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4节

二爷这个人轻易不服人,但一旦服了那就是真服,绝对不带打折扣的那种。

嗯......等到华容道之后应该就会好了。

就这样,在有了诸葛亮挺大梁之后,张溪的工作量明显减轻了不少,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的教育一下小邓艾了。

依然还是教授的《礼记》,不过现在已经教到了第二篇《曲礼下》了。

教孩子这种事儿,都是一开始的时候比较困难,等到孩子慢慢习惯了教学进度,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再加上邓艾这个孩子真的很聪明,虽然一开始认字解字费了些时间,但接下来讲述经义的时候,理解速度一下子就提了上来,而且这孩子还挺善于举一反三的,有时候问的关于经义的问题,张溪都会楞一会儿,回答不上来。

闹得张溪没办法,为了自己这个师父的面子,只能偷摸拿着书,去请教徐庶......这让徐庶也很头疼。

原因无他,张溪和徐庶,都是寒门子弟。

两个寒门子弟,虽然各有各的擅长的地方,自认实务上不比所谓的世家弟子差......但真要论起经义这个东西,他们是真的不太擅长。

经义这玩意儿,在这个年月是属于世家的特权。

这年月的书籍受到载体的限制,一字一句都相当的精炼,又没个标点符号的,所以经常会出现因为断句或者用字的不同,造成的解读不同。

这时候就会有一些大儒站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籍进行解读,而这些解读最后就会变成经义。

可这年头,能有机会大量翻阅古书,又有时间可以做这种注释研究的人,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人。

也因此,为了保证世家大族的地位,也为了掌控这些知识的解释权,这些经义就会被世家大族私藏起来,成为秘而不宣的东西,有些带有经义注解的书,根本不可能让寒门弟子看到。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来吧——寒门弟子撑死了就是学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没人教你了。但世家弟子不管资质如何,至少都能上完高中,厉害的可以一直上到研究生毕业。

因此,即使是像徐庶这样走「成考」路线自学成才的人,对这些经义也不熟悉啊,没办法,只能让张溪去请教传统的世家子弟诸葛亮。

诸葛亮是琅琊诸葛氏的传人,虽然这些年琅琊诸葛氏也落魄了,但到底落魄的时间不长,不像张溪和徐庶都是从爷爷那辈就开始落魄的,人家诸葛氏在爷爷那辈可是朝廷中央官员。

诸葛亮对经义的理解,显然要比徐庶和张溪加起来都要强,应付一个小小的邓艾自然是手到擒来。

不过也因此,诸葛亮对张溪的这个小徒弟,有了那么一点兴趣,随口问了几个关于邓艾的小问题。

张溪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处,本来一开始张溪就打算推荐邓艾跟诸葛亮学兵法来着,正好遇到诸葛亮问起,赶紧的把自己的小徒弟给夸的天上有世间无的。

「吾徒甚美,然其欲学兵法,溪虽欲教授却不知其法,实是教不得他......唉,惭愧呐!」

张溪装模做样的说着,一边说还一边观察诸葛亮的反应。

结果最后诸葛亮就是笑笑,啥也没说,注释完经义,就把书还给了张溪,然后以公事为名,把两个人送了出来。

张溪真心纳闷,这个诸葛亮,未免太小气了吧?!

不一样是收徒弟么,你有心思收马谡,还有心思专门抓一个姜维回来培养,这个送上门的邓艾,你咋一点反应都没有?!

张溪不懂,正好徐庶又在身边,张溪跟徐庶吐槽了一下,顺便寻求一下徐庶的意见。

结果徐庶比张溪更不懂。

「既是元长高徒,为何要让孔明来教?!」徐庶惊讶的说道,「若是将来小艾儿出师了,元长荐于孔明尚可,可如今小艾儿一本《礼记》尚未学全,元长却要荐于孔明,于礼不合吧?!」

嗯......对哈!

张溪明白了,这事儿,锅全在自己身上。

这年代的教育规矩,拜了一个老师,你就只能跟这个老师学,一直学到老师觉得教不了你了,你可以出师了,这才会给出文书证明,之后你是另寻名师还是出仕,都可以。

但如果是在拜师学艺期间再跟别人学艺,这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如果两者是好友,又或者像张溪拜托徐庶那样,只是临时的代教代看一下,这个问题不大。

但诸葛亮和张溪的关系可算不上好友,撑死了算同僚。而张溪的话外意思,还是让诸葛亮教邓艾兵法这么重要的知识......诸葛亮才不会理会张溪呢。

想要找学生,可以自己去找,这个世界上聪慧的人多的是,没必要跟张溪去共教一个学生。

张溪明白了诸葛亮的想法和顾虑,知道这事儿短时间内也没法解决......起码得等自己教完邓艾《礼记》后,才有理由可以让邓艾出师,然后推荐给诸葛亮。

但是呢,张溪也不是没有办法。

从这天以后吧,每隔个半个月的,张溪就带着小艾儿去左将军府,打着求教经义的旗号拜见诸葛亮。

咱先不着急推荐,但咱可以先混个脸熟嘛。

再说了,就小艾儿这个聪明劲,万一诸葛亮真的喜欢上了,说不定也有提前教的可能呢。

只是这么一来,闹得诸葛亮很是无语。

张溪的那点心思,诸葛亮当然是看的出来的......但有一说一,诸葛亮虽然很欣赏邓艾的聪慧,但对邓艾却没有太多的好感。

诸葛亮承认,邓艾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什么都很快,最重要的是求知心很强,很会举一反三。

这些诸葛亮都承认,也知道邓艾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

但诸葛亮不太喜欢邓艾藏在心里的那股子傲气。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

这是诸葛亮对于为人处世之道的理解。

但是小邓艾不同,他从小就没了爹,一直是母亲培养他长大的,而邓家的那个情况,你要说邓艾一点都不知道,那也不可能。

再加上口吃的缘故,一直被人嘲笑,邓艾越心急说话就越不利索......时间长了,邓艾多少是有点性格焦躁,看不起同龄人的同时,又非常想要证明自己。

诸葛亮对这样相性的人,不是太喜欢,因此也从来没有要亲自教授邓艾的想法。

但看在张溪的面上,诸葛亮又不好说什么,只好委婉的提了好几次——徐庶是个很好的老师。

徐庶的性子吧,虽然很洒脱,但骨子里也是有一种自卑的,一种出身寒门的自卑。

小邓艾应该会比较适合徐庶的审美,而且徐庶的军事水平也不差,起码在这个乱世里也是排的上号的,何必来找自己呢?!

其实诸葛亮心里最适合小邓艾的老师也不是徐庶,只是那个大脸盘子吧......嗯,算了,还是不要教坏了小邓艾比较好。

张溪倒是没听出来诸葛亮的暗示,依然坚持着带着小邓艾跑去找诸葛亮。

但是小邓艾这个敏感的小内心,却是有点受不了了。

一个,是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诸葛亮并不喜欢他。

虽然每次请教经义,诸葛亮都是认真的回答了他,不懂的地方也会讲解的很详细......可那个态度,跟师父和徐师长对他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个,小邓艾也不想自己的师父总是带着自己上门求人,这会让人觉得自己师父的学问不如诸葛亮的。

虽然张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就是不如诸葛亮。

全历史书你找去,能找到几个人比诸葛亮更强的?!

但是邓艾不那么认为,他不想让师父低人一等,尤其还是为了自己这个学生上门求人。

所以呢,从那以后,邓艾在经义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默默的记下来,打算等以后自己出师了再去请教别人。

到那个时候,别人问起来,自己也可以说是学习的时候不专心,老师讲了自己没记住......是自己的问题,不是老师水平不行。

再然后,张溪突然发现,小邓艾的学习进度「唰」的一下,跟坐了火箭似的,超级快啊。

《曲礼上》学了两个月,却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学完了整部《礼记》。

张溪觉得小艾儿这是在糊弄自己,不懂装懂。

但以张溪的经义水平,还真的考察不出小邓艾到底是不是在糊弄自己。

有心拜托诸葛亮帮忙考察一下吧,可最近诸葛亮很忙。

不仅诸葛亮很忙,徐庶也很忙,刘备就更忙了。

这小半年一过去,又到了深秋季节了,粮食收割完了,也到了可以用兵的时候了。

这日子口,宛城那边果然又开始了异动,而这次的宛城大将,换成了夏侯惇。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

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正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这本书终于要上架了。

很突然的接到了责编大人的通知,说我这本书再不上架就会错过很多机会。

说实话,我也很懵逼。

看过我以前作品的人应该知道,我写书基本是个人兴趣,因为脑子里有些话不安分,所以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所以之前的作品完全是免费的,从不签约。

这是我第一本签约的书,很多规矩都不懂,很多事情也不了解,所以现在这么突然的上架,我自己心里都有点忐忑,怕大家骂我不提前说一声。

上架是好事儿,但对我来说还是头一遭.....我也不知道上架后会变成什么样,不知道会不会扑街掉。

嗯......大概率会吧。

嘛,算了,都是自己做的选择,我认了。

接下来要跟大家说一下关于这本书的事儿。

很感谢大家的收藏,推荐票和月票,这是我最想说的。

以前写书我不签约,所以这些对我都无所谓,但这本书不同,我几乎是每天都盯着这些东西。

虽然我到现在都没搞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但看着这些东西增长,就感觉到自己写的东西受到了别人的认可。

很有成就感。

顺带一提,各位写的评论,我每条都有看,不管好的还是.....嘛,也没啥坏评论。

大家还是对我挺好的,都没有骂我的,就是有反对意见也基本都是言之有物的,算互相讨论的范畴。

这点挺开心的。

但是呢,里面有几个事儿吧,我还是想说一下。

首先,是关于这本书的背景设定方面的。

这本书,我选择的是架空历史......一个夹杂着演义线和历史线的世界。

关于这一点,有位书友的评论很到位,就是我所想的那样。

历史线太扁平了,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字就结束了一场重要的战役,写的太干燥。演义线大家都熟悉,写的人也太多了,写不出新意来,不管写怎么改变,你都能在其他作者那边找到痕迹。

所以我就想着,如果有一个夹杂着演义线和历史线的世界,让你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好像有先知先觉的本事,但又好像总会有些区别......说不定也是一种思路。

但剧情不管如何发展,人物性格方面,我始终是尽量按照史实线来描述的......其实我也不喜欢看那种把历史留名的名臣虎将当白痴的小说。

历史书很大,大到可以装下上下五千年。

历史书又很小,小到容不下一个普通人的名字。

能在历史留名的,哪怕是作为女干臣佞臣,他都有自己的本事,也有自己的脑子.....呃,司马衷这类的除外,他们是天生占据高位,虽然也有脑子,但真不多。

说完背景设定,来说说主角的问题。

主角呢,不是一个英雄。

以前看小说啊,总说什么主角多了一千多年知识,然后主角就吊打了古代各路英雄豪杰......先不说这些英雄豪杰是不是白痴的问题,我一直在想,你脑子里真的装的下一千多年的知识么?!

现代社会确实信息大爆炸了,但很多信息都是流于表面的,你知道一件事物可以这么做,但不查百度,几个人能知道他到底应该怎么做?!

虽然说在小说里寻找真实感的人脑子有坑吧,但我尽量还是想写的真实一点。

主角不是完人,他有自己的缺陷,没法指望一个现代社会的灵魂可以很快的接受乱世这种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有些胆小,有些迟疑,也有些不符合这个时代价值观的善良和懦弱,都是无可厚非。

主角的性格问题,我后期会慢慢的调整,请大家耐心一点。

最后,再说一下节奏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4/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