:“此诗甚是玄妙啊,但有抨击夏竦之嫌,苏景明还是太年轻气盛了,夏竦干不了多久了,但当下枢密院还离不开他。”

  夏府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夏竦念完此诗后,愤怒地说道:“这个苏良,真是岂有此理,竟然如此暗讽老夫,老夫偏不致仕,你又能奈我何?”

  其他官员念罢此诗。

  第一感觉也是觉得苏良在暗讽夏竦老迈,应该致仕。

  他们下意识就把“方塘”当成了“朝堂”。

  再代入苏良台谏官的身份,以及最近苏良与夏竦激烈的辩论。

  想当然地就那滩老旧的死水,指向朝堂年龄最大的夏竦。

210.第210章 赵祯怒斥宗室外戚,范仲淹 王安石 司马光皆归朝

  210.

  2023-12-13

  皇祐元年,正月初一,清晨。

  大朝会正式拉开序幕。

  赵祯端坐于大庆殿宝座上,神采奕奕。

  各国使臣、各路使官纷纷入朝启奏,敬献贡品。

  除了辽国特使耶律庆、西夏特使杨怀素、还有枢密使夏竦有些不高兴外,其他人皆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大朝会仪式繁琐,足足持续到近午时,方才结束。

  而后,赵祯赐宴群臣。

  苏良作为当下名副其实的大宋第一宠臣,找其敬酒者无数。

  苏良拉来欧阳修挡酒,包拯、唐介镇场,才算未曾醉酒。

  直到黄昏才至家中,然后躺下便睡了。

  元月初二。

  前往大相国寺烧香者无数。

  又恰逢今年乃三年大考之年,随处可见身穿襕衫的书生士子。

  汴京城街道上人声鼎沸、比肩接踵。

  苏良并无亲眷要访,唐宛眉带着苏子慕去宫内探望了曹皇后。

  而苏良则是去找老洪、刘长耳等人叙了叙旧。

  此外。

  苏良还与前往汴京赶考的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和王安石之兄王安仁吃了一顿饭。

  这一届科举省试,知贡举已定为翰林学士赵概。

  苏良与二人闲聊,无须避嫌。

  接下来的两日。

  苏良一家三口,分别去拜访了文彦博、吴育、欧阳修、唐介、包拯等人。

  至于夏竦,他本就从未去拜访过。

  而今因为一首诗,夏竦看到他就气得咬牙切齿。

  苏良无法解释,自然也不会去夏府为其添堵。

  令苏良感到意外的是,这首诗的影响力依然在发酵。

  汴京城的一些书籍铺子、私塾,都将门口的对联换成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甚至一些卖油的商铺、卖花的小店,一些瓦子都在门头贴上了这两句话。

  苏良本以为这些人是在跟风赶风尚。

  但听曹佾之言后,才知这两句话竟能为商家带来巨大商机。

  一座瓦子贴上这句话后,顾客人数直接飙升了五成。

  因为他们觉得张贴此话的含义是:此瓦子的歌伎舞伎更新速率较快。

  瓦子的顾客们,都喜新人。

首节 上一节 221/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