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163节

这座荆州南郡的名城,与当年刘封离开时并无两样,要说真有不一样的地方的话,就是来来往往的人多了不少,其中还有不少从各地赶来荆州第一师范学校就学的学子。

张飞、魏延、赵云相继从荆州调走。

这些汉军将领的离开,倒让刘封有了安排亲信将领的空隙,估计这也是诸葛亮的意思,毕竟,张飞等人资历老,辈份大,刘封虽然名声赫赫,但也有指挥不动的时候。

关平继续在襄阳镇守,为了加强北线的防御,刘封与陈到商量后,决定由陈到、吴兰两人带兵前往襄阳,与关平一起守住这座屏障坚城。

陈到是元从一系,与关羽同出一脉,两军配合起来更加顺畅,刘封这一命令,也是履行他在江州时的承诺,以白毦兵的悍勇,不管是魏军、还是吴军,要胜过他们的并不多。

荆南长沙郡方向,需要一员战将镇守,刘封交给了张任,以他西蜀枪王的名头,再加上泠苞和张泉两员副将,三个从南中起就配合默契,守住长沙、桂阳等地当无问题。。

公安方向的镇御,刘封直接交给了已经能够独挡一面的邓艾,副将为关兴、张苞,三员战将正当血气方刚之时,有邓艾把握大局,正好可以压制关兴、张苞的冲动。

其余如王双、鄂焕等将,刘封也是各有安排,分派到乐乡、宜都、夷陵等地。

正在忙碌之际,忽有将校来报,有吴王使者前来求见。

刘封展开名刺一看,吴使姓名一栏是两个人的名字:张温、步协。

第340章 刘封逞天辩

“吴郡张温、淮阴步协,拜见刘君侯。”在刘封命人将吴使带进城内后,不一会儿,两个富态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就走了进来,见到刘封之后拱手作揖说道。

“惠恕、伯思,汝二人远道而来辛苦,且看座。”刘封哈哈一笑,马上叫出了张温、步协的表字,以示亲热之举。

张温是吴郡张氏出身,官职为奉义中郎将。

历史上,这人在和蜀中隐士秦宓一场逞天辩后,对蜀汉上下的好感大增,回转东吴之后,很是顾全大局的站在吴蜀结盟的立场上陈言。

可惜的是,张温也因为帮着蜀汉说话,最后被孙权弃用,郁郁不得志而终。

刘封昔日看三国时,就对那一场关于“天”的争论颇是好奇,不管是史书还是演义,都看了好几遍。

“多谢君侯!”张温心头先是一惊,然后一阵热流涌过,刘封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于平常,蜀与吴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历史上那样蜀弱吴强,而是双方实力相等,谁也不占优势。

更重要的是,刘封还是孙权的妹婿,不管如何的反目成仇,这一层亲戚关系始终存在,就如这一次蜀汉的调防,诸葛亮属意刘封镇守荆州,这也是原因之一。

步协倒没有张温这等心思,他这一次为副使陪同而来,没有公开具体的任务,只是作为步家的代表,来和刘封洽谈两边扩大贸易之事。

步协是步骘之子,也是步练师的族兄。

步家现在驻守于夏口。

扼江东与荆州之咽喉,来往于两地的船队,要经过江上水道,就必须先过步家这一关,凭着边境榷场贸易的优势,步协家族的财富大增,赚得一个盆满钵满。

当然,既然姓步,步协还另有一个隐秘的任务。

一想到步练师与刘封不清不楚的关系,步协既感到头疼,又颇是好奇,自家族妹的容貌那是千里挑一,性情也是大度宽容,怎么会看上刘封的?

还有,这两人按理说也没有独处的机会,又是怎么会有私情的,步协百思不得其解。

“蜀国的大权,迟早要落到刘封手里,族妹为了家族,自污青白,不容易呐!”想到这里,步协看刘封的眼神就有些不一样。

步家,或许也不只是孙权这一条船可以依靠。

要是形势不利,也可以向西跨上一步,跳到刘封这一边。

刘封不知道步协有什么暗心思,这一场汉吴之间的和谈,是官场上的和谈,自有邓芝、宗预等人来主导,刘封的身份不适合下场逞什么口舌之辩。

“仲卿,你遣人请了伯苗、德艳、公绩过来一叙。”刘封向旁边谨立的佐吏焦仲卿吩咐道,想了想后,又道:“还有,仲卿你亲往学校一趟,去请了秦子敕前来,就说有学术上的难题,需要他来解答。”

秦宓与射援相熟,这一次也相跟着而来,不过,他素喜安静,不喜这些迎来送往,刘封也不为难于他,遂将其安置在了学校之中教学。

逞天辩的名场面,刘封想了想,还是不能错过。

以秦宓的傲气,这一趟肯定晚来,而接下来,刘封也想放松一下心情,等着看张温和秦宓一场关于天辩的大讨论了。

邓芝、宗预等人听到传唤命令后,即先后赶到,其中:陆绩看到张温,说起了吴郡的方言,两人皆是吴郡四大家族子弟,彼此少年时就有相识。

张温有陆绩这个少时好友在旁牵线搭桥,紧张的心情缓和了不少,在感到熟络之后,张温即将孙权的吴王手书拿了出来。

孙权的信中,虚伪之言不少,大谈他少时和孙策、孙尚香之间的兄弟、兄妹情谊,让刘封看得直皱眉头。

且不论孙权和孙尚香只是同父异母兄妹,年龄又相差了十余岁,哪有什么共同语言,单说孙策和孙权的关系,也并不是真的兄友弟恭,要不然的话,孙策的儿子、女儿,怎么没见孙权给予特别的照顾。

就在刘封细看孙权书信之时,张温听说蜀中名士秦宓要来,不禁起了较量一番的心思,这一趟出使蜀国,他要是不显露一下舌辩的才能,回去也不好交待。

秦宓迟迟不到,张温眉宇间的不快越发的明显。

他好歹也是吴郡的名士,秦宓一边郡的隐士,纵算有些名声,也不应该如此自大。

刘封看张温不快的样子,心中暗暗发笑,秦宓这家伙,当真是惹人生气,连张温这等好性子的人也受不住。

半响之后,秦宓终于姗姗来到,张、秦两人接下来就是一场关于天的学问较量,让刘封看得津津有味。

张温坐于左首,举起右手,指了指天,问道:“敢问天有头乎?”

秦宓斜睨了张温一眼,一甩袍袖道:“当然有,《诗经·颂·皇矣》中就有乃眷西顾这样的叙述,由此可见,天之头就在西方,就在我大汉。”

张温听秦宓引诗经作辩,也不好多说什么,遂又探了探身,问道:“敢问,天有耳乎?”

秦宓这回更加胸有成竹,笑答道:“当然有,《诗经·小雅·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说,由此可见,天是有耳的。”

张温气怒起来,半站起身,继续追问道:“那天有足乎?”

秦宓哈哈一笑,朗声道:“当然有,《诗经·小雅·白华》中有天步艰难之说,可见,天是有足的。”

张温豁然站起,按着案几道:“子敕兄果然厉害,那温再问一句,天有姓乎?”

秦宓也不甘示弱站起,高声应道:“有,大汉天子姓刘,所以,天自然也姓刘。”

张温一时哑口无言,瞪着秦宓想了一会才又问道:“日出于东方,是为何故?”

秦宓急步而出,来到张温面前,拱手答道:“日虽然升于东,但也归于西,所以,东不如西,吴不如汉......。”

秦宓据经据典,开口就来,几乎不加停顿,让张温心中甚是佩服,无话可说,这蜀中名士果然名不虚传。

“其实,日东升西落,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地,是一个圆,日在转,地在转,所以,有日升日落,天圆地方之说,实有谬。”刘封听两人舌辩得热闹,一时也来了兴趣。

“什么?君侯此话怎讲?”

“君侯,天圆地方之说,可是孔圣弟子曾子所言,此岂有误?”

刘封一句话,惊得张温、秦宓等人齐齐将目光投了过来,在他们的知识层面,显然不能理解刘封所说的地球是圆的说法。

第341章 孙权的儿子是你刘封的?

天圆地方学说,见于大戴礼记。

这本书为前汉戴德所著,其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曾子的一段对话,这就是天圆地方学说的由来,相比上古之时的四方学说,曾子之言已经在天文地理研究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不过,曾子再有想像力,也不如刘封天圆地圆说来得惊人。

这大地要是圆的,怎么能够站得住人?

还有,人站在高楼之上,放眼望去,也是一望无际,平坦无比,怎么也和圆形搭不上边。

还有,这日月星辰运行规律难道不是天为圆,地为方的佐证吗?要不然的话,这江海之中的水怎么会有潮汐的涌动......。

刘封听着张温、秦宓、邓芝等人的疑问,心中直后悔。

天圆地方学说的背后,是中国古代阴行五行之说,天与圆象征着运动;地与方象征着静止;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动静互补。

在两汉之时,这阴阳之道含太极之理,可以说是王道论述,刘封要想推翻这一理论,单靠照搬照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那一套简单的推理,显然无法说服众人。

幸好的是,刘封对此早有所料。

“安帝在位之时,河间相张衡曾经制作过一个演示天象的器物,名浑天仪,即浑象和浑仪的合称。”

“张衡张平子在《浑仪注》中有言: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这句话的意思,你们可曾明白?”

毕达哥拉斯那一套理论,刘封拿不出来显摆,不过,他也另有应对招数,东汉时期的大天文学家张衡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不到百年,他的名声在荆州地区很大,其所制作的浑天仪,更是被大长秋视为珍宝。

正好荆州第一师范学校里就有一台,刘封遂领着张温、步协、秦宓等人一同前往现场教学。

秦宓虽然也是学校博士,但他属于偏文科一类,则机械什么的不感兴趣,这回也好奇的相跟而来。

担任机械课教学任务的,是南阳人张溥,这人的祖父就是张衡,要不是北方战乱,张溥也不会跟着族人来到荆州。

有张溥在,具体演示的过程不用刘封多言,张温、秦宓等人看得清楚。

在众人观察星象惊叹之余,刘封趁热打铁,开始讲述起一些普遍的自然规律来,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日升日落的变迁,还有每月潮汐变化的原因等等。

这些科学的道理,在汉代及之前其实早就有研究,只不过,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而已,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上面大人物的支持。

“假以时日,机械学科必将成为学校的第一大科,这一点,我很有信心。”刘封当着张溥的面,给这位未来的学科带头人鼓了鼓干劲。

张溥神情激动,他的祖父张衡虽然曾经做到尚书、河间相,但时间并不长,正是因为缺少影响力,浑天说传播的范围较小。

从江心洲学校出来,张温的态度和之前大不一样。

在江陵,他看到了不同于江东的新气象,一个个紧张学习的学子,还有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这些都让张温感到惊叹,在一瞬间,他甚至产生了要投奔刘封的念头。

一行人回到议事厅中,已是日近黄昏,张温此时已经没有了争胜之心,当着刘封、徐庶等人的面,将孙权想要称帝的心思说了出来。

“哈哈,大魏吴王这个称号,想必吴王早就想弃了吧,不过,既然想要得到大汉的支持,就不能再首鼠两端,见利忘义,又行背刺之事?”

刘封眼睛严厉的盯着张温、步协好一会,最后一字一句的沉声说道。

大魏吴王。

说的就是孙权低头向曹丕称臣一事,虽然孙权只是要了个名号,但毕竟还是低头了,这件事也让江东众臣引以为羞,直不起腰来。

张温脸色一变,连忙摇头道:“禀君侯,临别之时,吴王有言,只要君侯能帮忙周旋,过往纠葛一笔勾销,再不提及,君侯与吴王毕竟是姻亲关系,这打断骨头连着筋,看在翁主的份上......。”

刘封听张温提到孙尚香,不由得怒上心头,要不是孙权屡屡背刺,他和孙尚香的关系还要更和睦几分,而不是像现在渐趋平淡。

孙权就是横在刘封和孙尚香之间的一根刺。

必须要拔除,不拔不行。

“惠恕,某乃一武人,不喜遮遮掩掩,更不喜无信无义,你且回去告诉吴王,称帝之事,若是吴王能承认昔日背刺之错,给昭烈皇帝一个交待,给大汉死难将士一个交待,则汉吴关系就能放下间隙、重修旧好。”

“在和解的前提下,吴王想要称帝,大汉也不会反对。但若是吴王执意不认当年之错,那就休怪我刘封不念亲眷旧情,要起兵伐吴了?”

张温嚅嚅想说些什么,但在刘封的气势下又不知说啥才好。

孙权几次背刺,虽然有吕蒙等人窜唆的原因,但若是孙权不同意,这背刺也不会发生。刘封现在执意要孙权道歉,以孙权目中无人的个性,如何肯低头认错。

张温不敢作主,遂急忙回转建业,向孙权回报谈判事宜。

步协留了下来,他没有和谈的任务,反而对步家如何在汉、吴之间左右逢源更感兴趣。

刘封也有意把步协留了下来,准备询问一番小吴国太去逝的详情,以及顾劭等好友的情况。步协有步练师私下所托,又有了心仪的态度,知不无言,言无不尽。

“君侯,家妹有一物托我呈于君侯。”趁着单独见面的机会,步协悄然将怀中步练师给的玉珏取出,交到刘封手里。

刘封接过玉珏,看着甚是眼熟,待仔细一回想,这玉珏似乎是他到江东时佩戴的饰物,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步练师手里。

对步练师这个女人,刘封心里颇是矛盾。

这可是孙权的女人,要不是那一次阴差阳错,刘封和她根本不会有什么牵扯。

“珏,孙珏......。”步协离开之后,刘封握着渐渐发热的玉珏,终于明白了步练师的意思,关于孙珏的传言,他也早有耳闻,但这一次,却是从步练师的信物中得了真相。

一枪命中。

这概率实在太高。

刘封对自己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首节 上一节 163/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