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浯不停的说着,周建安也一边走着,一边听着,不知不觉之中,两人来到了唐河的岸边,冰冷的河风不停的吹来,吹的孙之浯瞬间醒了过来。
他忽然看向周建安,有些不解的问道。
“大人,您怎么突然这么关心起末将和之汴了,是不是...........”
孙之浯眼神有些慌张,看着周建安一脸严肃的样子,一众不祥的预感缓缓出现在了他的脑海。
周建安叹了一口气,目光看了看孙之浯,又看了看远处的唐河,还是决定将高阳的事告诉孙之浯。
这种事,光靠瞒可能是瞒不住的。
他再次转头,看向了孙之浯、
“之浯,有一件事,你得撑住了。
根据最新的探马汇报,高阳城已经被建奴攻陷,城中大火不停,浓烟四起,你们孙家.....可能.....”
周建安还没说完,可孙之浯已经听明白了周建安的意思,他的双眼瞬间空洞,两行热泪顺着眼角缓缓流下。
上牙紧咬着嘴唇不停的颤抖着。
不一会,孙之浯再也忍受不住,哇的一声,跪地抱头痛哭了起来,周建安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缓缓的背过身去........
第373章 捷报到
看着孙之浯离去的背影,周建安心里有些压抑。
在他觉得自己能够改变历史的时候,历史偏偏给了他一个重击。
而这一击也让周建安看清了自己的实力。
洋河堡蒸蒸日上,可毕竟才刚刚开始,就如同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童一样,而此时的建奴,早已经是一个强壮的大人。
凭借着利器和出其不意,周建安可以给建奴带来一定的麻烦,可是光靠偷袭也是不可能长远的。
“所以,任重而道远啊.....”
周建安叹息一声,缓缓朝着营地走去。
京师,紫禁城,文华殿内
崇祯在此举行早朝,最近这些时间,在京四品以上有实职的官员每一次早朝几乎都必须到场。
无故不到场者,轻者会罚写俸禄,而严重者则很有可能丢官入狱。
这足以见得这段时间崇祯是有多么的紧张。
而今日,崇祯在早朝上,仍然离不开一个话题,建奴。
首辅刘宇亮正侃侃而谈。
“启禀陛下,此次建奴叩关,京畿附近所有州府的百姓虽大多入城得到了庇护,可如此一来田地里的庄稼却是荒废了,陛下,当务之急应该让南方诸省开始准备粮食。”
刘宇亮的话瞬间让崇祯有些火大。
现在朝堂之上讨论的应当是如何将建奴挡住,时期尽量不要在深入大明腹地才是重中之重,可现在他的这个首辅大臣想的居然是建奴走之后的事情,这让崇祯如何不头大。
可刘宇亮说的实在也是没有毛病,他若是反驳,倒是让刘宇亮有了日后争辩的借口,他脸色铁青着,心里不知道骂了刘宇亮多少次了,可嘴上还是说道。
“这件事就请刘先生多多费心了,百姓的事不是小事,天灾人祸,百姓何其苦哉。”
说完,崇祯便没有再给刘宇亮发挥的机会,而是对着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说道。
“杨爱卿,这保定府的战事如何了,各部调派是否妥当?”
杨嗣昌见崇祯点了自己,立马走了出来。
“回禀陛下,建奴自从由通州之后便分兵八路,最东边一路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目前恐已经抵达天津卫,而最西边的一路则是沿着太行山脉不停的南下,这一路建奴行军速度极快,根据战报,他们目前已经过了紫荆关了,大有进入山西的态势。”
“另外,根据各地呈上的紧急军报,易州,涞水,定兴等城皆已沦陷,城内百姓,少有幸免,陛下,建奴此次有大举南下之意,还请陛下速速下旨,将陕西,四川,湖广剿贼之精锐火速征召,以防不测。”
杨嗣昌的每一句话,都让崇祯脸上更冷了一些,说来说去,全是一些坏消息,压根就没有一条好消息。
听着听着,崇祯脸色阴沉,看着自己的靴子,默不作声,杨嗣昌见了,也是默默的回到了队列之中。
之后,兵部各官员也是站了出来,不断的说着各地的战报以及建议朝廷的一些举动,不过此时的崇祯根本没有心思听他们说话,两只眼睛仍旧看着自己的靴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旁的王承恩,也是看着崇祯模样,心里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其实崇祯在想什么,王承恩还是很清楚的。
各地接连失利,城池陷落,百姓蒙难,这对于崇祯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
而此时崇祯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刚刚杨嗣昌的话。
“陕西四川,湖广的匪患,虽然眼下看起来大多数都已经平息,可李贼罗贼等匪首依然还没有抓获,若是将洪承畴这个时候调出来,这些人再钻出来,振臂一呼又该如何?”
“又若是不调他们前来,按照现在的态势,卢象升恐怕也挡不住建奴的攻势了,难道就任由他们一路向南,朝我大明的心腹之地而去吗?”
“若是江南有失,我大明危矣!”
崇祯的内心不停的做着思想斗争,调与不调洪承畴等人,他实在是难以决断。
可一想到建奴正不停的在他的江山里攻城掠寨,崇祯心里就十分的难受。
“唉,只恨我大明缺兵少将啊,要是建安能早一些成长起来,就好了。”
崇祯摇了摇头,此时他再次想到了周建安,可他心里也非常的清楚,周建安所部不过是刚刚募集而来还不足一年的新兵,压根就不可能是建奴们的对手。
再说了,就洋河堡的一万兵马,就算来了京畿,又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建奴此次南下的总兵力,可在十万以上啊。
崇祯有些伤感,也不想再听官员们报丧了,他站了起来,正打算退朝之时,殿外忽然传来方正化的大喊声。
宫廷之中,大喊大叫,甚是失礼,崇祯刚想呵斥,可当他听清楚方正化喊的什么后,他瞬间愣在了当场。
“陛下,大喜,大喜啊!
总督天下兵马卢象升发来捷报,我军在易州与定兴一线伏击建奴八旗精锐获得大胜,大胜!”
方正化的胜字刚刚说完,他的身子便已经踏进了大殿之中。
只见他高举着卢象升发回来的捷报,扑通一下跪了下去、
“陛下,大捷,大捷啊!”
说完之后,方正化大口大口的喘起了粗气,这一路上他从宫门口收到捷报之后便没有歇一口气直接奔到了文华殿实在是累的不行。
崇祯有些激动,他竟然顾不得礼仪,直接大步朝着方正化走了过去,一把接过捷报,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刘宇亮,杨嗣昌,李邦华等人都伸长了脖子,都想看上一看。
看着看着, 崇祯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神情之中还夹杂着一些紧张,随着往后看,崇祯的表情又开始变得轻松起来,他脸上堆满了笑容十分开心的样子。
这同崇祯之前的表情,简直是判若两人。
“好啊,好啊,好啊!”
“想不到啊,想不到啊,京畿这十几万的大军都没有取的的战果,居然被这小子取得了,果真的后生可畏啊!”
崇祯说着,走了几步,将手中的捷报直接递给了杨嗣昌,后者接过捷报,赶紧打开,认真的看了起来。
第374章 周建安升官了
看完捷报,杨嗣昌将捷报递给了身后一众伸长了脖子的阁臣们,他此时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的笑意。
周建安的这道捷报,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看着崇祯笑了,他这个兵部尚书悬着的心也就落了一半了。
毕竟谁都清楚,在大明,兵部尚书可是一个高危的职位,在这上面简直是如履薄冰,必须要小心翼翼的才行。
可是即便如此,在杨嗣昌的指挥下,明军仍然被建奴打的是毫无招架之力,人家是想去南边去南边,想去东边去东边。
这一次叩关,清军建奴更是无法无天,居然将红夷大炮都给运了进来,那些小一些的州县根本经不起他们猛攻的。
若是照此以往,恐怕杨嗣昌的那些前任们的下场就等着他了。
不过好在,周建安是个及时雨啊。
杨嗣昌小眼神不由的看了看崇祯,见崇祯这副表情,他也算是放心了。
至于他周建安是跟卢象升一伙的,这些都不重要了。
一众大臣们相互传阅着,看过之人无不称奇。
阵斩建奴真鞑子数百,这要是说哪一位总镇立下的功劳,他们是一点都不称奇,可这么好的战绩,居然是一个小小的军堡千户办到的,这就够让人惊讶的了。
同时,当这些大臣们看到洋河堡几个字时,聪明些的都已经有些明白了。
洋河堡的动作不可能瞒的住所有人,朝中大臣们也只当做是皇帝的胡闹罢了,反正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让户部拨过银子,至于崇祯想试试,就让他试试好了。
可谁又能 想到,崇祯走的这一步棋居然还走成功了。
朝中不少东林党的大臣们互相对视了一眼,脸色有些不好。
皇帝脱离他们的掌控,这,不是一件好事啊。
崇祯可没有看到他们那些表情,他此时乐呵乐呵的,看着大臣们也看完了捷报,兴奋的说着。
“诸位爱卿,看吧,朕就说咱大明疆域万里,怎么会让着建奴在大明境内如此嚣张跋扈,几百级的真鞑子啊,这足够让贼酋心痛好一阵子了吧。
朕很高兴,朕很高兴啊。”
崇祯大声的说着,而下方的官员们则只是奉承了几句,却并没有一人顺着崇祯的话说下去,自己受到了冷落,崇祯的笑容也开始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还好此时李邦华站了出来。
李邦华跟卢象升有交情,这个周建安又是卢象升的女婿,并且还如此的有实力,李邦华很是喜欢。
李邦华与东林党算是比较亲近的,可他绝对不是东林党人,甚至不参与任何的党争,这也是为什么他被罢官以后一直没多少人帮他说话的原因。
所以他也不怕得罪人,直接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
“陛下,如今建奴势大,在我大明腹地横冲直撞,各地将士虽效死命,仍难挡之,甚有人妄言,建州骑兵不可阻挡。
臣认为周千户这一战乃是彻底击破了建奴不可敌的谣言,此事当传檄各军,增加将士们的士气!
另外,臣觉得此时此刻应该立刻对有功之臣进行大赏,如此一来,将士们必效死命!”
其实一般论功行赏,那都是战后叙功之后的事,现在谈为时尚早。
可在场的大臣们谁都看得出来,崇祯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当李邦华此话一出,崇祯的笑容再次灿烂了起来。
洋河堡一万余兵力,而周建安竟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崇祯之前数次有过想要提升周建安的想法吗,可奈何周建安未立什么大的功劳,强行提拔只会让其在朝中树敌,所以崇祯也是在等一个机会。
他也没有想到周建安居然如此争气,这个机会这么快就到了。
杨嗣昌看了李邦华一眼,而后又看了看那些已经对李邦华怒目相视的东林党大臣们,微微叹息一声。
其实这话他刚刚也想说,他虽然也不是东林党人,但是他可不敢得罪这些常常把君子挂在嘴上的人。
不过他是兵部尚书,崇祯显然也不会放过他,此时的崇祯正一脸笑意,眼神不断的提示着杨嗣昌说上两句。
既然有李邦华开口了,杨嗣昌再出来说两句也不碍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