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奉天靖难,你让我即位? 第229节

  “本王要砚台何用。”

  “不如胡大人也答应本王替本王起草一封文书如何?”

  胡惟庸眼神晃动。

  接着拱手。

  “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朱橚则是缓缓的转身道:“请。”

  胡惟庸喝吕本茫然道:“什么?”

  “做什么?”

  朱橚则是淡淡一笑道:“请二位留下自己的私印,拓在白纸上做印记。”

  “如何?”

  胡惟庸两人都点点头拿着自己的私印按在了一旁的白纸上。

  整个场面都要炸锅了。

  震撼的策成都不亚于李善长有了小儿子...

  朱橚则是缓缓的朝着前面走去。

  伸手指着大片的稻谷道:“你们二人随意的挑选一处吧。”

  胡惟庸则是微微转身。

  身后的一个中年男人轻轻的朝着左边靠着草垛的一块田地指过去。

  朱橚很明显发现了这一点。

  接着指着这个男子。

  “工部侍郎王珍。你去划出来一亩!”

  “微臣遵命!”

第164章 杨宪,这是你的舞台!

  工部侍郎王珍直接带着人划出来一片。

  接着便是一行人上来收割了。

  胡惟庸此时小心的看着已经回来的王珍道:“如何?”

  “大人,虽然颗粒饱满,但是亩产千斤绝不可能。”

  “微臣在地方摸爬滚打数年。”

  “亩产五百斤都没见过。”

  “我爹也没见过。”

  “压根就是绝无可能之事。”

  李善长此时听着都微微咧嘴。

  原本感叹朱橚的滴水不漏。

  可是少年人到底还是少年人啊。

  没看陛下的脸都绿了。

  根本阻止不了。

  不过这样也好。

  只要朱橚不继续掌锦衣卫。

  他们就能松口气。

  至于新来的是谁就不重要了,若是普通人,哪怕是刚正不阿,也有很多办法对付你。

  你自己不在意自己。

  家人你总是要在意的吧?

  若是来个别的皇子就更无所谓了。

  秦王。晋王,燕王都已经去了自己的封地就藩了。

  剩下的那些王爷难道也有这些人的本事?

  那就真的成神了。

  而且来的不是嫡子。

  也就没那么难对付了。

  他们正在畅想美好的未来呢。

  那边已经开始动了。

  很快就有堆积如山的稻谷。

  朱橚此时再次朝着这边的工部侍郎王珍道:“王大人,你来查验。”

  “微臣遵命!”

  王珍接着检查了称。

  接着这才开始称重。

  众人都是呆呆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本来还十分的轻松。

  可是当王珍报到五百斤的时候众人已经都沉默了。

  王珍再次开口八百斤的时候。

  李善长都脸色复杂了。

  王珍最后终于是将所有的称重结束了。

  脸色已经煞白。

  “一千...一千一百八十斤。”

  哗啦!

  众人都忍不住的后退了一步。

  朱橚则是最淡定的故意的来到了最前面。

  来到了李善长的身边。

  就那么直接跪下来!

  “微臣为大明贺,为父皇贺,至此之后大明百姓再无饥荒!”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善长此时还在发呆。

  朱橚喊完了朝着李善长挤眉弄眼道:“李先生是觉得如此成就不足以动容?”

  李善长顿时反应过来!

  激动的朝着朱标跪了下来。

  激动。

  他是真的激动。

  你可以说李善长真的是喜欢权力,也真的是淮西众人的靠山。

  可是李善长这个热闹还真的就是一个标准的古代刻板的士大夫的形象。

  他从来不曾贪污。

  自己的孩子们也都不纨绔!

  也是一个愿意做事想做事的人。

  此事知道了如此的事。

  难道能不激动?

  他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太子殿下千岁!”

  “太子殿下千岁!”

  “太子殿下千岁!”

  周围的人 都陆陆续续的跪了下来。

  朱标则是根本没理会旁边惊呆的朱元璋。

  而是淡淡的摆手。

  “都起来吧!”

  “孤有此法,全赖孤之幼弟穆王朱橚从中斡旋。”

  “此事穆王当居首功!”

  “赏穆王京师王府一座,‘规制等同于孤之东宫。”

  “赏赐白银五十万两。”

  “绢一万匹!”

  “蒙其日后次子安阳郡王,三子晋阳郡王,均实封!”

  朱橚则是急忙上来行礼道:“臣弟叩谢天恩。”

  接着朱橚缓缓的点头!

  “启禀太子殿下,此事能功成,全靠着御史中丞杨宪从中忙碌。”

  “后期大小事都是杨宪亲力亲为。”

  “甚至每日都住在田地间。”

  “微臣请太子殿下为杨宪叙功!”

  朱标早就知道了朱橚的打算。

  也不惊讶。

  “杨宪可在?”

  早就准备的已经穿着整齐的杨宪从一旁走出来跪下!

  “微臣杨宪在!”

首节 上一节 229/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