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 第184节

袁胤强行把怒气咽到肚子里:“这次我袁胤认栽了,但下1次,我1定连本带利讨回来,真以为你1个异姓,能得主公信任?不自量力!”

“哼!”

1念至此,袁胤怒气冲冲地哼了1声,甩袖便走,直奔府邸。

阎象是最早追随袁术的老臣,从雒阳1直跟出来,而自己是在袁术出了雒阳后,方才决定追随,只是因为1脉同宗,便深得袁术信任。

这让阎象倍感忧心,总感觉自己的权力被袁胤分了,尤其在经过讨董后,阎象的数条计策未能奏效,更是令袁胤的地位水涨船高。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还自罢了,但如今袁术的实力大增,麾下的智囊、猛将越来越多,这便更让阎象忧心,某些意见更是不被袁术采纳。

阎象如此行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是想再入袁术的视野罢了,保住自己袁术帐下第1谋臣的身份而已。

第268章 莫非您还有别的提高亩产的办法…

时逢卯时刚过,朝阳初升,濮阳城中早已人声鼎沸,东西两市更是人潮如织,各色商铺临街而立,贩夫走卒往来穿梭,1派盛世华年之姿。

通往郡守府的大业坊街市入口处,1辆宝璎朱盖的轻便马车,以不快不慢的速度摇摇前行着。

马车内,袁胤拿着3份丝绢制成的清单,详加思忖后,将1份丝绢清单塞入青色锦囊中,揣在衣襟的左侧夹层内。

随后,他又将剩余两份丝绢清单,分别装入黑色、白色的锦囊中,揣入左右两个袖子的夹层后,长舒了口气。

在见识过刘铄的阴险狡诈后,袁胤再次奉命出使东郡,特意准备了3份清单,按照低、中、高标准的配置,提前准备妥当。

如果刘铄胃口没有那么大,自然是以低标准的清单,糊弄他了事,如此1来,自己节省出来的物资,便也堪称功劳。

而如果刘铄吃准了袁术,达不到1定标准,便不予结盟,不予出兵铲除张邈,那么袁胤便只能以中、高标准来试探对方,最终促成此次结盟。

总而言之,这1次出使东郡,袁胤不仅仅是来复仇的,更是要向袁术证明自己,绝非他想象中那么无能。

等做完这1切,袁胤长出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在脑海中不停思考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应对策略。

该死的刘铄!

这1次,不论你如何狡诈,袁某绝不会再上当!

......

而与此同时。

郡守府。

刘铄负手立在沙盘前,炯炯双目凝视着上面城池、河流、村庄、道路、桥梁等,事关明年的开荒工作,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

荀彧则是手持1根木棍,结合自己制定的开荒方略,不断给刘铄讲解自己的思路,以及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战略效果。

“......”

“如今的难点是,凭目前东郡的土地资源,想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分配,着实有点难度,唯今之计,只能以男女、老幼区别对待。”

“按照属下的初步设计,男人在修建房屋的过程中,贡献是最大的,理应多分配土地,其次是中年女人,最后是老人、孺子。”

当初刘铄以招商引资大会,成功吸引到投资,又以0首付购房解决掉了住房安置问题,可这些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没有经过实际的数据推演。

而现在,荀彧通过对东郡土地的资源分析,结合目前东郡人口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居然已经超过了它的负荷。

该怎么说呢?

简而言之,便是耕地总量难以满足人口需求,而想要通过种地获得粮食,弥补房款及日常生活所需,基本上是1个入不敷出的状态。

刘铄整个人都懵了,彻底怔在原地,良久都未能从诧异中回过神来:“文若,按照你的核算方式,抛去房款后,老百姓能落多少?够生活多久?”

荀彧吐口气,如实回答:“大概还能够半年的生活。”

刘铄皱了皱眉:“才半年吗?”

荀彧肯定地点点头:“嗯,应该不会差太多。”

“不行。”

刘铄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太少了,如此1来,难以形成正向的循环,就更别提提振东郡的经济了,必须想办法解决。”

虽说荀彧不太懂“正向的循环”这种新型词汇,但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对刘铄的了解,同样能猜个89不离十:

“可是主公,土地的亩产摆在那里,总量摆在那里,东郡1年的粮食总收成是1定的,除非人口减少,或者减免口赋、算赋,否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口减少?

除非发生瘟疫,亦或者战争。

瘟疫是天灾,难以预测,而战争是人祸,刘铄不屑为之。

况且,即便当真要主动作战,自己也有军队,又怎么可能让老百姓参加?

人口减少的策略,明显不可取。

至于减免口赋、算赋?

(ps:口赋、算赋,是古代的两种人头税。)

这是目前刘铄主要的财政来源,1旦减免,虽说可以让老百姓多出1笔钱生活,但无异于是把自己给坑了。

1个政权最重要的无非3个东西: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

而在这3者中,钱袋子更是最最最重要的!

若是减免了口赋、算赋,至少在未来很长1段时间内,刘铄的钱袋子是瘪的,这对于1个初期的政权而言,是极其致命的。

除非......

刘铄能有堪比口赋、算赋收入的另1个来钱渠道。

但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刘铄暂时没有这样的来钱渠道,因此减免口赋、算赋,对他而言,无异于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

刘铄最多可以减免1定量的口赋、算赋,靠着人口基数维持收入稳定,但若说彻底免去,完全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可取的。

不过......

对于穿越者而言,从来都是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想那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刘铄毫不犹豫地问道:

“不能提高亩产吗?”

“提高亩产?”

闻听此言,即便是荀彧本人,也不由地为之1愣:“主公,即便我等大量兴修水利,将少量旱田变成水田,只怕也难以弥补亏空。”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制约亩产的因素只有1个,那便是灌溉,水田的亩产能够达到两石,而旱田甚至可能不到1石。

可是......

现在的粮食缺口巨大,即便把平均亩产1石半,提升到平均亩产两石,恐怕也难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然而,刘铄没有顺着荀彧的话思考,而是直接询问:“文若,按照你的计算方式,亩产达到多少,才能让老百姓不缺粮食?”

荀彧略1思忖,直接给出答案:“至少平均亩产要达到两石半,最好是3石,但是主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此高额的亩产量,即便是产粮大郡南阳、汝南,也不可能达到,他们的平均亩产,也不过是1石8左右。”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与南阳、汝南毗邻,因此对于两郡的民生颇为了解,这两郡尽皆是河道纵横,不缺灌溉,因此亩产偏高。

但即便如此,比起东郡的平均亩产1石半,也不过高出3斗而已,可即便如此,在从政者的眼里,多出的3斗的产粮,亦是1个不可估量的数字。

“主公。”

言至于此,荀彧试探性询问道:“除了兴修水利之外,莫非您还有别的提高亩产的办法?”

【作者题外话】:算赋是针对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成年人征收,其开始存在比口赋要早.始于秦商鞅变法,名目是“为治库兵(兵器)车马”,算是1种军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口赋1度自1岁起征。

汉代时,算赋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1个重要来源。当时,每个成年人每年算赋为1百2十钱。政府为抑商和限制蓄奴,规定商人和奴仆缴两倍;另为增加人口,鼓励早嫁,规定15~30岁女子未嫁者缴5倍。

口赋则是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始于汉代,与算赋共同构成汉代的人头税。口赋数额为每人每年2十钱。对儿童的起征年龄开始为7岁,汉武帝时因匈奴用兵,将之提前到3岁,汉元帝时又改回7岁。

第269章 卧槽!袁胤这小子居然变得这么…

刘铄很平静地点了点头,尽量用最平淡的语气道:“倒是有些办法,若是可以实现的话,或许产量翻倍,不成问题。”

“啊?”

饶是如此,依旧令荀彧内心掀起了巨浪惊涛:“产量翻倍?达到亩产3石?”

刘铄负手而立,缓缓点头:“嗯,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荀彧眸中闪过1丝诧异:“若当真如此,实乃东郡百姓之福。”

刘铄摆了摆手:“这样如何,文若你来完善东郡的灌溉水网,我来负责制定提高亩产的策略,咱们争取尽快敲定明年的策略。”

荀彧毫不犹豫地揖了1揖,自信满满道:“主公放心,灌溉水网之事便交给属下,3日内必可完成。”

“甚好。”

对于荀彧的保证,刘铄非常满意:“我也会尽快完成提高亩产的策略,届时咱们再1起商议策略的可行性。”

荀彧颔首点头:“喏。”

“报—!”

正在这时,殿外响起悠悠1声传报。

刘铄扭头望去。

从外面转入大将许褚,欠身拱手道:“主公,袁胤这家伙又来了。”

刘铄惊诧不已:“哦?这么快便回来了?”

许褚点点头:“嗯,他此刻正在府外恭候,主公,咱们是见,还是不见?”

“当然要见。”

刘铄飞快地点点头,摆手吩咐道:“这可是咱们东郡的财神爷,必须要接见,你先带他去会客厅,我与文若稍后便至。”

许褚插手应命:“喏。”

旋即。

躬身倒着离开大殿,直奔府外接人。

刘铄面上浮出1抹淡笑,扭头瞥向荀彧:“文若,看来袁术这小子够爽快啊,只是不知咱们这次能获得多少物资?”

荀彧捏着颌下1缕胡须,面上却没有多少笑意,反而绽出1抹淡淡的愁容:“袁胤此来,没有提前送上拜帖,想来事情不顺,亦或者是有怨气。”

“主公。”

荀彧提醒道:“您可要多加小心呐。”

刘铄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文若言之有理,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他袁胤赶来,难道我刘铄不敢接招?”

“走!”

言至于此,刘铄大手1挥:“且陪我1起,会1会袁胤,我倒要瞧瞧,他能给咱带来怎样的惊喜?”

荀彧淡笑,揖了1揖:“喏。”

2人放下手头的东西,1起出了偏殿,直奔会客厅。

方才出现在会客厅的门口,便见袁胤正襟危坐在下首的位置,双手放在膝盖,闭着眼睛,细眉微蹙,面部僵硬,明显带着1股淡淡的怒意。

刘铄瞥了眼荀彧,压低声音,由衷赞道:“看来当真如你所言,袁胤此来,带着怨气。”

荀彧颔首淡笑,目光掠过殿门,落在袁胤身上:“无妨,主动权在我,何惧之有。”

首节 上一节 184/2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