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04节

办公室主任:“那倒不一定,我听说有些人已经改变了看法,说是对中国的禁运不是禁止他们获得西方的高科技设备,而是避免美国的计算机市场受到外国进口商品的威胁……”

……

“Calcupearl-1,酸猪-1,这台计算机让我想起了FADAC。”

傻乎乎的杰克逊的确不能代表美国陆军情报局。三天之后,一台崭新的算珠-1计算机就放在了陆军情报局电子处的办公桌上,几名军官在上上下下研究打量这台计算器。

算珠-1让军官们想起了FADAC(法达克)野战炮兵计算机,美国陆军的这个装备研制项目在1958年就定型了,计算机少量试装备部队,1959年批量采购。FADAC说是计算机,但也可以说它是一台带内存、内存不但可用于存储已计算出来的火炮参数,还内置了常用程序(炮兵诸元解算程序)的计算器。

算珠-1比FADAC轻巧得多。但是美军军官知道,算珠-1不带存储功能,当然也没有内置程序,这是很重要的区别,而且,FADAC作为炮兵计算机,它有4mm厚的钢外壳。

就这点区别吗?当然不是,算珠-1售价2499美元,而FADAC的采购价是——29000美元。就算算珠-1没有带16K的磁芯存储器,没内置计算程序和炮兵暂存功能,也不至于价格差了10倍以上吧。

黑,真tmd黑啊。

“把它拆了,”

现场军衔最高的人,一名上校,下令拆卸算珠-1进行研究。

“还有,你们当中谁对FADAC熟悉的?”

“我,我使用过FADAC,并且拆卸过它。”

上校:“很好,那你来主持Calcupearl-1的拆卸和研究工作。”

第三十四章,所有的成就归结于“二五”

对Calcupearl-1(算珠-1)的拆解表明,这玩意还是比FADAC成本低廉得多,因为其中的晶体管数量比FADAC少。

但另一个坏消息是,晶体管数量少的原因,是算珠-1的电路设计用了很多奇思妙想的、极其简洁的方案……

认为这是坏消息的不是美国陆军,是IBM。

拆算珠-1计算器的不只是美国陆军一家。IBM也在第一时间搞到了一台算珠-1,拆机现场除了两位工程师还有三位律师。

他们想在里面找到未经授权使用美国专利的证据。

然而,当把算珠-1的背板拆下来之后,所有人都看见了背板上面刻着的版权声明,也就是俗称的C标。

顺着版权声明的字样,IBM查到了这家在香港注册的英国专利代理公司,这才发现这家公司在过去两年购买了好多美国注册的半导体电路专利授权。

除此之外,这家公司还不动声色地注册了二十几个自己搞到的半导体电路专利……

接下来的拆机过程大概可以不用看了。里面如果使用了其他公司的专利,那肯定是有授权的,被这家专利代理公司购买过;如果IBM在里面发现了从未见过的新奇电路,那也没有免费薅羊毛的机会了。

美国公司能免费薅羊毛的时候可是不会放过的,比如苏联流出的武器装备,甚至一些苏联拿手的工业品,其中如果有苏联工程师自创的新奇设计,美国军方会卖给美国公司,美国公司就可以白嫖,甚至还有美国公司白嫖之后拿去申请专利,自己享受收益的。

“中国造”电子计算器在美国小型电子产品领域占了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不但和电子计算器有关联,还将“China”也带入进来让大家混了个脸熟。

另一件和美国人混脸熟的产品是收音机,1960年上市的桂花牌(Fragrans)收音机。

桂花牌收音机其实在欧洲、在香港、在南洋等地方都不陌生,和索尼的TR-60摆在一起的同级别产品,但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收音机在北美一直没有上市的机会,直到1961年1月。

从这时起,在美国的一部分商店中,TR-60收音机旁边摆上了这种米白色与绿色相间的小盒子,写着Fragrans Radio,标签当然是“中国制造”。购买者最关心的标价方面,索尼TR-60标价是54.9美元,桂花牌是——49美元。

也就降价了10%的样子吧。这还是考虑到了消费惯性和品牌惯性,以及销售商有风险担忧想尽快出手,才决定便宜10%的。

这10%的降价幅度让这一批贸易额度里的收音机也迅速销售完了。

这就比较尴尬了:美国1亿、中国6000万美元的外贸配额,说好了是一整年的,从1960年10月到1961年9月。而现在,如果从铺货时间算起,这6000万美元的货只坚持了两个月就没了。

那,来年中国与美国签订的第二年的配额外贸,额度不得乘个六倍?

乘乘乘,美国往中国卖的、中国往美国卖的,都乘6。……不对,为什么要乘6?

就应该抛弃这种政府间洽谈的配额外贸模式,改成签署双边贸易协定才对啊。

现在还没有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中国也不是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但即便如此,中国和美国也可以通过签署长期的双边贸易协定来达成“没有限额”的贸易。

总之,这时候在中美外贸中充当贸易中介的美国公司,对中美贸易中介这个行业信心十足。他们负责从美国政府那里把中国根据协议卖到美国的货物“吃”下来,然后利用他们掌握的渠道资源,把这批货铺下去。

美国的同类商品生产的公司当然感受到了威胁。比如美国现在也有几个公司在生产收音机并销售,他们去年迎接TR-60冲击波的时候就难受过一回了,现在桂花牌又进来了。

不是说美国生产的收音机性能和TR-60、桂花牌差很多。美国收音机的性能(包括体积)差得其实不多,差在价格。美国的超便携式收音机普遍价格在60~70美元,这是比较大的劣势。

在去年,美国公司就感觉日本的电器类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收音机,电视机和洗衣机,日本货也都在雄起)威胁原来越大,在媒体鼓噪要贸易制裁一下日本,现在又改口说不只针对日本,而应该是针对所有工业品有“倾销倾向”的国家。

当然这种声音暂时还没成为主流声音,美国的资本家又不都是设计&制造工业品的厂家,还有终端销售商和贸易公司呢。况且现在中国货并不是无孔不入铺天盖地地倾销,说实话只是为了平衡贸易额而已,每有1亿美元的中国货流入美国市场,就意味着美国的制造业在中国获得了1亿美元或更多一点的新市场。等价交换,还是很公平的。

商人的思维如此,美国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的思维则略有不同。

他们首先感到惊讶的是:中国怎么搞出来这么些精巧好玩又便宜的小玩意的?

……

美国经济学家们的惊讶和疑问,苏联人也有同感。

不仅苏联人有同感,中国自己也有点惊讶。

这时候中央想起了几年前苏联国家计委主席库兹明来中国考察时所说的话:

“那么二五计划结束的时候,这种成就至少是现在的三倍。苏联执行五年计划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重大工业成果都是在二五期间诞生的。”

库兹明说的真有道理。一五、二五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苏联打赢卫国战争的物质基础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奠定的,中国现在能够走向世界的基础也是两个五年计划打下的。

一五刚结束的时候,成就是有,但不多,反而全国到处都是一摊子一摊子的工地。

现在1961年,二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发展到现在,中国都有了什么?

中国在越来越快地从农业国“升级”为工业国,继而升级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是1960年就达到的成就。1961年工业继续发展,工业总产值大概会比农业总产值高15%以上。

1960年钢铁产量1250万吨,武钢四座75万吨高炉全部投产,光这一个厂钢铁年产量就达到300万吨。马鞍山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将在1961年出第一炉铁水。上钢、鞍钢、本钢、重(庆)钢等原有的钢铁厂在做技术改造和扩建。

由于民用工业品需要大量的铝合金,电解铝产量在过去三年翻倍了。

由于电解铝需要较大的电力,中国有几座城市的发电能力在过去三年也翻倍了。

民用工业品还需要大量的石化材料,拜连续发现两个油田所赐,石化工业的产值在过去三年……涨了4.7倍。

如果能解决化纤技术的难题,石化工业在未来还会爆发式增长。

想当世界工厂,你得真的有这么多工厂。现在的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不过,仅仅是为了达到“能量产出物美价廉的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这一初级目标,也得有基础工业在那里支撑着,而且整体的工业水平不能太低,不能一条产业链里面,这里是手搓的、那里也是手搓的。

在武钢建设初期,就真有不少“手搓”工序。炼钢必不可少的关键机器,没办法,必须得进口。可有一些非关键的设备,1952年的时候中国是能省则省。为什么要用电动机和传送带把钢坯吊过去呢?这一套东西又得几十万卢布。我不买这个了,工厂运转起来后我增加20个工人的编制,用人肉把小车车拖过去。

这在初期是能凑合着用了,但到后来就会发现,这里增加20个编制,那里增加10个编制,就算工人每个月的月薪才四十四块,也能把钢铁厂吃穷了。——也就是说,冶炼成本高于其他国家。不但是高于美欧,甚至高于苏联。

在武钢二期工程以及新建的马钢、包钢工程中,就在对这些不要机器要人肉的工序进行大砍。

在所有工业行业都整体扩张的大背景下,砍人精简编制是来得及的,因为这不会造成失业,在高炉旁边人肉拉小车的工人,裁撤掉了也不会失业,只会转到新钢厂或者钢厂里新建的高炉去从事其他工作。

这也是一个比较违反常识的规律: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想良性发展,那么改革应该是在行业处于扩张期的时候改。

二五的前四年,单个的工业成就有:

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了射程1770公里的中程导弹、制造了卫星并用长征-1发射上太空,试射了洲际导弹(1960年12月在西北内陆进行了DD-4导弹的部分状态技术试射,这也是长征-1运载火箭的技术验证)。

沈飞制造了第一架歼-7,地面滑行测试状态良好,1961年年中可试飞。西飞制造了第一架轰-6,这个国产化率还有点低,基本可认为是苏联来件组装的,2月份刚刚试飞。中国还制造出了第一架直升机(虽然是活塞发动机的)、自行设计了一种很好用的初级教练机并且量产。

长春一汽开始批量生产汽车,并且从1961年1月起,解放牌卡车的售价从15000元人民币下调到13500元,因为长春一汽的生产效率在逐步提高,生产成本在逐步下降。对了,当然还有59式中型坦克。

船舶方面,中国1961年会熟练地仿制R级常规潜艇,刚刚开工了国产导弹驱逐舰,能建造1.7万吨货轮。由于苏联1.7万吨货轮的设计较为老旧,运输成本偏高,船舶工业局已经完成了一型3万吨的新货轮的设计方案,即将在江南厂开工。

计算机与半导体方面……这方面中国的加速度是越来越快了。由科技小组带动起来的,四大电子集团都郑重地把集成电路作为未来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产品的发展重点方向。由此诞生的琳琅满目的产品大多与此原则有关。

其中最重头的当然是——北电集团的超级计算机。

预计到1962年1月,这台超级计算机诞生的时候,将稳坐世界最快计算机的宝座,并且与第二名的差距会达到1个数量级。

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会进入亿次这一档,确切地说,可能会达到2.3亿次。

超级计算机由闵乃大担纲总设计师。但闵乃大表示,要是没有李强三番五次地让他大开脑洞,反复要求提高技术指标,就连闵乃大本人,在1960年项目启动的时候,都不敢设计运算速度达到亿次的计算机……

第三十五章,六年之后才能实现的愿景

在长征-1首发成功过去一个月后,DD-4(已被正式命名为东方-4)洲际导弹成功进行了全状态高弹道试射。

导弹从东北大兴安岭某处的发射井起飞,向西飞行3600千米击中了新疆西部的导弹靶场。

东方-4的射程是11000公里,靶场距离只有3600公里。而这枚东方-4的燃料是装足了的。

所以,它——发射之后大角度一直爬升、爬升,最后爬升到了离地球8600公里的地方才往下掉。高弹道试射都是这样的。

和拿来发射卫星相比,虽然也都测试了完全版的两级火箭发动机,但这枚东方-4带了一枚模拟弹头。导弹发射之后三个小时,窜上8600公里高的弹头终于重新掉了回来,弹头以近乎垂直的、天雷直劈的态势再入大气层,半个新疆外加吉尔吉斯斯坦加盟共和国的部分地区的居民都看到了一条亮线从天而降,扎向地面。

回收弹头、回收仪器、解读数据。导弹模拟弹头记录的数据证明,这枚弹头的隔热层和蒸发层工作良好,如果这不是模拟弹头而是一枚真核弹的话,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核弹内部温度完全正常,震动不大于设计上限,因而绝对能按计划引爆。

至于命中精度,是有点差,这一枚弹偏离靶心7450米。但这是高弹道试射。正常发射时洲际导弹半小时就击中目标了,这枚试射弹在太空中神游了3个小时,精度差一点再正常不过。

洲际导弹的高弹道试射是整个导弹研制项目的倒数第二步,当然,如果国家条件不够,也可以认为这是最后一步,这一关过了,中央让导弹直接量产、部署,也没啥问题。

高弹道试射能够99%模拟洲际导弹的发射和命中目标的过程。

差的那1%,一个是弹头进入大气层的角度不同,正常飞行轨迹,导弹会以一个更斜的角度再入大气层,这就意味着弹头外表与大气摩擦的总时间会更长。不过隔热和蒸发散热材料的工作能力是很好计算的,基本上没问题。另一个是弹道不同,导弹装订的参数不同。

在机电和晶体管时代,导弹装订参数不同就意味着弹上的小机电零件和晶体管电路都不太一样,但这个问题在东方-4上面不存在。

东方-4采用了集成电路弹载计算机,包括一块数据处理芯片、一块模拟-数字处理芯片,一块协处理芯片,一块数据输出转换芯片,一块舵面控制芯片,以及2块存储容量256字节的存储(ROM)芯片。

芯片够复杂的,可这些连带电路板,起来也就一个蛋糕盒那么大,就构成了一个弹载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的ROM芯片里还内置了导弹的制导程序。

1958年上电发明了芯片,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是该有成熟产品推出了。虽然这时候芯片还比较贵,但用在洲际导弹上,这就不算什么。

同一个月,美国试射了自己的第一枚民兵-1洲际导弹,固体推进剂固定发射井发射、单弹头。去年9月,苏联试射了第一枚全状态的R-9洲际导弹,液体推进剂固定发射井发射、单弹头。

美国告别了初代不成熟的阿特拉斯(宇宙神)和大力神,终于推出了成熟的洲际导弹。

苏联也摆脱了R-7系列(这玩意还是做运载火箭比较合适),拿到了R-9这种成熟可靠的型号。

中国……中国的第一型洲际导弹就是成熟可靠、可建立战略威慑能力的型号。

而且,由钱学森拍板的DD-4(东方-4)洲际导弹立项,是在中央收到第二个公文包之前。

……

“洲际导弹的全射程试射,最大的困难不在航天和导弹部门,而在海军,在船舶部门。”

1961年3月,聂荣臻召开3.5会议,讨论国家的战略核力量后续的建设工作。

洲际导弹的全程弹道测试是接下来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正如刚才所说,中央决定在高弹道试射成功之后就量产东方-4,第一批生产3枚,但最终东方-4必须要经过全程弹道测试,可以晚几年进行,但不能不搞。

聂荣臻:“东方-4射程一万一千公里,国境内没那么大地儿,必须向海上发射。而我们现在与英美等国在军事上仍然存在对峙,向海上发射时,弹头打捞海域必须有我们的海军力量存在,而且这支舰队规模还不能太小,要预防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现在海军只有一艘‘广东’号巡洋舰,不够。”

肖劲光:“是的,我们反复考虑过,海军还做过推演,要达到遮断海域安全打捞弹头的程度,需要1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而我们从苏联引进的07型驱逐舰续航力和适航性都不足,不能做远洋航行,只有正在建造的051型驱逐舰可以航行到南太平洋。”

二炮司令员王秉璋:“除了军舰要够多,你们还得想办法搞定舰载直升机,当然,不一定是军舰搭载,在补给舰、支援舰和航天测控船上面搭载直升机也都可以。”

肖劲光:“这方面我们和苏联联系了,他们表示可以卖给我们卡-15,还可以代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和引导员。另外就是,我们打算在051B型驱逐舰上也设直升机平台。”

王炳章:“肖司令员,说起来这件事挺着急的,你们海军……船舶工业系统,能不能军舰造得快一点?60年开工了两艘051,然后就不接着往下造了,说什么要‘多试少造’,一个型号一个型号地改进,改进一次造两条,你们就不能一口气造6条051吗?”

肖劲光:“我们驱逐舰设计还刚刚吃透苏联56型的设计,而56型在现在国际上已经不算是最先进的驱逐舰了,海军也得尽快提高装备技术水平,不能光你们战略导弹在发展,海军不发展吧。而且051的雷达不是什么好雷达,051B上会用更好的对空警戒雷达,用051B来给导弹试射船队护航,一艘船就能管两倍面积的海域和空域。”

王炳章:“二炮这边的意思是,五年之后,一定要出海搞全程弹道测试了。再晚我们第二代洲际导弹也都要出来了,如果到那时候还没有拿到一个全程弹道测试的数据,第二代洲际导弹就不太好设计。”

聂荣臻:“肖司令员,你们驱逐舰发展路线是什么,各型号的时间表如何,有调整的空间吗?”

肖劲光:“051,造两艘,今年下半年下水,明年交付服役。051B,放大舰体,加强反潜能力,能搭载直升机,这个预定是明年开工两艘。远期的是051C,在051B的基础上继续放大,增加舰空导弹系统,因为舰空导弹设计院还没有搞出导弹的发射系统,因此051C的设计方案还没有最后完成。”

聂荣臻:“舰空导弹不是都打了自控测试弹了吗?”

肖劲光:“聂帅,就是你去设计院考察的时候指导了他们的设计工作,原来的倾斜式发射架被推翻了,要上什么垂发系统,这不他们设计院又在鸡飞狗跳地设计垂发单元和导弹助推器了嘛。”

首节 上一节 104/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