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67节

百姓恋家,一般轻易不愿意迁徙,只有那些被世家放弃,但又没有自己土地的隐匿丁口,才有可能愿意北上雍州拼一个出路。

至于左冯翊布防的问题,庞统建议的重点布防也没错,至少在左冯翊丁口彻底恢复前,或者是军屯形成规模前,是根本无法全面保障左冯翊的防务的,只能是重点布防,守住几个比较重要的要点城池。

经过诸葛亮这么一番抽丝剥茧之后,刘备总算是厘清了思路,按照诸葛亮的建议,做出了决断。

第一步,趁着如今北伐军还在长安,武力有保障的时候,先进行迁民,把左冯翊原本的数万百姓迁徙到右扶风去,充实右扶风人口。

第二步,从明年开始招募雍州郡兵训练,形成后备武力,再加上明年征发过来戍边的一万其他州郡兵,采用重点布防的方式防卫左冯翊。

这样,即使刘备明年带着北军撤回成都,赵云带着雍州兵团撤回凉州,问题也不会太大。

第三步,就是利用世家对雍州土地的渴望,开放雍州土地交易,允许外地世家进入雍州,以丁口和钱粮来换取获取雍州土地的资格,这样不仅能补贴一部分中央财政,雍州刺史部也能通过出售土地换取一部分地方财政,补贴一下这两年赋税上的损失。

经过诸葛亮的再三规划,一个详细的计划已经形成,这个计划之下,庞统和黄权自然没有意见,就是张溪这个新任的雍州刺史,也没有了任何意见。

因为按照诸葛亮的方案,左冯翊的耕地最多也就是荒废一年.权当是轮耕了,不仅不会荒废土地,反而有利于增加土地肥力。

左冯翊军屯的事儿,就这么讨论解决了。

但复设丞相的事儿诸葛亮闭嘴了。

是的,诸葛亮对此没有任何表态,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因为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如果刘备真的复设了丞相,这个丞相的职位,肯定是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当然也知道,因此,他在这件事情上,赞成也不是,反对也不是,甚至和稀泥都不是。

既然说啥都有错,诸葛亮索性什么都不说,一切听从陛下安排就是了。

可诸葛亮可以不说,其他各部首脑,包括从荆州过来的徐庶,王基,汉中过来的刘巴,法正,甚至是张溪,张飞,都有话要说。

倒不是说大家都反对复设丞相,只是有些事情的后果,必须要考虑清楚。

比如徐庶和王基,这两人就是站在荆州军团和官员的立场上,在考虑复设丞相后,给荆州带来的影响。

没办法啊,荆州情况特殊,距离益州和雍州都太远了,往来交通又相当不便,因此一直都是关羽以大将军身份在总督管理的。

一旦设立丞相,总摄三省六部后,荆州这边是不是也要一起纳入管辖范围。

如果要的话,那荆州世家和荆州官吏们,多少会受到一些利益侵犯,王基和徐庶虽然都不是荆州人,但他们如今在荆州当官,必须考虑到影响。

荆州是不是还能维持跟以往一样特殊的地位,对荆州世家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徐庶和王基,希望刘备在考虑复设丞相后,对丞相的权利,以及对荆州的特殊地位加以考量,能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策略来应对这个事情。

而法正和刘巴有想法,就相对比较复杂一些了。

一方面,法正和刘巴是站在自己职责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法正是尚书令,负责全国政务的执行一旦有了丞相来总摄政务,无形当中就是分薄了法正尚书令的权利和责任。

刘巴掌管户部,目前来说也是唯一一个有权利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人如果突然头上多了一个丞相来制衡自己,很多事情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展开了。

当然,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刘巴和诸葛亮的经济理念,是存在一些严重分歧的。

这年月,当然搞不来自由经济,因为两人在对经济的大立场上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由国家出面管控经济。

但刘巴认为市场还是需要给予一定的自***的,有些事情国家只能因势导利,不宜用太多的政令去干预市场。

而诸葛亮却认为,国家应该全面掌控经济,对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否则在这个时代脆弱的小农经济下,百姓是绝对斗不过掌握大量资源的世家大族的。

两人对此,一直是存在争论的。

另一方面,法正和刘巴两人,也得站在东州派的立场上想一下。

原本的三省,荆州派一人,东州派一人,皇权派一人.除了益州派倒霉催的没有***话语权外,内部权利结构还算是比较平衡的。

但如今皇权派的诸葛亮一旦成为总摄三省六部的丞相,那么这个中书令谁来接任,会不会影响朝局架构,从而影响到各自的利益分配。

因此,法正和刘巴,倒是非常直接的表达了,对复设丞相一事的反对。

不变比变好。

而张溪.张溪倒不是反对诸葛亮出任丞相,他反对的,是刘备复设丞相之后的后遗症。

一个国家的行政体系,最好在一开始的时候架设完毕,可以有调整,但尽量不要有大的框架变动。

张溪当初之所以提议「三省六部制」,一方面是为了分权,避免出现汉末权臣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容错率。

国家制定政策,多部协商,总好过丞相一言堂,这样就能减少百姓因为当权者的一己私欲而遭罪。

可如今刘备复设丞相,张溪担心,这个职位会跟汉武帝设立大将军一样,成为以后朝政体系的一部分这就不是张溪希望出现的了。

张溪相信,诸葛亮当丞相,肯定会让百姓过得更好,他的能力,品德都值得人信任.可一旦丞相总摄三省变成一个制度的话,那后续的继任者能不能做到诸葛亮这样,会不会出现权臣,佞臣,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张溪反对的,是刘备因人设事,再因人废事的这种做法。

非要说的话,张溪属于建制派,他希望用制度来约束官员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官员去创造制度。

朝政方面的异议,大概就是分成以上的三派,各自争论不休。

而军方.张飞和赵云,同样也有话要说。

两汉之间,丞相的权利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孝武皇帝分设大将军管理军务后,丞相就不再有资格插手军权了张飞和赵云两人,就想问清楚,这个复设的丞相,有没有资格插手军务。

这个问题吧,你别说,还真的有点问到刘备了。

按照刘备的想法,现在就算复设了丞相,也不至于再让丞相去插手军务.他还没死呢。

可万一哪天,自己过世,阿斗继位你让阿斗掌握军务,你能放心?!

是,是可以让张飞,赵云等人帮忙看着可三弟和子龙的年龄也不小了啊,能看几年呢?!如今依然不算天下太平,天下三分,谁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另外两方势力,如果丞相不能插手军务,一旦对外征战的时候,内朝和外朝不能形成合力,军政不能齐心,这要是出点啥乱子,那才是要命的事儿。

所以,刘备认为,自己走后,丞相肯定是要开府治事,仪同三司的,军务肯定要插手。

但如今张飞的问题又给自己抛回来了军权这东西,真的能随便让出去么?!

军权好放,但将来要收回来,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不用去怀疑,确实是君臣相得,刘备相信诸葛亮的人品德行,也相信诸葛亮在自己百年之后,会全力辅佐阿斗可你能保证诸葛亮挑选的继任者,也是这样的人?!

到了那个时候,跟随刘备的老一辈文成武将应该都死的差不多了吧,就是稍微年轻一点的张溪,关平,寇封等人,应该也都垂垂老矣万一阿斗信错了人,再让别有用心之人掌握了军权,那岂不是要出大事?!

曹操这个前车之鉴,可不远啊。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刘备留下张溪这个后手,可一旦张溪没有军权在手里,也一样很难去帮阿斗排忧解难啊。

所以.军权到底要不要给?!

或者说,能不能想个办法折中一下——军权可以给,但只能给诸葛亮?!

但.这总得有个由头和说法吧?!

第六百九十六章 私宴

关于复设丞相一事,刘备召集众人,商议了许久,依然无法做出最后的决策。

因为始终无法界定和规范丞相手中的权利。

如果只是单纯让丞相负责朝政的话,那么中书令这个职位也一样能做到,根本不需要再复设丞相。

刘备复设丞相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自己百年之后,阿斗没有积累足够的统治经验之前,让诸葛亮保驾护航一段时间。

可这里面的度,很难把握。

刘备信任诸葛亮,但各方利益团体的反应,刘备也必须考虑到。

如今可不是历史上刘备夷陵战败的时候,如今的大汉蒸蒸日上,甚至人才也没有多少凋零,原本在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大才们,如今都活的好好的呢。

比如法正,比如庞统,比如刘巴,比如张飞,关羽。

事实上,这些人多少在内心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刘备一定要复设丞相,让诸葛亮来全权主持朝政。

即使嗣君真的缺乏统治经验,可有如此多的老臣保驾护航,不比让诸葛亮全权负责朝政要来的更好一些么?!

起码,不用担心诸葛亮大权在握,坐大生变的嫌疑啊。

不是所有人,都跟刘备信任诸葛亮一样,无条件信任诸葛亮的人品的,更何况,一旦让诸葛亮成为丞相,掌握军政大权,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这些人,以及这些人背后势力团体的利益。

这样来回的拉锯,闹的刘备也有点烦了。

刘备的身体,在卫汛的调理下,虽然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但身体条件确实是不如以前了,这个冬天过的,确实不算多么的舒心,再加上议事不顺,刘备的心情也很糟糕。

想来想去,刘备觉得,得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把复设丞相一事达成共识,然后才有机会利用手里的权利来强行推动复设丞相一事的成立。

因此十二月中旬的某日,张溪接到了刘备的私人书信,邀请张溪前往刘备在长安的行宫赴宴。

不是诏令通知,而是私人书信刘备以私人的身份设宴,邀请张溪参加而已。

这种事儿已经有五六年没有过了吧?!

自从刘备自称汉中王之后,考虑到威仪和礼仪,同时也是为了强调君臣有别,刘备就很少用个人身份设宴邀请臣下了如今突然接到刘备的私人宴会邀请,张溪也着实有点意外。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请你赴宴,不管是私宴还是公宴,你都得去不是么。

张溪自然是准时赴约了。

等到了刘备的行宫内,扫了一眼来参加宴会的人后,张溪明白这还真的是一场私宴。

赴宴的人并不多,只有寥寥数人。

车骑将军张飞,卫将军赵云,中书令诸葛亮,左将军徐庶,最后加上张溪这个前将军。

很显然,这是目前在长安,跟随刘备时间最久的臣子们,聚到了一起。

而刘备,也没有跟以往设宴一样,最后一个出场,而是真的跟私人宴会一样,从一开始,就在行宫门口等候诸人的到来。

人不多,到来的时间相隔也不久,刘备亲自迎到殿内入座。

「前些时日,诸君忙于国事,难得有瑕,备也不便叨扰。」刘备一边笑着,一边说着开场白,「可如今已近年底,诸事皆告一段落,备亦难得有瑕,特设此私宴,请诸君一会。一者,甚久未与诸君宴饮长谈,二者,元直难得远来长安,权当给元直接风洗尘。」

刘备这话说的,徐庶一听,于情于理都得做出回应。

因此,徐庶立刻站起来,躬身告谢。

「陛下如此厚爱,庶感激不尽。」

刘备听了,却是笑着连连摆手,再次说道,「元直不必如此。此番宴请,乃是故交私宴,宴上只有故交,并无君臣,元直无需如此多礼。」

刘备再三强调私宴,连宴上并无君臣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很显然,这就是要定下一个基调——今天是自己聚会,说话不需要顾虑。

如今这个时代的君臣之防,还没有后来那样严厉,再加上刘备本人的性格,还真的没有人觉得刘备这是在客套玩心眼。

再加上.

「大哥之言甚是。只可惜,二哥身体不适,禁不起长途跋涉,又得留守荆州若是二哥也能来长安,我等兄弟齐聚,方是美事啊。」张飞不无感叹的说道。

张飞这话一说,立刻引来了刘备的一阵唏嘘,同时,也彻底坐实了这次聚会的基调。

就是私人聚会而已。

打这之后,张溪,赵云,诸葛亮三人,才算是稍微放松了一些。

诸葛亮其实多少猜到点刘备今天设私宴的目的,他依然不太好说话,所以多少有些绷着。

赵云是因为性格问题,他本身为人处世就比较厚重,如今刘备又是大汉天子了,即使是私宴,刘备可以不注意礼节,赵云不能不注意君臣之别。

至于张溪张溪就纯粹是想的太多,受到上辈子那些所谓帝王厚黑学的影响,他是真的不太相信,一个人坐到了君王的地位,还能跟以前那样跟属下宴饮同乐。

谁知道那句话说不对了,皇帝就翻脸了。

虽然张溪也不是不知道刘备的性格和为人,但刻在张溪骨子里的谨慎小心,让他下意识的就会多想一些有的没的。

首节 上一节 467/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