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开局见证马皇后之死 第89节

太监浑身明显抖了一下,答应了一声后,急匆匆的退了出去。

“王振和英宗在两天之内凑合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

“当时,与英宗和王振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员。”

“但英宗不让他们参预军政事务,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专断。”

“此次出征,准备仓促,组织不当,大军出发不久,军内自相惊乱,未到大同,军中已经乏粮。不断有人死亡,僵尸铺满了道路。”

“再加上连日风雨,人情汹汹,还未到达前线,军心已经不稳。一些随驾官员,见到此种情景,再次请求英宗回军。”

“王振一听,大为恼怒,为了杀一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

“后来,王振的同党彭德清以天象谏阻,王振也不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

方寒的描述活灵活现,就像有一幅生动的图影,出现在众人眼前。

朱元璋已经气懵了,一脚将眼前的御案踢翻。

“好啊!”

“好一个宦官干政!”

“将皇帝当做提线木偶,将朝廷百官视作玩物!”

“咱看他要是想的话,直接坐上皇位都绰绰有余了。”

“咱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的天下,兢兢业业,不敢有片刻松懈,结果到头来,却是给一个太监打的天下!”

“哈哈哈哈!”

说到最后,朱元璋不怒反笑,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可越是这样。

老年朱棣越是觉得毛骨悚然。

他太了解他爹了。

此刻的朱元璋,外表上看嘻嘻哈哈,可实际上已经化身死神了。

朱瞻基手脚冰凉,血液凝固,不停的大口呼吸,俨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他做梦也没想到。

在自己跟前唯唯诺诺,连话都不敢说一句,温顺的像只绵羊的太监王振,在他死后,竟然能一手遮天,将朝廷百官视作儿戏。

他怎么敢的啊!

“瓦剌太师也先听说英宗御驾亲征,佯装退却,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8月1日,王振和英宗顺利进入大同,他们看到瓦剌军队北撤5.5,以为瓦剌害怕英宗亲征,坚持继续北进。”

“邝埜等人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未损一矢,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恐怕瓦刺兵有诡计。”

“因此,他再次上章请求回军,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刺埋伏。王振仍然不听。”

“第二天,王振的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王振听了郭敬的话,才害怕起来,急忙传令,第二天撤出大同。”

“最初,王振想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王振下令取道紫荆关回京。王振未与瓦剌接战,即仓惶退兵,军纪更加混乱。”

“走了40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

“大同参将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40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军追及”。王振不听,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

“明军迂回奔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

“这时,瓦剌大军已经追袭而来。英宗急忙派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英宗撤退。结果,他们都战死沙场。”

“英宗又派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三万前去阻击,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3万军队全部覆没。”

“邝埜一再上章要求英宗先行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同时组织精锐部队断后拒敌。王振皆置之不理。”.

第七十七章 九族消消乐,朱元璋杀疯了!

御书房内。

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心脏直突突。

方寒说了这么多,全都是那个死太监王振如何一步步将大明拽入深渊的。

在王振的全权指挥下,一场北伐如同儿戏。

在方寒的话里。

朱元璋听到最多的便是“王振不同意”,“王振不允许”,“王振置之不理”。

“娘的!到底他是皇帝?还是咱老朱家的人始皇帝?”

朱元璋暴怒而起,眼睛血红,像一只即将发狂的狮子。

他那副骇人的样子,把朱瞻基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老年朱棣也是冷静了好一会子,这才稳住了心神,“爹,你消消气。”

朱元璋一屁股坐回到龙椅上,喘着粗气,低吼道:“方寒,继续往下说!”

方寒微微一笑,摇摇头。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也没有任何回寰的余地了。”

“在王振一系列的神操作之下,此次出征的大军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结局。”

“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十万精锐铁骑,直接包抄大军的后路,并且一路围追堵截,将明军逼入绝境。”

“而直到这时,王振还在担心自己沿途搜刮的财物会有损伤,严命明军优先护送他的家财,而放弃抵抗瓦剌骑兵。”

“在这头蠢猪的指挥下,莫说是大明最巅峰的战力,就算是神仙也赢不了。”

“于是,明军自然而然的兵败如山倒,毫无斗志和抵抗欲望,整整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自太祖、太宗皇帝起,大明四代君王积攒的家业,累积的精英人才,还有军队里的青年才俊,全部一扫而空!”

“太宗皇帝,仁宣二帝一手打造的当世最强战力,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在土木堡之战中,全军覆没!”

“土木堡之战,不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战败,而是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

“四代先皇横扫漠北,建立威望,让北方所有的草原部落彻底臣服。”

“而这场战争之后,大明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破灭,那些草原部落的可汗也开始蠢蠢欲动。”

“至此以后,大明边境再无宁日,连年征战,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27“此战过后,朝堂中层精英一扫而空,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和真空,最终的结果便是导致朝局不稳,党争初显。”

“以五军都督府为代表的勋贵集团,也在这场战争中全部战死,从此以后,大明的皇帝再也没有能够制约文官集团的有利手段,只能开始无底线的重用宦官,来对抗日益做大的文官集团。”

“最终也间接加速了大明国运的缩短,从而导致最后的灭亡。”

“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土木堡之战开始。”

方寒的话音落后。

御书房,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朱元璋重重的喘息声。

“好啊,真是咱的好儿孙。”

“咱还以为几代人的努力,大明基业总算是稳固了。”

“可没想到啊没想到。”

“四代人努力积攒的家底,竟然被这小子一招全部败的干干净净!”

“咱原本以为秦之胡亥已经是昏君的极限了。”

“今日咱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咱的子孙后代里,竟然也有和那个胡亥不相上下的神仙人物。”

朱元璋已经不再愤怒了。

他的语气相当平静,平静的让人觉得害怕。

这时。

御书房外传来一阵动静。

朱高煦像拎小鸡一样拎着太监王振走进来,将他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老年朱棣看了一眼,发现朱高煦、朱高燧哥俩身上竟有血迹,不由的问道:“老二老三,遇到什么难事了?”

朱高煦不屑的一笑:“没什么难事,去拿这个死太监的时候,没想到他竟然还暗藏死士,被我和老三一刀一个,全都给宰了。”

王振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见到朱瞻基后,像狗一样爬着过去,委屈地哭诉道:“皇上,宫里有刺客!这些贼人要造反!”

朱瞻基快要气爆炸了,一脚将王振踹倒在地,指着他的鼻子怒骂道:“睁开你的狗眼看看!他们俩是朕的二叔三叔!”

王振吓了一跳,难以置信的看了一眼朱高煦、朱高燧,心里很是疑惑。

汉王、赵王不是已经死了吗?

怎么会活生生的站在这里?

“这就是把咱老朱家的江山葬送了的王公公啊?”

朱元璋嘴角噙着一抹冷笑,目光锐利如刀剑一般,怒声喊道:“你给咱转过来,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咱是谁?”

王振迷茫的抬起头,看到一位王者之资的老者端坐在龙椅上,顿时瞳孔一缩。

这不就是画像上的太祖皇帝吗?

“太爷爷,不必跟他废话,直接将他拉下去处死!”

朱瞻基一刻都不想再看到这个死太监。

朱元璋摇摇头,“就这么让他死?岂不是太便宜他了?”

“咱这一腔的怒火,可还都没发泄呢。”

老年朱棣问道:“爹,那你想怎么办?”

“不着急。”

朱元璋摇摇头,看着旁边的朱瞻基,问道:“重孙,这个死太监已经在这里了,那太子和皇后呢?”

朱瞻基面色犯难。

他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是要他废了皇后和太子。

可……

“太爷爷,皇后乃一国之母,太子乃一国之本,若是轻易惩处,我怕朝野动荡啊。”

朱瞻基还是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他的宣德一朝,早就已经不是曾经说一不二的永乐一朝了,跟他的太爷爷洪武一朝更是没法比。

朱元璋嫌弃的看着朱瞻基,“瞧你这点出息!朝堂上的那些个腐儒,就把你吓成这个样子?”

“也罢。”

首节 上一节 89/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