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134节

  当即,数名臣子郁闷地拾起了各自的奏疏。

  “你们这些呈递奏疏者,连同门口站着那几位,接下来要做什么,老夫就不再赘述了!”

  听到此话,这些臣子都是心头一凉。

  还能作甚,唯有上奏认错,请求贬谪外放。

  随即,陈执中看向四周,提高了声音道:“稍后,中书会拟定一份言事准则,以规避各种无中生有、恶意攻击、撰造无根之语的奏疏,诸位也都可提一提意见,而后我们联名签字,呈递官家,以清当下朝堂污浊的言事习气。”

  “是,陈相!”百官齐齐拱手。

  而此刻。

  赵祯坐在偏殿中,饮着凉茶。

  脸上不但没有丝毫愤怒,反而甚是欢喜。

  他正是依照苏良在经筵上所给的主意:君王之怒,乃治臣良策。

  今日一试,用着甚是顺手。

  ……

  翌日一大早。

  中书便将群臣联名的言事准则奏疏呈递到了御前。

  此外,那十余名涉嫌恶意诽谤构陷同僚的官员们也都呈递上了认罪书,并自请外放。

  赵祯对群臣并无惩罚。

  但对那十余名官员则是一律贬黜一级,全部外放。

  而受到惩处最重的乃是博平郡王赵允初,赵祯直接令其前往皇陵,守孝半载。

  赵允初收到谕令时,完全是一脸懵。

  他根本就不认识费五。

  费五以腐肉威胁也非他的计策,乃是他府里的下人因利益有损商量着做出来的。

  但赵允初压根不敢上诉,因为他是主使费五之人的主子。

  朝堂上也无人替他求情。

  赵祯对宗室外戚的待遇甚好,不过他们犯错,赵祯的惩罚也甚是严苛。

  所以,宗室外戚在士大夫官员面前虽然都非常豪横,但在赵祯面前都如同小绵羊一般。

  如此处罚,也有杀鸡儆猴之意。

  免得以后再有一些宗室外戚子弟,打南郊市集的主意。

  三日后。

  垂拱殿御案上的奏疏比起往日直接少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奏疏,皆是言之有事,这让赵祯再次有了充足的干劲。

  ……

  七月十六日。

  因为一张纸,一张特殊的纸,齐州再次成为开封府百姓热议的地方。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齐州设立州报司。

  仿照进奏院邸报,做出了一种尤为适合广大百姓阅读的报纸——齐州州报。

  齐州州报,长一尺八分,宽一尺三分。

  选用厚实的大青白纸,双面印刷,以月为期发行。

  与朝廷官报进奏院邸报和民间小报都不同的是——

  齐州州报上面的信息。

  皆为农耕、养殖、酿酒、编织、捕鱼、纺织等涉及民生民计的知识。

  此报定价为五文钱一张。

  也就是一碗蔬菜粥的价格,百姓都掏得起。

  齐州州报第一期的内容尤为扎实,揭示了许多藏在民间的秘方。

  一时间引得百姓疯抢。

  甚至外地的百姓也通过一些过路商人,抢购此报。

  大多数百姓都对圣贤之书没什么兴趣。

  因为他们不考功名。

  甚至有的连圣贤书上的字都认不全。

  但此报的内容却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能影响他们赚多少钱。

  比如养殖小妙招,酿酒的技巧,纺织的步骤等。

  很多妙方都是各地百姓祖祖辈辈总结而来,有的甚至藏着掖着,根本不会传到外面。

  汴京城那些制作小报的书坊最具经商头脑,纷纷印制或抄录起了齐州州报,在城外售卖。

  开封府的民户们纷纷抢购,甚是畅销。

  一时间。

  开封府的府学、县学、私塾内都引发了一场农户学习潮。

  很多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农户,站在一些私塾先生旁边。

  用擀面杖粗的手指头指着齐州州报上面的内容,求解惑释义。

  求知氛围,俨然比书生学子们都要浓烈。

  此事,自然而然也传到了朝堂。

  当下大宋的新鲜事,大多都是来自于率先开启变法的齐州。

  这一日,朝会上。

  殿中侍御史范镇站了出来。

  “官家,齐州州报,实乃惠民之良报,臣建议应循官招商之策那般,全宋施行,以厚民生!”

  “进奏院邸报乃官员之报,齐州州报乃百姓之报,理应为天下百姓也设报刊,去愚解惑。”唐介道。

  “建议开封府设开封府报,助民事,行百业!”包拯也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

  副相吴育、谏院左司谏何郯、右正言赵挕⒓嗖煊匪樟妓娜硕挤追卓诘馈�

  在苏良眼中,州报不仅仅可助力民生。

  待以后全宋变法开启,州报必将成为向各个州府百姓传达信息的利器,且能有效地消灭各种流言。

  赵祯微微点头。

  “近日,朕也听到了民间百姓的一些讨论,就连开封府的百姓都有些羡慕齐州百姓了,此报确实不错,理应推广。”

  这时,侍御史兼知杂事高若讷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齐州州报》实乃哗众取宠、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全宋施行,将坑害国本,甚至引发民间不安定势头动乱。”

  “这事儿都能喷?”苏良望向高若讷,一脸疑惑。

  官员们也都纷纷看向高若讷。

  想听一听他所讲的坑害国本,引发民间不安定势头动乱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高若讷往前走了一步。

  “齐州州报,纸质脆薄,不能久存。宛如民间小报那般,不过三五日,或沦为废纸,或成为厕筹。”

  “但每期州报都需刻印字版,字版皆为一次性,用之则废,消耗极大。”

  “字版、刻印、纸张、劳力,皆是成本,而定价不过五文,连纸墨成本都裹不住,此皆需州衙府衙帮补,甚为耗财。”

  “民间百姓,认字者十不足一,与其刊印成报,不如口头传授。齐州州报,实乃惹人耳目,形大于质!”

  “其次,此报涉及很多百姓秘方,若诸州都搜刮百姓隐秘,势必会引起百姓不满,不日必将引起动乱。”

  “此等耗钱而无大用,且易惹得百姓动乱的州报理应废除,而不是大力推广!”

  听到这话。

  苏良不由得笑了。

  高若讷还真是角度清奇,这都能找到反驳的论据。

  殿中侍御史范镇听到此番话,当即反驳道:“高御史,在下实在不敢苟同你的看法。”

  “字版刻印消耗与为民开愚解惑,孰轻孰重,你难道不知?”

  “此外涉及民生的秘方技巧,通过州报令天下皆知,百姓互惠互利,难道不是美事吗?为何在你眼里,我大宋的百姓就是自私自利呢,若百姓不愿拿出,朝廷亦可使钱买来。”

  “范御史,朝廷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明明口头传授便能开愚解惑,为何要多花钱而刻印州报呢?”

  “你……你……你……实在是个老顽固!”范镇气得已经想要打人了。

  高若讷的想法大概可类比为,明明吃馒头就能填饱肚子,为何要吃带馅的包子。

  其实对朝廷而言。

  印制州报消耗并不算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高若讷就是占着一个“为朝廷省钱”的由头,反对全宋推广州报。

  这时,苏良正欲站出来说话。

  但见前方的欧阳修要站出来,他便没有站出。

  对付高若讷,还是要看欧阳修。

  不过,欧阳修刚踏出半步,首相陈执中便站了出来。

  “官家,高御史之言确实有几分道理。近两年,我朝虽风调雨顺,商贸繁荣,但钱财消耗极大,理应避免不值得的花销,臣建议,此事或可缓行!”

  夏竦听到此话,本欲站出来附议,但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放弃。

  他总觉得高若讷讲话做事大多都是剑走偏锋,有些疯癫。

  与其意见一致,易受牵连,掉进沟里。

  顿时,陈执中尬尴了。

  他本以为自己站出来后,刚才那些没有附议的官员都会高喊:臣附议。

  哪曾想,一个都没有。

首节 上一节 134/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