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武三国:从黄巾开始砍翻天下 第219节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效率高,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分散相权,集中皇权。

这正是所有皇帝都梦寐以求的制度啊!

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普通百姓也能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的内阁,增加了百姓们参政的积极性,让政策可以真正的做到对普通百姓好。

贾诩没想到陈烨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完美的制度来!

贾诩不由在想,如果大汉进行改革,实行这样的制度,会不会再延续数百年?

不过很快贾诩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大汉不是改变制度就能继续延续下去的。

不过很快,贾诩就发现了陈烨给他的这个制度的漏洞,那就是人才!

想要让这一套体系运行起来,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

但现在黄巾军最缺的不就是人才吗?

虽然陈烨已经在开始修建学舍,开办教育,但教育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成本的,并不是很快就能得到大批优秀人才。

贾诩不由叹道:“可惜了这么好的制度,我们黄巾军中恐怕选不出这么多官员来啊!”

而对于人才这件事,陈烨现在反倒是没有那么担心了。

因为他已经想到了招揽人才的好办法。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对贾诩问道:“文和觉得这天下士子,是怀才不遇的人多,还是志得意满的人多?”

贾诩想了想,道:“应该是怀才不遇的居多吧。”

陈烨又问的:“那这些怀才不遇的人中,你认为有多少是家世不显的寒门子弟呢?”

贾诩闻言,立刻便明白了陈烨的意思!

陈烨这是想要招揽天下怀才不遇的寒门子弟!

若是放在汉帝刘协还没有退位之前,陈烨去招揽这些寒门士子,人家可能还真的看不上陈烨,毕竟黄巾军是反贼。

但现在不一样了,汉帝退位,天下诸侯并起,甚至称王称霸的都不少了!

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这些寒门弟子出人头地的好时机。

但类似袁绍,袁术这些强大的诸侯身边都有强大的士族支持,基本上是看不上他们这些寒门子弟。

所以他们只能投靠一些比较小的诸侯。

比如戏志才,郭嘉不就投了曹操,为了曹操的事业那可是呕心沥血,两个都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得拼才有未来啊!

商贾出身的糜竺倾家荡产的押宝刘备。

一旦称王,一定会震动天下!名声大噪!

那时候,陈烨再发布招贤令,一定会引来不少怀才不遇的寒门子弟前来投奔。

虽说不一定所有寒门子弟都会来,但来的人也一定不会少的。

不过对此贾诩有自己的担忧,他道:“此举的确能够招揽到不少人才,但这前来的人恐怕参差不齐的会有不少。”

陈烨笑道:“如今天下大乱,我黄巾军正是用人之际,可唯才是举,若是德行有缺,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的话,都可以不用在意。且并不是来了之后我就要重用,所有来的人都要通过测试,真正有才能的人才配留下来。”

“当然了,这些都是权宜之计,想要打造一支对我,对国家真正忠诚的官员,还得从我们百姓中去培养。”

贾诩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不过贾诩很快又发现一个问题,连忙问道:“敢问主公,那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选拔进入官场呢?”

秦汉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是靠两个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而这两个制度很容易形成类似袁家,杨家那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超级世家!

而这时候完全没有科举制这种东西,所以贾诩也不会往着考试这方面去想。

陈烨随即笑道:“考试呗!由考官统一出题,然后统一评判,按照成绩的优劣来评定他们的才能,然后按照他们的成绩来决定对他们的任用,这样就不存在什么世家门阀了!”

贾诩闻言,再次被陈烨的这个想法给震惊到!

第204章 确定国号!

其实在汉朝,可能也存在科举制这种选拔人材的制度。

但是这种制度也只是可能存在,主要还是以察举制和征辟制为主。

而陈烨提出的科举制,算是彻底打破了士族豪强垄断人才进入官场的途径。

而且科举制非常的适合黄巾军现在这样的情况。

在黄巾军中,士族豪强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

如果百姓能够通过考试选拔成为官员,那么他们自然就会维护他们这个阶层。

陈烨所建立的政权是以百姓为基础的,所以从百姓当中选举官员这种做法绝对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贾诩还以为在创立新的行政机构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不少的麻烦和阻碍。

万万没想到,陈烨居然已经想好了,这么完善的一套行政机构。

贾诩不由感叹道:“原来主公早就想好了!有此章程,就不用担心出现混乱了。”

陈烨不可否认的笑了笑:“我的想法是很多,但是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这么多的事情,现在有你的到来,可以替我分担一些,那这些事情,就交给你去做了。”

贾诩连忙郑重抱拳:“主公放心,诩一定不负主公重托,在短时间内将整个行政机构都建立起来。”

这些机构的建立不一定要等陈烨称王之后再建立,现在就可以着手准备了。

陈烨微微颔首,提醒道:“这些机构里面的官员,如果没有复合的就暂时空缺着,将事情交给部门中的其他人打理着,等有合适的人了再提拔上去,宁缺毋滥,千万不可滥竽充数!”

“主公放心,诩一定会注意的。”贾诩点头应下,然后又问道:“还有几件事需要主公定夺。”

“行!有什么事今日便一并说了吧。”

陈烨示意贾诩继续说。

贾诩随即道:“既然要建国,那就得先定一个国号,除了国号之外,还要定国都,册封官员,这些都是不能马虎的事情。”

“册封官员的事情,主公自行定夺即可,不过这个国号还有国都,等尽早定下来。”

其实这件事情陈业之前就考虑过了,他现在所占领的地盘大部分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疆域。

但是他不喜欢晋这个国号。

在原来的历史上,司马家建立的晋朝是所有统一天下的正统王朝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也是最屈辱的一个王朝之一。

不过晋国在最初分封的时候也被称为唐国。

定国号为唐的话,倒是还不错,不过不管是晋,还是唐都是沿用了之前已经有过的国号。

这些国号都不能表现出陈烨内心的想法。

他希望自己建立的国家是一个繁荣昌盛,威震四方,万朝来贺的强大国家!

突然,陈烨想到一个字!非常适合用来做他的国号!

他忍不住兴奋的对贾诩道:“国号为‘华’如何?!”

在古代中华这个名字出现在各种典籍当中,最早的时候是因为古代汉族最初多建都于,中原地区,以其位居四方之中,文化美盛,古称其地为中华。

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地,皆称之为中华!

陈烨之前看到过一种说法,就说华夏二字,夏应该是族群,而华则是国号。

在上古时期,先贤们可能就以华为国号了。

作为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现代人,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陈烨对华这个字有着特殊的感情。

“华?!”贾诩听到陈烨所说,若有所思起来。

贾诩是在想,陈烨为什么会选这个字,这个字的由来是在哪里。

古代确定朝代的国号一般都有几种依据。

比如夏商周,就是根据出身所在的部族为国号。

第二种是根据建立者原本统治区域的地名或者天子给予的封地命名。

比如春秋战国,秦朝,宋朝等等皆是如此。

第三种则是根据建立者的爵位名称命名。

比如汉朝,曹魏,晋朝,隋朝,唐朝。

第四种则是根据遵从的信仰或者学说命名,比如元朝和明朝。

除此之外,还有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的,比如南朝的陈朝。

陈烨的这种应该是属于第四种,中华或者说华夏,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的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

当然,中华这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难以考究。

但是华夏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出现了。

从那时候开始,华夏便一直代表着中原正统王朝。

终于,贾诩从他所读过的书籍当中找到了关于华这个字的由来。

他立刻称赞道:“此字好啊!《尚书》中有言:‘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左传》中孔子也曾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华’代表中原大地,代表正统!以此为国号,再适合不过了!主公真博学也!”

陈烨听到贾诩如此夸赞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至于贾诩说的那些什么典故,他是一个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从古至今这片土地就被称为华夏,中华!

所以这个字,是陈烨认为最适合作为他所建立的国家的国号!

贾诩继续道:“国号现在已经定下,那国都主公认为哪里最合适?”

陈烨没过多想,就直接道:“国都就暂定在晋阳吧,日后若是能够进军中原,还要迁都的。所以就不需要对晋阳大肆的扩建,保持现在这样就可以了。”

“诩明白。”

贾诩连忙应下。

接下来,两人又详细的商量了各种事宜,这样一天就过去了。

陈烨和贾诩的效率还是不错的,他们这一整天将大部分的事情都已经商量确定,接下来的小事就交给贾诩去操心了,有不确定的贾诩还会亲自询问陈烨。

晚上,回到家中。

张宁早就让人准备好了饭菜,等待着陈烨回来。

看到一桌的美味佳肴,陈烨连忙坐到了餐桌上。

张宁坐在陈烨的旁边,两人一边吃一边聊。

张宁问道:“夫君,听说你已经答应称王了?”

陈烨微微点了点头,无奈叹道:“是啊!所有人都来劝我进位,甚至连城中的百姓也都在高呼,这声音都要快把这晋阳城的城墙给震倒了,民意难拒,我这是不答应也不行啊!”

张宁则是笑道:“你呀,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汉帝都已经退位了,如今天下诸侯称王称霸的可不在少数,你若是还不愿意进位我都不同意了!”

陈烨不由调笑道:“难道你已经做好了当王后的准备了吗?!”

张宁则是笑嘻嘻的回道:“我早就准备好了呀!就是你一天拖拖拉拉的,都不愿意早点称王,不然我这个王后早就当上了!”

首节 上一节 219/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