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344节

吕蒙说的其实也没错,东吴擅长的是水战,水师天下无敌,但你要到了青徐之地,甚至是兖州,去跟曹魏的骑兵较量,那纯粹就是去找抽的。

而吕蒙做出的应对策略,是让孙权夺取荆州,占据长江中下游全境,先立足于自保,之后再想办法攻取宛城,洛阳等中原腹地,实力增强后,再北上。

即使北上不行,咱们自保也有余了,割据江东称王称霸根本不在话下。

历史上的孙权,又因为久攻合肥不下,每次不是损兵折将,就是被人吓退,一点面子都没有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孙权已经放弃了一统天下的想法,转而采取吕蒙的策略偷袭荆州,准备割据自守了。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

孙权虽然也采用了吕蒙的策略,但孙权几次打合肥,都没有经历大败,甚至他还差点就拿下了合肥.孙权还没有彻底放弃坐天下之主的想法呢。

偷袭荆州没成之后,孙权虽然很有担当的保下了吕蒙,割地补偿刘备,重订盟约.但实话实说,这时候的孙权,多少是有些消沉的。

可没过多久,周瑜就给了他一份大礼——不仅偷袭攻下大半个徐州和整个青州,而且周瑜在淮南诱敌深入,一举击破曹休,拿下包括合肥在内的整个淮南,让江东的触角第一次有机会进入中原。

孙权也是因此,才有了在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自己也称帝的底气,同时也重新点燃了北上中原,争夺天下的念头。

此时的孙权,也不过是四十出头而已,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再加上这时候整个淮泗集团还没有彻底凋零,还能跟江东世家集团对抗,因此孙权还不需要为了平衡内部关系搞宫斗。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孙登活的好好的,而且非常符合孙权的心意,孙登的太子之位,坚固的很,根本不存在任何「二宫之争」的基础条件。

现在的孙权,眼光还是朝外看的,他知道自己现在虽然占据了淮南和青徐,但曹丕那边,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因此,孙权很清楚,曹丕早晚会出兵青徐的,而孙权同样清楚,现在的东吴士卒,要在平原上跟曹军骑兵对战,那胜算实在低得可怜。

这点,就是周瑜都没法否认的。

所以,不管是周瑜还是张昭,都建议孙权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以防守为先,不跟曹军野战,引导曹军主动进攻,把曹军拖入攻城战,这样才是对江东最有利的。

一旦曹军主动在中原腹地发动对东吴的进攻,那么在成都的刘备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一定会再次出兵关中的。

这样曹军就处在了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的地步,到那个时候,东吴再伺机而动,夺下下邳,把淮南和青徐连城一片,这样就好受多了。

之后也不需要再大动干戈,完全可以一边坐视曹刘对战,一边训练士卒习惯北方作战特点,北上辽东联络公孙氏,收购战马组建骑兵部队。

等到曹刘两家打到两败俱伤的时候,东吴又训练好了北地进攻的士卒,就可以鲸吞中原,北上争夺河北,夺取天下了。

这就是周瑜重新为孙权制定的战略,孙权表示非常的认可。

所以,现在孙权也在等,一个是等曹丕主动发起进攻,另一个,则是希望刘备能先出兵关中,吸引曹魏的注意力。

这样孙权就可以不用担心曹魏主动来攻,而是谋划该怎么夺取下邳了。

天下三分之后的局势就是这样,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都在等,等着一个人能站出来,打破这个微妙的平衡。

第五百零六章 开战

终究是刘备等不下去了。

刘备已经63岁了,而曹魏的曹丕才37岁,孙权才42岁。

如果不是像张溪这样的穿越狗,谁都不会知道曹丕是个短命鬼,按照这时代正常人的思维来考虑的话,刘备是绝对耗不过对面那两个后生的。

刘备自己也清楚,如今的局势,如果再拖个三五年,自己指不定就该去下面见两汉二十余位先帝了。

因此,在章武二年的九月,刘备下诏,起兵十五万讨伐篡位国贼曹丕,并且在九月中旬,亲自领兵驻扎汉中。

当然,刘备其实只带了七八万士卒到了汉中,这个十五万,是指的各方军力的总和。

大汉重建南北两军后,虽然按照张飞的说法是「南北两军皆可为国战」,但实际如何,其实刘备心里也清楚。

两年不到的时间,如果只是组建一支普通的军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你要从无到有的组建大汉历史上最精锐的南北两军,根本做不到。

甚至来说,两年时间能给南北两军配齐所有的盔甲和军械,都算是工部诸人努力的结果了。

所以,刘备只能从南北两军中抽调一部分训练有素的士卒,再加上之前抽调到成都的郡兵,组织了一支五万人左右的军队。

剩下的南北两军,依然留下来拱卫成都。

毕竟刘备一旦亲征,肯定是太子刘禅监国,而刘禅今年才十七岁,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和经验来处理好国事,这要是有人有异心,成都连个战力都没有,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刘备给刘禅留下了至少一半的南北两军,又留下了向宠,傅肜这两员刘备的心腹将领统领南北两军,帮助刘禅处理军务。

虽然南北两军的战力还达不到精锐的标准,但就凭南北两军的军械和装备优势,镇压地方叛乱已经是足够了。

至于政务,刘备留下了张裔,杨洪,秦宓三人辅佐刘禅,确保政务不至于因为征战而废弛。

就这样,刘备带着五万大军北上进驻汉中,汇合已经提前在汉中集结的两万多大军,总兵力达到了七万多人。

再加上雍凉的一部分军队并不会到汉中汇集,而是回直接在上邽集结,那边有赵云作为统帅,大概会出兵两万人左右,勉强凑了一个整数十万人而已。

真不是雍凉兵少,而是刘备的这个北伐决定,确实有些不是时候。

这时候雍凉初定,民心未附,赵云和马超那边也有自己的实际困难,根本不敢多抽调士卒。

雍凉二州,刚刚经历了战火,正是要恢复生产的时候,哪怕是马超这个没良心的,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大肆招募雍州百姓参军应战。

而雍凉二州又是异族环绕的地方,即使出兵,也得防备周边异族闹事。

雍州还好点,马超往羌人那边一戳,说不定还能征召一些羌胡义从参战.凉州的赵云可就没有这个余力了。

赵云治理下的凉州,采用的是徐邈休养生息的策略,对外还要防备各异族的异动,对内又刚刚镇压完麴演,张进等人的叛乱,一时间真没有能力来支持北伐。

连护羌校尉庞德都没法离开凉州,庞德虽然已经初步在凉州诸胡的地盘上打出了「白马将军」的威名,但在凉州诸族中的威望,到底比不上马超,如果他和赵云同时离开凉州,光靠一个徐邈可镇不住那些凉州羌胡们。

因此,这次北伐,凉州方面只出了一个赵云作为大军统帅,主要的军力构成还是雍州军,勉强凑了个两万人出来,其中还有一半是马超号召出来,让族弟马岱率领的羌胡义从。

真的,这已经是雍凉二州在保证自身稳定下,能凑出来的极限军队了。

至于剩下的五万人,不用问了,是荆州方面军。

这次北伐的目的是攻略关中,荆州要承担的任务其实跟上次北伐差不多,因此刘备这次也没有专门把关羽叫来成都开会,只是写了一封信给关羽,让关羽在自己下诏后起兵就可以了。

刘备对关羽是足够放心的,关羽也有那个能力能指挥好军队作战,再加上现在关羽的身边,也不是没有人帮忙,全权交给关羽去处理,可比自己远距离遥控要靠谱的多。

刘备再怎么「不知兵」,那也比高梁河车神和某个光头校长要强的多。

而荆州方面,关羽在接到刘备的伐贼诏书后,毫不犹豫的在襄阳起兵五万,同时以假节的名义,命令上庸寇封领兵出右扶风,以作策应。

汉中方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进入关中,而关羽没有这个麻烦,他的目的就很简单,北上进攻宛城就可以了。

而且这次北伐的,是关羽上书请奏,因此在得到刘备的私人信件回复后,荆州方面就跟汉中一样,早早地开始了北伐的准备。

整个配置给上次北伐时候差不多,文聘,王基,石苞三人驻守江夏,江陵,武陵三郡,防备江东可能存在的偷袭,张嶷依然驻守樊城为大军后翼,马良,费祎驻守襄阳,总督大军后勤粮草。

关羽亲自带着徐庶,邓艾,关平,关兴,廖化,王甫,赵累等人,出兵进军宛城。

而宛城方面,张辽也一直没有放松警惕,这两年不停的训练士卒,加固城防,在邓县到宛城一带修筑地堡,营寨等工事,立足于防守。

而刘备下诏讨伐曹魏的消息一传到宛城,张辽立刻进入战备状态,亲临大军到达邓县,准备继续打一次宛城保卫战。

至于曹丕嘛.刘备先出手了,曹丕立刻就有了方向。

先命令在兖州的徐晃和在下邳的臧霸进入战备状态,防御东吴可能发动的进攻,而豫州的曹休和贾逵也要领兵前压,牵制住屯兵淮南的周瑜。

至于自己,则亲领中军五万,立刻起兵南下,准备驻扎在洛阳,随时可以策应东西两线战场。

随着刘备驾临长安,曹丕出兵南下洛阳,身在建业的孙权却迟迟没有做出动作。

孙权的这个举动,让曹丕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如果孙权亲临淮南或者徐州,那么曹丕真的要担心一下两线作战的可能主君都亲临前线了,东吴大军总不可能继续龟缩不出,让主君来指挥防守战吧?!

孙权依然留在建业,这才说明东吴没有主动进攻的欲望,应该还是以防守为主,了不得就是看有没有机会偷袭一下.只要让徐晃,曹休,臧霸等人提高警惕就可以了。

这样曹丕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进驻洛阳,甚至如果有必要,曹丕还可以派遣中军精锐前往长安,支援兵力占据劣势的曹真。

随着刘备下诏这件事,整个中原大地,都开始进入了紧张的战备状态。

而真正打响第一枪的人,却是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人物。

驻扎在琅琊郡的陆逊突然出手,领兵从琅琊郡南下直入下邳郡,拉开了这一场大战的序幕。

下邳的臧霸,一时间被打的,有些措手不及。

这个事儿吧,虽然有臧霸自己的一部分问题,他的应对出了一些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所有人都轻视了这个在琅琊郡驻扎的东吴青徐都督。

陆逊这人吧,不仅自己头脑聪慧,敏于军政,还非常的善于学习.他多少有点跟已经病故的前任东吴荆南都督吕蒙,学到了一点不太光彩的手段。

在之前的两年里,陆逊隔三差五的写信给臧霸,摆出了一副后辈虚心请教的态度,甚至很有技巧的隐隐示弱,让臧霸认为,此人能力不过如此而已。也正是因为臧霸对陆逊的判断,影响到了兖州的徐晃,豫州的曹休和贾逵,甚至是在邺城的曹丕,多少都认为,陆逊的上任,是孙权擅用外戚的结果。

因此,臧霸真的没有想到陆逊会突然的主动进攻下邳。

而陆逊进攻下邳的手段,也相当的聪明。

陆逊可不是出兵一路,直勾勾的就往下邳进攻他分兵了。

自己率领一路军队西出进攻彭城,威胁下邳郡西侧,又令自己的副都督诸葛瑾引兵出胊县,威胁下邳郡东侧。

臧霸本来就被陆逊的突袭弄的有点猝不及防,这时候突然面临东吴大军的两路夹击,更加有些应对失据了。

但臧霸总算还不是吃干饭的,没点能力,也不可能在青徐当这么久的土皇帝冷静下来后的臧霸,开始判断,东吴的两路进攻大军中,到底进攻的重点在哪儿。

陆逊这一次偷袭,让臧霸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小瞧了这个外戚出身的文弱书生,这个偷袭的时机和两路夹击的配合可不是一个初上战场的小白能做出来的。

略作研判之后,臧霸觉得,陆逊既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么无能,那么按照一般常理来推断,主帅领兵的那一路,应该是主攻的方向。

因此,臧霸做出决断,一边下令胊县守将坚守待援,一边却向彭城方向派出了援兵。

但紧接着,臧霸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发生了。

往彭城方向派出援兵后不久,甚至援兵还在路上呢,臧霸突然的就接到了彭城方向守军的报告,说陆逊进攻彭城不下,已经退兵了。

臧霸当时就纳闷了到底是这个陆逊真的不行,还是自己判断错了敌军的主攻方向?!

而就在这个时候,臧霸突然接到了胊县急报,说是诸葛瑾领军两万围攻胊县,胊县失守,如今东吴军已经逼近了下邳郡东侧的曲阳县。

臧霸吓了一跳,认为自己是中了陆逊的声东击西之计,判断错了敌军主攻的方向,立刻调回派往彭城的援军,让援军赶紧前往曲阳支援。

可又过了不到三天,彭城方向却又发来战报,说陆逊再次领军兵临彭城,彭城告急.臧霸开始脑袋疼了。

特么到底哪边才是东吴军的主攻方向?!

第五百零七章 将帅不合

陆逊用的,可不是简单的声东击西之计。

他是兵分两路,左右夹击,但同时又是左出右入,右出左入的不停使用疑兵计,让臧霸根本判断不清楚,东吴军的主攻方向在哪儿。

臧霸确实头疼,但这还真的不全是陆逊的计策高明。

除了陆逊的计策影响外,现在的徐州形势也是一个大问题。

臧霸实际控制在手里的地方,只有一个下邳郡,半个彭城国,半个东海郡而已,其他的地方,包括下邳郡南部的广陵郡,下邳郡北部的琅琊郡,都在东吴的手里。

东吴军现在的用兵,仅仅只是动用了一个琅琊郡的兵力,驻守的广陵的徐盛军,现在还没啥动静呢。

臧霸之所以判断东吴的进攻主力是在彭成国,不仅仅是因为作为主帅的陆逊在进攻那个方向,更是因为一旦彭城失陷的话,陆逊就可以联通广陵郡的徐盛,一起夹攻彭城,直接切断下邳和兖州之间的联系。

到了那个时候,臧霸就是瓮中之鳖,跑都没地方跑。

可现在的问题是,陆逊进攻彭城,就跟个虾米一样,一遇到困难就退了,反倒是胊县那边,诸葛瑾在高歌猛进。

因此,臧霸就算依然坚持东吴的主攻方向是彭成国,他也不能坐视诸葛瑾直接领兵进入下邳郡。

曲阳的援兵还是要派过去的,而彭成国也不能不守,同时南边的广陵郡也是一个隐患,必须要留出一定的机动兵力防备真的,有时候臧霸也在想,要是这次东吴大军的统帅是孙权,该多好。

这个陆逊,就凭这一手疑兵之计,就足以证明自己不是靠着外戚身份上台的庸人,起码比那个东吴之主孙权要难对付的多。

臧霸依然在坚持,同时臧霸也不忘给兖州的徐晃发去通报,让徐晃做好准备,随时要进驻彭城保证自己的后路,如果可以的话,也要及时进军下邳,帮助自己防守。

首节 上一节 344/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