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68节

蒋筑英:“关于未来的。你看,”蒋筑英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第一个公文包来自于2022年初,这份公文包里面所提到的内容不多,但恰好有芯片和半导体发展的情况的介绍。在这个时间线,世界最先进的量产芯片工艺是5纳米,

是外国垄断的,中国正在苦苦追赶。

“第二个公文包来自于第一个公文包传递过去并起到了作用的时间线,也是2022年初。在这个时间线,世界最先进的量产芯片工艺是5纳米,是中国垄断的,不错。中国在研制3.5纳米工艺的芯片,可能已经研制成功了,但还未开始大规模使用。

“第三个公文包来自于第一个公文包和第二个公文包都起到了作用的时间线,2023年上半年。在这个时间线,中国还是世界芯片、半导体技术最强的国家,最先进的量产芯片工艺是5纳米,实验室中有3纳米的小规模试验品。

“第二个公文包描述的未来,世界在1999年爆发了非常激烈的欧洲战争,在欧洲大陆大量使用了核武器,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多个欧洲发达国家社会生产的崩溃,战后世界发展停滞了10年。”“第三个公文包描述的未来,冷战于1986年逐渐停止,1988年正式结束,没有大规模战争,从1988年到2023年,世界主要国家进入了长达35年的和平期。"蒋筑英再画了一个线表:但是,第三个公文包描述的未来,仅就芯片和半导体技术而言,与饱受战争创伤的时间线相比,没有看出什么领先之处。”

第三章,超越式发展从教育做起

(周末搓饭去了,今天二更还是会有,不过可能得零点以后)“接下来50年我们走的路没有任何问题。中国很好,世界也很好。”“于是,主席提出的那个疑问,现在就愈来愈重要了:他,或者它,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蒋筑英的两部手机一千多本电子书大部分是理工书籍,没有一本专门的编年历史书一一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从中梳理出后50年的发展脉络的。比如书库里面收的一本《技术,在对抗中进步》,作者是个南非出生、先居住在美国后来移民中国的工程师,他在书里面把冷战以来的大国发展梳理了一遍,写得还挺详细,整整一大章,就是不知

道这里面的历史描述描有没有掺入作者自己的主观看法。

此外,5个版本的《工业流水线组建原则》说的是工业即使的发展,但从中也能挑选出历史发展的信息。这个世界在70年代被称为"美国收缩",80年代"苏联收缩",1988年,冷战正式成为历史名词。1974年,美国终于从越战泥潭中抽出身来时,惊恐地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样。中国以各种方式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扎稳了脚跟。而一旦在体系中立足,中国就成为一部极其恐怖

的吞噬世界市场份额的机器。

美国的这一失误导致的“战略后手"让他一步慢步步慢,再也未能追赶回到原来的位置。1978年,关贸总协定缔约国拟将自已升级为"世界贸易组织",展开多边谈判时,中国与美国竟然隐隐有平起平坐之意。

当1986年,经过8年的车轮战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情况比1978年更糟糕了,世界贸易一哥竟然成了中国。苏联则逐渐在经济上失去了对东欧卫星国的主导权。一开始苏联是十分高兴的,是中国在资助东欧5国的经济,这让苏联能少花输血的钱,而且中国也在后面支撑苏联的经济。可是,中国明面上说的只搞经济合作,不掺和东欧卫星国政治,最后诞生的却是国际人民币一一在社会主义阵营通行的国际货币。1986年5月1日,莫斯科街头人头动,红场上,十余万苏联市民聚集高歌,喊着口号。在街头和广场维持秩序的苏联士兵不知所措,最后经过艰苦的拉锯战,市民登上了坦克,士兵和平民一起歌唱

新纪元到来。

这没什么难为情的,一面红旗落地,一面红旗升起。在整个事件中最受伤的是苏联/俄罗斯的音乐家。自18世纪以来辉煌璀璨,孕育了无数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的俄罗斯,在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莫斯科街头的群众唱的是《一无所有》、《红旗下的蛋》.……1995年,拖延已久的巨型工程一一载人火星登陆成功。1996年,东欧和西欧两个经济联盟合并,国际人民币成为新欧元的基础之一。2023年的中国拥有占世界20%的人口、40%的制造业、36%的GDP。英国和法国正式放弃核武器,中、美、俄所保留的核弹头由国际军用原子能委员会统一管理,已在事实上杜绝了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这样的世界,是蒋筑英最先发现存在问题的这个世界的电子/半导体技术发展速度竟然和前两个时间线差不多。要知道在第二个时间线,欧洲炸了四位数的核武器,此后全世界的发展停滞10年,在原地舔伤口。钱学森:“现在仍然无法从现有的理论体系推导出会发生这种宏观物质穿越时空的现象。如果抛开现在的物理体系,用科幻的语言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时空缝隙。但鉴于这三次穿越事件的发生,我们

认为,这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人为.…….是智慧文明有意为止的现象。

李强:“如果是宇宙中自然产生了时空缝隙,那会有一紫稀奇古怪的东西掉到了稀奇古怪的地方,99.99%的可能性缝隙是在范茫太空中,能落到地球大气层范围内就已经是奇迹了。而这些个公文包,穿越时空后出现在地球,出现在北京或者上海,出现在能够识别它的价值的人手里。这无法以自然现象的巧合来解释。

主席:“前两个公文包,我们以为这是给了我们一个修正发展方向的机会,避免某些不好的事情。现在看来,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可还是有公文包。这就只能用蒋筑英的猜想来解释了。”蒋筑英:“如果假设这是某个智慧文明传递的物质,那么这个智慧文明,我个人的猜想,它可能在意的是世界科技水平发展的速度。”钱学森:“虽然我们对此几乎还是一无所知,但这个猜想能自圆其说。”李强:“我们….应该,不,要往科技领域投入更大的资源吗?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钱学森:“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这方面不是光靠投入就一定能获得突破的。或许我们应该早点儿把公文包里所描述的科技都变成现实,让这个世界早日进入2023年的科技水平,然后,接下来的事,让

后人去探索吧。

李强:“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就我们国内而言,其实最尖端的领域,科技发展已经领先了5到7年了。”钱学森:“要不,我们再继续努力,再多领先一点?来个领先20年,2002年我们就把它全都落实了,给我们的后人多争取20年的时间,去探索未知。”李强:“同志们,我刚想到了另一种情况。我们按照蒋筑英的假设继续推理下去,因为世界科技水平发展速度一直没有突破某个限值,因此某智慧文明不满意,一次又一次地传送物质到这个宇宙。如

果我们足够努力,突破了那个阅值,智慧文明满意了,然后它或者他就不再给我们递公文包了,怎么办?”

钱学森:“..蒋筑英:“...主席:“那我们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无论有没有公文包,我们都会继续奋斗、继续进步,我们不都是有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嘛?我是这样想的,我相信我们的后人也会这样想。”李强:“既然这样,我们就大胆一点,步子再迈大一点。但是,从哪里开始呢?”钱学森:“其实我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设想,但可能还需要完善。”李强、蒋筑英:“说出来大家参谋参谋。”钱学森:“这个嘛,要先从一些小事做起。主席,教育部是不是在前几年就做出了‘高等教育扩容'的计划?”*“今年大学本科和专科的录取数据已经统计完毕,其实一个月前这些高中生都已经到大学报道了。”“1969年我们的大学一共录取了30.4万名学生,1951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是2107万人,如果只按适龄对应计算,中国的高等教育最新普及率大约1.5%。”“去年,196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录取人数是28.5万人,1950年的出生人口总数2023万人,1.4%。”“作为对比,1968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了40%。苏联在25%到30%之间,因为苏联在做高校调整工程,数字波动可能比较大。”(真实历史的高等教育录取人数,1965年为16.4万人,1977年27万人,1978年40万人)教育部部长何伟向总理做汇报。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理之前是知道的,而且也知道教育部从1965年起就在呼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总理:“在去年,教育部递交了第二版的高等教育扩招计划,呼吁在十年后也就是1978年的时候,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高等教育,还真是个长期工程啊。”何伟:“第二版的计划已经把重点放在扩招上而不是扩校了。扩校可太难了,,一所大学不是那么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块荒地,修路修校舍,教学楼,实验室,理工类大学的实验室不是一般的难搞;没

个几年根本建不起来。而在组建一所大学的所有工作里面,盖房子还远不是最难搞的工作。所以,

“所以,教育部现在认为,应先通过扩容的方式,对现有的高等院校做适当的投资改造,升级它容纳学生的能力,能多招几个学生算几个,为国家多培养一点大学生。”

这就是扩招。学校就那么多,我们多盖点宿舍,教室实验室就挤一挤,…凑合着先。”总理:“何部长,1966年你们高等教育的扩大方案,我看计划比这个1968年版更宏大一些。稍等一下,我把66年版的找出来。”总理从身边的文件柜里抽出了1966年版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扩充计划》。何伟:“1966年的方案里面,我们做的计划是新建30所本科、80所专科高校,全国重点大学扩充5到10所,也就是扩建与扩招相结合的。"总理:“扩建与扩招相结合,目标是到1978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6%。68年的方案,新建本科高校数量减少到了10座,但入学率仍然要达到5%,看来,68年方案的核心就是多挤人呢。”何伟:“是有点儿。……….但是,现在全国各行各业,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学生的稀缺程度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要不然我们教育部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压力。”

到1968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485所,其中专科院校310所,本科院校175所。175所本科院校中,属于"国家重点高校"的有36所,其他的算是非重点本科院校,也就是"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在考生和家长那里,有时候也称之为一类本科和二类本科。

485所高等院校共有在读学生90万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9.5万人。不管这些高校的质量如何,每年出生的人口里面只有百分之1点几的比例是大学生,这就让全社会都缺大学生。在现在的民营企业里面尤其难招到大学生。为了能逛一两个大学生过来,民企采用了各种办法,比如开出了比在国企高1.5到2倍的工资,比如和大学生签的都是长期合同一一至少5年一签,10年也多

得很。

即便这样,民企里面大学生还是珍稀动物,民企老板现在是找到了一个专科生,回头都能跟同行人士吹上三个月。“新建高校是要新建的,但是,扩招也不应该是简单的扩充招生数量。”“现在全国的485所本专科院校,在校生只有90万人,平均每所学校1800多名学生,这种院校的规模太小了。”“院校的规模当然也不是无限增长的好,但是,适当地增加一所大学的规模,有助于更有效率地使用教学硬件、使用教师资源、使用教工和行政资源。”“毕竟两所在校生三千人的学校,和一所在校生六千人的学校,后者只需要一个校长和一套领导班子。”总理审阅两个版本的教育部扩招计划。现在决定把两个版本的计划综合起来,既加大对高校的总投入,也真的在扩招。“因此,在扩招方面,我们是要扩招的,但是,在多招生的同时,学校的设施是真的要扩充的。”

何伟:“如果这样那就最好了。总理,是.….中央决定对教育的投资进一步加大了吗?总理:“有这个打算。除了直接投往教育部的资金要增加,今后国家还会有一系列的改革。原先隶属于工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的高校,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转换隶属关系。因为工业部门本身也迎来一轮比

较彻底的政府机构改革,你可能会猜得到,天部制就要彻底实施了。到那时候,你这个教育部下属的高校数量可能会增加不少。至少也会是教育部、工业部门联合领导。

何伟:“这样下来,教育部的职责就更重了,工作量也更大了..总理:“我们在建国20周年的时候,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9年制义务教育,但初等教育进步了,高等教育也一样要跟上。国家的发展上限,最终还是取决于教育呀。”

第四章,所以就让中国担负这么沉重的义务?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是一句舶来的俗语,Thebesttimetoplantatreeistenyearsago,followedbynow。但它就是挺适合现在的中国教育。"天津市北辰区。河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筑工地。峨,现在它还叫河北工学院,但是新校区完工之后,它就是河北工业大学了。“江局长,这河北工学院升级成河北工业大学之后,它好像变成了万金油啊。什么都有一点,电子工业有点儿,机械工业有点儿,钢铁冶金有点儿,建筑工程有点儿,化工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都有点

儿,对了,还有汽车工业。那,这学校以后定位是啥呢?

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北辰新区建设监督委员会委员杨威利问。“定位就是工业大学。要是他为哪一个门类的工业服务,应该说它都能覆盖。河北工学院去年决定扩充,这是个很好的想法,现在落实,那我们就把它落实为第一所不局限于某个工业行业和工业部门

的综合性工业大学。

江三工回答杨威利的问题..为什么江三工会从上海到河北,分管河北的工业与信息化工作,这要从一个月前说起了。个月前,上电集团和上海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同时得到通知:上电集团的光刻机与芯片生产线部独立成子公司。趁着现在子公司的大楼、机器还没螺钉,子公司启动北移计划,未来的工厂和实验室

落在河北,此外研发部门和总部在北京。

江局长接到电话的时候就已是中组部通知迁移具体事项了。不过他还是想搞清楚这项决策是为了什么。回答是要把长三角、上海的企业运营经验引入到华到北/环渤海地区,让全国三个大区相互融合,互相吸取经验促进发展。

“北移从上电集团的角度来说是很公平的,公司还是上电的子公司,不过,习副总理,这个公司的迁移对上海当然是有影响的,别看它现在刚刚诞生,但这个行业以后的发展速度那么快,而光刻机又是行业的龙头。当然!北移不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行业领先态势,上电很棒,河北也很棒,但是..……

“哎?差点忘了,你也很棒。”于是江三工就和光刻机部一起北移了。反正你和它都很棒。

新中国在十月迎来了20周年诞辰,金秋十月,人们回顾过去20年走过的路,每个人的感悟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是共通的:努力奋斗虽然很累,但这些付出换来的回报是值得的东北地区现在是标准的工业化地区,三个省巨大的国土面积、几千万人口,整体步入了工业社会。这里的工业化不是“工业产值大于农业产值"的标准,而是工业人口大于农业人口:现在东北的城市化率按照第一标准(户籍)已达到47%,第二标准(常住)则是60%。密集的铁路、公路、输油管线、通信网络串起东北的大小城市,或者这些设施可以量化为工业资本。东北地区的工业资本量也已经达到了现今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在农村,东北拥有全国最高的农业机械化率,大型农场让每个农场职员平均出产的粮食量达到了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现在的这一切成就,建设初期的艰苦打下了最扎实的基础。在东北的冰天雪地,建设工人手里诞生了一座又一座的工厂、桥梁、高楼、矿山,有的项目工期紧张,甚至建筑工人们没有时间给自已盖

暖和的宿舍,人住在窝棚里,建设的却是20世纪中叶水平的大型汽车厂。

未来的东北发展又建立在现在的基础上。长春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福特式汽车工厂,但长春一汽能做得更多、更好。1968年,解放牌汽车正式停产,生产线调整之后,于1969年转产各方面都全面提升的"新解放”。就在新解放投产之时,长春一汽更大的新厂区一一长春-克莱斯勒载重卡车生产线开工。老解放生产线年产量4万辆,转产新解放时经改造达到了年产5万辆。新的载重卡车生产线年产量12万辆。长春一汽就是现在东北工业发展的缩影。迈出了第一步,就要迈出第二步,根本停不下来为什么要停呢?在新兴的信息产业领域,还是长春,已悄悄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光纤工厂,一共四个光纤拉制塔。

东北的精密机械、仪器制造行业在新产业领域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蒋筑英觉得光刻机总成实验室搬到河北也未尝不可,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一光刻机上的超精密零件有许多是在东北生产的。

北京,复兴路与羊坊店路交汇口。地下20米。“军事博物馆站到了。请带好随身物品,顺序下车。”人潮从地铁车厢中涌出,军事博物馆地铁站的站台本就有很多人,车内的乘客拥挤着走出地铁车厢,站台的乘客列成一队队地往车厢里进发。虽然地铁1号线和2号线已开通半个月了,可这地铁线路还是每天都爆满,即使没在上下班高峰也爆满。大量北京市民不为上下班,就为了开开眼界而坐地铁。在军事博物馆里就能看到不少人,从左侧的列车车厢里出来,又到右侧的站台等回去的地铁列车。地铁运营部门也不知道市民们的这股子新鲜劲什么时候过去,一个月?两个月?一直到年底?一一想想来北京旅游的旅客,今后可能到北京必须的参观/体验项目也会有地铁,运营部门的人就一阵头大。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于1969年10月1日同时开通。1号线基本沿着西长安街-东长安街走向,大大的“一”字。二号线是个环线,和一号线有两个交叉站。1965年,北京地铁工程正式启动。本看“交通为主、兼顾战备“的原则,北京地铁广泛从国外掌来成熟的线路和站点设计,并且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设备方面大量采用国际合作模式。在施工阶段,曾有人疑虑地铁由外国公司参与(这里说的外国是西方国家,联邦德国),线路没有保密性,会不会危及地铁的战备功能。铁道部部长把一张卫星照片拍到桌子上给怀疑的人看。这还不是照相侦察卫星卫星,而是普通的国土资源普查卫星拍下的北京市区地图,在地图上,采用敬口明挖施工的1、2号线地铁工地一览无余,线路从哪延伸到哪清清楚楚。北京是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但第二个开通地铁的中国城市不会等上整整10年。天津地铁1号线,现已进入调试运行阶段,正式通车时间预计是1970年6月上海地铁通车时间1970年10月。沈阳地铁计划通车时间1971年6月。在北京地铁里头,1、2号线投入运营的第一批地铁列车是中国向联邦德国购买的,与此同时,中国把西德的机车车辆厂请进来直接办了一个合资地铁车辆厂。

从这时候起,西德就知道中国的城市地铁建设计划有多庞大了。不只是地铁运营所用的列车,其他的地铁相关设备中国都在疯狂自研或是引进,盾构机也在自研一一这是要把整个地铁产业链全部配齐的节奏。

“你看,这地铁修得好吧,大家都喜欢。这么多人坐,上下班又快又不堵车。”“修了地铁,城市设施更加完善了,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或者说公司,就有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大的价值。还可以让城市更加紧凑。”“其他的基础建设也都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叮叮当当,把我们的国家修得越来越漂亮,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把地球修得漂漂亮亮,总之一句话,把钱投在过日子上,大家就会越来越好过。”陈法、总理、钱学森此时就在军事博物馆,从四楼的窗户向下看,不远处的地铁出站口熙熙,不断有人群涌出或涌入。陈法出席完国庆庆典之后就去外地考察,考察期间蒋筑英带看公文包上北京,陈法从外地返回北京时,第三个公文包里的信息已初步整理出梗概了。对于钱学森、蒋筑英提出的猜想“我们的科技进步是不是放缓了”,陈法的意见是一一慢就慢呗。总理:“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大的战略优势。过去二十年,我们取得领先的工业领域,强力支撑了国内的建设,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巨大,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因此我们现在持之以恒地保证对科技的投入,营建更有利的科研环境,目的就在于把科技领先的态势一直持续下去。发展科技,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非常有必要。

陈法:“可是,让科技领先二十年是领先,科技领先五年七年也是领先。从战略压制,啊不,战略优势来说,这俩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还有,”“别的国家也不是原地不动的,我们不应该用刻舟求剑的思维去看。科技领先,外国在后头追赶,我们在前头领跑,五年的差距差不多就是合理的追赶所需的时间。还有,如果我们一下子把什么黑科

技全都放出来了,chua地一下窜出去老远,外国人也照样会追赶,而且把科技差距从20年缩小到几年,比赶超我们要容易。

“到最后就是,我们的科技领先原来的那个世界20年,美国呢,领先原来的那个世界15年,中美差距还是5年。还有,”陈法连着说了好几个还有。“还有,第二和第三个公文包,我们算是拿到了今后50年科技发展的成果,如果我们一点一点省着用,可以让中国在今后大约四十年,一直保持和外国一个身位的领先态势,吃科技红利。如果我们把

黑科技放得太快,刺激了全世界,三十年,二十年,用完了,这样到2000年左右,我们达到了那个世界2022年的科技水平,其他国家达到了2017年的水平...我们就没有未来文件的启发了,怎么办?

陈法的"吃科技红利"观点让总理也陷入了沉思。钱学森:“拿到第三个公文包之后,蒋筑英发现了科技发展速度的奇怪现象,我们就开始瑞摩这个神秘的文明传递公文包的目的。瑞摩的结果是,大家觉得第三个公文包的出现,还是因为科技发展速

度或者科技发展水平。

陈法:“我刚才也在思考。这里所说的科技发展水平,应该就不是中国了,是全世界。”钱学森:“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水平变慢了,或者说卡壳了,所以,我们的世界大概因此而出了什么问题。”陈法:“所以就让中国担负这么沉重的义务?喉!钱用来搞搞基建,修公路铁路,地铁立交桥,再盖上一片一片的房子,大家都住进宽敞的楼房,这多好。基建搞得差不多了还可以把资金投点别的

嘛,你看咱们国家队这次冲击1970年世界杯又是基本上没戏了。搞搞足球老百姓们都能乐呵好一会儿…

第五章,10或者15年之后再踩油

10月底,政治局书记处各位、科技小组的聂帅、李强、钱学森、蒋筑英终于都回到了北京,认真地讨论第三个公文包里的信息。第三个公文包最重要的信息是两部手机,此外还有一个充电宝。2023年的蒋筑英是工程院院士,本专业领域是半导体技术,但对各种工业系统都有所涉猎,因此手机中的资料、文档也以这些为主。但海量的电子书、网页存档、视频存档资料也能梳理出未来50年

国际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这些信息倒都还好,中央和科技小组过去10年早就学会如何使用了。最大的问题是蒋筑英、钱学森分析出来的,三次公文包传递的另外一个信息:它/他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要我们干什么?对这两个疑问,钱学森的猜测获得了最多的支持:这个神秘文明可能纠结于地球的科技发展不够快,没有在2023年突破“瓶颈”。至于这个“瓶颈到底是什么,数理化生四个大方向,无数个小方向,哪个领域突破了才算是突破瓶颈期,暂时还没搞清楚一一但是。中央和科技小组此次开会的目的并不是找出瓶颈方向是什么,而是讨论中国到底要不要在这方向推一把,给世界科技加个助力。陈:“我们推动科技超速发展,是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的。其实现在我们在科技上的突破也是要花不少钱的,这些账我都在算着,只是在科技上花的钱能够换回来几倍、十几倍的收益,因此它是值

得做的。李强这些年全国到处跑,对此最有感触吧?

李强:“确实。未来文件中并没有给我们无微不至的技术资料,更没有全套的生产设备传给我们。我们所拥有的优势是提前知道了科技发展的方向,知道了科技发展中一些关键理论关键原理,一些技术关键点是如何解决的。要让这个科技变成工厂、流水线、以及最后的产品,还需要全国各对口单位做工作,把工程细节给研发出来,再把设备和母机给落实了。

钱学森:“而且,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也为了让我们科技小组的人不至于变成怪物,我们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用诱导'的方式,来启发下面的科研单位往这个方向想。过去十几年,我们先建立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科研体制,把精英精都放到合适发挥才能的位置上,又花了很大力气完善基础设施,这才能搞诱导式科技突破。

陈:“这种诱导式'的科技突破,也决定了只适合把领先世界一点点、领先得不太多的科技落实了。如果我们要把特别超前的科技放出来,这种诱导式又不起效果了,到时候得你们四个人直接扮演科学怪人了。

李强:“喉....科学怪人可不是什么好词儿,会让全世界都十分困惑,因为这太难以常理解释了,困惑之余,其他国家会怀疑中国得到了某些其他神秘力量的援助。”总理:“这正是我们过去20年一直担心的和要尽量避免的事情。”蒋筑英算上这次,才是第二次参加这种书记处成员+科技小组的会议,他小声地问总理:“如果引起了世界的怀疑还好吧,只要这个小屋里的东西没有泄露出去,那就只是怀疑。”钱学森:“没有那么简单。只要外界怀疑有这个东西存在而我们没能给出让所有人信服的解释或者说托词,就会引起很大的混乱。”总理:“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实例了,而且是存在了几干年的实例,只是蒋筑英你之前没有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宗教。”蒋筑英听到“宗教两个字也楞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他想通了,一拍大腿:“还真的是这样!”总理:“假设,一个小国领袖突然富布,他们和中国一样,也得到了未来穿越物品,国家崛起民族腾飞指日可待。而我们并不能否认这个领袖的说法,因为公文包出现在我们这里,其实真的不是我们

所能控制的,甚至也不是我们所能预测规律的。中国都不能否认,世界其他国家就更不能了。

“领神再做做装神弄鬼的工作,这个小国周边的邻国可能会瑟瑟发抖。这个领袖可能会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他其实没有穿越物品,他的国家本来是打不过邻国的,但他可能会与大国谈条件,你大国帮我一起打邻国,打赢了我把穿越物品送给大国解读,你吃肉我喝汤就行.

刘委员长:“不,我看这个领袖宣布这件事之后倒不是为了让周边邻国瑟瑟发抖,而是让国民对他无比忠诚。”钱学森:“国家就一白来个,比国家装神弄鬼更容易引起混乱的,是个人宣布获得了未来穿越的物品.蒋筑英:“这个我就懂了,跳大神的以前可不少。嗯,宣布自己得到了未来穿越的物品的协助;对外界放出一点点难辨真假的神迹,其他更多的东西他不展示了;说为了解读未来科技的秘密,他要办

公司把科技化为现实;办公司要先集资,每股一方元,如果科技解读出来了帮到了国家,每股回报10万元..

蒋筑英说的这个“套路"把与会的各位都逗笑了。总理说道:“上帝、时空穿越,或许还有外星人,这仁其实是二个道理,大家都明自获得它/他们的帮助就意味着获得极大的力量。世界并没有人捉到过神或者上帝,可从古到今诞生了多少宗教、教

派、邪教。而现在,时空穿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这就让我们不能不万分慎重和警惕,我们这也是在维护整个世界的社会秩序吧。

主席:“同志们。”

会议还是回到正题主席:“学森对三个公文包的推断,虽然只是凭逻辑上做的推断,可它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觉得有道理,李强、蒋筑英、荣臻你们几个也觉得是符合逻辑的。”“学森提出的解决方案呢,是加速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在2000年左右,让我们的科技水平达到公文包里面2022年的水平,当然,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也一定会被飞速发展的中国给拉动起来

的,到那个时候,我们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科技差距恐怕也没有20年那么大。

“这样,我们给了全世界20年的时间。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科技的瓶颈在哪里、如何突破,但可以让后来的娃娃们用这20年琢磨怎么突破瓶颈。我们能做的贡献,现在所能想到的,就是如此了。”“要做这样的决策并不容易,我们要付出代价。陈法同志指出了这个问题,加速科技发展,要在科技上的投入增加很多才可以办到,而增加了这些投入之后,我们的收益和现在适当投入"的时候,恐怕

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赚的钱还是一样,但是花的钱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国家还有许多需要发展和打基础的地方,我们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有一部分地区很先进很发达,但还有一大半的地区有待开发。

“如果我们引领科技的发展,就会把全世界的科技水平都拉上去,有些国家全国的社会发展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而我们不是这样。科学技术就像超速行驶的汽车一样突然加速发展,对我们国家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主席把现在所面临的局面形势做了客观总结,把所有的困难和不利的方面都摆了出来。陈法:“我们现在等于是,绝世武功练到一半,如果突然加速训练,很容易走火入魔。”总理;“现在外国人总结出现在我们的国家状况了,说是8亿人的中粤,有2亿业华,2亿排着队等工业化,4亿农业人口。本来呢,这个队列是有计划有顺序的,2亿人在前头领跑,就像是大雁阵

型里的头雁,带着后面的队伍前进,大家一起上升。可如果头雁飞得太快了,队伍就脱节了。

主席点点头,抽了一口烟,缓缓地吐出。总理:“可是,有古语说,以天下为已任,我们的老祖宗一千多年前就有这个觉悟了。我们的党的宗旨,我们革命的目的,是全人类的解放。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从我们内心的信仰出发,又不能不

做这件事。

“我们先维持现在这样的做法,等10或者15年之后,再踩油门。”邓副主席说话。主席:“哦?”邓副主席:“我们现在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还是一点一点地抠,保持这个科技的领先优势,但是不刻意拉大。10或者15年之后,是说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科研

人员和科研力量比现在强得多,可以承接所有行业内的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红利的时候,再逐渐地提速发展。

钱学森:“对,这就是之前我们谈到过的,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我们要达到更大的大学招生规模,本科、硕士、博士都要有比较大的规模,而且还要高质量地培养出人才,这样,10年或者15年之后,我们应该就可以充分地、优先地享用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邓:“高等教育的发展结合基础建设的发展。”主席:“这就给我们未来10年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哟。”总理:“教育部的高等教育扩大计划,我审阅过66、68年的版本之后综合在一起,拟定了新的计划,到十年之后,1979年,年度大学生招生人数要达到120万,是现在的四倍左右,占当年进入18岁人

口的6%。

钱学森:“这样的人才数量,加上过去的人才储备,到79年或者80年代初期,应该可以在各行各业都能有一个完整的产学研一体的团队,而全国范围,如果我们的基础建设发展得好,每个行业,我们都能在世界的产业链条中站稳脚跟、掐住核心了。

陈法:“这个方案可以,其实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暂缓做出决策,到底是不是要加速呢?我们到10年或者15年之后再看看。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条件符合了,我们就踩油门,条件不符合,那就不踩油门,维持原样就可以了。我同意。

主席:“同志们,120方大学生可不是比较高的要求,这只是正常的要求。”钱学森:“?”主席:“1979年,我们能做到招收150万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吗?

第六章,回国支教

首节 上一节 168/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