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15节

  ……

  而此刻,垂拱殿内。

  御史中丞王拱辰和谏院右正言钱明逸正在进言。

  王拱辰将近日台谏的卯册呈递给了赵祯。

  他称苏良是台谏第一懒。

  此等“点卯方至、放衙便走”的慵懒作风,简直就是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粥,强烈要求将苏良逐出台谏。

  钱明逸则是来帮腔的。

  他称谏院有吏员得知苏良之举后,大多也都开始效仿,做事效率明显下降。

  “官家,苏良带来的此等歪风邪气,危害大矣。若人人如他这般钻空子,那我大宋将会多出一群只会吃闲饭的慵懒官吏!”王拱辰无比气愤地说道。

  赵祯翻阅着卯册,微微皱眉。

  大宋自开国以来,向来讲究勤勉。

  从太祖、太宗、真宗,以及到了赵祯这一朝,即使是皇帝,也是日日加班,不敢懈怠,根本不可能做到天黑便歇着了。

  苏良此举与整个朝堂之风都相背而驰,确实有错。

  不过,赵祯很欣赏苏良。

  再加上前几日他许诺的经筵官之事未能做到,便想着将此事化小一些。

  “咳咳!”

  赵祯干咳一声,道:“苏良此举,确是有失。王中丞,你代朕训斥他一番便是,多交给他一些公事,日后他必会有所收敛!”

  听到此话,王拱辰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官家,这……这并不是小事儿啊!台谏官本就公事繁多,加时加点尚不能完成任务,苏良放衙便走,怎能做好一名台谏官,有此等陋习者,一定要将其逐出台谏!”

  “是啊,官家,台谏官若只想着清闲度日,那还如何监管百官,臣亦不愿与此等人为伍!”钱明逸一脸严肃地说道。

  赵祯一脸无奈,就在不知如此做的时候,小黄门来报,监察御史包拯请求觐见。

  “宣!”赵祯不由得大喜。

  包拯乃是苏良的上官,其对苏良也甚是推崇,以包拯的口才没准儿能够压制住王拱辰和钱明逸。

  很快。

  包拯拿着一大叠纸张来到殿中。

  赵祯问道:“包卿,朕见伱手握大量御宝印纸,是为何事而来?”

  包拯拱手道:“官家,臣今早翻阅御史台卯册,发现监察御史里行苏良,坐衙时长远少于其他台谏官。”

  听到此话,一旁的王拱辰和钱明逸的眼睛顿时亮了。

  王拱辰更是激动地朝着包拯拱手道:“包御史,咱们想一块儿去了,本中丞刚向官家汇禀过此事,正恳请官家严惩呢!”

  一旁,钱明逸也甚是兴奋,心中喃喃道:不愧是台谏的大炮仗,铁面无情,对事不对人,有他的参与,今日定能将苏良逐出御史台!”

  包拯朝着王拱辰礼貌一笑,继续看向赵祯。

  “臣本以为苏良过于懒散,便欲劝诫他一番,没想到却是误会他了。官家,苏良实乃良才,台谏有他,朝堂有他,乃是我大宋之幸也!”

  此话一出,不但王拱辰和钱明逸迷糊了。

  赵祯也迷糊了。

  一向冷脸做事的包拯,可从未如此夸赞过某个人。

  包拯将手中的御宝印纸举起,道:“官家,这是近日来苏良撰写在御宝印纸上的内容,请您先过目。”

  赵祯面带疑惑,翻阅起了御宝印纸。

  片刻后,他忍不住笑着说道:“苏良确实有大才,此批注精准细腻,文笔出众,实乃台谏官的模板。莫不是苏良表面上是点卯方至、放衙便走,实则是在家中忙碌?”

  赵祯非常清楚台谏官的工作量,日日都有新公务。

  苏良这几日的批注,甚是详细。

  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

  包拯摇了摇头,道:“不是。是苏良悟了一种妙法,此法若施行,对我大宋官员处理政事来讲,有事半功倍之效。”

  “是吗?速讲,速讲!”赵祯心中无比好奇。

  求追读,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好评,各种求,这对新书太重要了,拜托了,诸位读者老爷,上架必万更!!!

第17章 主讲苏良,御史台公开课

  2023-10-23

  垂拱殿内。

  包拯连说带比划,用近半个时辰讲述了苏良的脑图之术。

  虽不够精细,但却将脑图原理与好处都讲了出来。

  赵祯听完后,啧啧称奇。

  然后拿起一本奏疏,用鱼骨图的方式画了出来,画完后,不由得连呼三声:妙哉!妙哉!妙哉!

  一旁的王拱辰和钱明逸也大致听明白了。

  二人经常阅读与撰写条陈文书,自然知晓此法为官员带来的巨大裨益。

  简言之:省时、省力,提质增效。

  “原来苏良坐衙时间短,不是懒惰偷闲,而是做事效率高!”赵祯捋了捋胡须,甚是高兴。

  前几日,一众官员驳了赵祯让苏良兼经筵官的旨意。

  而现在,苏良以自身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卓越,证明了赵祯没有看错人。

  这相当于给官家露大脸了!

  赵祯自然开心。

  包拯拱手道:“官家,臣以为,此脑图之术应让百官习之,而后推至各个州府县衙。”

  赵祯点了点头,看向王拱辰。

  “王中丞,朕决定命御史台在院内设讲案,特诏苏良为主讲官,于三日后为各衙门的执事官员讲述脑图之术,为期三日,而后由翰林院编订成册,你觉得如何?”

  王拱辰强挤出一抹笑容。

  “那自然是极好的,此脑洞之术确实神奇,值得推广,值得推广!”

  依照目前苏良的资历与官职,完全不具备在御史台设案主讲的资格。

  但整个大宋朝,恐怕只有苏良精通此术。

  他不讲还能让谁讲。

  王拱辰根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那此事便交给御史台了,你令苏良做好准备!”赵祯想了想又说道:“开讲首日,朕也会到场,到时,在京的各个衙门至少去两人,不得缺席!”

  “臣遵命!”王拱辰重重拱手。

  听到此话,包拯那长年如冰山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抹细察可见的笑容。

  官家亲至,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若官家不来,那些相公们、学士们,大多会派遣官吏来听,毕竟苏良官职低微,在汴京城算是垫底的存在。

  但官家亲至,那这些自视甚高的相公、学士们便不得不来了。

  ……

  很快,御史台察院监察御史里行苏良将作为主讲官,为各个衙门讲解脑图之术的消息便传播了出去。

  很多人都大呼不可思议。

  但王拱辰、钱明逸、包拯等人将脑图之术夸赞得甚是神奇,不由得将引起了许多官员的好奇。

  一时间,苏良变成了朝堂红人。

  苏良得知此消息后,不由得有些紧张,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然后,便开始制作讲义。

  这乃是一次证明自己的大好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三日后,御史台前院。

  一处长桌摆在最前方,桌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桌后还有一处高约一丈的木板,乃是苏良专门让木匠师傅定制的,木板上可悬挂数张大纸。

  长桌前面,则是听众席。

  一把红木大椅摆放在最中间,乃是赵祯落座之处。

  后面还有近五十把椅子,供各衙门主官落座,至于来晚的或官职低的,便只能站在后面了。

  片刻后。

  各个衙门的官吏陆续到场,苏良也站在讲案旁候场。

  稍倾,皇帝赵祯带着一众大臣走了过来。

  有首相杜衍、副相陈执中、枢密使贾昌朝、翰林学士承旨丁度、枢密副使韩琦、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十余人。

  这些人后面还跟着学士院、三司、宣徽院、大理寺、国子监,崇文院等衙门的官吏们。

  苏良抬眼望去。

  一眼便看出翰林学士承旨丁度黑着脸,其后面崇文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的数名中年学究也是黑着脸。

  立案讲学,本是他们所长。

  而今二十六岁的苏良却站在主讲台上,官家亲至聆听,还勒令让他们来听讲学习。

  此等待遇,他们自然是有些酸。

  今日,若苏良讲得完全是小儿科、不入流的玩意。

  这群人绝对率先上奏,将苏良骂的无法在朝堂上立足。

  不多时。

  院内便站坐了一百多号人。

  赵祯环顾四周,朝着前方站在讲案旁的苏良道:“苏良,可以开始了!”

  苏良深呼一口气,走到讲案中间。

  讲史论经,苏良可能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但若论讲脑图之术,苏良有信心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首节 上一节 15/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