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221节

“那么谁是要负战争责任的领导者?”德皇直接略过了前面几乎所有的停战协议,急不可耐地就最后一份条款向俄国人发问。

“作为无可争议的德意志帝国领导者,陛下您必须要承担战败的责任。”

俄国特使的直言不讳令威廉二世面色扭曲,勃然大怒:“尼基,你!你怎么敢……”

接下来德皇一边嚷嚷着自己作为“一个为国为民服务数世纪的皇室后裔”,以及作为“腓特烈子孙的骄傲后代”,一定会和无耻的“诈骗者”与俄国人决一死战。

俄国特使冷眼看着德皇浮夸的、气急败坏的独角戏,傲慢地扬着下巴说:“属于德意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的祖国击败了你的国家,你们的军队成片倒戈,战败已在不久之后。若是不想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若是不想柏林城被协约国的大炮摧毁,停战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

说完他就转头离开,留下了神色各异、各怀鬼胎的众人。

等到罗曼诺夫特使离开后,德皇不安地询问兴登堡说,“难道军队已经彻底失败了吗?”

“俄国人的要求和无条件投降无异。因此,作为军人,我无法接受……德意志军队无论承受多少牺牲都不会放弃阵线,敌人只有清楚认识到此事,才会给出公正的和平条件,吾国吾民方能迎来安全无虞的未来。”

兴登堡对德皇大谈“军人的荣誉”,令威廉二世两眼泪汪汪,可一边的文官却直犯嘀咕。宰相马克斯亲王更是直接表态说,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不应将一个伟大的国家拖入毫无退路的泥潭,“军人的荣誉”不能成为政治动机:“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公民,一名文官。在我眼中,只有那些饥寒交迫的人民。”

德皇气得上蹿下跳,“你们怎么敢!当初你们还对我发誓,要忠诚于我,现在却要令我难堪?”

“再拖下去的话,不用几个星期,陛下。”马克斯亲王平静地答道,“成千上万的德国民众就会用怒火来回答对您的‘忠诚’了!”

第四十六章,压力下的和平,其下

7月29日,还没等德国的政治精英们进行心思各异的协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件加速了柏林威廉大街的恐慌情绪。

伴随着柏林市民从未听闻过的嗡嗡声,东方的天际线那边慢悠悠飞来了几十个黑点,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悠扬的空袭警报声就让整个柏林都为之惊恐起来。

3个轰炸机中队组成的79架伊利亚·穆罗梅茨G型轰炸机首次将死亡威胁降临在柏林上空。俄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柏林的空袭行动造成了超过160人丧生。

西科斯基领导的维堡飞机设计局自战争爆发后一直在对各种航空飞机进行改进和重新设计,伊利亚·穆罗梅茨G型轰炸机是1918年才列装的最新式重型轰炸机。其设计采用了英国提供的400马力发动机,可以在6000米高空以160km/h时速飞行,在携带1000kg炸弹的情况下飞行里程是1200km。因此从波兰战线出发的轰炸机航程可以覆盖包括柏林在内的德国大部分东部城市

这进一步引发了德国对战争的恐慌情绪,这是德国人,特别是柏林市民第一次体会到战火在国土内熊熊燃烧。

除此之外,名不副实的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从维也纳发来了私人信件给德皇,他在信中承认,哈布斯堡王朝已经分崩离析,他只能和协约国单独媾和。

当天晚些时候,从防空洞中仓促避难回来的马克斯亲王接见了两名威廉皇储的使者,使者告诉宰相说,他们从俄国使者的嘴巴里拿到了对德国至关重要的情报: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各协约国盟友决不同意与德皇议和,德皇必须都下台。

那么换而言之,沙皇并不介意威廉皇储在德皇退位之后成为威廉三世。马克斯亲王听闻大喜:霍亨索伦王朝还有救!

次日,即7月30日,更多主张德皇退位的情报传来。

令人吃惊的是,此份情报竟来自冯·切利乌斯将军,此人在德皇身边担任贴身侍从多年。切利乌斯从东线获得情报:德皇必须退位,否则德国只能接受更为严酷的停战条款,迎来悲惨的和平——为了拯救王朝,挽救国家,陛下别无他法,只有做出巨大的牺牲。

马克斯亲王眼看时机成熟,便邀请德皇的亲信、心腹以及股肱之臣,以尽可能体面的方式让德皇退位。可宰相的信件被切利乌斯转交给德皇后,无意退位的威廉二世一口回绝。

波茨坦皇宫里,奥古斯特·

维多利亚皇后正催促德皇前往波森。她深知丈夫意志薄弱,或许会屈服于日益高涨的退位要求。而波森不仅有最高统帅部,更有兴登堡元帅坐镇,足以避免德皇摇摆不定,并杜绝来自马克斯亲王的“妖言惑众”。

“唉!让我来劝父亲吧!”最后,威廉皇储独自找到马克斯亲王,对他说,“现在正是德国危急存亡之时,我只能为了国家,行‘父慈子孝’之事。”

等到傍晚,皇储见到父亲时,发现德皇虽然表现得愉悦而自信,脸色却苍白不已,双眼也凹陷下去。

“协约国意见不合!我们还有机会,”德皇表示说,“英国工党及其工会组织已经对政府施压,目的是尽快与德国达成一份可接受的和平协议。”

接着,德皇大声宣读一封来自荷兰特工的密信,信中建议德国向英国而非俄国示好,因为英国对俄军在战场上的优势明显表现出不安。此外,英国本土处境艰难,苏格兰的工人也闹出不小的麻烦。

德皇最后描绘出一幅十分“大胆”的画面:德国与英国达成协议,要求与日本签订条约,前后夹击俄国……

在德皇的构想或者说幻想中,日军会派出一批师团,取道西伯利亚使俄国腹背受敌,帮助德军荡平俄军。如此一来,和谈的条件便会更加优渥,因为在德皇看来,英方并不希望削弱德国,反而乐见德国坐拥强大的军队来制衡俄国。

接着,威廉二世说,他会移驾波森,为前线军队提供必要之精神激励。面色犹豫的威廉皇储于是大吃一惊,连忙反对。因为德皇突然离开,必将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会认定德皇此举乃是寻求军队庇护,刺激民众的反抗情绪。

德皇固执地说,自己作为军队领袖,必须亲自前往解决鲁登道夫继任者的问题,此外还要慰问英勇的军队,感谢军人做出的非凡努力。

威廉皇储觉得父亲一定是在巨大的压力下精神失常了,直言说:“父亲!已经没有什么军队了!前线部队已经被俄军分割包围,大批投降了!”

德皇激动起来,大喊大叫,好像是自己的幻想全被皇储戳破了一样,二人大吵一番无疾而终。

7月31日,马克斯亲王再度请求德皇不要离开柏林,可威廉二世的回信态度尖锐,措辞极具攻击性,令马克斯大为难过,因为如今陛下视他为仇敌。

“唉!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同样,对我投身的事业也是巨大的打击。”

在内阁会议上,马克斯亲王说,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挽救霍亨索伦家族免于崩溃的朋友,“而如今,皇帝对我十分狠心,他疏离我,并决心反对我……”

马克斯亲王认为,退位只有出于德皇自愿才行,因为国内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还是保皇党。

内阁中的社会民主党同僚,普鲁士内政大臣威廉·德鲁斯补充说,要求德皇退位的呼声来自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即使是德国南部的农民也吵着要他退位:“他必须承担失败的后果,并且自愿退位。”

此时,俄军已经再度突破了德军草草拼凑的新防线,全线出击的协约国联军每天都可以大口吃掉好几万德国军队。就连兴登堡也明白,末日将近。

8月2日,情况已经变得极其恶劣了,动乱从德国水兵开始蔓延。

海军司令及上将舍尔要求德国舰队全体出港,与协约国做殊死搏斗,战至最后一条船。有六艘战舰的船员提出抗议,他们表示会保卫德国海岸,但拒绝打一场无意义的海战。之后,海军部不断重复下达这个愚蠢的指令,于是公开叛乱随之发生。

多数战舰被迫返港,一些船员被关押在这里。在一个名叫卡尔·阿特尔特的锅炉工的领导下,他们游行到一个大公园。在那里,游行者们群情激愤,听了两名社会主义者的演说后,人们的情绪被推到了爆发的顶点。

次日,即8月3日。当天公园里挤满了前来听演说的人,有码头工人,也有水手,总计近两万人。进行演说的是卡尔·阿特尔特和前一天那两名社会主义者,他们要求释放被捕的同志,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

人们高举火把,唱着《国际歌》,朝着军事监狱行进。一支宪兵队前来阻挡,群众却仍然前进,此时枪声响了,水手们四散逃开,留下大约20个死伤之人。但是阿特尔特和其他的头目没被捕获,他们还建立起一个组织,视其为德意志劳工和士兵的人民民主机关——这是来自法国的革命词汇,选举上台的法国社会党提出了人民阵线的理论,即联合一切的民主、反战、进步和左翼人士,与战争、帝制和独裁做斗争。

除了要求释放被捕的同伴,他们还要求废除与法国的不平等条约、废除不平等的官兵待遇制度、言论自由,以及德皇退位。

8月4日,水兵们劫掠了军械库,基尔港的大部

分地区都被他们控制了。大部分的船只都挂起了革命的红旗。水兵们逮捕长官,撕掉他们的徽章,把他们关进监狱。

同一天,德国外交代表团打着白旗穿过战线来到布列斯特的俄军大本营,向协约国总司令尼古拉沙大公提出正式停战协议的谈判。

公开的停战协议与秘密版本的停战协议大体相同,唯独在几项关键问题上做了提前沟通和隐瞒,比如德皇个人的退位与保留霍亨索伦王朝的德国王冠;以及战后的安排,俄国特使都做了提前沟通,令威廉皇储明白,德国的革命恐怕将会遭到“两个君主国传统友谊之下的无情镇压”。

下午晚些时候,从布列斯特发出的无线电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外交照会的内容,措辞虽然有不少严苛之处,但令威尔逊总统放心下来,看来俄国并没有勒索严苛的要求,一切的和平谈判还能以宽宏大量的姿态进行。

既然俄国已经公开了停战协议的内容,经过2天的紧张讨论后,美、英、意先后也认可了停战协议的措辞和精神,共同敦促德国尽快就照会内容进行协商,以结束这场世界大战。

第四十七章,世界大战结束了,其上

8月5日,伦敦下着绵绵细雨。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心腹以及代表豪斯上校依旧在和英国人就“海洋自由”的问题争论不休。一上午的时间,他都在和英国人打太极,没有获得一丝进展让他感到了厌烦和疲倦。

下午,在豪斯住处的客厅里,他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会面。会议一开始,他首先阅读了从华盛顿发来的电报,措辞严厉,是对英国顽固态度的施压。即便如此,劳合·乔治依然不打算转变态度。

“这不仅仅是英国一国的问题,同样也是俄国和意大利的问题。”

说这话时,劳合·乔治满怀期待地转向近日抵达伦敦的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和俄国外交大臣萨佐诺夫。接着他又老调重弹:“封锁杜绝了钢铁、铜、橡胶以及许多其他品类货物流入德国,我们大家都因此受益,这是打败敌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的,”豪斯耐心地说,“但是总统并不反对封锁的原则,他只是要求通过海洋自由这一原则。”

英国首相不肯让步:“在这一点上,我国的立场十分坚定。我说我接受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不是代表英国的观点。”

豪斯问,如果目前不能接受这一原则,那么英国是准备在和平会议上自由讨论,还是说,英国保留意见的做法只是强硬地质疑威尔逊总统的立场?

劳合·乔治回答说:“这么做完全没有质疑美国立场的意思。我们的意思是保留在和会上讨论这一问题的自由。对于达成共识,我并没有丧失信心。”

豪斯松了一口气,说道:“我希望你能写点东西,以便我方便寄给总统先生。”

“那我写‘我方十分乐于探讨海洋自由问题及其实行’,总统就满意了吧?”

豪斯十分高兴。虽然没有达到威尔逊的希望,促使对方公开声明,但总算避免完全陷入僵局。

会议即将结束时,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收到了一封电报:维也纳政府已经宣布,不论与协约国的停战谈判结果任何,它都将承认停战协议。换句话说,奥匈帝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奥兰多激动得眼含泪水,豪斯对他祝贺说:“意大利胜利了!”

之后萨佐诺夫回忆说:“我难以忘记当时热烈的场面,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相互握手、道喜,会场里洋溢着不分你我的亲切友好和欢欣鼓舞的氛围。”

不过他也注意到劳合·乔治“出奇地安静”,便询问原因,之后被告知“作为一个凯尔特人(劳合·乔治是威尔士人),他觉得事情如此顺利不太真实”。

8月6日上午,萨佐诺夫主持了协约国最高战争委员会的例行代表会议。这次的会开得很长,而且内容乏味,最终各方达成了一致,即要让德国知道,所有协约国成员都接受了彼得格勒提出的停战谈判条件,没有斡旋的空间。

豪斯用私人电码给威尔逊发电报,说他和萨佐诺夫做了个交易。萨佐诺夫承诺俄国不会与法国泄密的秘密外交协定那样,进行单方面的霸权扩张,和平会议的基本精神将会在很多方面与威尔逊总统谈论的“十二点原则”有相近之处。豪斯称这是1918年美国可以取得的“显著的外交成果”。

当天晚上,在意大利硝烟弥漫的战线上燃放起了五彩缤纷的烟火和闪光信号弹,战场的上空犹如白昼。意大利的城市和村庄也接连响起钟声、歌声和欢呼声。

战争终于快结束了!

在基尔港发端的暴乱不仅升级为一场革命,还在德国各处激起了与之类似的骚乱。汉堡、威廉港以及汉诺威的叛乱分子正计划着当日占领监狱和警察局。

同一天,德国

最高统帅部向马克斯亲王和内阁报告情况。形势十分严峻,德国现在孤立无援,协约国裹挟全胜之势大举包围过来。

马克斯亲王被迫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将亲自去觐见皇帝。离别之际,他对内阁同僚吐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除非皇帝退位,否则德国革命不可避免。但我决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我恨透革命了。”

8月7日,慕尼黑天气宜人,市中心仍然是一片平静懒散的气氛。

但是下午3点时,已经有10万人涌入特蕾西娅草坪(慕尼黑啤酒节官方举办地址)进行抗议。其中大多数是工人,但也有一些学生和知识分子,以及被拘留在慕尼黑的至少1000名水兵。

德国反战、反君主立场的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库特·艾斯纳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咆哮声传入人群耳中,致使人们的状态达到了激动的顶峰。

艾斯纳高呼:“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他的助理上前一步挥舞起红旗,并指向附近的一所临时军营。艾斯纳、艾斯纳的助手以及另外两个同志挽着手臂,向前方走去,跟在后面的是大声叫嚷的水兵和笑着咒骂他们的市民。之后一个代表团强行冲进了营房,大约过了一分钟,一面红旗从营房的一扇窗户飘出来。这个军营里的人也已经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巴伐利亚国王,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路德维希三世此时还在英式花园中悠闲散步,完全不知道革命已经爆发。一名工人劝国王回家,当他返回宫殿之时,前门已经被人群堵住,他只得从后门进去。而在前门,王室卫兵们在一连串的辱骂和斥责声中畏缩起来,然后转投叛军一方。

全城的士兵都是如此,看来无人愿意为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而战。

晚些时候,两位巴伐利亚王国的王室大臣通知路德维希,说他可能有性命之忧。路德维希带着他生病的王后和四个女儿,提着一箱雪茄走向车库。树倒猢狲散,司机也像警卫一样,抛弃了王室这艘沉船,带着汽油离开了。

路德维希征用了附近一个车库里的汽车,王室一行通过街道逃亡,街上到处都挤满了激动却克制的人群。就在该城南部,路德维希的汽车在雾中迷失了方向,开出了公路,最后栽在了一片土豆田里。路德维希不知所措,只能抱着妻子和女儿痛哭流涕。

从1180年开始统治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就此终结。

晚上,库特·艾斯纳起草了一份公报,宣布建立巴伐利亚共和国。这份公告被用鲜红色的字体匆忙印刷出来,派发到了巴伐利亚的各个地区。几个街区之外,一名革命者登上了圣母教堂陡峭的楼梯,将一面红旗升上了其中一个著名的塔顶。

慕尼黑已经发生了革命,但是这场革命没有造成太多麻烦,也没使一人流血,因为旧制度已经摇摇欲坠到一推就倒了。

8月8日,德国第二轮磋商停战的代表团抵达了布列斯特外围,他们从列车上下来,改用汽车前往俄军大本营。

几辆车还没开出去几百米就被一群俄军士兵拦了下来,他们趴在车窗口冲着里面的德国人问道:“战争结束了吗?”,德国代表感到十分窘迫,无法说出任何话来。

一名上校认出了代表团,把俄国士兵赶到一边,并对代表团道歉。当汽车颠簸着朝斯塔夫卡开去时,聚集起来的人群中有人大喊:“和平万岁!”

上午10时,德国代表一行人被带至偌大的军营中,冷清的司令部中摆放着一张大桌子,它的一侧摆着一排标有名字的椅子,德国人在各自的椅子后站成一排。

几分钟后,尼古拉沙大公进来了,同来的还有总司令布鲁西洛夫将军、副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及另外几名协约国联军代表。

双方相互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和礼节性的鞠躬后,相对落座。尼古拉沙大公低声指示翻译人员:“问问这些先生们,他们想说什么。”

“我等此行,乃是为了接受协约国所提出之海、陆、空停战建议而来。”

协约国一方听到译者译到“建议”二字时,场内响起一阵不平之声。大公立刻打断了他,对翻译说:“告诉他们,我没有什么建议。”

俄国军方的态度傲慢,像是马上就要离开这里,放弃协商。

另一名德方代表从桌子那边探过身来。“元帅阁下,”他恳求说,“这是个很严肃的时刻,大可不必纠结措辞。你希望我们如何表述?我们觉得这无关紧要。”

“先生们,这个宽宏大量的会谈是为你们准备的,你们应该说出自己想说的。”大公不客气地说。

这时,一旁的阿列克谢耶夫开始宣读先前已经定下的停战协议条款。尽管不是第一次听闻,可德国军方代表的脸色仍旧一片苍白,几次呜咽,泪水盈眶。

“先生们,”尼古拉沙大公说,“你们还有

7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考虑。在此期间,你们可以就具体细节向我提出意见。”

“我请求你,元帅先生阁下,别再等这72小时了。今天就停止这场战争。我们的军队饱受战乱之苦。战乱可能会蔓延至整个德国,还将会爆发革命。”

大公回答说:“贵军处于何种状态我并不清楚,我只清楚我军的情况。我不但不会停止进攻,还要下达命令,加倍进攻。”

“元帅阁下,我们的参谋人员必须相互商量一下,讨论出执行协定的具体细节。”德国军方代表说完,宣读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声明强调研讨停战条款期间,将有大量人员死于战争。

但是布鲁西洛夫不为所动地补充道,“既然各协约国成员已经提出了全体同意的条件,”他说,“那么在停战协定签字之前,战争不会停止。”

首节 上一节 22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