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125节

他们在进入朝堂之后,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朝堂上的氛围,并且非常熟练的团结在了汤若望、南怀仁的周围,甚至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而这些西洋传教士也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清代发明连珠铳的火器大师戴梓,康熙固然昏聩,但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却是这些传教士。

反而是因为戴梓仅用八天时间便造出了南怀仁造了三年都没造出来的火器。

而后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仗着有对康熙的“从龙之功”诬陷戴梓通倭,最后使其被发配宁古塔。

朱由检死死的盯着身旁的骆养性问道

“骆养性,朕问你,这当真是我大明威力最大的火器?”

骆养性最终也是长叹了口气低声道

“陛下,红夷大炮,确系眼下我大明威力最大的火炮了。”

看着面前的红夷大炮。

朱由检气急败坏的踹了一脚在那炮筒后面,忍不住骂道

“连诏狱都轰不开,你告诉朕这是威力最大?”

骆养性苦笑道

“陛下,诏狱不同寻常建筑,若是寻常屋舍,红夷大炮还是可以轰开的。”

朱由检冷哼道

“那城墙呢?城墙可能轰开?”

骆养性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心中不由得万马奔腾。

城墙还用问吗?

肯定轰不开啊!

城墙要是随随便便就轰开了,谁还筑城啊!

能崩掉几块砖头就不错了!

“陛下,自古火器之利,皆以守城见长,类兵峰之盛,当年李少保鏖战高丽时,也未曾以炮破城……”

骆养性的话说的很委婉。

当年李如松率十万明军赴高丽驱倭的时候,带了足足一百四十门佛郎机,还有神机营及明军自造火炮足足有近五百门。

但就是这五百门炮,围在平壤周围围着足足轰了一个月,都没有炸塌城墙。

朱由检的表情不由得凝重了起来。

皇太极现在已经开始筑城了,意图非常明显。

那就是皇太极也知道自己守不住辽东。

故而要保留八旗精锐退到赫图阿拉,仗着地利、天时跟大明以命换命。

大明可以胜,但是皇太极就是要崩掉大明的两颗门牙,跟女真人留下喘息之机!

杀了朱家二十万人!

他皇太极竟然还想着要喘息之机!

一想到这里。

朱由检的表情便不由得恨得咬牙切齿。

思宗烈皇帝:

“祖爷爷,难道我大明真的就没有把这帮鞑子斩草除根的机会了吗?!”

聊天群的另一头。

朱元璋跟朱棣父子二人都是马上天子。

二人焉能不知道,这种困兽攻坚,只能用人命去填。

良久之后,朱元璋的消息在出现在聊天群内。

太祖高皇帝:

“傻孩子,你能把咱大明拉到这个份儿上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辽东剩下的事情,就让咱朱家的后人去干吧。”

显然朱元璋还记得朱由检之前面对的大明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

大明能有今日之盛。

已然是极大的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了。

毕竟如果当时让老朱去崇祯朝,老朱最多的把握也就是跟关外的鞑子划江而治,以保华夏尺寸之地。

但是显然朱由检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思宗烈皇帝:

“祖爷爷,那是我朱家的死敌啊……儿臣去过杏山。”

“见过那满坑满谷的尸骸。”

“那小凌河渡口,是我朱家血染,二十万青壮,二十二王绝嗣。”

“咱们朱家哪里还有什么下一代人啊!”

“辽东的仗已经打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来,辽东的汉人,我朱家的后人,足足近百万人死在建奴手下。”

“儿臣若是不能雪此大仇,我朱家的后世之君,又有何面目统御四海。”

聊天群里一片死寂。

大明每一个皇帝面临的情况都要比朱由检面临的情况要强的多。

哪怕是万历跟天启。

张居正变法的余温犹在,那时大明的国力与崇祯朝的国力不可同日而语。

但哪怕是朱由检把事情做到了这个地步。

二十万宗室死在辽东。

流贼渐熄。

天下百姓重新复业。

但是帝国的元气没了就是没了。

朱由检能做的,无外乎就是重新恢复国力上升的势头。

那些饿死的百姓、荒芜的土地、期间减产的粮食没了就是没了。

哪怕是大罗金仙来了,也无可挽回。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消息,心中也是不由得五味杂陈。

太祖高皇帝:

“咱再给你想想办法,别急。”

“@成祖文皇帝老四,你不是能打吗?你想想办法啊?”

“你当初造反的时候,那么俩人都能打进金陵,你当时是咋整的?”

成祖文皇帝:

“爹……您别问了。”

太祖高皇帝:

“让你说你就直说,你没看孩子都急成啥样了!”

成祖文皇帝:

“不是,李景隆当时是给我开的门,我也没打啊。”

“允炆那小子但凡是争点气,守上仨俩月,您这会就见不着我了。”

英宗睿皇帝:

“祖爷爷,我有办法,算了我还是不说了!”

成祖文皇帝:

“@英宗睿皇帝你皮子又紧了?有屁赶紧放!”

英宗睿皇帝:

“不行就御驾亲征呗。”

成祖文皇帝:

“你藏张辅帐篷里以为我不知道呢?你等着,我这就过来。”

英宗睿皇帝:

“不是,太爷爷,您别冲动,我都说了不说了,您非要说,现在又这样。”

……

……

被关在诏狱里的苏谯终于凑齐了所有的原料。

这几日的苏谯把牢房里的桌子跟板凳都切了一块,晚上偷偷用蜡烛烤成了木炭。

而那日蒋瓛给扔过来的硫磺酒,苏谯也没喝,只是偷偷的取出了其中硫磺研磨成了粉末。

至于硝石。

这玩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弄到。

但是为了攒这点硝石,苏谯算是费了大力气了。

最后,苏谯打量了一下诏狱墙面的厚度。

缓缓的从一堆稻草里找出了一个被保存的很严实的牛皮纸包。

而在这里面放着的。

正是那日金陵烤鸭蘸料里面的灵魂。

——白糖。

就在朱元璋还在跟聊天群里的朱由检商议对策时。

大明洪武年间的金陵城前门大街上,骤然响起了一声巨响。

“轰!~”.

109,加点白糖大伊万!

首节 上一节 125/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