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是现成的成功例子,不抄白不抄。
发展海上贸易,成为海洋强国的要点,在于拥有足够多的据点,比如麻六甲海峡、吕宋马尼拉湾,文莱湾等地,都是汉国海军需要占领的要冲。
相比占领海港据点,内陆地区的得与失并不重要。
夷州的中部阿里山区,居住着未经开化的原住民,这些山民熟悉地形,民风骠悍,汉军一旦深入,就有可能重复卫温上一次登岛的败局。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
刘封也不指望霍弋、徐真这两个女婿短时间内出成效,他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统一国内上面。
只有先实现了大汉一统,集中全部汉人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实施向外扩张的计划。
——
在安排了沿海远航诸事之后,刘封启程北归。
沿途的路线,他没有选择走灵渠一段,而是前往刚刚占领了豫章、庐陵两郡,这些地方隶属于扬州,不过在被汉军控制之后,已经分别归属了荆州和交州。
两郡山地丘陵密布,素为百越世居之地,这里的越蛮刺面纹身,不计生死,当年项羽的江东子弟兵、汉军丹扬兵的兵源就来自豫章、丹扬等郡。
要想治理好山越之地,最重要的是发展。
也就是让百越之地的山民不再过苦日子,只有一视同仁,才能使山越人真正走出大山,融入到汉人之中。
张嶷临危授命,被刘封任命为建威将军,兼豫章郡太守。
这个职务相比之前的交州刺史,要低了不少,但张嶷对此并不怎么介意,在他看来,豫章这一块新占之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而这真是考验他能力的时候。
“伯歧,有句话我要嘱咐于你,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解决豫章郡问题的关键,没有通畅的道路,奢谈发展那是一句空话,你可千万记住了。”
刘封殷殷叮嘱。
张嶷是他心目中最为理想的治越人选。
这不仅仅是张嶷的名气大,更有张嶷为蜀汉英勇战死的加成,对于这样一个重病仍然矢志上阵的汉将,刘封心中敬佩有加。
听到刘封提议修路,张嶷眼睛一亮,他早年为县中官吏,后来又在南中为官,对治政的措施和方法甚有心得。
灵渠的开通,把荆州和交州联系了起来,而现在要把豫章、庐陵两地融入到蜀汉整体版图之中,就需要在沟通赣水、吉水、湘水、珠水上面做文章。
一水相通,物资就能得到交换。
船只来往,人员走动和通婚就变得容易。
这是长久治理百越的关健一步。
张嶷有了新的目标,干劲十足的忙碌起来。
刘封本想着还要继续前往庐陵郡,和陆抗来一次深谈,讨论下一步如何攻略江东,但就在这时,从蜀郡送来的一个折奏,却让刘封急匆匆的改道向蜀郡回转。
就在荆交等地战火方熄、关中战事焦着之时,许久不闹妖蛾子的刘禅又跳了出来。
经过长久的努力,刘禅对亲生一个儿子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和期待。
从马忠送来的情报来看,刘禅不知听了谁的主意,有意过继悼王刘理的次子刘辑为义子。
生不出儿子没关系。
问兄弟要一个就行。
刘理是刘备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
相比有野心想要上位的刘永,刘理为人低调,刘备在世时,他曾被封为梁王,随后又被改封为安平王,都是遥领的称号,刘理也就挂个名,得不到什么实权。
延熙七年(244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其子刘胤继承安平王的爵位。
要是刘理只有刘胤一个儿子,刘禅提出过继不会得到回应,但偏偏刘理还有一个次子。
依照汉制,长子承袭,次子除了些财帛外,基本得不到什么。
所以,当刘禅提出要过继之后,刘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当刘禅的儿子,和当刘理的儿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遇。
就算刘禅没有实权,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但该享受的皇帝待遇,一样都没有缺少。
刘辑心中也在暗暗憧憬,等到刘禅驾崩之后,他或许有机会能登上汉国皇帝的宝座。
毕竟,从血缘来说,他是刘备的嫡亲孙子。
第738章 刘禅:不当傀儡皇帝
刘封急急从庐陵郡回转荆州江陵。
在稍作停歇之后,便与张莺、李幼娘两女一起,乘船逆江而上,直往成都而去。
关中战事紧急,幸好有王异、魏延、姜维等人主持,成都城中,只有马忠、蒋琬等几人在处理朝政,事情一多,就会给刘禅钻空子的机会。
这一次,刘禅要养义子,很明显是要走刘备当年在新野收刘封为义子的老路。
成都,锦宫中。
刘禅、刘辑正在叙话,从伯侄成为父子,两人心情皆是激动。
刘禅有了义子,也就是有了后人,要是幸运的话,说不定冲喜之后会有亲儿子。
在他的心底深处,依旧没有放弃生下儿子的期许,这也不奇怪,刘禅又不是生不出子女,只是运气不佳,几个活下来的孩儿,只有女儿没有男儿。
刘辑想的是刘禅屁股下面的位置。要是有一天刘禅驾崩,那皇帝位置是谁的?
按血亲远近的话,最有可能落到了刘辑头上。
刘禅年过半百,鬓发、胡须已经花白了大半,大腹便便的样子,让他整个人如同一座肉山,稍稍一动,就气喘个不停。
“辑儿,朕与你既以父子相称,该你得到的,朕会帮你努力争取,不过,大汉朝堂的情况,你也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朕想要做就能做到的,秦王那里,你还是要多多走动才是。”
刘禅当着刘辑的面,也不避讳把他是傀儡皇帝的事实给抖了出来。
这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蜀汉朝野,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朝中真正做主的人,是刘封,不是刘禅。
“父皇,秦王,会不会不同意?”刘辑听到刘封之名,心中忐忑。
他被刘禅收为义子的事情,按照刘氏宗族的规矩,需要先知会刘封知晓,但事实是刘禅、刘辑都有意识的避过了刘封。
刘禅沉默了一阵,叹气道:“辑儿你是先帝的孙子,是嫡亲血脉,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朕相信,在朝中有忠义之心的大臣,会站到我们这一边。”
“至于秦王那里,待朕下一道诏书,让人送至荆州,告知一下即可,辑儿,没有朕,就没有你,我们两个人相互依存,合则利,分则害,这一点你千万要记住。”
刘禅说罢,眯在眼睑中的目光扫向刘辑,隐隐中透着几分狠厉。
刘辑被刘禅一盯,身体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哆嗦,连忙跪下道:“父皇放心,儿心中除了父皇之外,别无他人,就算以后有人挑拔,也不会背离,若是父皇不信,儿现在就立下誓言,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说罢,刘辑就在刘禅面前指天发誓起来。
当皇帝的义子,和当囚禁闲王的儿子,完全不是同一个境遇。
刘辑在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见识了锦宫中的繁华,以及刘禅荒诞无度的皇帝生活后,他一刻也不想再回到冷清简陋的安平王府了。
刘禅一眼不眨的看着刘辑发誓完毕,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他与刘辑虽然是伯侄,但关系一直疏淡,彼此除了大祭时见上一面外,平素基本没有来往,现在要想信任对方,只有依靠神灵的威慑。
在言语敲打了刘辑一番后,刘禅疲惫的闭上眼睛,示意身边的健婢将自己抬进寝宫中。
由于过于肥胖,刘禅的身体功能退化,再美貌的女人,对刘禅也没有多少吸引力。
让他感兴趣的,就只剩下了眼前摆得满满的美食,关中以蒸饼等食物为主,巴蜀一带则是稻米为主食,刘禅虽然出生在荆州新野,但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成都,他的口味早已适应了这里。
其中最让刘禅中意的,是一种名叫藤椒的调料。
野生藤椒生于巴蜀秦陇的大山之中,被作为调味品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开始时的用途是给肉类去腥。
在刘禅这个美食家的发现和品尝下,藤椒沫子被广泛的用在这种食物上面,成为巴蜀百姓不可或缺的重要佐料。
有美味可餐,自然要有同好者一起共食。
刘封刚进后宫内室,陈祇和谯周两人就已经迎了上来。
在黄皓死后,陈、谯渐渐得到刘禅的认同,成为其信任的臣属,这两人里面,陈祇曾经是蜀汉四相之一,节操虽然不行,能力还算不错。
谯周的名声很大,在他的刻意宣传下,蜀中孔圣、谯圣的名号已经开始被人提起,教书育人方面,谯周确实做得可以,几个弟子陈寿、李密、文立都是蜀中的有识之士。
但就实际治政能力来说,谯周比起陈祇要差了许多,谈论政事只会引经据典,夸夸其谈,在如何应对具体事务方面,谯周确实并不擅长。
这样一个会吹捧会说好话的谄媚之人,刘封不需要,谯周在几次想要投靠刘封无果后,就狠了狠心改投刘禅的帐下。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刘禅认刘辑为义子的主意,其实就是谯周所献。
“允南,你这一次献的计策甚好,自即日起你就是太子太傅,教导太子学业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谯周听到太子太傅四个字,激动的一下站了起来,连走几步到了刘禅跟前,郑重的一辑。
“陛下信任,周敢不从命。”
从一任地方教谕闲官到太子太傅,这中间跨度足足有五、六个级别,谯周这一步迈出,相当于是走了终南捷径。
“谯允南文采出众,才识渊博,实是今日之张良,臣恭喜陛下收得良臣俊才。”陈祇热情的上前,一把扶住谯周贺喜道。
“同喜同喜,以后和奉宗一同侍奉陛下,还望相互提携,相互帮助。”谯周激动的回礼道。
他好不容易进入刘禅的亲信圈子,对陈祇这个旧臣甚是尊重,一时没有察觉到陈祇的眼睛里,正现过一抹讥意。
投靠刘禅.....。
这不过是饮鸠止渴的馊主意。
谯周这是自寻死活。
而他陈祇不一样。
在见识了刘封席卷千军,扫荡魏吴的浩荡之势后,陈祇已经没有了再和刘封作对手的想法。
而他之所以留在刘禅身边,就是想为刘封作一眼线,监视刘禅的一举一动。
马忠那里能得到刘禅、刘辑互认父子关系的第一手情报,就是出自陈祇之手。
第739章 殿下真是怜香惜玉
陈祇、谯周从刘禅宫中饱食了一顿出来。
谯周兴趣高涨,已经有了几分醉意,提议去教坊玩乐一番,他平时自诩以读书隐士高人自居,教坊这等藏污纳垢的场所,是坚决不去的,但今晚谯周却矢志要见识一番“歌伎”的风情。
陈祇本来想拒绝,他好歹也是司徒许靖的外孙,名声要是坏了,那在朝堂上就没有了说话的资格。
但转念一想,陈祇又应承了下来。
谯周这人以后就是太子太傅,在刘辑身边当老师,能够接触到的机密会更多,提前与他交往,倒是一条可靠的情报渠道。
“为了秦王殿下,我陈祇的名声算什么,等到秦王登基称帝,那这些名望上的委屈,总有伸张的时候。”
陈祇是刘封的人。
这是刘禅想破头,也不会知晓的真相。
从第一个黄皓开始,到第二个黄皓死掉,陈祇一直是刘禅身边不可或缺的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