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即刻回京,给太子带句话。”
“他的奏报咱已经收到了。”
“至于怎么处置那些人。”
“他 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他现在是监国,不用问咱的意见。”
锦衣卫闻言立刻躬身退下。
等到锦衣卫走后。
徐达才气咻咻的说道:
“哼,太子仁德。”
“让太子殿下处置他们,真是他们祖上积德。”
“便宜他们了!”
然而朱元璋却有自己的小心思。
只是这点小心思不足与外人道。
马皇后拉着朱元璋的手,示意自己明白他的心意。
就在这时。
一个侍卫走进来通报道:
“陛下,工部侍郎陆祥正在外面求见。”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宣进来吧。”
此次出行, 除了要把李善长等人的野心勾出来之外。
朱元璋还有治理江南水患的打算。
并且治理水患远比李善长造反来的重要。
李善长等人造反不过是疥癣之疾。
自己随手就能够灭了。
江南水患要是治理好了。
那可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
更重要的是能通过 这次治水攒下不少经验。
将来说不定还能用到 治理黄河上面。
真要是能把黄河也治理好。
史书上是什么名声,朱元璋都不敢想象!
很快,陆祥便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随意的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陆祥一脸兴奋的说道:
“陛下,所有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就等您下旨了!”
听到陆祥的话。
朱元璋先是命人取来干燥的毛巾让陆祥擦了擦脸上的雨水。
然后对陆祥说道:
“爱卿辛苦了!”
陆祥听到朱元璋的话,却兴奋的摇了摇头:
“臣不苦!”
陆祥哪里会觉得辛苦。
有了这个水泥,自己就有了能够留名青史的机会。
一旦这个水泥经受住了考验。
将来史书上少不得要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这比起来,这点雨水算得了什么。
等陆祥擦干脸上的雨水后。
朱元璋说道:
“既然爱卿都准备好了。”
“那咱们就去看看。”
“早点治理好水患,也早点解了江南百姓之苦。”
第125章 朱元璋治水,筑造百年工程
早在朱元璋决定下江南治水的时候。
朝廷就已经开始进行筹备工作。
朝廷的各个衙门也开始协调运作。
从各地调集物资,并且规划出来治水的路线。
挑选了合适的地方修建烧制水泥的水泥窑。
从朱雄英提出想法,到开始改革商税到现在。
大明每年的税收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缺钱了。
在强大的钞能力带动下。
以及整个国家机器的疯狂运转。
很快,所需要的物资就已经全部齐备。
之后就是征调民夫。
开始夜以继日的烧制水泥。
等到水泥烧好之后,又按照朱雄英给出的 比例 。
开始浇筑混凝土块,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中原王朝的统治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
从王朝建立的第一天,就开始想方设法的和这些天灾做斗争。
所以积攒的治水方案也非常多。
只是受限于材料的原因。
很多方案都不能实施。
比如开凿山石。
现在有了水泥这个宝贝。
很多想法就能够付诸现实。
最简单的就是浇筑成巨大的混凝土块。
像石头一样的修筑河堤,把洪水给拦下来。
而工部此次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
倒不是不想做更复杂的工程。
而是时间上实在不允许。
因为制定计划的时候。
江南已经处于汛期。
只能找出几个最薄弱的地方把水堵上。
把危害降到最低。
至于彻底治理水患,还需要等到汛期结束,水位下降之后才可以重新规划。
一旁的锦衣卫早就已经准备好了雨衣等物。
听到朱元璋的话,徐达一脸担忧的说道:
“四哥,要不你跟嫂子还是留在这里吧。”
“我跟三哥去就行了。”
“到时候 人多手杂,再有个什么事儿就不好了。”
汤和也附和道:
“是啊,不如你们两个留在这里。”
“我跟老八去就行了。”
朱元璋一边接过蓑衣一边说道:
“怕什么,那都是咱们大明的子民。”
“咱是大明的皇帝,自然要跟咱的子民站在一起。”
“真要是有百姓想要对咱不利。”
“那也只能说明咱这个皇帝当的不合格。”
“咱不怨旁人。”
朱元璋乞丐出身,对底层百姓的想法了如指掌。
他们毕生的追求不过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只要有一碗饱饭吃,他们根本就不会造反。
就像自己当初但凡有一碗饭吃,也不会走到现在这个位置。
自己已经让他们吃饱饭。
现在又花了大心思治理水患。
他们感激自己还来不及。
怎么会对 自己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