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第333节

嬴政目光扫过跟前的这些臣僚,主要是锁定在了其中四个人的身上。

扶苏、胡亥,李斯、赵高。

以嬴政之聪慧,自然能够想清楚为什么在另一个世界的胡亥能够夺得帝位的主要因素,不论是赵高和李斯搞事情也好,又或是其他种种也罢。

这,都是次要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他没有立储。

储君,乃是国本。

扶苏虽然贵为始皇长公子,亦是天下人认定的未来秦帝。

但是扶苏并不是大秦皇太子,没有太子之位。

并且,嬴政觉得没有哪个女人能够与自己并肩,所以他没有立皇后,这也就让始皇的公子们没有嫡庶之分,这就导致没有法理支撑。

一旦始皇突然有变,一道矫诏就能改变帝国的一切。

大胆的做一个假设,如果扶苏早已被始皇帝立为皇太子,纵然是被罚至边境。

一旦始皇驾崩成了既定事实,有扶苏这个大秦皇太子在,就算给赵高和李斯一百个胆子,这两人也断然绝对不敢矫诏。

因为当矫诏送到扶苏手中的那一刻之际,必然就是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杀回咸阳,护送皇太子扶苏登基之时。

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

扶苏之所以选择自杀的最为重要一点,那便是扶苏尊儒,一颗心被儒家礼教束缚太深。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扶苏最终选择自杀,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名分去继承帝位。

一旦从边境发兵,在天下人眼中就成了造反,这是扶苏所不能容忍的关键。

‘这是朕之过。’

嬴政中意哪个儿子,打算传位给谁,这一点史书其实已经记载的很清楚。

当始皇病重,自知时日无多之时,就已然下诏,命扶苏回京,负责自己的后事。

这其中蕴意很明显了,便是让扶苏灵前即位。

只是,这道诏书被赵高给私藏了起来,直到始皇帝咽下最后一口气,都没有发出去。

而嬴政之所以一直不立储,其中原因也并不难理解。

第一是嬴政没想到自己会死的那么早、那么突然,在嬴政看来,自己这等天选之子,活七十岁是基操,八十岁勉强能够接受,九十岁才算发挥正常。

第二是嬴政压根不想死,他想活个万把年,不然也不会一个劲的派人翻山倒海寻找长生药。

第三是嬴政对自己太过于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能掌控全局,这大秦的天下就不会乱,等到实在要立储的时候,再立也不迟。

“扶苏。”

嬴政先是将目光落在自个这个大儿子,长公子扶苏之身。

扶苏一愣,连忙是躬身。

“儿臣在。”

“愚昧。”

一语出。

扶苏瞬间就给听懵逼了。

骂我作甚?!

我什么也没有干啊!

其实倒也怪不得嬴政骂他。

沙丘之变时,忠诚于扶苏的蒙恬,手中握着大秦帝国最强大的三十万边军,有着蒙恬和这三十万边军的忠实拥护。

说句比较狂的话,这换条狗都可以杀进咸阳,登位称帝,可扶苏偏偏就被一道矫诏给弄死了,实在是愚不可及。

还不等扶苏反应过来。

嬴政的声音,在这泰山之巅,威严而起。

“今日,于这泰山之巅,于上苍神明之前,朕册封长公子扶苏为皇太子。”

“皇太子册封之礼,待回咸阳之后,一应再行。”

话音落。

全场瞬间陷入一片惊寂。

这帮秦臣都是听懵逼了,心想这皇帝陛下这去了一趟天阙,整个人的任督二脉都打通了?竟然主动提及立储君!

立储之事,立后之事,这在过去,谁若是敢提,那都是分分钟掉脑袋的事。

就连扶苏自个都是怔住了,怎么父皇突然就册立自己为皇太子,事先压根一点气都没给自己透过,太意外了!太happy了!

“皇帝圣明!”

丞相王绾,此刻第一个纳头大拜。

紧接着,参考皇帝和皇太子的山呼之音,在这泰山之巅响起。

“来人。”

正当秦臣们都沉浸在喜立储君的惊喜之中的时候,始皇声音再起,这一次,声音之中透着彻底的冷意,听的令人不由心头一颤。

身着黑甲的执戟郎中上前,肃冷待命。

“将李斯、赵高叉起,从泰山之巅,扔下去。”

一语出。

嗡~!

赵高懵逼了,李斯也懵逼了,两人大眼瞪小眼,一脸的‘WTF’?!

于赵高看来,自己这会刚升官、刚受宠,接下来应该是荣华富贵,原地腾飞才对啊!

于李斯看来,自己这几年的权斗战绩极其之光辉,自己是始皇帝的第一心腹,而且始皇帝已经暗自给自己通过气了,此番回朝就册命自己进位丞相!

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究竟怎么回事?!

不仅是当事人,在场的这帮秦国新老贵族,也是一个个听愣了。

然而,始皇帝之命果决,根本不容李斯和赵高两人多想。

两人还没来得及张口,就被奉命上前的卫士高高叉起,接着就像是抛石机抛石头一般,直接从这泰山之巅的边缘扔了下去,连喊冤枉的时间都没留。

高空坠落,这飞一般的感觉。

“胡亥。”

嬴政的最后一道目光,落在了自己最为宠爱的儿子胡亥之身,在见到了这小子在自己灵前的不忠不孝之举后。

原先的那份宠爱,荡然无存。

“哎,儿臣在!”

此刻的胡亥,天真烂漫,嘻嘻笑着。

胡亥是作为除却长公子扶苏之外,唯一一个跟随始皇出巡东游的公子,整个人都是沉浸在父爱的宠溺之中,仰头看向始皇帝,以为自己又有什么赏赐。

“赐剑。”

接着,嬴政突然想到胡亥从小就最为怕疼,老父亲还是心疼儿子的,转而改口。

“赐毒酒吧。”

纠正一下思维误区:毒酒比割喉要难受多了。

…………………………

秦二世时空。

几筵殿中,季伯鹰瞥了眼李二。

“告诉我,你想去武德年所见的人。”

倒也不是季伯鹰这个人八卦,而是唯有李二准确说出他的述求来,季伯鹰才能针对性的满足他。

李二深吸一口气。

“观音婢。”

‘观音婢。’

季伯鹰微微沉思,想了会,这才终于是把人名给对上了。

观音婢这个名字,很多人在初听的时候,极其容易和另一个名字搞混。

因为大明也有一个,叫做观音奴。

这个观音奴同样也是秦王老婆,不过这个秦王是朱樉,而且观音奴还是元末第一名将王跑跑的亲妹子。

在一些影视剧中,这位观音奴被冠了一个汉名:赵敏。

并且还有个一路开挂的CP,弓长阿牛。

而李二口中的这个观音婢,说的并不是大明那个观音奴,而是大唐第一贤后,李世民的发妻之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一路风霜雪雨,生死不离。

武德末年,皇帝对秦王猜忌日重,太子齐王日渐紧逼,这是李世民一生形势最为严峻之时,长孙皇后于腰间系着一份毒药,并告诉李世民: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并且,在李世民这一路的崛起之上,长孙皇后出谋划策,甚至是亲身前往军营安抚将士。

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八百将士在玄武门设伏,长孙皇后一妇人之身,并没有选择躲在后方,而是坚定的站在李世民的身边,勉励将士,无所畏惧,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屡屡问政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想回答时,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为由拒绝干涉朝政,这番主动避政的操作和武曌对比一下,简直是天差地别。

除此外,长孙皇后主动抑制外戚的权力扩张,劝胞兄长孙无忌放弃宰执之位,尽全力庇护朝中忠良,比如魏征之流,为贞观之治添砖加瓦。

长孙皇后之贤明,三两言语,难以言尽。

只能说,贞观之治有太宗君臣之功,亦少不了长孙皇后之力。

正所谓,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离不开一个知心懂事的女人。

老朱是如此,李二是如此,看书的帅哥们亦是如此。

而在帝王之家,皇帝与皇后,一般来说都是分宫而睡,比如老朱和马皇后,一个是住在乾清宫,一个是住坤宁宫,这亦是皇家规矩。

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则是同寝同殿。

当然,当李二想换换口味,临幸其他妃子的时候,长孙皇后当然也不会拦着,这就像马皇后也不会拦着老朱播种一样。

毕竟开枝散叶、多生儿子,这是一个皇帝的首要基本任务。

可惜的是,常言好人有好报。

但这话有时确实很扯淡,很多时候事实上是,祸害活百年,好人不长命。

长孙皇后终年三十六岁,与太宗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同舟共济二十三载。

首节 上一节 333/5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