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固定的人员编制,即便在本来没有计算科和计算员的单位,计算机也加速了很多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的周期。比如要设计一座大桥,如果建筑设计局没有编制计算员,那一般就是由工程师自己来计算。先假定一种结构形式,然后,大桥的剪切力多大?……且给我三天时间算一算。算完得出一个明确且精确的结果,设计工作才推进到下一步。
假如以前设计一座大桥,图纸工程设计阶段要一个月,现在手边有一台计算机可用的话,一周时间就差不多了。
在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尚没有大大扩充、大学生极为宝贵的50年代,这可太重要了。
计算机的运用场合已不仅限于科学计算。上海市政府提出需求、上电响应,从1955年起,计算机开始在上海市政府的几个部门投入使用,这又节省了大量财会人员和统计人员(一般也得是中专及以上学历)的编制。
由于上海在政府事务中使用计算机收到了良好效果,上电集团的沪升-2300强势杀入北京市场,在北电集团的眼皮子底下卖给了国家计委4台。
当然北电集团的对数机和积分机也打入了上海市场。只是在听说上电集团那种“慢腾腾”的沪升-2300计算机居然也卖得这么好,闵乃大又郁闷起来了,他立刻又指示夏培肃研发相对应的公务处理型计算机。
……
国防部第5研究院和北京计算机所的关系一直颇为密切,在神威计算机交付之后,计算机所又开了个成功向苏联出口计算机的好彩头,运载火箭(弹道导弹)项目的压力现在不是一般的大。
友邻单位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弹道导弹项目也得加紧了啊。尤其是第一型近程弹道导弹DD-1的制导系统。
在制导系统研究小组的办公室,墙上挂起了梁思礼写的两张横幅,一共六个大字:
“有骨气”“有志气”
意思很明显,就是上一次钱学森激将之后他们立下的军令状:在苏联赠送的V-2(P-1)导弹样品送到北京之前,把带制导系统的DD-1弹道导弹打出去并且准确命中目标。
“同志们,同志们,来帮我最后检查一下,‘有骨气’的制导系统的控制逻辑。”
梁思礼站起来,这是他第二次检查惯导系统的控制逻辑设计了,检查一次就用了5天。
哦,研制小组已经给自己的产品起好了代号,“有骨气”是带惯性制导系统的T1探空火箭,这是验证技术用的;“有志气”就是安装了惯导系统的DD-1,聂荣臻要的完全体版导弹。
梁思礼站起来,飘乎的脚步走到墙边,先拿粉笔刷刷刷写公式,从(1)写到(14),这14个方程就是从惯性陀螺仪输出信号到导弹的舵面操控输出信号的全过程。方程最长的一个从黑板最左边写到了最右边。
“第一个方程很简单,易得Δ=f(x)求和再乘以四倍;第二个方程我省略步骤了,最后的输出结果是Δ加个不定积分……”
“到第14个方程,这里确实之前存在用错了公式的情况,还多亏沈飞的同志提醒了舵面的操纵和舵效率公式。大家看看,这整套逻辑有没有问题?”
梁思礼一步一步地讲解,小组的其他成员有的能跟上他的思路,有的直接就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装死了。
屠守锷勉强跟上了梁思礼的思路,从第一个方程看到第十四个方程,“这应该是没问题了,反正我挑不出毛病。咱们去实验室吧。”
隔壁的实验室是在摇摆台上摆了一个惯性陀螺-制导系统的原型,里面的控制逻辑电路是测试对象。摇摆台运动起来,其上搭载的惯性陀螺-制导系统也跟着运动,然后这套系统连接的不是控制舵面,而是两根线把制导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出来,在示波器上显示。
两人加上两名实习生,手持工具开始了大半天的DIY工作。重设控制逻辑之后,屠守锷按动电门,摇摆台就震动+晃动,制导系统很快就有了输出波形。波形再用打印机打出来,长长的一条纸带。
“小许,能看懂它的时序吗?”屠守锷问身边的实习生。
“能,上次我弄懂了。”
屠守锷:“那你来检查一下是否符合公式和方程的推断。”
实习生拽纸条检查,好一会儿抬起头来说:“正确。”
梁思礼:“我也来验证一下。”
梁思礼看过输出电路之后也觉得没问题。“屠组长,‘有骨气’我看可以再次进行飞行测试了。”
屠守锷:“我们已经打飞了5枚T1了,这一枚也应该成功了。”
梁思礼:“这一枚T1的制造品质……没问题吧。”
屠守锷:“绝对没问题。不过你知道的,这也意味着如果这枚‘有骨气’弹再布朗运动了,可就别的都不赖,就赖惯导系统了。怎么样,现在就让工厂装配,腊月打出去?”
梁思礼看看时间:“挑个好日子吧,1月20日,腊月初八,就那天把有骨气打上去。”
屠守锷:“一言为定,腊八节,有骨气。”
第六十八章,有志气试射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
“毛主席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并将勋章授予有功人员”
“授予元帅军衔礼成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的命令。”
“主席接着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起义的有功人员,对人民解放战争有功人员,以及对和平解放西藏地区有功人员。”
……
解放军授衔、10大元帅10大将这是1955年9月底的事,距离现在快五个月了。
不过,李强、钱学森、王希季、屠守锷、梁思礼一群人是第一次看见聂荣臻身穿元帅服出现。
“聂总……聂帅!”
众人纷纷站直敬礼致意,聂帅回敬军礼。
时间已经拨到了1956年2月19日,地点是内蒙古西部的大戈壁。
聂荣臻身上是有浓厚苏联风格的元帅大衣,大檐帽的八一军徽、肩膀上的红五星、国徽闪亮。他们身处的导弹试验场,即将进行DD-1近程弹道导弹的全状态试射,这枚导弹的绰号是“有志气”。
一个月前,就在这里,T1探空火箭改装的惯导系统验证弹“有骨气”进行了成功的飞行测试。火箭(验证弹)垂直起飞,在助推段经过精确的飞行航迹调整,飞出大气层,又准确地落在了200公里外的大戈壁。当试验场的测试人员将整次验证弹试射的观测数据、纪录片空运回北京,整个第五研究院沸腾了。
中国造的导弹终于带“大脑”了!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款弹道导弹终于迈过了最难一关。
不过T1试射成功并不代表研制工作结束,最重要的一步当然是试射携带惯导系统的DD-1导弹。当T1测试成功后,在厂房里组装好了大半只待安装制导系统的DD-1试验弹迅速组装拼合,春节前运往大西北。
由于此次试射的重大意义,不但弹道导弹设计组、钱学森全员前往试验场观看,聂帅和李强,中央特设的“未来科技小组”组长和副组长也都到现场观看。
“燃料加注完毕,三分钟准备!”
“1944年9月,纳粹德国首次使用V-2弹道导弹打击英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德国发射了超过3000枚V-2导弹,给伦敦造成了相当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是不如美国战争末期对日、德的战略轰炸,但在1944年下半年,英美已完全掌控了制空权的情况下,德国本不可能对英国本土构成任何威胁,但V-2做到了,它穿透所有一切英美的防空系统,造成了伦敦大面积毁坏和六千名平民死亡。”
钱学森回顾V-2弹道导弹在二战中的使用历史。
“V-2弹道导弹的圆概率偏差是8000米,在打击英国期间,还受到英国谍报系统的误导,有一段时间使用错误的大地坐标,使得三千枚V-2中有四百多枚完全偏离了目标。聂帅,我们的DD-1弹道导弹,惯导系统根据设计小组所做的理论推算,它的圆概率偏差小于1000米。”
聂荣臻:“不要说小于1000米了,就算是和V-2导弹差不多,那也是巨大的成就。这种导弹从头到尾,我们没有得到过任何外国的图纸、资料、实物等等技术援助。除了钱博士你在美国见过V-2导弹真身,我们其他人见都没见过。”
钱学森:“但把DD-1设计出来的不是我,是第五研究院的所有人。”
老钱不但见过V-2导弹,清查过V-2的图纸,还审问过冯布劳恩……但聂荣臻说的的确没错,现在国内没有任何资料和实物可供参考,钱学森也只有记在脑子里的一些知识和信息,他回国时美国政府也没让他带任何涉密的或可能涉密的技术资料。
“一分钟准备!”
“10秒钟准备!”
“发射!”
火焰、轰鸣惊天动地,导弹冉冉升起,飞向远方。
DD-1导弹全长12米,直径1.5米,全重7.5吨,尺寸和重量都比V-2小一圈。战斗部也小,可装500公斤的战斗部,而V-2是1吨。
但是DD-1在装500公斤战斗部的时候射程是600公里,V-2只有320公里。
钱学森很清楚地记得V-2导弹发动机的技术参数,当王希季他们小组把新液体推进剂发动机鼓捣出来之后,他就知道DD-1导弹肯定比V-2更优秀。
因为DD-1的红烟硝酸-肼类发动机比V-2的液氧-酒精发动机比冲高10%。而推重比实际上也略有优势——王希季苦着脸说自己设计的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这么笨重,是不会发动机超重了,钱学森略一对比就知道根本不超重,相反,王希季做的工作相当出色。
从1951年到1956年,钱学森觉得回国后最重大的成绩,不是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鼓捣出了一枚射程600公里的弹道导弹,而是在国内建立了一个导弹-运载火箭的研制体系,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空气动力研究,到发动机研究,到惯导系统的研制。这套体系齐全到了连惯导系统在研制时如何与惯性陀螺生产厂之间做工艺公差互动都包括在内了。
开一个好头比什么都重要。
“钱博士,”聂荣臻说,“关于国内基础工业的支持方面,新近的进展是西安重化工集团业务又有扩展,他们先前只能做浓硝酸和红烟硝酸,从今年4月份开始,西安重化工可以提供四氧化二氮了。”
钱学森:“那我们的火箭就又可以增强一些了。”
王希季:“是的,我们小组早就做过理论计算,现在我们是用红烟硝酸搭配偏二甲肼,如果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推进剂的话,火箭发动机的比冲还可以提升2%。但是,比冲最强的发动机,仍旧是液氧液氢发动机。”
钱学森:“我之前说过嘛,液氧液氢发动机是为将来的星际航行做准备的。”
王希季:“……”
聂荣臻:“……”
王希季:“喂喂!终点发来电报了,‘有志气’基本准确命中目标!精确偏差值正在测量!”
……
钱学森:“……聂帅,二五计划的草案已经在拟定了,不知道国家的航天的和导弹事业有没有在二五里面有所体现?”
聂荣臻:“二五计划当中,国家将会极大地增加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家现在国家在修很多路,盖很多房子、电厂,二五期间还会更多。但是二五的总投资会是一五时期的三倍,因此国防工业,尤其是尖端国防工业仍然是受到重视的,投入也会明显增加。”
钱学森:“那么,我之前向中央提交的发展航天事业的报告……?”
聂荣臻:“中央很早就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航天和导弹事业,在国家财政允许的情况下,会是优先保证推进的项目。”
钱学森点点头:“是啊,其实我也相信中央会这样决定,只是想听个准信。”
聂荣臻:“对了有件事干脆也在这里说了吧。你……写份入党申请书。”
……
DD-1弹道导弹试射的技术资料、纪录片运回北京,北京电视台的台长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专程跑过来说要做电视报道。在北京台、中宣部以及解放军保密部门的共同商量斟酌下,北京电视台从导弹试射的纪录片中截取了大概一分多种的场面好看且不太透露技术机密的片段,拿去制作电视新闻节目了。
“……中国弹道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是对我国全体军民的极其巨大的鼓舞,是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的弹道导弹不是用于侵略,而是用于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用于震慑分裂分子,用于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
嗯,北京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是1955年10月1日开播的,比天津电视台晚三个月。
国内第一批建成电视转播系统的城市有4个,北京是第二个。为了让电视信号开始覆盖北京城的时候有人在看电视,1955年初,中国从苏联进口了几百台电视机,也就是那种天津电子集团做了对比之后觉得是一坨翔的、屏幕又小又圆乎的大箱子。
其实电视台开播的时候,天津电视机厂咬牙攻关的国产电视机马上就要投产了,要不要再等等,国产电视上市的时候再配合开播?
中央决定还是先进口一批苏联电视,然后再向市场投放国产电视。
这可能是一种营销策略,但也是一种舆论手段:国产14寸电视无论是颜值还是性能都妥妥的吊打苏联电视,那么这个时候的电视机使用者,在看了几个月的苏联小圆屏幕之后,突然看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屏幕大大的、方方正正的、图像还更清晰的电视机,这电视机叫“北京牌电视机”,电视用户心里会怎么想。
为什么天津电子集团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叫做“北京牌”,这就得问天电集团老总了。反正天电的消费电子实验室不管这事……
“现在播送国际新闻。”
弹道导弹试射的消息放在国内新闻。国内新闻播完了就是国际新闻。
“2月14日开幕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继续在莫斯科进行。2月24日上午,赫鲁晓夫总书记发布关于1956年-1960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的报告。”
“赫鲁晓夫同志在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中生动地说明了我们国家自从党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报告除了深刻地分析了苏联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以及我们党的活动以外,还在适当的时候正确地和适时地提出了并且深入地和全面地探讨了极其重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问题。”
“赫鲁晓夫同志指出:我们(苏联)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兄弟友谊和合作以促进我们的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为改善同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而努力;我们将扩大和加强同印度共和国、缅甸、阿富汗和同一切希望维护和巩固和平的国家的友好合作;我们将通过最大限度地发展互利的贸易的办法来扩大同一切国家的经济关系。”
“我们的英雄的工人阶级和光荣的集体农民,我们的优秀的知识分子是由意志和目的的牢不可破的一致性团结在一起的,他们充满了创造性的能力并且深深相信他们的力量。”
“苏联人民有着我们光荣的共产党这样一个久经考验的和英明的领导者,它是以伟大的、不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武装起来的,这种学说鼓舞着我们并且照亮了我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共产主义的道路。”
“至此,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基本完成,明天(2月25日)下午至凌晨,大会将进行最后的讨论议程以及闭幕式。”
第六十九章,路,就只能由中国自己走了
“文学,这新制度的最高产物,已被玷污、戕害、扼杀。暴发户们在以列宁学说宣誓时他们的自负就已背离伟大的列宁学说,令我对他们完全不信任,因为他们将比暴君斯大林更恶劣。后者还算有知识,而这些人不学无术。”
“作为作家我的生活失去任何意义,我极其愉快地摆脱这种生活,有如离开向我泼卑鄙、谎言和诽谤脏水的世间。”
——苏联作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法捷耶夫自杀前的绝笔信。
法捷耶夫是《毁灭》、《围困中的列宁格勒》、《青年近卫军》的作者,苏联作协执委会委员。在作协执委会当中,法捷耶夫最先提出和推广使用“斯大林主义”这一名词。1956年5月,在得知苏共20大最后一天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内容后,法捷耶夫自杀。
因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丧命的不止法捷耶夫一人。大概是受不了赫鲁晓夫揭露、批判斯大林的刺激,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贝鲁特在2月25日晚上被特邀参会,听到了赫鲁晓夫惊世骇俗的秘密报告,当场就因心脏不舒服而住院,1956年3月12日在莫斯科去世。
苏共20大最后一天的会议是个严格保密的会议,内容“明令严禁外传”。但是,当天参加会议的人数多达1400余人,包括苏共20大所有的中央委员及以上干部、还有部分涉及斯大林时期的一些纠葛的老布尔什维克和苏共中央工作人员。
在会后,秘密报告的全文不仅递送给了兄弟党代表团,苏共中央还把赫鲁晓夫讲的报告递送到了兄弟党所在国家的中央委员会。除此之外,在报告开完5天之后,又把秘密报告传达到苏联的各级党组织,然后传达到共青团组织和国家工作人员。
想想吧,除了公开报纸上没有刊登秘密报告全文之外,其他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就连西方媒体,虽然他们用了两个多月才拿到了第一版基本准确的报告全文,但只用了大约10天就知道了“20大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很长的秘密报告,在这个秘密报告中严厉谴责了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