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88节

这也是乘着俄国工业化的东风,维特不仅仅用金本位吸引外资来建设工厂,他还从西欧的金融市场上筹集了很多投资债券,手里有了钱就可以让财政部主管的俄国国家银行下放更多的卢布给各大银行。

俄国的商业银行有了实质上就是作为央行的俄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卢布,就可以做更多的投资,实业就会兴起。

实业繁荣,新的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诞生了,这些阶级的人均生产力远远超过过去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于是俄国国内的市场也会逐渐扩张,消费需求进一步提高。

市场扩张了,就需要更多的商品,更多的生产能力,由此循环往复。

“你提交的报表我都看过了,这里的确是商业的处女地……不过瓦连京阁下,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展活动?”

外派员尼基塔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在如今的俄国,大约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国民受过高等教育,因此作为资本主义的核心,银行系统里聚集了不少社会精英。

尼基塔一边翻阅瓦连京的手写账本一边对照自己摘录的行业数据,最后点点头问了瓦连京一个私人问题。

“……因为这里离我的家乡近,但又不会太近,那里是个伤心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在有所成就之后再搬回去。”

瓦连京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淡淡地说道。

“原来如此,失礼了。你的请求我会尽快提交给在萨拉托夫省城的支行,大概这半个月内就会有消息。”

银行的效率令瓦连京满意,二人握手。

“爸爸,为什么我们家里有钱你还要借钱?”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银行职员尼基塔走后不久从房门边响起来,稚嫩的脑袋冒出头看着兴奋的瓦连京。

瓦连京·巴塔诺夫还没有结婚,他也忙得没时间打理这个,所以这个小孩子不是他的儿子,至少不是亲生儿子。

其实他已经去过巴塔诺夫家的故乡,他确实还有几个亲戚顽强地活下去了,但瓦连京觉得,那么已经很难是家了。

当瓦连京坐在姐姐的家里时,他感到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他所想的他所要说的,和他的姐姐姐夫和他讨论、分享的,已经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了。

“因为城里人贪婪,可又没有什么魄力,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小气,不可靠。但是爸爸我,比他们聪明、能干。城里人没有分寸,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朝三暮四。农民都很实在:上帝、面包、沙皇。”

瓦连京走到门前,摸着阿列克谢的脑袋。

这个小孩是他姐姐的孩子,过继给了瓦连京。因为姐姐家里已经有七个孩子了,阿列克谢从小营养就不好,发育得差,所以姐姐希望瓦连京能过继一个。

瓦连京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把阿莉克丝视为自己的孩子对待。

“所以爸爸也是农民吗?可爸爸没有农田,也不种地。”

“我曾经是农民,但我现在是工厂主。”

他纠正了阿列克谢的错误,瓦连京·巴塔诺夫认为自己骨子里有农民的美德,但长了企业家的肌肉。

瓦连京现在坚信,这个宏伟的时代注定是属于他,他们的时代。

第三十四章,造沙皇人设

第二届国家杜马于1897年11月1日开幕,按照新的根本法规定,将一直持续到1902年11月1日,完成五年任期。

这都是精力充沛的维特一手操控的产物,有赖于他的准确判断,新一届国家杜马与圣彼得堡中央政府的密

切合作与第一届国家杜马的桀骜不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1897年11月9日,维特正式将土地改革立法提交至国家杜马,并发表了前文提及的那次引发全场热烈气氛的动员演讲。

国家杜马中的中间派和右派人士对这份尊重私有财产权,以赎买土地、扶持富农、推行资本主义农场化的土地政策采取了积极迎合的态度。

虽然杜马中成为少数派的左翼对维特的演讲均表达了冷感的立场,但在最后,他们同样承认,目前俄国急需跟上其他欧洲国家的步伐,完成属于俄罗斯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但是俄国究竟是否应该走上西欧式的资本主义,这一点在俄国国内依旧众说纷纭。

目前国家杜马中已经产生了初见端倪的党派团体。

在左翼中,支持维特所采取的资本主义原则的左派大多是信奉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自西欧正统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者。

恩格斯亲手建立的第二国际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上,目的是通过议会斗争和武装斗争两方面将国家逐步从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列宁和许多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信奉这套理论。

所以对这些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俄国必然要拥有发达的资本主义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这些社会主义者对维特推进俄国的经济发展是乐见其成的,

而反对维特政策的左派,大多数源于俄国本土思想的农业社会主义者,这些人认为俄国村社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土壤,所以俄国可以跳过资本主义阶段进入社会主义。信奉这些主张的人形成的新团体被称为“劳动派”,自诩为俄国农民的代表,事实也确实如此,许多俄国村社农民都把选票投给他们。

中间派都是持有比较温和立场的政治立场,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可以归于两个党派,偏左的是“人民立宪党”,偏右的是“立宪民主党”。

右派成色和左派一样复杂,温和右派普遍加入了立宪民主党这个主张和政府合作的民主建制派大帐篷政党。

更往右的是“俄罗斯人民同盟”,这是一个贵族保守党,成员都是地主贵族。这个党派的另一个贬低称呼就是“黑帮”。

再往右就有各自光怪陆离的极端党派,但他们的成色一般都是极端民族主义、东正教极端分子、呼吁沙皇专制、反犹。

除了左翼“劳动派”和右翼的不入流极端小政党投了反对派外,大部分杜马议员都对维特的土地改革法案投了赞成票。

之后由国家杜马议员组成的土地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的法案审议和修改,在到底哪些地方应该进行土地分配、分割土地产权、建立私有土地制度的地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自由的、有活力的和独立的个人是一切法制国家的根本。如果不赋予公民拥有财产的共同人权,你就得不到他的支持;我认为,任何真正希望我们的国家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人都不能反对个人拥有土地。”

国家杜马土地委员会的第一次工作汇报人选自然也是在维特的影响下选举出的,当他在委员会做出如上汇报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俄罗斯帝国未来的道路。

按照维特的说法,俄国的未来已经被扳到了另一条伟大的路线上。

“当人民居住在圣彼得堡的时候,住在那些受到精心维护的街道、社区中,拿着可观的薪水,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会让人感到全世界都是如此的阳光明媚。但是这在我们的祖国却不是普遍存在的感受,很多村镇,不论是圣彼得堡之外几十俄里,还是上千俄里。看看那些农民,去他们的家里做客,你就可以发现,他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寒冷和饥饿,多么麻木和贫困。”

当维特忙于行政和立法工作的时候,尼古拉插手的事情很少,但他正在另一个层面为俄国服务,那就是舆论和宣传层面。

尼古拉现在正位于冬宫金碧辉煌的小客厅中接待《新时代报》主编的采访。

《新时代报》是俄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报纸,因为报社持有者苏沃林坚持走上层路线,顺从沙皇意志。因此《新时代报》一直可以获得统治阶级中的秘密消息,使《新时代报》成为了俄国消息最灵通的报纸。

所有俄国人都在骂《新时代报》是条没有原则的狗,整天叼飞盘,遇到问题就捣糨糊。但是所有俄国人都买这份报纸阅读,因为《新时代报》在俄国审查制度下是唯一犀利、有生气、有意思、充满消息的报纸。

所以尼古拉有意在《新时代报》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是为了凹造型、摆人设。

简单来说,就是塑造一个更加强大的沙皇形象。

现在不是社交自媒体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尼古拉每天接触的对象大多也是上层,所以尼古拉能够将自己的声音、思想、人设灌输

给大众的唯一渠道就是人人都阅读的报纸。

既然人设崩塌的危险很小,那么尼古拉当然是要好好塑造一番自己的人设。

首先是英明能干。

这一点尼古拉已经大言不惭地对报社主编说,维特主持推进的工作是因为沙皇在皇太子时代就接受的良好教育,对远东的游学也大大增强自己的见闻,为如今俄国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其次是热爱人民。

尼古拉确实在俄国农村有过深入调查,这也是他对报社编辑能够深入浅出分享阅历的底气,这也令负责撰写稿件的几位报社成员都信以为真了。

“陛下的爱民之心无疑令我等动容。”

一位明显持有忠君思想的编辑如此动容地说道,反倒是让尼古拉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是忠于国家。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帝国。”

尼古拉直接把后世被塑造成硬汉的普京说过的话拿过来用了,因为这句话足够简单但又足够亮眼,可以很快让人记住:“哦!是我们敬爱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说过的话!”

如此,《新时代报》编辑满载而归。尼古拉也心满意足,光坐着吹逼还有人满脸信奉的模样确实很受用。

在这方面,威廉二世给尼古拉做了一个小小的榜样。他喜欢阅兵、演讲、到处跑,这不就是现代政客最喜欢干的事情吗?追求曝光率、到处走穴、演讲拉票。

作为现代人的尼古拉深以为然,俄国还是喜欢强势的领导人,所以他必须要给俄国人一个他们喜欢的人设。

第三十五章,维系俄国的纽带

《新时代报》的业主苏沃林为他取得的最高统治者专栏采访做足了宣传,以至于新一期的《新时代报》一经问世就很快脱销了。

苏沃林在圣彼得堡有两家采用原装进口自西欧最新滚筒印刷机的印刷厂,但即使连轴加班了24个小时,报纸依旧供不应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

《新时代报》的头版头条加粗大黑体就是这串字符,这个俄文单词在中文语境下是没有对应词语的,但比较接近的概念可能是“国家的本质”或者“国家的本体”。

所以翻译过来就是,俄罗斯帝国这个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这也是个很难搞懂的概念,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做个类比的话就很好理解了。

一说到中国的共识,第一反应大概就是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独尊儒术、大一统等等,这其实就是中国的“本质”,无论这个概念对错与否,大部分中国人都接受、理解这个概念。

另一个最简单的比喻,“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就是三国演义开头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当这个概念被中华大地上的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全民都普遍接受之后,这种共识就已经构建完成了。

那么反过来,俄罗斯帝国的又有什么可以让俄国境内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概念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如今的俄国,俄罗斯帝国的前身是沙皇俄国,更早的起源是莫斯科大公国以及被蒙古汗国征服的数个罗斯公国。

但无论是哪个祖先,都已经无法代表如今的俄罗斯,因为这个帝国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让如今境内的全体俄国公民能够产生共鸣的某种文化或者传统认同感,无法形成一种可以涵盖全国范围内部的文化并且以此为根基构建自己的“国家认同感”。

帝国中亚的穆斯林民族肯定无法和帝国波罗的海各省的拉脱维亚或者爱沙尼亚民族对俄罗斯帝国有什么的共识。

如果有,那也只是害怕沙皇数量庞大的军队,仅此而已。

但也不是没有人认识到这个隐患,至少在尼古拉之前,已经有沙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尼古拉一世的登基之初就面临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作为回应,他极力拥抱保守主义,并给出了一个初步概括俄罗斯帝国本质的描述:沙皇专制制度+东正教国教+俄罗斯民族=俄罗斯帝国。

且先不论这个概念可以被多少俄国人接受,即使在保皇党占绝大多数的俄国贵族中,接受西方化教育的贵族都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俄国国家的未来了。

东正教显然对俄罗斯帝国西部的天主教徒、新教徒的,对高加索边疆区和中亚边疆区的穆斯林是没有什么认同感的。

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更是被人诟病,俄罗斯帝国毋庸置疑是一个多民族大帝国,还是个主体民族不占过半多数的帝国,不成为民族大监狱、各个民族不会日思夜想独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作为前世的中国人,他的老祖宗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共识。但作为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很难找到有什么可以维系这个偌大沙

俄帝国,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纽带。

但既然是现代人,多多少少还是接受过信息爆炸时代的碎片化知识红利,因此尼古拉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头绪。

首先,他已经推动了俄国的宪政化,虽然只是有限的民主体制,但比起矛盾都集中到沙皇身上的个人统治,可以来来去去换汤不换药的议会选举至少能让参与投票的民众化解一部分针对尼古拉二世本人和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怨气。

其次,就是目前尼古拉正试图通过印刷品传播出去的“人设”。

这种人设就是克里斯马型领袖,意思就是通过统治者的个人魅力、偶像崇拜让受众产生类似饭圈思维的存在。

比如说希特勒、墨索里尼这类法西斯独裁者就一直靠国家宣称机器反复强调领袖的超人意志、铁腕魅力、过人胆识等等,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吹出来的,但德国和意大利的民众就是吃这套。

更现代一点的案例是美国天降伟人、懂王、川建国总统,你要说他到底有啥为国为民的才能,恐怕很难描述,但他的川粉就是铁了心认为特朗普不当总统,万古如长夜,甚至愿意冲击国会山。

尼古拉现在作为屁股坐在沙皇宝座上的人,当然也希望能有一批为沙皇肝脑涂地的无脑铁粉存在,所以他绞尽脑汁把经过艺术加工的沙皇形象通过报纸等媒体机构传播出去。

第三点在前一章尼古拉所说的一段话中已经有了体现,俄国现在应当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共同富裕。

这点是尼古拉谈得最多的一点,但之前他只是和维特以及圣彼得堡的官僚机构达成了推进俄国经济发展这个共识,实际上外界对此是不甚明了的。

如今尼古拉决定把自己的决策灌输到大部分俄国国民的脑海中:俄国穷了多少年啦!放下无用的争吵!先把经济搞上去点!

这就是尼古拉千挑万选,征询各方意见后决定使用这个《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标题的原因。

尼古拉如今还没有完全想明白,所以塑造一个锐意革新的强势沙皇、强调经济发展红利或许是让如今迷茫的俄国人最能接受的共识。

“五月份我们去莫斯科参加亚历山大二世纪念碑的开幕式,之后还有演讲……然后你作为慈善机构的……”

从1898年开始,尼古拉的工作就陡然增多了,他给自己塑造的人设无法允许尼古拉继续作为一个传统印象中的天子蛰居在深宫里不合平民百姓接触,这样无法令大众信服沙皇是个魅力非凡的人民领袖。

因此尼古拉的行程表就是在全国刷存在感,哪里有活动就去蹭哪里,顺便发表演讲,逢年过节再搞搞游行、阅兵,怎么气派怎么来。

所以当尼古拉掰着手指头开始布置任务后,养尊处优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自然是不停叫苦的。

“天哪!尼基!你要我成为烈士了!”

不过夫妇之间的争吵或许会演变成另外的怪事,比如彼得就看见爸爸妈妈说着说着衣服就脱光了开始打架。

首节 上一节 88/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