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第424节

他的意识很明显,这些人敢闹事,不用秦军插手,他们这些人就开始收拾闹事的人。

李三羊带领他的队伍,排队领好碗筷,跟着秦军军官走进营帐。

他用木盘子,端着上面的碗筷。

这里有一双筷子,两个瓷碗。

李三羊看到营帐里面有几口大锅,里面传来浓郁的饭菜香味儿。

他闻到的这个味道,他不断的吞口水。

他看到其他人,喉结也不断起伏,所有人都被馋坏了。

李三羊跟着秦军军官排队,他看到前方的大锅中,有麻辣豆腐和鸡蛋汤。

旁边还有拳头大的黄色馍馍,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

但闻着它释放的香味儿,这应该是能吃的东西。

“每人一个窝窝头,一碗菜一碗汤。”

李三羊端过去碗,他看到秦军给自己盛了满满的两大碗,一碗菜一碗汤,又递给他一个馍馍。

盛好所有食物,他在军官的带领下,来到了营帐的外面一片空地中。

“你们就在这吃饭,所有人的碗筷,吃完饭去旁边池子里洗碗。

碗筷弄丢会受到惩罚。”

李三羊听到他们可以开吃。

他立刻先端起鸡蛋汤,很快把一大碗汤喝完。

实在是太渴了,鸡蛋汤又解渴又顶饿。

他喝完鸡蛋汤,咬了一口窝窝头。

这种类似馒头的东西,放在嘴中口感有些粗糙,咀嚼两下就有香味儿。

他一口窝窝头一口菜,很快就吃完饭。

胃里这一刻感觉暖烘烘,他已经不再感到饥饿。

秦军对他们太好了,给他们吃珍贵的食物。

………………………………

丁德贵走到苏河身边,道:“王上,各军的高级军官,我都已经通知到位,他们很快就会到达大都督营帐。”

“德贵,你去各军中通知消息,是否了解,现在明军俘虏是什么情况?”

丁德贵听到秦王的问话,他立刻回答道:“王上,我路过俘虏营时,像俘虏营的负责人,了解一些情况。

大部分明军俘虏,募兵当兵只是为了吃饱饭,挣一些银子。

军户那是没办法,他们世代都当兵。

这些人都把出征,当成了一种徭役。

明军之前在孟津县城,时常要忍饥挨饿。

他们很长时间,都没有吃饱饭。

我们提供饭菜,至少让他们能吃饱。

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口感不算太好,但窝窝头肯定管饱。

大部分明军俘虏在能吃饱饭的情况下,都服从我们的安排。

一小部分明军俘虏,怎么样都不服从管教,被俘虏营的军官特别挑选出来。

他们按照王上的吩咐,被送到各大矿场和山区危险的筑路队。”

苏河听完丁德贵的汇报,他吩咐道:

“俘虏营挑选出一批听话又身体健壮的俘虏,把他们送去新兵营训练。

其他的俘虏,等到后勤兵团大规模到来,把他们交给后勤兵团看管。

会有专人去培训这些俘虏,分配到急需用人的地方。”

丁德贵立刻把秦王的吩咐记下来,传达给管理俘虏营的军官。

苏河在大都督营帐等待,很快所有高级军官都来到这里。

这些军官心情很好,他们都在互相庆祝战争的胜利。

苏河直接开口说道:“我们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没有到可以庆祝的时候。

打下孟津县城,明军的精锐被我们围歼,特别是河南这里兵力空虚,我们是要继续行动。”

所有军官听到苏河这么说,他们都竖起耳朵,等待着苏河下达命令。

今后喝汤还是吃肉,这就要看之后能否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苏河盯着前方的大沙盘,开始安排各军的作战计划。

“第四军北上山西,拿下山西全境,消灭大同镇和宣府镇的明军。

在宣府镇等待主力大军的消息。

第七军南下占领河南剩余的地方,在开封与主力部队会合。

第三军和禁卫军东进开封府。

夺下开封府之后,北上大名府,直捣黄龙,拿下大明的首都。”

苏河布置完各军的任务,他说道:“各军的安排就是这样,具体的行军计划,由各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出发前多带些弹药物资,前方的道路更加难走,后勤部队运输物资的速度,可能会跟不上你们行军的速度。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现在就提出来。”

苏虎询问道:“王上,我们为什么不东进直接拿下山东。

拿下山东之后,能直接北上彻底包围顺天府,让崇祯皇帝无处可逃。”

苏河简略的说明,他这么做的原因。

“要给大明一个逃命的通道,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我们能正面击溃明军,夺下大明的江山,跑出去一个皇帝几个高官,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真要彻底堵死大明逃跑的路线。

他们把顺天府的百姓作为人质,或者与建奴勾结,放建奴大军入关。

这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麻烦。

有了能逃跑的道路,大明朝那些官员,就不会变得太过极端。”

苏河又回答了一些军官们的问题。

北方战场正式开始分兵作战。

各军从孟津县城大营这里,开始奔向不同的地方。

第249章 大明反应(上)

崇祯八年十二月三日。

杨嗣昌在怡红楼,接受朋友陈新甲的宴请。

“杨尚书,圣上钦点你为兵部尚书。

温体仁眼看着要倒台,内阁肯定会大换血,到时候杨尚书圣眷正隆,肯定能入阁。”

杨嗣昌听着陈新甲的夸奖,他想着现在朝廷的局势。

朝廷暗中与建奴议和,宁锦防线不用投入太大的银两维持。

但山西河南等地,防范黄衣贼和闯贼,还需要大笔银两维持军队。

南方士绅集体抗税,北方又多天灾,朝廷对地方掌控力减弱,收不到多少钱。

朝廷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开始逼迫大臣和勋贵捐钱,还停了大明宗室的俸禄。

皇五子朱慈【火真】突然暴死,坊间传闻崇祯皇帝无道,灾害应在他儿子身上。

杨嗣昌看得清楚,这就是哪个利益受损的势力恐吓崇祯皇帝。

紫禁城就是一座大筛子,里面的势力错综复杂。

崇祯皇帝根本没办法掌控紫禁城。

天启皇帝死的不明不白,大明好很多皇帝和皇子,死的不明不白。

崇祯皇帝只能停止劝捐,朝廷又收不上来税,每天打仗还花费颇多,大明朝廷直接破产。

这就是崇祯皇帝,派遣他去与后金议和的原因。

游牧民族,只是要一些财产珠宝、奴隶女人,很容易就能满足他们。

黄衣贼那可是要老朱家的大明江山,要士绅的命根子。

大明朝廷对待黄衣贼的主和派,只想拖延决战的时间,也没有人敢提出与黄衣贼议和。

崇祯皇帝对国库空虚无能为力,只能把压力转给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没有办法,现在能收到大量银两的事情,只能是清理积欠。

正常情况下,士绅只免除基本的田税,朝廷的加派比如辽饷,士绅也是要交。

但士绅有太多的方法避税。

朝廷的加派,士绅都是转移到佃户和自耕农身上,没办法转移的税,全部欠着。

士绅的势力极大,朝中有人。他们不交税,当地的县令也不敢催缴。

很多地方为了征税,还依靠士绅协助征税。

只要让士绅交税,就会闹出民变,我收税的官员立刻会被革职下狱,谁都不敢催缴。

有些地方的税款,被当地官员贪污,窟窿一直没有补上。

士绅的欠税和官员贪污的税款,就形成了地方庞大的积欠。

这就是一个马蜂窝,谁都不敢动。

温体仁没有办法,只能动这个马蜂窝。

他只在北直隶和山东,这两个北方没遭受兵灾又富裕的地区,推行这个政策。

收上来一大笔税款,处理一大批官员,保证了朝廷运转。

但温体仁这个做法,得罪整个官场,形成了倒阁浪潮。

反对声浪太大,杨嗣昌发现崇祯皇帝要扛不住,温体仁马上就会被崇祯皇帝罢免。

温党离开内阁,空出来好多内阁位置。

杨嗣昌没有资历担当内阁首辅,但进入内阁完全没有问题。

陈新甲看到杨嗣昌很高兴,他拍了拍手。

首节 上一节 424/10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