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127节

  这时,包拯缓缓开口道:“冷青,本官审不审你已经不重要了吧!”

  此话一出,冷青的心态彻底崩溃。

  其嚎啕大哭,然后骂道:“高继安,你个狗彘鼠虫之辈,这明明是你的主意,你说此事若成,我们将拥有泼天的权势和富贵……”

  听到此话,包拯长呼一口气。

  案子要结了。

  而此刻,赵概看向包拯,眼神里满是崇拜。

  以往大理寺审案,只会盲目地寻找人证物证,效率极低。

  根本不知如何攻克人心。

  今日,包拯为大理寺的官员们可谓是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

  四月二十五日。

  冷青案的结案奏疏呈递到了中书与御前,包拯与赵概皆建议判处冷青与高继安斩刑,以儆效尤。

  赵祯最是不愿判人死刑,说了一句流放琼州如何。

  包拯面色一沉,拱手而出,道:“官家,这些年,禁中外放宫女足足有上千个,官家临幸者,恐怕也有数百,难道不怕民间野子竞相冒充帝子吗?”

  赵祯老脸一红,道:“包卿所言有理,是朕糊涂了!”

第127章 请排队向苏景明和欧阳永叔道歉!

  2023-10-23

  四月二十八日,午后。

  垂拱殿内。

  贾昌朝呈上两道奏疏。

  一道称六塔河已疏通完毕,当下正在堵塞横陇、商胡二口,施工过程中无任何险情隐患,预计五月初二晚,便可引大河之水入六塔河。

  奏疏之中,贾昌朝对河道情况描述的甚是详细,处处彰显自己的治河手段。

  赵祯甚是欣喜。

  此事若顺利,那他以后晚上睡觉又将会踏实许多。

  而赵祯看完第二道奏疏,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贾昌朝称,欧阳修与苏良在巡察河事之时,散播决口谣言,教唆当地百姓在大河之水分流入六塔河前离开,导致很多百姓这几日纷纷携家带口,奔向别处。

  这一行为,不但破坏了朝廷的大河东流策略。

  还导致百姓在逃奔时出现诸多抢掠偷盗事件,扰乱了地方秩序,使得地方官员甚是忙碌。

  他与当地多名官员联名请求,严惩欧阳修与苏良这种恶意破坏当地民政的行为。

  此事,张茂则早已汇禀给了赵祯。

  张茂则的说法是,欧阳修与苏良二人笃定六塔河会决堤,故而提前通知了河岸上百姓。

  二人担心那些百姓逃离本地会被误以为造反生乱,故而特意告知张茂则,以便在六塔河没有决堤后承担责任。

  “唉,这两个犟人,心是好心,但却总惹麻烦,朕不惩罚他们,如何能让河道官员们安心做事,罢了罢了,待引水东流成功后再说吧!”赵祯喃喃自语道。

  ……

  五月初三,近黄昏。

  一名身穿深红色对襟衣衫的军士,骑着一匹黑马,直奔禁中。

  一些路过的官吏看到后,不由得大惊失色。

  这是急脚递。

  大宋当下最快的驿兵。

  轻骑接力、昼夜不停,日行最低四百里。

  专门负责传送朝廷的紧急文书或边关的紧急战报。

  “莫非……莫非是辽……或西夏又要起战事了?”有人猜测道。

  很快。

  驿兵将急报传递到了垂拱殿前,由内侍将其交给了正在批阅奏疏的赵祯。

  此刻,赵祯的心情非常忐忑。

  他最怕的就是见到急脚递。

  这意味着有大事发生,且多为不好的事情。

  赵祯双手略微颤抖,翻开文书。

  “什么?”赵祯一下子站起身来,面色阴沉。

  “啪!”

  其右手的狼毫,被赵祯硬生生弯成了两段。

  他朝着旁边的小黄门道:“速召两府三司的相公们来见朕,另外,将欧阳永叔与苏景明也召进来!”

  文书的内容很短。

  “昨夜,大河之水入六塔河,入则决口。”

  “大水过堤,道路隔绝,田苗荡尽,两岸村宅尽毁,溺兵士河工无数,水死者不下千人,水流肆虐,难以控制……”

  片刻后。

  陈执中、吴育、张方平、夏竦、王尧臣等率先来到了垂拱殿。

  御史台、谏院距离垂拱殿较远,故而,欧阳修与苏良会来的慢一些。

  当陈执中等人看到文书内容后,全都傻眼了。

  他们没想到欧阳修和苏良的预言竟然成真。

  这是一个巨大的决策错误,是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重大错误!

  全朝上下。

  除了苏良和欧阳修,其他人几乎都是推波助澜者,包括坐在上面的官家。

  他们打破脑袋都想不通。

  那么多通晓治河的官员,怎么就比不上两个几乎没有参与过治水事宜的台谏官。

  夏竦的脸色蜡白。

  此刻,他的怀里还藏着一份弹劾欧阳修与苏良的奏疏。

  贾昌朝告知夏竦,欧阳修与苏良固执己见,在巡察河事时称大河即将决堤,造成河道两侧的百姓发生了民乱。

  夏竦庆幸自己晚了一步,不然恐怕就要晚节不保了。

  但现在他依然很恐慌。

  为了使得贾昌朝重返中书,他可是汴京城官员中力挺大河东流的第一人。

  他的脑子飞度运转,想着要如何将自己从这个过错中撇出去。

  就在这时。

  欧阳修和苏良快步来到了殿内。

  不久前,二人便知晓了急脚递。

  随后,官家又急召他们,他们已经大概知晓发生了什么事情。

  欧阳修与苏良看过文书后,面色也不由得严肃起来。

  他们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御座上。

  赵祯长叹一口气,喃喃道:“此事怪朕,怪朕啊!朕若命人再研究一番那大河河道沙盘,再听一听欧阳永叔和苏景明的建议,也不至如此,是朕之错,朕之错!”

  听到此话,陈执中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河道之上,出了如此大事,定然是河道官员对朝廷有所隐瞒,臣以为应立即罢黜判大名府的贾昌朝与勾当河渠司李仲昌。”

  陈执中一句话,便将所有的罪过都砸在了贾昌朝和李仲昌的身上。

  夏竦紧随其后,站出来说道:“陈相所言,甚有道理,臣也觉得应立即罢黜这二人。”

  “臣附议!”

  “臣附议!”

  王尧臣和张方平也分别站出来说道。

  苏良听到此话,有些忍不住了。

  “官家,贾昌朝和李仲昌自然难逃大罪,但此时的关键不是惩罚他们,而是要迅速维持河北的局面,先救命。大河水依旧还在泛滥,六塔河的水依旧还在外溢,百姓的性命、宅院、田地都需要我们去保护,形成民变就糟糕了!”

  苏良一语道醒了赵祯。

  赵祯道:“传朕旨意,命欧阳永叔总领大名府,先救灾,平复民心,而后再追究此事过失!”

  “臣遵命!”欧阳修拱手道。

  赵祯又看向王尧臣,道:“三司立即拨款拨物,并令河北、京东未曾受灾的州府及时对四散的流民提供帮助。”

  “臣遵命!”王尧臣也拱手道。

  当即,欧阳修和王尧臣便大步离开了垂拱殿。

  救民如救火,不能慢上半分。

  这时。

  夏竦又站了出来。

  “官家,此事大概率是一场河官们执行不当造成的意外,黄河东流北流的讨论在民间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此消息若传至民间,恐怕很多百姓都会对朝廷心生不满,甚至说出一些‘朝廷为保汴京,而无视边境百姓生死’的谬论,臣建议先将此消息压下来或对外宣称伤亡不过几十人,在快要解决河患之时,再将事情真相公之于众,以此,避免其他地方以此为由头发生暴乱。”

  听到此话,苏良肚子里的小火苗直接就从眼睛里冲了出来。

  真宗期,朝臣遇到这种事情,几乎都是这样做的。

  但这样做,除了满足朝廷所谓的脸面,并借此找到背锅之人,只会使得百姓更加愤怒。

  苏良还未站出来,一旁的吴育便大步走了出来。

  “夏枢相,我们做错了,难道还不能让百姓骂几句吗?”

  “此事如何骗百姓?百姓们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朝廷对他们是好是坏,而今我们要做得是抚恤灾民,低头认错。一旦失去民心,再想找回便难了,你的建议,完全是亡宋之策!”

  “我们做错了,难道还不能让百姓骂几句吗?”

首节 上一节 127/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