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12节

尼古拉率领的考察团在送别了埃德加一行人后也坐着火车从里加市南下,沿途考察了利沃尼亚省的几个县之后来到了库尔兰省。

第三次瓜分波兰之后,于库尔兰公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库尔兰省位于后世拉脱维亚的西部。

库尔兰省目前的省长德米特里·谢尔盖维奇·西皮亚金特意等待在首府叶尔加瓦的火车站。

“波罗的海地区的历史氛围与俄国大相径庭。”听闻皇太子尼古拉此行的目的之后,西皮亚金对尼古拉说道,“这里没有俄国村社,土地都以家庭单位私有,没有集体土地的传统。”

尼古拉听闻之后点头,他还注意到西皮亚金的身边大多也都是来自俄罗斯的官员。

在此之后,依照俄国的传统,叶尔加瓦市也为皇太子的到来举行了一次颇为尽心的欢迎仪式。

这里的建筑风格同里加类似,同样是传统印象中欧洲小城镇的风格。

在叶尔加瓦停留一天之后,尼古拉又在首府周边的几个县农村中兜兜转转,这里农民的生活条件远比尼古拉猜想得要好上不少。

跟利沃尼亚省的农民类似,库尔兰省的农民普遍拥有足够一整个家庭消费谷物的土地还有余,因为土地都是家庭私有,因此生产积极性很高。

农户中拥有四匹以上马匹耕作的农民占所有农民的比例不少,他们大多及时跟进了西欧先进的农艺技术,使用的农具也多是铸铁的,远比还在使用木犁的俄国同行要好。

“这里的农民远比俄罗斯的农民更具有活力,他们的经济条件可以抵

御歉收的灾情。”维特也对这样以自由农户占主导的场景啧啧称奇,不过他是站在财政部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这样有活力的农村才能让财政部征收到足够支持祖国现代化的资金。”

“如果这样的场景在俄罗斯大地上遍地开花该多好。”

尼古拉远远望去,大片的耕地多是富农所有,他们还会雇佣那些拥有富裕人力的少地农民来进行耕作,支付劳动工资。

在这一点上,维特的内心也有所触动,但他还是忍住没有说。

俄罗斯帝国沉重的历史积淀也带来了巨大的封建旧制度。

接下来按照原定计划,尼古拉一行人继续往南,自库尔兰省前往更南方,沿途经过了库尔兰省紧邻的南部省份科夫诺省。

以俄罗斯帝国的地理概念而言,尼古拉一行人目前已经离开了波罗的海地区,来到了立陶宛地区。

在广大的俄罗斯帝国欧洲部分50个省,一共可以分成13个地区:北部地区、外乌拉尔地区、西北部地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立陶宛地区、白俄罗斯地区、中部工业区、中部黑土区、中游伏尔加河地区、左岸乌克兰地区、西南部地区、南方草原区和东南部地区。

在科夫诺省迎接尼古拉的人是皇太子意想不到的一位重量级人物,目前担任科夫诺省首席贵族的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

第十九章,斯托雷平的庄园

“你就是斯托雷平?”

刚下火车的时候,斯托雷平的自我介绍让尼古拉顿时倦意全无、浑身一抖差点手都忘记握了。

过了一小会儿之后尼古拉忍不住又多问了一次。

“……是的,殿下。”

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此人的鼎鼎大名对尼古拉而言仿佛是晴天霹雳,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如此不经意之间遇见这位在俄国历史上都排得上前几名的赫赫有名之人:斯托雷平。

斯托雷平也惊奇于皇太子尼古拉殿下对自己突如其来的格外关注,但这对年仅30岁的斯托雷平而言肯定是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因此他准备牢牢把握住。

“我曾听闻皇太子殿下正在考察农村情况,正好在下对农业、农艺上有所了解,先前也在国有资产部担任职务,不知殿下是否有空可以来鄙人的庄园参观新兴的农业经济方式。”

1860年代出生的斯托雷平成长于科夫诺省当地世袭贵族的大庄园中,他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论系统性的学习能力跟无证教育的尼古拉比较仿佛是天上地下。

“我倒是正有此意,俄国的贵族如果都能跟进新兴的产业进步,那么现在农村的困境可能就好不少了。”

说这句话是由于尼古拉对俄国农业的了解早在离开圣彼得堡之前便有所初步了解。

就目前皇太子可以查阅到的数据而言,最新的统计报告来自于内务部中央统计委员会在1877-1878年所做的土地统计。

总体上看,目前俄罗斯帝国的农业用地约为3.9亿俄亩,其中国有土地1.504亿俄亩,皇室领地736.77万俄亩。

看上去似乎俄国的土地问题只要通过把国有土地发给农民,俄国农村少地人多的土地紧张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但之后尼古拉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国有土地大部分都分布于北部地区和外乌拉尔、西伯利亚等人烟稀少的地带,有1亿多俄亩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沃洛格达两省,这些土地大部分是寒带森林和冻土,农耕价值几乎微乎其微。

皇室领地也大差不差,大部分位于北部地区,定位是通过出租给农民换取皇室供养。

除了以上两种土地类型,还有教会、修道院土地857.26万俄亩,9338.12万俄亩私有土地和1.314亿俄亩村社份地,这些土地绝大部分是适宜农业耕作的熟地。

全部私有土地中,贵族个人私有土地7316.37万俄亩,商人个人土地979.4万俄亩,农民个人私有土地500.58万俄亩。

而根据最近一次的贵族统计报告指出,拥有土地的贵族人数为11.47万人,也就是这11万人占有7316.37万俄亩土地,相当得不平等。

“这很难,殿下。大部分贵族都缺乏对经济、投资等现代生活的认识,而维持贵族生活的支出又日益繁重,贵族们也在面临经济困境。”

尼古拉与斯托雷平从火车站走出后上了马车也同他谈天说地,皇太子发现,斯托雷平此人对土地制度、农民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贷款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某种程度上他拥有的观点鲜明和自信态度,这方面的气质有点像是谢尔盖·维特。

现年30岁的斯托雷平还是个初入仕途的无名之辈,得到皇太子尼古拉的倾听自然是让随行众人都感到惊奇,不过俄罗斯帝国就是人

治社会,专制统治者小幅度的随心所欲也是这个帝国的传统艺能之一。

“我最开始在国有资产部担任助理秘书职务,服务于我国的农业文献整理工作。1889年转入内务部,被杜尔诺沃大臣任命为科夫诺省的首席贵族。”

俄国的首席贵族可以理解为有官方背书的乡绅豪族,他们可以插手地方行政上的各种事务,这是为了弥补在农奴解放之后贵族放弃农村管理带来的基层权力真空。

“听上去很不错,希望你能够在行政管理上收获足够的经验。”尼古拉对斯托雷平寄予自己的祝福,毕竟这是他为数不多知道的俄国有才华的人物,不过现在斯托雷平才30岁,他未来可期不代表现在就能堪大用,“对了,这一路上看来,不论是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还是立陶宛,似乎都用上了新式农具?”

马车在压实的土路上摇摇晃晃地前往斯托雷平的大庄园,沿途是俄罗斯无限的绿色原野,大块的农耕土地被一道道沟壑区分成不同的地块。

不少农户都有耕马,更重要的是深耕土地用的铁犁,这与尼古拉在奥伦堡农村的所见所闻极为不同。

“这里更靠近西欧,土地都是家庭私有制所有。”斯托雷平对此无不大加赞赏,显然他的观点是仰慕西方化的,“科夫诺省的农村大多采用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个省铁犁的使用率保守估计也有五分之四。”

就尼古拉的了解,在俄国的东部省份比如萨马拉省,靠近奥伦堡的一个传统俄国文化地区,绝大部分农民都还在使用木犁,铁犁的使用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一,可谓之天差地别。

斯托雷平的庄园距离科夫诺省的首府不远,占地约有六百多俄亩,以1俄亩等于1.09公顷换算的话,可能得有将近7平方公里了。

“我的庄园种植多种农作物,包括黑麦、小麦、黍米、燕麦、豌豆及荞麦。牲畜有190头,马60匹、羊40只、猪90头,各种家禽250只。农产品部分在当地市场销售,部分销往外地。肉、奶油、毛、皮革、油脂等产品都被运到市场上出售。”

斯托雷平的庄园被他亲自管理显得井井有条,在多样化经营下实现了经济盈利。

不仅如此,斯托雷平还积极引进西欧的生产工具,脱粒机、锄草机、播种机、收割机和刈草机,庄园内的土地是多区轮作,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这真是我见过最舒适的农业生产。”

喜出望外尼古拉的站在稻草堆上眺望远处的农村美好风景,这里显然是俄国最先进的农村了。

第二十章,考察的间隙

毫无疑问,俄罗斯帝国的西北部也就是波罗的海沿海地区、立陶宛地区和部分白俄罗斯地区在整个欧俄50省中是现代化水平最高的。

不论是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还是生产关系,这里都与俄国的落后气质有所不同,不过相对于庞大的俄罗斯帝国而言,这些先进之处都显得还太少了。

这些信息通过档案、统计报告远没有亲身所见来得更加彻底,尼古拉深刻认识到了实地考察的宝贵经验。

考虑到自己的行程自西向东,那么或许还可以这么说:考察的最开始即是俄国农业的巅峰现状。

在此之后尼古拉又在斯托雷平的庄园中暂居了几日。

维特似乎对斯托雷平庄园的经营方式也有所触动,1849年出生的谢尔盖·维特对于斯托雷平而言无疑是老前辈了。

“我对农村的了解相比于斯托雷平而言显得肤浅了很多。”在私下交谈中,维特对尼古拉这样说道,显然他对斯托雷平的见解有颇为认同,“不过我认为要在俄罗斯帝国这样庞大的国家中采取断然的改革,那么势必会伤害到许多人的感情和历史传统。”

维特所谈及的是斯托雷平对西欧模式富农经济的无限推崇,斯托雷平想要把这一制度在遍布村社的俄国推广,在自信满满的维特看来也困难重重。

“这一件事情关涉到的事物都具有广大的联系,只有在全面的调查之后才能得到可靠的设想。”

维特看见尼古拉对斯托雷平所描绘的,由富农替代地主和村社,成为俄罗斯帝国农业支柱的这一未来憧憬不已,他力劝皇太子不要这么早就下定论,换而言之:兹事体大。

“……你说得对。”

尼古拉被维特倒冷水之后也沉默了一会儿,他记得斯托雷平的确在后世雷厉风行地推广了他现在所说的观点,可能有一些变动,不过思路大概是一样。

但是结果呢?

是好?

是坏?

尼古拉有些记不太清细节了,大体可能是好的,但维特说得也不无道理,尼古拉的骨子里还是带点东方人思维里的中庸思想,所以他最后还是准备谋定而后动。

“你的工作对我来说触动很多,我的朋友。”

尼古拉在离开的时候这样对斯托雷平说道,“这样先进的生产模式对帝国的其他省份来说无异于是很好的榜样,我会在回到圣彼得堡之后像父亲诉说你的成绩。”

这就是独裁统治的一些好处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可以快速将原本议会上会扯皮许久的工作推行下去。

不过这样的坏处也很多,这里不多赘述。

科夫诺省的见闻让尼古拉大开眼界,他原本以为俄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至少在这片土地上的帝国公民依旧在奋起直追。

踏上火车之后,尼古拉一行人离开了科夫诺省南下来到维尔纳省。

维尔纳省也处于立陶宛地区,首府是维尔纽斯,这也是后世立陶宛的首都。

在维尔纳斯省,尼古拉逗留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因为这里的农村光景与科夫诺省类似,同质化的农村经营方式并不能得到大相径庭的考察结果。

因此在维尔纽斯,尼古拉顺便参观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维尔纽斯市建立在一座海拔不到50米的格季米纳斯山上,这座城市同样历史悠久,山上一座古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尼古拉登上城堡的塔楼时,整座巴洛克式风格的古城一览无余。

俄罗斯帝国现在没有什么旅游业,因此尼古拉只能简单地游览维尔纽斯,市议会的代表们在一座16世纪的拱形酒窖内宴请皇太子殿下的到来,这是维尔纽斯市内的一家著名餐厅。

立陶宛的民间传统美食让尼古拉的吃货DNA有所触动,烤鹿肉、鹌鹑配梨和越桔,甚至还有海狸肉炖蘑菇,这些野味让尼古拉收获了口味上的许多惊喜。

欧洲的古城大多数围绕教堂所建,维尔纽斯也不例外。

坐落在格季米纳斯山脚下宽阔的教堂广场上的维尔纽斯大教堂始建于14世纪,这里曾经是立陶宛大公加冕的所在地,教堂正面山墙上立着三尊塑像,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其右是圣卡济米拉斯,其左是圣斯塔尼斯拉夫。

不过因为尼古拉名义上是东正教徒,所以他并没有进入教堂内部,尽管现在他内心自认为是一名不可知论者,毕竟都发生穿越了,无神论对他来说有所动摇。

从大教堂一直向南延伸,尼古拉步行在维尔纽斯城内狭窄弯曲的街道上,他低调西装革履打扮看起来就像是一名中产阶级的小职员。

身边两旁的建筑墙面大多数橘黄色、米黄色的暖色调,风格多变但大多是巴洛克式,时不时还有马车响着踢踏的声音从碎石路上经过。

这里的生活仿佛处于中世纪晚期或文艺复兴时代,让尼古拉都怀疑自己是否穿越了。

“这里的生活相当平静。”等到尼古拉回到考察团在维尔纽斯市的住处时,他这样对旁人说道,“看不到任何外界的纷扰。”

“如果俄罗斯大地上都是祥和的生活该多好。”

一名跟随尼古拉的内务部助理这样附和着说道。

可是大国的公民怎么才能享受到小国寡民才能拥有的宁静呢?

尼古拉这样想到,他还没有答案。

落脚一天之后,尼古拉一行人离开了维尔纽斯也离开了维尔纳斯省。

他们一路向着南方行驶,维尔纳斯省的南部是格罗德诺省,但尼古拉的考察团并没有在这里停留,只是为蒸汽火车重新加满水和煤炭之后向东。

绕过明斯克沼泽地带之后,尼古拉来到了明斯克省的首府,明斯克。

明斯克位于斯维斯洛奇河畔,这是第聂伯河上游的支流。

“明斯克”这个词的意味便是“交易之镇”,通过斯维斯洛奇河联通第聂伯河的水系以及人工开凿的运河,明斯克可以北达波罗的海、南通黑海,与莫斯科、喀山都可以通过水运进行联络。

明斯克市为皇太子尼古拉的到来举办了热烈的欢迎式,就像过去的传统那样,这里有一座崭新的木制凯旋门被建起了。

第二十一章,对村社的认识,其一

木制的凯旋门远没有尼古拉印象中拿破仑在巴黎修建的那座宏伟,不过考虑到建筑花费,他也不想每到一个地方就修个奇观。月费群

**

明斯克市落成的凯旋门大概也就三到四米的模样,尼古拉从门中走过后发现,如果他伸出双臂,大概就不能让其他人通过了。

明斯克省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整个白俄罗斯地区的中间地带,从更大的角度看,这里也正处于异族异文化与罗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交界地带。

这给尼古拉带来相当丰富的见闻,自里加出发到明斯克省之前,他一直有种处于非俄罗斯国家的错觉之中,因为每日的见闻都像是某些中欧、西欧式的人文景观,这足以说明俄罗斯帝国是个多元族群杂居的多民族帝国。

首节 上一节 12/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