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163节

“好!”

朱厚熜龙袍一甩,“杖毙!”

话音刚落,他便转身而去。

此时大雨已歇,天光破云。

璀璨的金光冲破束缚,直朝大明门奔去。

一道彩虹连于遥远的天际,恒玄在紫禁城上。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然。

金光落在朱厚熜身上,为龙袍镀上了一层金粉。

少年威仪天成,姿态非凡。

他的身影朝巍峨的三大殿而去。

士子心中浮现一个词汇,“见而忘仙玉华容”。

第135章 气粒二象

京城的大雨来得急,去得也匆忙。

只是半日光景,青石街上的雨水就尽数蒸腾。

街道又恢复了熙熙攘攘,只是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了许多看不见的阴影。

暴雨时号称固若金汤的锦衣卫诏狱,被人劫了囚!

其他的犯人安然无恙,只是少了两个要犯,曾阿大、李长恨。

锦衣卫指挥使刘卫面无表情地站在牢房内,他冷眼扫了扫地上的尸体,目光又落在满室狼藉中。

特别狱诏顶露了大半天光的窟窿。

刘卫不由悲从心来,痛骂道:“贼子安敢如此,这可是八万两白银啊!”

他狠狠地跺了跺脚,咬牙切齿地说道:“把这些叛贼身上的衣服都给我扒了,一件都不要落下!”

“大人,您这是?”副指挥使有些不解地问道。

刘卫闷哼,“尸体当作凭证去领钱,衣服换洗之后就卖了,赚的一分是一分。”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更何况我们花钱如流水”,他指了指天上的大洞,“现在还有这么大一个窟窿等着补呢!”

他迈着沉重的步子去提审刚捉到的叛贼,一场大雨浇出了蛇虫鼠蚁。

单单白莲教一家潜伏被清剿的暗探就有百人之多。

这几天的业绩,就顶几年的功劳。

刘卫甩了甩衣袖,随意向旁边的人问道:“陆千户回来了吗?”

“大人,陆千户被陛下派去西北了。”刘卫闻言怅然若失,今夜注定只能他一人去面对皇帝的压力。

月照玉阶,夜风轻拢。

奉天殿内灯火通明,几个灵犀盘摆在中央,张璁等人运笔如飞。

“传旨南京,白莲教叛匪尽数诛杀,被白莲教所裹挟之民众无罪者放之,重罪者轻之……”

“传旨漠北守好出关要道,一众叛乱者杀无赦!”

………

朱厚熜负手在奉天殿内踱步,一道道政令有条不紊地从帝国的心脏流出。

手写了一个多时辰,张璁手腕处隐隐有些酸痛,但他整个人却神采奕奕。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朝廷中枢和地方的距离没有哪一刻比现在来的近。

皇权的威严从北京向四周发散。

朱厚熜停下了脚步,看了看昏黄烛火下的御座,心中不由感慨。

自入京以来,到今日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他设想中的第一步。

让久居皇宫的天子,命令能够准确地到达每一个地方。

大明几万公里的土地,都能快速及时地将情况反映到京城。

更重要的是,新礼的推行势不可当。

一个旧时代结束。

一个新时代呼之欲出!

以新礼为契机,大明这忧患不断的身体将迎来一个改变的机会。

朱厚熜在心中暗自计划,接下来就该将天宝司全面铺开,大明天宝彻底取代银两。

当然,这非一日之功。

让百姓认可大明天宝是一件漫长的工作,前路看得见的光明。

江南事了将盐税收上来,再加上积攒的银子,可以开始考虑农业上的改革。

广东市泊司一案结束,就将对市泊司展开改革,开放要来得更快一些,为以后的航海战略打下基础。

他抬头看了看正在忙碌的众臣,杨廷和等几位阁老罗列其中。

似乎是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杨廷和转过身来微笑致意,神色中多出了几分罕见的恭敬。

除了看不见的收获,礼争最大的一个收益,是让朱厚熜完全获得了朝堂上的话语权。

政统在手,道统确立,名正而言顺。

朱厚熜又想到了《太平升仙道》中种种奇观,一下子思绪万千。

皇帝强行修建各类建筑,诸如始皇于长城,隋炀帝于大运河,免不了一个穷兵黩武,背上万世恶名。

但他又怎会如此?

能裹以大义之名,挟大势之威,又何必辛苦当一个“昏君”。

虽然自下而上血与火的革命来的轰轰烈烈。

但是自上而下地改革也少不了血雨腥风。

朱厚熜明白不能天真地将希望寄托于忠心体国的臣子,他必须要有霹雳手段。

此时他手握京城重军,也能遥控九镇边军。

朝廷一体,天下一心,看似毫无破绽。

实则朱厚熜最大的敌人就是大明本身!

准确地来说,是各种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势力,是各种被迫改变的顽固旧疾,是各种已经禁锢了这个民族和国家几千年的枷锁。

要办的事情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但朱厚熜急不得。

一急就会出问题。

千头万绪也总要找出一根主线,纷繁复杂也一定断个分明。

思考间,他却忽然发觉自己的修为在急速增长。

双眸含光,平日里艰难晦涩的大道轨迹,此刻竟然能读懂几分。

就像平时燃烧大把气运一样来的爽快。

他不由思索,良久之后恍然大悟。

于人世炼大丹,于人间修道行。

行起坐卧是修行,无形气运能炼丹。

那治国本身,岂不是也是一种修行?

君臣权衡,事件历练,人心之辩……如此种种,哪一样比修行来的简单?

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悄然消散,朱厚熜的目光变得异常悠远。

天空之中,星光点点。

明月微熏邀群星共饮。

他在星光与月光之间,看到了第三样东西。

像是粒子,又像是气。

侍他仔细分辨,不自觉的加大了运用的神思之力,那东西彻底的变成了气的样子。

又观察一会,朱厚熜猛地将神思之力撤去,只用肉眼去看它,那又是粒子无疑。

他忍不住喃喃道:“气粒二象性?”

紧接着他在神思和肉眼之间来回切换,那事物的样态也跟着变化。

最终朱厚熜得出一个结论,观测者的状态会影响它的状态。

更具体一些,普通世界的手段只能看得到粒子。

他催动神思之后观察到的就是气。

他的思维更加发散,一下子就想到了这或许就是两个世界的区别。

表世界由粒子组成,遵循各种物理定律,是属于科学的世界。

里世界由灵气组成,以我之心来观万物,是属于神秘的世界。

朱厚熜却一下子眉头微皱,立刻就察觉出了不对。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就无法解释秦汉之际高武横行。

不对,他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快步走出奉天殿。

匆匆的脚步声,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大家纷纷投来关切的目光

第136章 御炁

光。

贯穿了整个物理学历史的光

春秋战国时的墨子,最早指出了小孔成像。

但在这之后,光学的发展似乎陷入了停滞,直至几何光学异军突起,斯涅尔横空出世总结出了折射。

牛顿沉迷于光的世界,将白光分成七彩,建立起了完整的粒子说。

与之相对的光的波动说处于暗无天日的状态。

但总有人会挑战权威,托马斯?杨,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让无数智慧的大脑穷极一生。

这次实验让波动说获得了空前的鼓舞。

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

首节 上一节 163/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