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68节

——看样子好像是和统战有关的话!

……

“鸿钧,你对中共近日的和平宣传有何看法?”

常凯申对于最近中方的放话和艾森豪威尔的声明,从不在官方场合说一个字,但在私下,常凯申是特地把行政院长俞鸿钧请过来游园散步,走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常凯申问了俞鸿钧这个问题。

俞鸿钧:“总统,这应该是中共的一种宣传诡计。宣扬什么和平统一,应是中共现在对打过台湾海峡毫无办法,美国也在后面支持我们,他们战场上做不到这些事情,就想用统战的方式达到。”

常凯申:“有消息显示,中共的外交人员与美方外交人员在日内瓦,在华沙进行过多次会谈,中国让了一步, 是为了响应美方在谈判中提出的条件,你怎么看?”

俞鸿钧头疼。虽然现在两人在园子深处,没有第三个人在场,可他是在跟常凯申说话,说错了什么可能下个月自己就不是行政院长了。

“总统,美国……应该不会因此而放弃我们,艾森豪威尔的声明态度很明显,保卫台湾不变,因此我们所安身立命之处在军事上应当还是安全的。中共已被美国和我们严密封锁了五年有余,他们国内现在必定产业凋敝,沿海省份大批城市市民生机无着,今年大陆又粮价飞涨,恐有民变发生,因此向美国示好服软也是必然的。”

粮价飞涨……

说的也对,统购粮食和国营粮店的粮价是“飞涨”了,但是俞鸿钧把这跟民不聊生捆绑在一块,就有点哄堂大笑了。

常凯申没有笑,而是很严肃地听完了俞鸿钧的话,然后更加严肃地呵斥了一声:“胡说。”

“……总统训斥得对。”

“保卫台湾就够了吗?这是我们的目标吗?不,我们的目标是光复大陆,恢复中华血脉呀。”

“是,卧薪尝胆、勿忘在莒,反共复国,万不可忘记。”

常凯申叹了口气:“美国是不会帮我们打回大陆的了,只能靠我们自己。宣传诡计,宣传诡计,用诡计对付我们的不只有中共,还有美国人,他们也想逼迫我们放弃,让我安心当一个岛主!但不管怎样,我是绝不会妥协的。”

……

国外、大陆之外,被这几次和平统一的宣言震得沸沸扬扬。至于国内……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刚逃到台湾时,常凯申喊的空号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现在渐渐开始引用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大概是要攒比较长时间才反攻大陆的意思。其实常凯申有没有在苦练内功积聚力量不知道,大陆这边,中央书记处真的打算先练内功了。

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美国看样子是决心把均衡战略玩到底。他真的不支持常凯申反攻大陆,但同时也要死保台湾岛不丢。大陆的海空实力每增强一点,美国给台湾海空军的援助就增强一点,这在51~54年表现得很明显。

英国巡洋舰舰体抵达广州书记处也知道了,还是特别关注过问的,但现在看来,这艘“利物浦”号改造完毕试航之时,恐怕也是台湾收到美援巡洋舰之时。

这个时候在海峡两岸暗中开始“军备竞赛”,台湾吃亏大陆也吃亏。大陆因为资金、工业能力薄弱而又定下了长远的国力发展计划,亏得可能更多一些。

投向购买现役海空装备的每一分钱,如果不是用来向苏联买飞机军舰而是投在工业方面,10年后必定能收到大得多的回报。

1955年7月的北戴河会议上,陈沄、李富春也总结得很清楚了:1954年和1955年上半年,国内工商业的活跃度、经济增长率以越来越高的数字增长,重工业的发展按照一五的规划走,维持在年均增长15%的水准,但是,轻工业的增长速度在1955年上半年竟然达到了20%。

高速发展的轻工业带来了对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基本工业原料的巨大需求,以至于国家计委得从宏观进行调控了,在这些基本工业建设方面又增加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有的项目是放在了二五期间,有的项目在1956年也就是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就不得不“加塞”开工了。

也不要说资金有什么困难,195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全年保守估计150亿以上,净出超。意思就是扣除中国的对外贷款逐年该偿还的部分,中国的外贸也是出超的。这在建国近6年的时间里可是第一次。

找到了正确的经营之道,那么10年之后,或者说中国执行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国力、科技实力会是什么样子?那时候还怕军备竞赛吗?

(本章的对台表态源自55~56年人大常委会会议以及总理、主席在会见程思远、法共代表、伏罗希洛夫等人时的谈话)

第六十四章,战斗的三个月

“看来咱们俩都是说到做到的人,很好。那么,你交付给我们计算机,我们射一枚导弹,现在都在这儿了。同志们,把窗帘关上——”

在空气动力实验室,闵乃大、王传英、夏培肃、弗兰兹·丢勒……“神威-积水潭之光”的研发小组到齐了。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专门为这台世界最快计算机腾出的教室那么大的机房。

神威-积水潭之光已于上周安装完毕进入调试,先跑了几个计算机所自编的程序,再跑了空气动力实验室要做的计算程序,证明一切都没问题。今天上午计算机进行了第一次大工程量计算,单次全精度运算历时1小时10分,计算机先做了一次低精度运算,然后高精度跑了两次,三次运算的结果都没有问题。

于是,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台计算机通过交付验收。

神威-积水潭之光并不是若干个柜子组成阵列,闵乃大居然还是把所有的核心器件都做进了一个柜子里面,只是比“浑金”的机柜宽。浑金机柜高1.8米宽1.1米,神威-积水潭之光是“单标准机柜”,每个标准机柜高2米宽2米,外加一个办公桌一样的控制台。

于是在中午,钱学森提着一个手提箱进了计算机房,这就是闵乃大要看的东西。钱学森让大家把窗帘关上,这一声命令下去,空气动力实验室的同志七手八脚动起来,有人关窗帘,有人很熟练地从角落抬出了一部电影放映机,另有人把一面墙上的小型电影幕布放了下来。

钱学森手提箱里是一部电影胶片,这是从大西北的导弹试验场运回北京的导弹试射纪录片。

“弹道导弹?我再确认一下,是像V-2那样的弹道导弹?”弗兰兹·丢勒之前不知道钱学森和闵乃大打赌的事,现在知道之后,比知道中国要研发世界NO.1的计算机还要吃惊。

钱学森:“是的,使用火箭发动机,以惯性陀螺制导系统感知本身的航迹、修正偏差,使其尽量准确地命中目标,符合弹道导弹的一切特征。”

王希季:“我们这个导弹,射程大约是V-2的两倍。”

弗兰兹·丢勒:“哦!我听说现在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拥有弹道导弹,并且都是得到了德国V-2的图纸资料或者实物才研制成功的。”

钱学森:“严格来说,我们也是先知道了有V-2这个东西,知道了远程投射武器可以这样做,然后就去做了。V-2确实开创了一些东西,值得后来者借鉴效仿。”

……

小电影开始。纪录片先是拍摄了DD-1导弹(自控原型弹)从火车卸货的场面,尖头长长的弹体,导弹尾部的四片大尾翼,丢勒一看就知道,这肯定是导弹了。而且丢勒还看出来,虽然这导弹的模样和V-2是差不多的,但尾翼、弹头形状还有发动机喷口的形状,和V-2都不太一样。

卸下来的DD-1导弹装在平板拖车上,由载重卡车牵引开向试验场。在试验场,DD-1起竖、几辆卡车上来给导弹接上管子,这是在加注推进剂。推进剂加注完毕,电影画面先是短暂的安静,然后导弹尾部“轰隆”喷出闪亮的火焰,腾空而起。

纪录片又切换到朝空中拍摄的镜头,DD-1导弹在天上越飞越高、越飞越快,最后只剩一个小光点,纪录片结束。

临时当做放映厅的计算机房响起一片掌声。

闵乃大:“不错,不错,真的很厉害。这应当是我们国家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

钱学森说了句很谦虚的话:“但是和闵主任比起来,我们还有不足,你们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而我们……”

闵乃大:“啊?你们也要在这领域抢世界第一?!”

……

在1955年,弹道导弹的世界第一,大概是美苏已诞生了中导(射程1500~2000公里)、同时美苏的洲际导弹都已立项。

所以,现在这枚射程600公里、弹头重量500公斤的DD-1,确实不是世界第一。

而闵乃大做的神威-积水潭之光,真的是当前全世界最快的计算机。虽然可能几个月后(1956年初)美国就会有一台百万次的计算机了,神威-积水潭之光的记录只能保持几个月,但保持几个月的世界记录也是世界记录。

因此,弹道导弹和火箭还处在“追赶”阶段,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中程导弹、洲际导弹,这些钱学森脑子里已经有规划了,但在现在,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是——DD-1导弹的制导系统。

自控原型弹其实只是为了验证导弹的两级发动机是否工作正常、一二级脱离是否正常,不带惯导系统。在试验场导弹发射出去之后朝西飞行了522千米掉在地上,偏离预设目标点30多公里,这基本就是一枚大口径火箭。

DD-1的制导系统……在DD-1试射的同一个月,测试制导系统的T1探空火箭又发射了一次,这次T1发射出去之后倒是没有布朗运动,正常飞行然后掉在了220公里之外。但导弹试验场的雷达测量的数据显示这枚T1没有做出任何姿态控制动作,也就是说,惯导系统在上升段没有向控制系统发送任何修正偏差的指令。

还是失败。

“同志们,我来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中苏上个月签署了一份国防技术援助的补充协议。”

钱学森走进制导系统攻关小组的办公室,传达他也是刚刚收到的消息。

“根据这个补充协议,苏联将向我们提供一枚V-2导弹或者说P1导弹的样弹供我们研究。其实都一样,我们都知道P1导弹甚至用了不少德国原厂的V-2零件。这枚导弹带有惯性制导系统。现在是8月底快9月,苏联提供的导弹会在明年3~4月份送到。”

钱学森话说完,办公室里一片安静。小组长屠守锷也只是用眼神表示自己“知道了”,没说半个字。

钱学森:“我来分析一下房间里为何这么安静。一道难题,试了好几种方法都解不出来,这时候听说有一份标准答案马上就要来了,有作业可抄了。可大家又觉得抄作业太没面子了,自己再钻一下,或许能把这道题解出来,对不对?”

屠守锷:“丢人那。”

钱学森:“从现在到苏联导弹抵达北京,大约有半年时间。半年时间,够吗?”

屠守锷:“我只能说,我们肯定会加倍努力,但是半年时间能不能独立研制出这一套惯导系统,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钱学森:“如果想在苏联导弹到货之前把作业做出来,就下定决心、破釜沉舟,自己给自己立下军令状。如果没有军令状,最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遇到特别难的难题时,突然就泄气了,算了不做了。但如果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那除了解决这个难题别无他法,说不定就闯过去了。”

屠守锷:“额……我……”

“组长,立军令状吧。”“就是,半年时间,干了。”“我就不信搞不定这个东西”

身后小组成员三三两两插话。

屠守锷:“既然这样,那就豁出去了,小组一定独立把惯导系统搞出来。”

钱学森:“试射。在苏联导弹运抵中国之前,我们进行一次DD-1自导实验弹的试射,就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以后写历史书的人也必须认这个证据,他必须得在史书上写一句‘DD-1导弹包括制导系统在内的所有零件都由中国研制’。考虑到试射程序,考虑到工厂要制造和组装导弹,考虑到你们解决了制导技术问题后还要试制第一套系统,我觉得,今年元旦可能是一个技术上的大节点。”

屠守锷:“是。1月1日之前,必须解决所有的理论问题。”

DD-1导弹的“战斗三个月”就这样启动了。

钱学森……还是把所有工作甩手给小组,让他们商量着办,全权解决一切技术方向的问题。

“我看你们小组增添了几个新面孔啊,”钱学森遛了一圈,小组成员上次是7个人,现在11个人,其中有两三个一看就是刚毕业的娃娃。

屠守锷:“今年新招进来3个人,一个工学院的,一个北航,一个清华的,现在能协助我们工作了。”

钱学森:“应届生也有很生猛的,我刚毕业那时候……不,我毕业典礼那天,上交的校长就是这么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不是说应届生就一定只能协助你们工作,如果真的自己有想法,提出来,让其他人协助你工作都不是问题。”

屠守锷:“嗯。……喂,梁思礼,这句话是你爸说的吧?”

躲在一个角落里算草稿纸上的方程的梁思礼抬头回道:“嗨,这你们也要戳我?烦不烦,烦不烦……”

嗯,梁思礼,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4年出生(梁启超1873-1929),21岁获普度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23岁拿到硕士学位,25岁拿到博士学位。钱学森的诸多实验室、项目小组开张,屠守锷在制导技术方面遇到硬钉子,就把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的梁思礼调到了他的小组下面,现在刚刚上手工作两个月。

钱学森:“思礼来这儿工作可是个大助力。而且啊,其实我跟梁任公先生是有关联的。”

屠守锷:“哦,这还能有关系?”

钱学森:“我老丈人蒋百里,是梁任公先生的弟子,在任公先生流亡海外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老丈人是他的智囊,最得力的助手。”

屠守锷、梁思礼:“……”

蒋百里还真对钱学森的人生道路产生过影响,虽然那时候钱学森还没和蒋英结婚。那是钱学森上大学的时候申请转系,从航空工程改到了航空理论。钱爸钱家治对钱学森自作主张换专业有点不满,父子俩吵了起来,蒋百里知道之后专程上门找钱家治谈了自己的看法,说服了钱家治,钱学森才坚定地走了最前沿的航空理论继而升级到航天、宇宙方向的道路,最后在留学加州理工的时候和几位作死小能手搞起了火箭实验室。

第六十五章,打击内贼资狗运动

1955年10月。

国务院副总理、财经委主任陈沄突然前往上海考察。

上个月中央书记处各位的案头同时出现了两份文件,这是主席从批阅的公文里抽出来、订在一起,让其他四位同志看一看、想一想的。

第一份是纺织工业部写的1955年上半年纺织工业运营和发展状况的报告,主要内容是:

1、全国纺织行业上半年继续高速发展,产值同比增长率22%,超出18~20%的预期,其中对内的纺织品供应增长了18%,出口额增加了25%。纺织品的出口已成为现在中国外汇收入的顶梁柱,并且同时国内纺织品的供应相当充足,鉴于此形势,纺织工业部认为布票的发行在当前仍然不是必须的。

2、纺织机械生产方面,又有3种纺织机械实现国产化,1955年纺织工业新获得的机械中,国产化率已经超过50%,达到52.2%。并且三大纺织机械集团均已涉足成衣机械的仿制和研发,这有力支持了纺织行业提出的将产业链扩展到成衣生产的策略。

3、根据国家最近要求实施的“全国省市行业平均工资”标准,纺织工业当中,民营企业基层纺织工的月工资上涨10~15%,民营和国营纺织企业的基层工人薪酬已经极为接近。甚至有部分民营企业对已经开出了比国营企业还要高一点的工资标准。

4、纺织工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城市产业的发展,从1953年到1955年,除上海、广州、武汉等传统纺织工业强省外,长三角和珠三角多个中型城市因纺织工业的急剧扩张而受益。

总之就是一份向中央报告“形势一片大好”的报告。

……

第二份是全国政协常委会转交的,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申新公司董事长、恒大公司董事长及茂新公司董事长荣毅仁撰写的纺织工业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主要说了这几件事情:

1、从1954年初至1955年中,全国的纺织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利润率稳中有升,在1955年初因为全面实施纺织工业工资标准而有一个台阶式下跌,但之后又恢复了正常的稳定且缓升势头。但是,国营纺织企业的利润率隐约在下降。甚至上海的19家国营纺织企业中,1955年上半年已有1家由盈转亏。

当然荣毅仁又说,还好亏损的不是转为国有控股之后的3个申新分厂,这说明企业的“制度惯性”是有作用的。

2、不仅利润率出现下降,国营纺织企业的产品品质也有下降的苗头。在纺织品出口总值当中,民营企业占55%,国营企业占45%,但实际的产能,国营企业是占60%的,而民营企业只占40%。原因当然是品质抽检的时候存在差异,外国贸易商当然会选择品质相对较好的纺织品。

除了出口差异这一条很明显的证据,荣毅仁还指出在纺织产业的中间产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国营棉纱厂出产的棉纱被织布厂发现质量不如以前,以至于上海的各纺织企业间已经撕逼了好几次了。

3、技术研发方面,荣毅仁总体上肯定国内纺织技术的研发工作,在国家队的带领下搞得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现在布匹织成之后是染布,由于工艺和一些染料的配方国内未能突破,至今还有17种成品布匹或绸缎国内染不出来,得出口白布到外国,由日本、印度染成最终产品。有时候这些最终产品还得打一转又卖回国内,因为某些花色的布、绸就中国人喜欢——着实蛋疼得很。而这些国内缺失的纺织工艺,纺织工业协会提了好几年了,研究解决的很少。

最后荣毅仁还提了几句世界纺织业发展的走向。纺织工业现在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英美和欧洲大陆的纺织企业数量和产量已不再增长甚至开始萎缩,西方资本对纺织业的投资开始从这些平均工资较高的国家转向低工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东南亚、日本(日本这时候的平均工资也很低)。由此带来的是国际市场上纺织品的价格一直在低位打转,并且隐隐有价格跳水的趋势。如果中国不重视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进步,未来纺织品可能得倒贴钱才能卖出去。

……

主席把这两份报告订在一起让大家传看,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通过公文了解情况不如亲自去一趟,因此陈沄就来了一趟考察。

在上海市政府,国资委刚刚重新核算过的纺织企业运营状况送到陈沄这里。好家伙,现在上海纺织业亏损的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两家了。国营上纺集团上海第三织布厂初版统计(他们自己的账目)没亏损,重新核算之后7月份亏损11000元,8月亏损2万多元。

就算按照他们自己做的账目,1955年的形势也没好到哪里去,从2月份到现在,都是勉强维持生活的样子。

首节 上一节 68/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