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152节

“你知道个蒜。”

“怂字怎么写?”

“从心也!”

“这阁臣一拜,这小子再闹下去,就要出乱子了,老四又不可能杀了他,在闹下去就要出乱子了,对他最好的选择就是从心!”

朱祁镇还是有些鄙夷。

“那这皇帝当的多没意思,要是我,我指定不怂。”

朱由检弱弱的提醒道

“祖爷爷,您在史书上……其实挺从心的。”

另一头。

奉天殿的大殿内。

被朱棣一把揪住的朱厚熜态度也玩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对着远处的陆炳、朱希忠道

“希忠,陆炳,你们先退下,朕无事。”

听到朱厚熜的命令。

朱希忠、陆炳两人不由得一愣。

还没等眼前的众人回过神来。

朱厚熜已然主动朝着远处的后殿走去。

陆炳等人面面相觑。

刚要凑上前去。

还没等走上前去。

便看到了朱厚熜阴沉着老脸冷冷的看着朱希忠跟陆炳两人低吼道

“退下!朕让你们退下!”

“该上的时候不上,该退的时候不退,你们可是聋了?!”

被迎头骂了一顿的朱希忠跟陆炳只得悻悻的退了回来。

而痛骂了一通陆炳的朱厚熜,扭过头来看着身后的朱棣不由得赔着笑脸道

“成祖皇帝,啊,不,太宗文皇帝,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儿臣也是一时昏聩了。”

朱棣冷哼一声。

“别跟朕说,跟太祖高皇帝说去。”

0.3  片刻之后。

聊天群里便传来了提示框。

【世宗肃皇帝已重新加入群聊。】

世宗肃皇帝:

“祖爷爷,儿臣错了,儿臣大错特错了!”

说罢,在视频通话里的朱厚熜,郑重的拜倒在地。

看着画面中的朱厚熜。

朱元璋的心态也在逐渐的发生着转变。

原本的老朱对于这个儿孙。

本来是心里打一万个瞧不上的。

但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

朱元璋反而有了几分欣赏。

原因无他。

朱厚熜太像一些人了。

跟官场上的老狐狸几乎别无二致。

而且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

哪怕是胡惟庸、李善长,哪怕是刘伯温

老朱虽然打心里憎恶这样的臣子。

但是如果这样的是自家的儿孙。

那可就不一样了。

谁不乐意看到自己的后人聪明呢?

朱元璋细细的打量着朱厚熜,低声笑道

“朱厚熜,前殿那个,你是管他叫皇兄吧?”

朱厚熜旋即颔首道

“是,那是儿臣皇兄。”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打量着朱厚熜意味深长的说道

“咱让老四过去,一是为了教教你什么叫敬天法祖。”

“另外一件事,就是咱要问问你,你哥那边,到底是啥情况。”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话锋陡然一转。

老朱明显察觉到了,朱厚燳那一朝的史书有问题。

既然如此。

那便不能指望着朱由检了。

眼前能找到的真正了解当时情况的人。

有且只有一人。

那便是朱厚熜!.

121,苏谯:陛下之功,功在当下,弊在千秋!

朱元璋的话音一落。

朱棣这才回过神来。

合着自己老爹在这儿等着呢。

听到这里。

朱厚熜长叹了口气,倏然道

“祖爷爷,皇兄,是个好皇帝。”

“正德那一朝的事情,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朱厚熜道

“那你便捡重点说。”

老道士深吸了一口气,怅然道

“正德积弊,在于弘治,皇伯治世之时,放纵文臣,致使儿臣兄弟这两朝,文官之势已大,无可挽矣。”

“儿臣能做的事情,也不过就是权衡其中,徐图缓进耳。”

朱元璋盯着嘉靖问道

“文臣坐大,坐大又能坐大到何种程度?”

“天下能者,皆党其中,天子可用之臣,非贪即庸!”

“已儿臣这一朝为例,嘉靖二十九年,草原俺答入寇犯边,围京师三日。”

“儿臣思索半日,却发现无一人可用!”

聊天群里的朱由检一脸疑惑的问道

“祖爷爷,俺答犯边之时,您用的是仇鸾,但是史书上说当时的右佥都御史杨博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啊。”

“连严嵩那个儿子都说他是天下三杰之一。”

不料朱厚熜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不屑。

“用了杨博,那才是取乱之道!”

看着聊天群里的朱由检,老道士萧然道

“杨博本就是山西浦州人。”

“嘉靖八年入朝以来,便几次随军巡视九边。”

“嘉靖二十五年起,更是巡抚大同等河东地近十年之久。”

“若是朕当时用他退寇。”

“这九边除了辽东,军政大权尽归其一人之手,不出半年必成藩镇之祸!”

“不是朕想用仇鸾,是朕除了仇鸾之外无人可用了!”

朱厚熜不知道的是。

至明末那八家煌煌晋商,便是在杨博治边时,借着马市起家的。

后世史书上看到杨博,只知其为天下三杰。

28  但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

此人在家乡附近供职,且能力强悍,最好的用法便是将其调入台阁。

但是边疆无人。

朱元璋看着老道士眉头紧锁的问道

“你做的倒是没错,但是这并不至于说那些文臣已然不听政令了吧?”

本地权臣坐大,对于天下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朱厚熜做的虽然没有毛病。

但是那也只是表象上的事情。

并没有实际证据,表明这些文臣已经到了不听宣的地步了。

嘉靖拱手道

“祖爷爷,还有一事。”

首节 上一节 152/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