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中央军久未逢战,战斗力实在弱的没法看。」
「他临时招募的这几万人大多都是未经训练的民夫,招募来之后几乎没怎么训练,夸张点讲,这些民兵连军令都看不懂。」
「于是双方的第一战,没有任何意外,封常清部全线溃败,虎牢关守不住了。」
金榜的画面再次变化。
面对叛军的冲锋,民兵和中央军组成的防线就像一张脆弱的纸一样。
被直接捅开了一道口子。
然后,封常清的军队就直接崩溃了。
而且是全线溃逃。
「封常清也不是寻常人等,他很快改变策略,沿途收集余众边打边退,虽然连战连败,但是也阻挠了叛军南下的脚步。」
「很快,封常清发现,洛阳周边已经被叛军扫荡干净,洛阳马上就成孤城了。」
「没办法了,如果不想作困兽之争,只能放弃洛阳,带领主力退守潼关!」
「临走前,封常清将带不走的军需全部焚毁,不给叛军留下任何物资,带领仅剩的中央军奔袭陕郡。」
「自此,以洛阳为首的第二道防线就此崩溃。」
「前两道防线被攻破,安禄山只用了十天时间。」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叛军进入洛阳,大肆烧杀抢掠。」
盘点到这里,
金榜上出现了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对话。
封常清退至陕郡,将叛军实力向副元帅高仙芝如实禀报:
“叛军累日血战,兵锋不可阻挡,万万不可直面敌军。且陕郡无兵,若叛军放弃进攻河南,直奔长安,则京师危矣。我们此时应该放弃河南,退守潼关,先保住京师。”
由于高仙芝与封常清是好友,加上此刻战况又如此危急,所以高仙芝采纳了封常清的建议,放弃陕郡,仓促退保潼关。
从战略上来说,两人的选择没有错。
河南已经无险可守,若叛军冲破潼关,朝廷方面将进退两难。
......
大唐武德。
面对唐军大败的结果,李世民反而松了口气。
他知道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在乎一城之得失。
一定要顾全大局和叛军慢慢耗。
潼关是个好地方。
就连一旁的李渊也安心下来。
潼关有多难攻,他是清楚的。
败了没关系,只要认清自己,采取正确的战略,迟早我们会打回来的。
......
大秦。
在看到安禄山带领叛军势如破竹接连破敌的场景。
嬴政直接惊呆了。
他本以为李隆基所设立的三道防线坚不可摧!
却没想到脆的跟纸一样。
“卧槽,这群镇北军好强的战斗力啊!”
“我靠,他们怎么这么猛啊!”
“王翦,你怎么看,打的赢不?”
大将王翦嘴角抽了抽。
给了个不算准确的回答。
"五五开吧!"
......
文字盘点继续。
「唐军接连战败,大唐国土一再丢失。」
「如此棘手的局面让七十一岁的李隆基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愤怒。」
「安禄山反叛后,李隆基的威严大打折扣!」
「而如今,前方将士竟然无视他的存在,自做主张放弃河南数郡,在李隆基看来,此时的唐将已经不再将他这个唐王放在眼里了。」
「监军太监边令诚向李隆基打小报告,说封常清故意放弃洛阳,不战而逃。」
「说封常清挑拨高仙芝放弃陕郡,并且在军中大肆宣扬叛军的军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在信中,封常清成了战败的主导者!」
「看了这封奏书,李隆基怒了。」
「决定要将封常清和高仙芝斩于阵前,以儆效尤!」
......
大唐。
封常清看到这里人懵了。
他确实说过“贼锋不可当”的话,可他说的没错,那是建立在中央军不敌叛军的基础上做出的分析。
而且当时陕郡无险可守,两人就算强行守陕郡,最后也只能是个全军覆灭的结果。
退守潼关,是当时最完美的选择,能够有效的阻挡叛军。
......
「昏庸的李隆基还是下诏将高仙芝和封常清斩于军中,并紧急起用正在家中养病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画面之中。
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被斩。
封常清临死前,还在不甘的怒吼。
封常清在临死的那一刻,依旧想不通前一秒还对自己信任无比的唐王,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
......
大秦。
秦始皇不甘的闭上了双眼。
可惜一位将才,想要在危难之中挽救大唐,却被斩于阵前。
“李隆基啊,李隆基,你怎会如此昏庸啊!”
嬴政发出叹息的声音。
......
大唐武德。
李隆基的这一刀,直接给李世民李渊爷俩干沉默了。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
这期李隆基的盘点就是讨债来了。
全程没有惊喜,都是噩耗!
......
大唐天宝年间。
安禄山正在命令下属攻打潼关,此时,他的双眼近乎失明,只能通过太监李猪儿的述说,来了解金榜的内容。
他得到了李隆基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人的消息。
当即高兴的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他李隆基如此昏庸,注定大唐要灭亡!”
“传令,让三军猛攻潼关,如果打下了长安,准许将士们烧杀淫掠三日!”
......
同样大唐天宝年间。
远在长安为战事而担忧的百姓们全都沉默了。
临阵斩将,这怎么可以!
没救了,没救了,圣人已经昏庸到如此地步了。
再这么下去。
我们大唐可怎么办啊!
......
文字盘点继续。
「令李隆基没有想到,哥舒翰进入潼关之后...他的选择和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如出一辙...他只是加固潼关城防,从不主动出击。」
「而此时的安禄山叛军虽然势众,却始终攻不进潼关。」
「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几次击败了西方的叛军将领史思明....。」
「此时,叛军后续已经开始出现乏力的情况。安禄山为了加强自己的号召力,不得已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并且设立文武百官,正式与大唐分庭相抗。」
「不出意外....潼关牵扯住大量叛军,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直捣范阳,叛军必败。」
「然而不出意外的时候,必出意外。」
第55章 李隆基致使潼关失守,诸皇气疯
看到金榜上的消息。
李世民爷俩心里又一个扑通。
这个李隆基不会又要微操吧?
......
「在哥舒翰进入潼关之后,宰相杨国忠就没有睡过一天的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