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34节

而最让曹丕有气无处撒的是——特么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

当初为了让这群世家大族在禅让代汉的问题上闭嘴,让大魏代汉具有合法的正统性,曹丕跟世家大族们做了一些不可言说的交易——曹丕允许这些世家们在一定程度上隐匿土地丁口,换来了这些世家们对他称帝的支持。

这不是啥不得了的事情,后汉的光武帝刘秀也被世家逼得不得不这么做,导致「度田事件」不了了之.这中间虽然有光武帝分化手段的作用,同样,这种必要的妥协,也是一种手段。

可曹丕是真的没有想到,这帮世家们居然这么贪得无厌,短短五年的时间,就硬生生吃掉了三成的屯田民这还是在洛阳,要是在其他地方,曹丕都不敢想,屯田制度被破坏成什么样了。

至于什么勾结屯田所,擅改缴纳粮草比例,把曹操定下的五五分账的比例改为六公四民,甚至七公三民的事儿.比起侵吞屯田丁口的事儿来说,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已经是大大的超出了曹丕的预料了,真的,有时候啊,曹丕都想着,要不索性翻脸一次,好好的整治一下这些无所顾忌的世家大族们可惜,现实情况不允许。

如果曹丕真的能东扫江东,西灭蜀贼,真正意义上做到一统天下,那曹丕还真的有这个雄心来整治一下世家的问题曹丕也不是那种短视之徒,世家这种天生跟皇室对立的东西,就算不能彻底消灭,肯定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了。

但可惜,如今的局势,别说曹丕,就是大魏,一个应对不好都有江山不稳的可能再气,也是自己造的孽,必须得自己忍着。

现在曹丕唯一能安慰自己的,那就是自己还年轻,才不过三十多岁.还有时间。

但不管以后的时间如何,现在的难关,还是要过的。

屯田民的事儿,不能不管,但不能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去跟世家们翻脸。

所以.

「子扬先生,卿适才所言,与世家相议,共抗蜀贼之事.可有章法?!」

曹丕那个憋屈的啊。

明明有着更好的办法,但偏偏,现在必须要用这种去求人的策略不憋屈才怪咧。

而刘晔也是错愕抬头.地砖上的花纹,终于不能吸引刘晔的注意力了。

说真的,刘晔是真的没想到,曹丕居然选择了这个名义上的中策,实际上的下策。

你去跟那帮世家大族们商议「借兵」的事儿,还不如跟孙权认怂结盟.这么做虽然丢面子,但一旦孙权真的再次背刺荆州,南阳之围迎刃而解,同时还可以让刘备孙权的联盟破裂,天下回到三足鼎立的局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魏始终要以一敌二,腹背受敌。

而徐晃等人率领禁军回援的话,长安三辅兵力充足,刘备自然也无法进军三辅。

而刘备的大军无法攻克长安的话,即使他占据了眉县,散关等地,也不长久,反而要分散兵力驻守,同时耗费粮草等到天下有变,大魏要收回这些地方,也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以说,这是损失最小的一种做法.除了你曹丕丢了面子。

当然,即使如此,这样的策略,在刘晔的计划中,也不过是中策而已毕竟大魏的立国基础是禅让代汉,怎么可能允许还有个其他天子跟自己并列呢。

在刘晔的策略中,真正的上策,还真的是刘晔给曹丕献的下策——征召屯田民为兵。

虽然因为之前的一些政治交易,曹丕对世家大族的一些特权给与了默许但这毕竟是皇权社会,皇帝默许了,你可以做,皇帝真要翻脸了,世家大族也未必有这么大的魄力,非要跟皇帝对着干。

尤其是屯田这个东西,世家要想从中获利,有的是办法,曹丕又不是要学光武帝整顿世家,没收世家侵吞的土地.这帮世家,不会因为一些不涉及到根基的利益,轻易跟皇帝翻脸的。

因此啊,在刘晔的策略中,曹丕完全可以利用如今的局势压力,以征召屯田民为由,把屯田制度下的屯田民重新掌控回自己的手里.也许会因此付出一些代价,也要承受一定的动荡,但在刘晔看来,这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比起刘备那边已经试行了快十年的鱼鳞图册制度,大魏这边的一些制度,更加符合这些世家大族们的利益,世家大族不可能因为屯田民的事儿,真的跟曹丕翻脸,去逢迎刘备的。

可刘晔是真的没想到,曹丕居然没有这样的魄力,连在屯田民的事情上跟世家冒险对弈的魄力都没有,反而选择了真正的下策。

你要真的求到世家头上去,那么别说屯田民,就是其他的权利,可能你也要因此丢失.为了守住南阳和关中,这个代价,真的值得么?!刘晔一时间,还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回答曹丕。

他就没想过曹丕会有这个选择。

其实,刘晔说了这么多废话,还把屯田民的事儿列为下策,不过是为自己的下半生考虑而已。

在刘晔看来,曹丕应该是会选择征召屯田民的事儿来解决现在兵力短缺的问题,而到了那个时候,出这个主意的人,必然会被世家嫉恨刘晔说这是下策,不过是为了撇开关系而已。

反正我刘晔说了是下策了,是天子乾纲独断.你们这群世家,有能耐怼天子去啊!!!

本来刘晔都已经把借口全想好了,结果曹丕居然给自己来这么一出.这叫什么事儿?!

真的,站在魏臣的角度,刘晔真的该劝劝曹丕,总得听出点好赖话吧,给你上策你不选,你非要选个下策?!

但站在自家的立场上,站在自己后半辈子的立场上真的要自绝于天下世家么?!

刘晔没这个胆子。

而就在刘晔纠结之际.内侍突然进入德阳殿,向曹丕回报,太尉贾诩求见。

曹丕一听贾诩到了,当即也顾不得询问刘晔的意见了,起身到门口迎接。

一方面,贾诩的身份极高,身为三公之一的太尉,同时又对曹丕有恩义在身,曹丕出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一方面比起刘晔,曹丕还是更相信贾诩。

这个老狐狸,面对如今的情况,一定还有其他的办法的。

第六百四十六章 退避三舍

贾诩可不是自己来的洛阳,他是被曹丕一封私人书信,给招到洛阳的。

这事儿,还得从满宠离开洛阳,前往长安督军开始说起。

本来呢,曹丕这次出征,至少从纸面阵容上来看,文臣武将是真的不少。

文臣方面,有蒋济,刘晔,满宠,贾逵,孙资,刘放等,武将方面,有曹真,张郃,郭淮,张辽,徐晃,曹休,司马懿等,可以说是济济一堂。

但这个打仗吧,就是这样,打着打着,曹丕把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这才发现,好像自己身边,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了。

武将倒还好说,毕竟这些将军基本都是驻扎一地,而且明显还都够用,暂时不用着急。

但谋士这边,曹丕发现自己身边除了一个刘晔勉强还能出主意外,剩下的都是玩政治的。

军略这个东西,跟政治是真的不一样,孙资,刘放两人虽然政务娴熟,但终究对军略的理解相当的浅薄,指望他们出主意给自己,那曹丕还不如问刘晔呢。

因此,曹丕发现自己谋士不足后,立刻给身在邺城的贾诩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择日南下,来洛阳这里给自己参谋军务。

而贾诩呢贾诩确实是个老狐狸,非常擅长浑水摸鱼。

可也正因此,贾诩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摸鱼,天子会觉得高兴,什么时候摸鱼,会让天子觉得难受因此,贾诩在接到曹丕的私人信件后,根本没有多做准备,当天就直接坐车架离开邺城,南下直奔洛阳。

这才在这个关键时刻,来到了曹丕的面前。

曹丕看着已经七十多岁,一脸风尘仆仆,但依然赶到洛阳听命的贾诩,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感动。

本来曹丕的意思,是让贾诩先好好休息一下,恢复一***力,明天再议事,但贾诩拒绝了。

「陛下,老夫来时,闻听前方战事颇紧,还请陛下细言之,军情紧急,不可耽搁。」

贾诩这话说的,又一次把曹丕给感动到了。

看看吧,这就是你们这帮世家嘴里的「无德之辈」.大敌当前,「无德之辈」想着为国出力,你们这帮「有德」的世家大族们,就惦记着挖我的那点屯田民。

特么谁才是真正的「无德之辈」?!

曹丕感动之下,也不想驳了贾诩的面子.当下,拉着贾诩,赶紧说起了如今的前线战况。

而贾诩嘛贾诩心说我就是客气客气,这么说不显得我一心为国嘛还真的就直接商议军情啊?!

可听着听着吧,贾诩脸色也凝重了。

战况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确实是不能再久等的,耽误一天的功夫,都有可能会出大事儿。

但有一点,贾诩是真的很好奇——前线的那帮将军们,到底是怎么了?!集体降智了?!怎么能打成这个样子的?!

贾诩是真的不理解,三线战事,除了南阳张辽那边是自家主君瞎指挥造成的后果,另外两线的将军们,对这样的战况,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尤其是关中方面。

固然,关中战事失利的主要责任,是夏侯楙的不战而逃,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的战事之中,郭淮,曹真,张郃三个人,拖拖拉拉,犹犹豫豫,决断瞻前顾后,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深陷困境不思快速突围,居然还幻想着反攻眉县你们这帮人就没想过万一反攻失败后,整个关中和三辅要承受什么样的损失么?!

怪不得天子都不跟自己玩客套了呢,如今的战事,确实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关头了。

而贾诩一边皱眉,一边询问天子,对如今的局面,天子可有决断。

如果曹丕有决断了,那贾诩就不会越殂代疱,只会在曹丕决断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建议和修改,绝对不会去反对曹丕的决断。

如果曹丕没有决断,这时候贾诩才会选择说出自己的决断,给曹丕提供参考。

这就是老狐狸的生存之道。

因此,当曹丕说了刘晔的上中下三策,以及自己的想法后,贾诩只是简单的瞄了一眼刘晔,对刘晔的上中下三策,却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实话实说啊,虽然刘晔的策略里包含了太多的弯弯绕绕,但贾诩一眼就能看出,刘晔的策略中,所谓的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曹丕如果执行这个策略,虽然有些风险,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应对方法但很显然,曹丕对这三个策略都不满意。

既然天子对这三个策略都有所不满,那贾诩干嘛还要去评价,这三个策略,到底哪个更好呢?!

天子问自己的,是自己有没有什么谋略,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而不是让自己来帮天子在这三个策略中做出选择。

因此,贾诩对着目前的形势,各种情报分析文稿,认真的阅读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始琢磨用词。

「老臣倒是有一计,只是有些欸.」

贾诩这个吞吞吐吐的劲,给曹丕憋够呛。

「太尉有话,不妨直说,我自有判断。」曹丕赶紧的许诺催促着,说道。

贾诩一听这话,顿时了然,微微一笑,说道,「天子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典故?!」

「退避三舍?!」曹丕闻言一愣,然后默默的琢磨了起来。

很显然,曹丕好歹也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个文学批评家,退避三舍的典故,曹丕不可能不知道。

这个典故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曹丕需要考虑的,是贾诩提到这个典故的背后意义。

这是让自己选择一时的退让,来换取更大的战略活动空间?!

可问题是,向谁退让呢?!

总不能是向蜀贼退让吧?!

两家可是不死不休的仇敌,一个号称是禅让代汉,一个是号称延续汉室两家的立国基础就是互相矛盾的,根本不存在退让的可能。

所以.太尉的意思,是让我对江东小儿退让?!

难道是让自己选择刘晔的策略,承认孙权小儿的帝位,然后用青徐和淮南剩余的城池,换取孙权再次背刺荆州?!

实话实说,这主意,看着还行,但孙权小儿,会这么容易上钩么?!

再一个,从内心上来说曹丕觉得膈应啊。

刘备当世英雄,如果不从他继承汉室的行为来看,他称帝倒也够资格.孙十万,他凭什么?!

曹丕心里一阵扭曲,怎么想都觉得这么做憋屈。

因此,曹丕微微抬头,小心的问贾诩,说道,「太尉之意,可是要我用子扬之计,诱孙权反攻荆州?!」

贾诩一听这话,也是一愣,随即嗤笑一声,不屑的说道,「子扬之计虽好,却也要对人用孙仲谋阴而无信,若用此计,不过是徒失土地城池尔。再者,江东鼠辈,徒仗酷烈横行于世,我大魏堂堂之国,何须对其退让,若如此作为,岂不为天下所耻笑?!」

不是,先不说江东那边是不是这么不堪.您老这意思,是让我跟刘备退让?!

曹丕真的不解了。

对江东退让吧,多少还能落点好处,而且江东势弱,尤其在平原之地,就算割给江东青徐之地,只要等长安这边击退了刘备,腾出手来了,转头收拾那帮陆战弱鸡的江东鼠辈,轻而易举。

但你对刘备退让.让刘备占领了关中,再想要打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贾诩见曹丕不解,却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理由。

「方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纵使我等不愿,顷刻间,亦灭不得蜀,平不得吴。然江东之地,多为守成之辈,本不足为虑,今日所仗者,不过周瑜等辈一时之气尔。西蜀之地,虽有勇略,然刘备终究是外人入主,且又年老,若其亡故,蜀地必然不稳,其势必不久也。今我大魏,雄踞天下精华之地,只需保证中原,河北腹心不丢,养精蓄锐,待时日长久,蜀吴皆非我等对手也。」

「昔日天子下诏,征讨江东,今日若轻而退兵,任由江东鼠辈据有青徐,必为天下所笑,故此,青徐之地,天子当命诸军奋起以退江东。南阳之地,乃中原腹心门户,此地亦不可丢,故此天子当速派大将援军前往驻守,且不可大意。唯有关中之地.昔日关中为马韩二贼所据,太祖武皇帝依然举全国之兵南征荆楚,可见此地虽重,却非不可丢失之地。天子只需遣一员大将镇守潼关,待退南阳之敌后,天子可闭关以自守,休养生息,带天下有变之时,关中可复夺也。」

「此臣所谓「退避三舍」之计,还请天子详查。」

首节 上一节 434/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