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开算学
朱厚熜淡然一笑,言道:“诸位方才看费阁老计算颇费了一番功夫,但也想必首次碰到此类问题。”
费宏闻言立即拱手答道:“如陛下所料,若让臣多算几次,所需时间必定更少。”
“朕先前曾经说过,要在天下设立三宫!只是苦于程序繁杂而现在百废俱兴,一时搁置了下来。”
他的目光扫视群臣,见众人都若有所思,随即继续言道:“如今以易钞为契机,在国子监重设算学!”
“择优选拔人才,直接到各地天宝分司为官!”
“陛下,算学不可轻设,官员任用更是关乎国本!”
蒋冕跪地言辞恳切道。
“治国安邦,稳定为上,顾先圣有中庸之说,轻易更改选官这样的大政,朝野上下必定动荡,民间也会再起波澜。”
费宏有些迟疑,神色剧烈变化,显然内心经过了斗争,最终他喟然一叹。
“陛下,数者术也,终究非大道,况且自开国以来,太祖废除算学,如今骤然重提,与祖制有碍啊。”
张璁嘟嚷着嘴,“自陛下登基以来,这祖制可不好用了。”
他轻轻瞥了一眼,奉天门内空着的位置,抖了抖肩。
“提祖制的人,也都下去跟祖宗聚会了。”
朱厚熜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思量,即使是费宏这样的人擅长算学的人,也将算数视为技,可想而知天下人的看法。
他的目光看一下王阳明,而王阳明也正巧迈步向前从容言道:“臣以为,视算学为小道才是真正的短见,所谓知行合一,不知如何行?”
他爽朗一笑,环视群臣:“臣在兵法上略有心得,兵法谋略精通者必通算学,古往今来善于兵法之人,亦善算学。”
张璁见机立刻拱手道:“赋税收缴、建筑营造、清丈田亩……如此种种事项,哪一种能离了算学?”
朱厚熜龙袍一振,朗声道:“算学者,亦可为国之柱石。”
他笑了笑,“太祖暂废算学自有其考量,然事殊事异,此时正是良机!”
话音刚落,郭勋立刻倒头跪地,大声道:“陛下圣明!”
石德宝气愤地瞧了他一眼,立即也跟着附和:“陛下圣明。”
压力来到了杨廷和这边,他的眼睛闭得很紧,但从狭小的眼缝里似乎能看到所有人的倒影。
这一刻杨廷和想了很多,他略微侧身,和这位年轻的君王对视在一起。
从朱厚熜的眼里,他看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勃勃生机,还有一种能够焚灭一切的炽热。
他知道,这位少年君王所思,定不止于此,重开算学可能只是一个信号。
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位阁臣,都是两鬓斑白,垂垂老矣,王琼顺势还瞪了他一眼。
他又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儿子,看了看如今风头正盛的王阳明,张璁。
自己已经老了,细细想来此举也是于国有利,又何必做个拦路石。
他沉声道:“易钞是国策,我们所有人都要支持!”
目光看向了地上的费宏和蒋冕,杨廷和跪地道:“臣杨廷和,赞同开算学!”
大殿里山呼海啸一般的赞同声中,朝会落下了帷幕。
乾清宫内,朱厚熜翻看着御案上一堆的算学着作,他将手中的一本《四元玉鉴》缓缓放下。
“古代算学成就不可谓不辉煌,足以照耀千古,但可惜历代皆重视不够。”
思及此处,他提笔在作案上写下一串数字。
“1 3 6 8”
笑着问一旁的麦福道:“麦大伴,可知朕锦囊传书所用的秘文来自何处?”
麦福略一思索,回应道:“密文数字,乃天竺人所做,随佛教东传而来,臣曾经看过《九执历》,这些数字唐朝就传入我国了。”
朱厚熜点点头,用赞许的目光看向麦福,他的这位掌印太监,也一直勤学不辍,连《九执历》这样有些偏门的书都读过。
这本书是,唐朝时印度裔的天文历法家瞿昙悉达翻译的印度历法。
但人们对于其中的数字,却只是看新闻,一般过目即忘。
朱厚熜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要让算学大兴,简化数字势在必行。
阿拉伯数字能战胜世界种种计算方法,并不是无来由的。
好的东西最终会被人们接受,事物只有不断更新才能发展。
虽然与往常而言,长期的习惯使得算筹和算盘,在民众看来更为方便。
但就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要让算数成为算学,甚至达到道的地步,就必须用更简洁和方便的数字。
沉思之际,他望向天上的气运团,忽然嘴角挂上一丝笑意。
推动数字革新,甚至更进一步,让中国的算学上升道水平,那带来的滚滚气运,必定更多。
他依稀回忆起了上一世的记忆,似乎回首到了那段艰难的岁月,随即心神一定。
自语道:“朕一定,一定会让华夏立于此世巅峰。”
就在此时,面若冰霜的黄锦,手中抱着一个两岁的稚童走了进来。
小家伙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到朱厚熜四肢都开始挥动。
小嘴一张一张露出两颗乳牙,咿咿呀呀,“哥……抱……哥。”
虽然才是两岁,但这小家伙却很敦实,差点就挣开了黄锦的手。
朱厚熜快步上前,一把将他抱了过来,笑着道:“哥哥抱”
黄锦如释重负般甩了甩手,神情也有些喜悦。
“主上,臣方才抱着小殿下,却只感觉殿下天赋异禀,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天才,比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嗯。”
朱厚熜轻轻掂着婴儿,神思之力探查朱厚烽的周身。
只感觉这小娃身上经脉俱通,与传说中的先天道体相似。
他抽了抽嘴角,有些疑惑,难道是自己当初灵气灌得太猛了,破了老朱家的诅咒。
麦福赶紧恭维道:“小殿下是练武奇才,再加上主上悉心教导,必定能护得住大明基业。”
朱厚熜将小娃高高举起,“哈哈……哈,再来!”,他笑着摇了摇头。
“朕的弟弟,路由自己选”
当然,朱厚熜还是希望自己手上的小孩以后能成长,成长到能担下大明的江山。
他自己,大道独行而已。
第13章 《邸报》通天下
太阳渐渐西垂,文渊阁外海棠树的影子被拖得很长。
费宏将手中的茶盏拿起又放下,来回几次,茶水就是没有碰到嘴唇。
王琼笑道:“费阁老怎么了?今天还在朝会上大展身手,一转眼手就变得哆嗦了。”
费宏没有回话,将目光看向一旁同样心神不宁的蒋冕。
杨廷和与毛纪,两人正在桌案前写着票拟,听到动静也将眼神投了过来。
“介夫兄,我现在还是不明白,今日朝会你为何支持重开算学!”蒋冕沉声道。
他抽椅起身,在中央踱了几步,言道:“先前我们易钞,部分的原因是开设天宝分司能多出来一些官位。”
他顿了顿,“借此缓解裁汰冗员和提俸发生后,朝廷与官员的矛盾,如今这算学一开,我们不就白搞了!”
费宏点头表示赞同:“陛下要任用精通算学之人,但天下学子中这样的人太少,关键官场里找不到几个这样的人。”
王琼呛声道:“难不成还要让几个儒生去掌管财务,如果是你要去领俸禄,你放心吗?”
他将手中的茶盏重重地砸在桌上,反问道:“诸位少在基层走动,不知其中艰辛与门道,就是一个小小账本,也能掀起滔天的祸事!”
“况且,我等所为当以社稷为要,些许矛盾和易钞比起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咳……咳”
杨廷和轻声咳嗽了几下,目光变得有些锐利。
“陛下此举,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利益,只有利益足够大,才能堵住更多人的嘴。”
他慢慢抬起手中的笔,转身意味深长的言道:“平衡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种,未必要在原来的道路上。”
“这……”蒋冕和费宏对望一眼,陷入了沉思。
毛纪从头到尾就没抬起过头,他依稀也能感受到,朱厚熜在下很大的一盘棋。
此刻又何必拘泥于些微利益的争夺,将来还会有更大的机会。
朱厚熜将手中的茶盏放下,翻看起了今日份的《邸报》。
这上面刊登了,张子麒谋逆和朝廷讨论重开算学。
《邸报》一般包含三项内容。
第一,有关于皇帝和皇室的要闻。例如上一次朱厚熜登基,整整一版都是这个内容。
第二刊登朝政新闻,例如大臣们给皇帝的谏言奏章,朝臣对于某项问题的讨论,甚至连国本之争都会详细如实地记录。
上一次提俸和白纸案,就原原本本地将整个事情的经过刊登在了《邸报》,目的是让百姓了解到朝堂上发生的真实事件,防止大家胡乱猜测。
第三就是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例如地震,旱灾,民变等等。
朱厚熜念诵道:“张子麒,欺君罔上,叛离国家,帝敕令,斩之。”
他点了点头,“春秋笔法,莫不如是。”
朱厚熜一直很重视舆论,提俸中《邸报》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他想了想,如今的这份报纸普及率还是不够高。
《邸报》由通政司和六科给事中两个部门负责发放。
通政司抄录的奏章副本就是《邸报》的源头,在经过六科检查之后,就可以将内容公开抄录转发。
他扫了一眼自己手上的这份报纸,虽然字迹挺拔秀丽,俨然有大家之风。
但依旧是手抄的。
朝廷并没有大规模地印发,而各地官员和商人士绅又只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东西,抄的时候也就只抄关心的那部分。
导致流传出去的《邸报》抄本残缺不完整,百姓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有所缺失。
他思索了片刻,向麦福言道:“将通政使和六科给事中都给朕唤来。”
麦福躬身答道:“谨遵上谕。”
朱厚熜也起身,来到东侧大殿的一个木桌前,从右下方的第三个柜子里,拿出了一套铜活字。
这是西苑匠人改良之后,呈上来活字印刷的一个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