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151节

这一年,对刘封来说,也是不可寻常的一年。他凭着自己的坚持不懈,一力改变了南中未来的走势。

更重要的是,在刘封的努力下,汉军已经从云南继续向南进军,这是刘封迈出的一小步,却是汉王朝拓疆的一大步。

刘封相信,当李恢等人发现,他们以往认为的不毛之地,竟然能种出让人瞠目结舌的稻谷来,一场汉人向南迁移的运动就会随即开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建兴四年,元月。

刘封在永昌召集南中诸部将领、官员议事,商讨大军北返之后的安置事宜。马忠、张嶷、吕凯、王伉等南中官员,邓艾、王双、鄂焕等将领,悉数到齐。

在滞留南中一隅长达十个月后,刘封准备回转汉中了,距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只剩下了短短的一年时间。

汉中作为进攻关中的桥头堡,势必要承担集结军队,转运粮秣辎重的重任,同时,由汉中往关中的那几条谷道,具体情况如何,也需要在事先打探清楚。

魏延进献子午谷奇谋之所以失败,不在于诸葛亮是否同意,而在于魏延是想当然拍脑袋想出来的点子,没有详细的数据证明可行性。

若是魏延能拿出一系列的数据,诸葛亮纵算再求稳,也会作出正确的判断,毕竟,北伐中原是诸葛亮毕生的心愿。

也就是在这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启用马谡守街亭,结果马谡大意,使得蜀汉在大好形势下功败垂成。

此事,不仅诸葛亮耿耿于怀,就是刘封对此也是深感遗憾。

有鉴于此,刘封提前一年回汉中布局,早早的谋划好北伐的各项措施,积蓄足够的本钱,就成了当务之急。

毕竟,与偏僻的南中相比,蜀汉的真正用兵方向,是在北方。

只有兵进关中,才有可能效仿昔日大秦,据关陇、守函谷,东向中原,一统天下。

不过,刘封北返的话,南中这块好不容易得来的地方需要先安定下来,不然的话,他前脚一走,后脚孙权的手就伸过来,那蜀汉的大后方就又会动荡起来。

吕凯、王伉等人听到刘封要北返的消息,心情颇是沮丧低落,在他们看来,刘封这尊杀神要是离开,南中就又会回到之前动荡不安、诸夷并起的状态。

“德信,伯歧,你二人留守南中,协助李都督平夷治乱,另外,交州方向,与士徽的联系不要断了,若是发现士家有起兵的意图,你们可暗中给予资助,务必提醒士徽,不要轻信吴人的承诺。”

“同时,你们也要切切记住,若是越界出兵,不能打出汉家的旗号,以免引起孙刘两家不必要的争执。”

刘封朝着马忠、张嶷两人仔仔细细的吩咐道。

马忠是第三任的庲降都督,治理南中时恩威并立,深受爱戴,张嶷在越巂郡为太守时,抚夷政绩出众,被授予怃戎将军。

这两个人都具备了相当丰富的抚夷经验,有他们在南中,确保一隅安定当无问题。

可惜的是,马忠英年早逝,张嶷更是被征调到了北线,为掩护姜维撤退悲壮战死,这一回,刘封不会再让这等悲剧重演了。

马、张两人点头应允,他们两人的武力不是很高,但对治夷颇有心得,也想沉下心来,好好的在南中这一块地方上做出些政绩来。

“夫人,你就留在云南,代我统御诸蛮各部,若是有哪一家不听招呼,你可与李都督、马、张两位将军商量,出兵镇压平叛。”

刘封在最后,当着马忠、张嶷、吕凯等人的面,向祝融夫人郑重嘱咐道。

祝融夫人眼眸紧盯着刘封,默默点头应允。

她的身子有些沉重,微微有些显怀,虽然舍不得刘封离开,但她也知道,自己霸占了刘封已经这么多天,也该满足了。

更何况,接下来她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也无暇顾及刘封,与其强留发生矛盾,还不如干脆放手,留一个念想。

第316章 刘封有当皇帝的心思?

刘封从南中班师回成都。

祝融筠依依不舍,送至永昌城外。

昨晚最后温存之际,祝融夫人低喃着向刘封说出了她的小名:筠。祝融是姓,筠是名。

想到名字,刘封心中也有些怅然,祝融夫人怀了孩子,要是顺利的话,估计要到九月份才能知晓男和女,刘封那里已在千里之外的汉中了。

“咳,若是生下儿子,可取名为瑱,若是女儿,可名为婉。你.....,多多保重。”刘封握了握祝融筠的手,嘱咐道。

刘瑱、刘婉。

孙尚香生的长女,名刘媛。

关银屏生的大儿,名刘玮。

王字旁的归属儿子,女字旁归属女儿。

刘封在取名上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原因无它,按他现在这么娶妻纳妾下去,估计儿女不会少,要是名字太乱的话,以后难以分清辈份。

祝融筠听刘封这么一说,心中一喜,刘封愿意给她肚子里的孩子取名,那就表示认可了她的身份,不管是内室还是外室,只要儿女有名份,那她就有盼头了。

刘封一行顺着五尺道北上蜀郡,马忠、张嶷两人留守,在目送刘封远去之后,马忠脸上神情变幻不定,一会儿喜,一会儿忧,让张嶷甚是奇怪。

“伯歧,你有没有感觉出来,这瑱字,君侯起得寓义?”马忠把张嶷拉到一边,问道。

张嶷一怔,没反应过来马忠话里是什么意思?

马忠却又自言自语道:“瑱这个字,拆开来读的话,王、真,反过来读是真王,还是真皇?”

张嶷一听马忠这话,眼睛一下子瞪的很大,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要是刘封真有那个意思,那他们这些相跟的将校,就是从龙之功......。

张嶷不敢再想下去了。

“伯歧,我们要帮着君侯好好的守住这南中,要是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就听从君侯的命令,举兵响应,拥立新皇.....。”

刘封已经走远,并不知道麾下两员将领的这些小心思,要是他知道的话,则要好好的说上马忠一顿。

狐笃之名,还真适合马忠。

什么从龙,什么新皇?

刘瑱这个名字,只是他一时之念罢了,哪有什么更深一层的意思。

要是他真有当皇帝的心思,此时也不可能显露出来被人抓住把柄,唯有水到渠成,才是煌煌王道。

——

成都。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这座蜀汉的新都,承载了心有大汉的人太多的牵挂,也让他们不远千里,从中原来到益州,开始作为汉臣的新一段人生历程。

后将军刘封从南中凯旋班师回朝的消息,震动了朝野上下。

欣喜若狂者有之,惊惧不安者有之,更多的人,则是好奇这位威震西南的后将军、都乡侯究竟是何等模样?

皇帝刘禅已经成年,不久前娶了尚书令李严之女李氏,这个变化和历史不一样,原因其实也不复杂,一向精明善于投机的夏侯夫人已经看不上刘禅了,她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刘封身上。

为了把女儿张星彩嫁给刘封,夏侯夫人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要不是张飞阻拦,她恨不得亲自上阵,将张星彩给刘封送过去。

刘禅当个傀儡皇帝正是没劲,听到义兄刘封要回来,立即一脸激动的带着一众文武出城到驿亭相迎。

刘禅与刘永、刘理两个兄弟不怎么亲热,与刘封的关系甚是不错,在他的成长经历中,到汉中与刘封一叙的那些日子,是他这辈子最快乐的一段美好日子。

而回到成都之后,他就又被管束起来,一举一动都要按照皇帝的礼仪来行事,这让生性好动的刘禅很是气恼。

一队队整齐划一、弥漫着冲天杀气的汉军经过刘禅及众文武面前,凌厉冷漠的眼神,让人不敢对视。

与刘禅的好奇高兴相比,卫尉刘琰站在刘封的身后阴沉着脸,他与刘封在阆中有过一场争吵,两人差一点还动起手来,这会瞧见刘封如此威武的排场,心中顿时不安起来。

尚书令李严、车骑将军吴懿等人脸上也是阴晴不定。

诸葛亮有刘备的遗诏,开丞相府执掌大汉朝政,任命各地郡县官员,这已经让他们窒息喘不过气来,要是再有刘封在军中支持,那他们这些人连在朝堂上说话的权力也要没了。

刘封远远的瞧见皇帝车辇,即早早下马,向刘禅拜谢。

自从汉中一别后,他有近两年多时间没有看到刘禅,今日再见,刘封发现刘禅又胖了不少,以前是个小胖子,现在则是十足十的一座肉丘。

年纪轻轻就成了这个样子,刘禅也是废了。

就算换到后世,有毅力能减肥成功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原因还是甘夫人一年半前突然病逝,据说是得了什么急病,但宫中的御医又一时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刘禅失了母亲管教,就彻底的放了羊。

甘夫人体弱多病,这情况刘封知晓。

但突然病亡,这后面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刘封不在成都,具体情形就不得而知了。

让他感到万幸的是,糜夫人早早的离开了成都这个是非之地,到了汉中南郑休养,据刘月和孙尚香送来的信中所言,糜夫人忙着带刘玮,心情甚好,身体也不错。

刘封的回转,让蜀汉朝堂兴奋了好一阵子。

开疆拓土之功,在两汉时期是一个武将最为荣耀的功绩,前有卫青、霍去病,后有窦宪、陈汤,现在蜀汉也有了自己的战神:刘封。

趁着这个西南大胜的势头,邓芝、程畿等刘封一系的官员,开始张势联络,准备向皇帝刘禅上折奏请,提议刘封由后将军,晋为右将军,爵位从都乡侯晋为冠军侯。

右将军马超一年前病逝,位置空了出来,正好刘封可以替补上来。

刘封心中也是戚戚,按他的功绩,也该升一升了,要是再不升,麾下的将领也会有意见,老大不升,他们就被压制,这个道理自古亦然。

冠军侯是霍去病的封号,但凡是员武将,都以霍冠军为荣,刘封也是一样,虽然他还没有封狼居胥,但等北伐之后,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击败草原诸虏,立下相比拟卫霍的大功。

第317章 刘禅睡了刘琰妻子

近年来,刘封征战四方,东征西讨,麾下收拢精兵强将不少,可以说是蜀汉朝最大的地方实力派。

这种情况对与刘封亲近的官员、将领来说,是好消息。

对那些与刘封有矛盾,或者关系一般般的人来说,则是很不幸的消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看到别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有的人心中就不舒服。

害了红眼病的人,从古到今,一直存在。

蜀汉朝中,得了这个病的,就有不少,而卫尉刘琰,则是最严重的一个。

早在刘封任巴西郡太守时,刘琰就和刘封起过冲突,要说朝中最见不得刘封好的人,刘琰排第一,没人排第二。

邓芝等人的提议,让卫尉刘琰、车骑将军吴懿、尚书令李严、益州治军从事张裔等人坐立不安,极力反对。

这些人中,有刘琰这个元从老臣,有代表吴夫人一系的吴懿、吴班、有代表了东州士人势力,孟达的好友李严;有代表了蜀地土豪力量的张裔。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反对者,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蜀汉一朝的内部权力构成来看,刘、吴、李、张等人认为,诸葛亮和刘封是师徒,一个主政,一个主军,两人共同控制了蜀汉的军政大权。

军队方面,由于关羽、张飞等元从老将尚在,刘封又有实实在在的战绩,有杨仪夺权被杀的教训,他们一时还不敢插手。

朝堂里面,特别是尚书台,是刘琰、李严等人的根基地,其中封爵和晋升,更是刘、李等人视为最后的堡垒。

这次刘封的提拔,背后是不是诸葛亮谋取尚书台人事任免权的一次试探,刘琰、李严等人猜测不定。

刘备临终托孤,可不只是诸葛亮一人独宠,李严也是分得了一部分权力的。

要是尚书台再被诸葛亮的人占据,那他们这些人在蜀汉朝堂上,就成了没有人理会的木雕泥塑,最后的一点影响力也将失去。

诸葛亮实在是逼人太甚。

不反抗是不行的了。

刘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诸葛亮和李严、刘琰等的相互权力搏弈的棋筋。

为了让反对的理由更充分,更令人信服,刘琰、李严等人开始召集亲信官员密谋,寻找刘封暂时不合适晋升的理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首节 上一节 151/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