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越就被活埋,我要横推明末 第118节

  “额,老孙,你咋来了,你不用去上任?”

  周建安有些懵。

  “上任不急,内阁和兵部的文书都还没下来,一应的人员也都没到位,我打算跟着老爷看看。”

  孙传庭靠近周建安,小声的说道。

  “额,你的意思是,你要跟咱们一路?”

  见孙传庭点了点头,周建安却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怪异的队伍越发的怪异起来了。

  不大的一支队伍,啥货物没有,护卫却不少,还标配了管家,可看了看崇祯的这一身打扮,也不像是地主啊。

  周建安撇撇嘴,带着孙传庭便继续朝着高阳而去。

  一路上,孙传庭犹如一个话痨一样,不停的照着周建安聊天。

  几乎是查户口的问话方式让周建安一阵无语,不过自己的那些事也不是很么机遇,周建安便都一一说了出来。

  而就这样聊着聊着,孙传庭很快就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

  “建安啊,可否看看你那把火铳,你看看,这荒郊野外的,影响不了谁。”

  原来是为了这个?

  周建安笑了笑,看来自己要是不拿出来的话,这一路是别想清静了。

  于是他想了想,便从马背上的麻袋里,取出了燧发线膛枪。

第205章 帝师孙承宗!

  不得不说,孙传庭确实是大明现有的文官中,能力最为出众的一些人之一了。

  只见他拿着周建安的线膛枪,在马背上不停的翻看,一边看,还一边问着周建安非常专业的问题。

  “建安,你这枪之所以能够如此的精准,很大的原因是这枪管里的弯线吧?”

  孙传庭一番仔细查看过后,便发现了这边火铳与他以往见过的火铳不一样的地方。

  在以前,军中的火铳中又以火绳枪鲁密铳最为精良,而火绳枪和这把线膛枪的区别,孙传庭也在仅仅看过一遍之后便找了出来。

  “没错,这种线我称其为膛线,因为有了膛线的存在,铅弹射出的时候,轨道便更加的稳定,使得准星更加的精准,不至于铅弹在击出也一定距离后便会四处乱飘的情况。”

  周建安没有任何的保留便直接说了出来,这种技术在没有发现之前,可能会比较神秘。

  可是行家看上一眼便已经可以明白其中大概的道理,既然孙传庭都看见了,再隐瞒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妙,妙啊,咦,建安,这铳的木柄上,怎么刻了这么多的印子?”

  孙传庭刚夸奖了两声,忽然看到枪托上周建安刻的印子,闻声,周建安看了一眼,脸上略微,不过还没等他回复,一旁的关宁已经迫不及待的向孙传庭炫耀了起来。

  “这些啊,都是咱家大人击杀敌人之后留下的印记,基本上每击杀一人就留下一个,看看印记也就知道啥了多少敌人了,而且这位大人,你恐怕还不知道。

  咱大人留下的这些印记里面,绝大多数的来源可都是建奴鞑子。”

  孙传庭的身份,周建安并没有暴露,也不叫刻意隐瞒,原以为孙传庭直接就去了保定上任了,谁知道会跟他们一起走。

  “什么,这里面绝大多数的印子都来源于建奴?”

  这下让孙传庭有些惊讶了,明军和建奴作战不是没胜利过,同时也斩杀过建奴。

  可要说一个人斩杀这么多的建奴,恐怕在整个大明军中都很难找出一个来。

  想到这里,孙传庭看向周建安的目光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他左右看了看,心里想着找个地方试试火铳,不过崇祯没有发话停下,孙传庭也就只能看着。

  在午时过后不久,一行人也终于是抵达了高阳县城。

  “高阳县城,似乎是在哪里听过,可一直之间有些想不起来啊,到底是什么故人能够让崇祯单独来一趟呢?”

  周建安看着高阳县几个大字,心里嘟囔道。

  而一旁的孙传庭则明显眼前一亮,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崇祯身边,紧紧的跟着,看来崇祯这位老故人,孙传庭也是认识的了。

  “不管了,进去一看就知道了。”

  说着,周建安快步跟了上去,高阳县城并不大,不过街道倒是收拾的挺干净的,不一会他们就来到了一座府邸面前。

  上面大大的两个字,孙府赫然出现在周建安眼前,看着周建安还看了孙传庭一眼,这孙府,不会是你的府邸吧。

  不过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事,孙传庭那可是山西人,没听说跟保定有什么关系的。

  忽然,周建安想起了什么。

  “方正化,去递交拜帖吧。”

  既然是微服私访,崇祯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排场,自然是要按照正常的礼数了。

  方正化点了点头,拿上拜帖便上前敲动了孙府的大门,不大一会,孙府的大门上开了一个小孔,一个门房朝着外面张望着。

  方正化赶紧递上拜帖,那门房也没有多话,回了一礼便赶紧进去了。

  还不到一刻钟,孙府大门猛地打开,一名身子骨十分硬朗的老者在一群人的陪同下快步朝着外面走来,这时,崇祯也从马车里走了出来、

  那老者眼看着就要跪下行礼了,崇祯赶紧跳下马,一把将他拉住。

  “孙师傅,切无多礼,我这次是来微服的,走,咱们进去说。”

  老者微微一愣,而后立马反应了过来,脸上堆着笑容,赶紧将崇祯等人给迎了进去。

  而后周建安让众人待在前堂,他则跟着崇祯进入到了孙府的后院之中。

  到了这里,那老者才郑重的跪了下来,口里说道。

  “臣,赋闲孙承宗,拜见皇帝陛下。”

  “孙师傅,快快请起。”

  崇祯赶紧将孙承宗给扶了起来,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孙承宗可已经七十五岁的高龄了。

  “果然是孙承宗!”

  周建安眼睛一亮,不停的观察着眼前这位老人,要知道孙承宗在明末也是非常出名的。

  其对付当时的后金更是游刃有余,让当时的后金前进一步都十分的困难,。

  但是其有利有弊,他的方法有些耗费钱财,加上他不拉帮结派,在朝廷里得罪了很多的人。

  所以他在督师辽东期间不停的被上奏弹劾,崇祯也没有顶住压力,迫于无奈之下,孙承宗只好辞官回乡,这一待就是七年之久!

  而也正是这七年,后金变成了大清,而后数年,建奴不断的蚕食辽东土地的同时还不停的派兵南下劫掠 。

  而周建安之所以对他有印象,那是因为他在依稀之间想起,在历史上的崇祯十一年,建奴破关南下之后,为了报复孙承宗以前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率军攻破高阳县城。

  孙承宗一家老小,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

  整个高阳孙氏,无一幸免!

  满门忠烈一词用在孙承宗身上,是在可是不过了。

  看着眼前这位身体还很硬朗的孙承宗,周建安由衷的佩服。

  此时的孙承宗也与崇祯,孙传庭两人不停的寒暄着,说话间,孙承宗正好看见了在一旁的周建安,不由的眼前一亮,他笑呵呵的对着崇祯问道。

  “敢问陛下,这位是?”

  崇祯一听,立马就介绍了起来,周建安也赶紧朝着孙承宗一拜,而孙承宗一听周建安居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千户之时,眼睛里透露出了一股奇特的光来。

  他仿佛知道了崇祯此行而来的目的一般。

第206章 孙家小少爷

  高阳孙府后院花园之中,崇祯,孙承宗,孙传庭坐在石凳上,谈论着当今态势,而周建安则站在一旁,替他们斟茶倒水。

  “陛下,您能答应出京城微服私访,老臣实在是感到惊讶不已啊、”

  孙承宗感叹着说道,崇祯能够出京看看,他可不止是惊讶,在看到拜帖的一瞬间,他直觉告诉他,这外面的崇祯绝对是假的。

  可是看着上面的崇祯私人的印章,再将自己书房里保存好的当初崇祯写给自己的折子一对比就知道,这印章绝对不是假的。

  当看到崇祯的那一瞬间,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崇祯也是如释重负的叹了一口气。

  “孙师傅怕是想说,他们怎会放朕出来是吧。”

  “他们?”

  一旁的周建安一听,眼睛一亮,难道这皇帝也不自由?

  而孙承宗笑了笑,不置可否,孙传庭也是一样,有些话崇祯能说,他们是绝对不能说的。

  就比如崇祯说的这句话,要是传到京师,恐怕他孙传庭仕途也就断了。

  孙承宗没有接这个话题,开始问到崇祯此来的目的。

  “老臣敢问陛下此来高阳恐怕不单单只是为了来看望老臣吧,国事繁重,老臣自然是懂的。”

  这老狐狸。

  崇祯看了他一眼,暗暗的说了一句,而后开口说道。

  “朕自登基以来,国事就没有轻简过,朕宵衣旰食,夜不能寐,比起处理政务的勤劳,恐怕在列祖列宗里面也算排在前列了,可是结果呢,辽东逐渐全部丢失,李自成,张献忠等反贼更是屡剿不灭。

  反正如此了,朕休息休息,有何不可。”

  孙承宗愣住了,没想到崇祯会这样说,老脸瞬间有点尴尬。

  不过崇祯还是继续说道。

  “此次朕打算一路微服私访到宣府去,而后返京,孙师傅反正无事,要不跟朕一起?”

  终于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了?

  孙承宗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陛下,老臣年岁已经七十有五了,没几年光景好活了,不想再涉及朝堂纠纷,还请陛下明鉴。”

  很明显,孙承宗会错了崇祯的意思了,他一直以为,崇祯此来不过是为了让他再次出重出朝堂的。

  而他对于朝中那些人只为了自己利益无休止的争斗早就已经厌烦。

  崇祯一愣,没想到孙承宗会错了意,而他这么明确的拒绝自己,让他有些丢面子、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再说话,而一旁的孙传庭此时微微一笑,出来打着圆场。

  “老太傅,陛下可不是这个意思,这次陛下出宫以来,少问政事,而亲百姓事,一路走来,感慨良多,陛下邀您一起,是打算同去宣府看看,听说咱们这位周千户,在宣府洋河旁修起了一座洋河堡,这里可不简单啊。”

  一听到说起了自己,正在打瞌睡的周建安瞬间醒了过来,而孙承宗也有些诧异的看向了周建安。

  “小子,你当真只是个军堡的千户?”

  孙承宗满脸不可置信,在他看来,周建安一个小小的千户,居然有资格护送皇帝微服私访,这是不正常啊。

  要么这周建安是有真本事的人,要么这周建安就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

  可是一个军堡的千户,能有资格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吗?

  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事。

首节 上一节 118/5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