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338节

甚至最可气的是,郭淮攻打一天无效后,暂时回营休兵,当他第二天再次领兵出战的时候,却意外发现,这个城墙貌似又高出来一丈.这是什么妖法?!

郭淮疑神疑鬼之下,愣是没敢继续攻城,派人监视住「城池」后,暂且休兵观察.结果郭淮就看到了城内的蜀贼居然当着他的面,用一块又一块的「石板」,不停加高着城墙。

城墙这玩意儿还能现造的?!

这多少有点毁郭淮的三观,但还不至于让郭淮退却。

毕竟你现造的城墙能有多少坚固度?!

郭淮对此嗤之以鼻,第三天继续发动攻城。

然后郭淮就彻底懵逼了。

霹雳车投出的石块,砸在上面新造的城墙上还有点作用,能砸的城墙发生一些动荡,但如果是砸在下面前天造的城墙上,就跟砸在真正的城墙上已经没有多少区别了。

郭淮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蜀贼竟然能在两天的时间内,新造出一堵城墙出来?!

这是什么妖法?!

好吧,就算不是妖法,以蜀贼这样的建造城墙速度,就是在褒斜道口新造出一座城池出来,都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这个仗还怎么打?!

攻不破眼前的「城池」,郭淮就没法继续前进,更不用说去夺回褒斜道口了。

可要攻破两天就能造出一丈高的城墙,特么就算再给我十倍的霹雳车,我也砸不过人家的建造速度啊。

郭淮难受了,赶紧把现在的真实情况,写信告知在长安养病的曹仁.结果受到了曹仁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你自己看看,你信里说的有一句是人话么?!

一夜造城这种事儿,曹仁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当初武皇帝在潼关对战马超韩遂联军的时候,确实依靠冬季的冰雪和寒冷的天气,一夜之间造出了城池.可特么现在是初夏。

两天加高一丈城墙,还是石头城墙你郭淮是不是觉得我是老糊涂了?!

郭淮的信,曹仁是压根不信,不仅不信,还把郭淮臭骂了一顿,让郭淮抓紧时间进兵,别给蜀贼反应时间。

可郭淮.郭淮真的要骂娘了。

虽然这事儿确实不可思议到了极点,我自己看着也不敢相信.但特么这是事实啊!!!

郭淮没办法了,一面派出霹雳车继续砸城墙,一面想办法发动细作,搞清楚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蜀贼是怎么做到两天修筑一丈高的城墙的。

这年月,虽然也有防谍保密的条例,但这年头的人思想觉悟可没那么高.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郭淮还是搞到了一些水泥,也搞清楚了蜀贼是怎么能在两天时间内修筑出一丈高的城墙的。

郭淮看着工匠只是倒腾了一小会儿,就轻易的把两块石板给黏合在了一起,到了下午水泥干透,这两块石板要费劲砸才能勉强分开,顿时啥都明白了。

特么要有这玩意儿在手,我也能两天造出一丈高的城墙出来。

这东西.国之重器。

郭淮赶紧命人把这些水泥送往后方,同时开始布置细作,务必要搞到这种东西的配方这东西要是掌握在大魏手里,以大魏的实力,完全可以在关中修出一道完整的长城出来防备蜀军。

而当曹仁见到水泥这个东西,明白郭淮说的都是真的以后,立刻明白,自己夺回褒斜道口的作战计划,彻底泡汤了。

曹仁只感觉心中一股怨气无法抒发硬憋下一口老血,重新躺下了。

这一躺,曹仁的病情就更加严重了。

但病情再严重,曹仁依然也不能就这么休息,他必须及时对现在的情况做出应对。

都是久历战阵的将军,不可能意识不到水泥这个东西的重要性,曹仁也想第一时间掌握水泥的秘方。

现在是不是能夺回褒斜道口已经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这些神奇的粉末,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为了这个事儿,曹仁硬拖着病体下令让郭淮退兵,暂时不攻打蜀贼,同时还下令动用所有在蜀地的细作,不惜一切代价,搞到这个水泥的配方。

风起陇西是做不到了,陇西都不在曹魏手里了但风起长安,必须得搞起来。

而这,就是曹仁在病故前,为了大魏,做的最后的一件事情了。

随着曹仁病故,郭淮退兵回长安,陈到这边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赶紧下令让柳隐把所有的营寨都加紧修筑,修成张溪到了褒斜道口看到的那样。

柳隐一边应承下此事,同时也没忘了提醒陈到.水泥这个东西,最好暂时还是掌握在军中比较好。

这东西要是放在地方上,实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如果不是职位不足,柳隐都有心上奏朝廷,让他们赶紧把水泥秘方给看好了,千万不能外流。

这就是为什么陈到要下令暂停修筑褒斜道山路,把所有的水泥都集中到褒斜道口的原因。

张溪在了解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之后,也有些目瞪口呆。

既不是忧心曹军突然来犯,也不是感慨柳隐的沉稳多谋他吃惊的是,这年头居然已经有人懂得用水泥搞竹筋混凝土和预制板了!!!

特么这个就.真打算打二战么?!

与此同时,张溪现在也能理解陈到为什么要下令不修褒斜山道,反而把所有水泥都运到褒斜道口的军营中,也认可了柳隐的担心。

但这个事儿吧,真不用柳隐提醒。

张溪也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了,不至于那么傻白甜,所以他在牂牁郡巡查,指示马忠修建水泥场的时候,就下令给马忠,水泥场内所有的匠人和军卒,全部单独编户,给与最好的待遇,但严禁流通,家属也不得离开本地。

至于水泥场,直接军管,没有牂牁太守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水泥场。

而等到张溪把这个事儿上报给诸葛亮和刘备后,这俩更狠,直接下令马忠亲自监管水泥场,给了马忠在水泥场事务上先斩后奏的权利,而关于水泥场的任何事情,马忠都可以直接上报诸葛亮或者刘备,其他人无权插手。

到了刘备称帝后,水泥场更是直接划归皇室产业,马忠除了牂牁太守的官职外,还加了黄门侍郎衔,已经算是皇室的人了。

由此可见,刘备和诸葛亮对水泥这东西的重视,不管是配方还是匠人,都不可能轻易流出的。

至于水泥这个东西嘛,这个倒是避免不了外流就算管控再严,这年头的人可没啥国家概念,道德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些人为了荣华富贵,真的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而这一点,其实张溪和诸葛亮也都考虑过了,并没有要加强管控的意思。

因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不够,张溪在这方面又是个半吊子,所以这个时代的能做出来的水泥,大概就能保持三个月的使用期,超过三个月不用的水泥,会慢慢变硬,再用来当黏合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不如现在常用的糯米灰浆呢。

而从牂牁郡出产水泥,运到褒斜道口,起码就得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运到凉州,那就要两个月左右你要是运到河北去,那还没等运到呢,就已经结成块了,根本不能用。

所以张溪是真的不怕水泥成品外流,只要保证配方和工匠不外流就可以了。

相反,张溪比较关心的是.即使陈到出于保密考虑,把汉中的水泥都集中到军中了,但修筑完了这些营寨堡垒后,应该还能剩下不少吧?!

为啥不用来修筑褒斜道山路?!

要知道,褒斜道山路越宽,运送补给就越方便,对陈到坚守褒斜道口也越有利啊。

而关于这个问题.依然还是柳隐站了出来,给张溪解答。

第四百九十七章 原因

严格来说,褒斜山道并不是没有修筑。

在击退了郭淮的进攻后,陈到这边压力轻了,也确实曾经安排过人联络汉中,发动徭役来修复褒斜山道。

但这个只是例行维修,动用少量的民夫,把一些损坏的地方修补起来,加固了部分区域的木制栈道,夯实了松动的土层。

仅此而已。

而张溪希望看到的,是用水泥筑路加宽山道,把木制的栈道改成石质的,这样不仅经久耐用,还能拓宽山道宽度,减低运兵运粮的难度。

在没有水泥的时代,这种工程,没个十年二十年是根本做不下来的,或者说,当政者是不会为了这么一条山道去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的。

但现在有了水泥,需要发动的不过是人力,这种事儿,今年修一点,明年弄一点,在不增加民众负担的情况下,大概三五年也能修出一个大概的样子来。

即使现在是战乱,褒斜道口要时刻防备曹军来袭,但身后的褒斜山道,抽出时间来修筑一下也不是做不到吧。

不求你把山路全部换成水泥路,但这个栈道,你总能把固定支撑的结构,从木质全部换成石质的吧?!

这都两年时间过去了,一点都看不到水泥建筑的痕迹,这个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对于这点,陈到依然没有回答张溪,而是示意柳隐起来回答很明显,陈到这是要抬举柳隐,也是变相的在向张溪推荐柳隐。

而柳隐也没有推辞,直接起身,拱手对张溪说出了现在不修褒斜山道的原因。

一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人力问题。

褒斜道口的一万两千多士卒,是需要用来防备关中曹军的,而且这一万两千士卒中,除了七千白毦兵之外,剩下的五千多人都是戍卒或者郡卒。

根据大汉军制规定,这些士卒,郡卒一年一轮换,戍卒三年一轮换前两年的时间,正好又遇到刘备登基称帝,大赦天下,戍卒和郡卒都进行了一批轮换,所以这五千多士卒,其实一直在轮换当众,始终处在战力不足,兵员不满的状态。

陈到实在不敢轻举妄动。

陈到好歹也是领军征战多年的宿将了,他虽然信任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白毦兵的战斗力,但七千人的数量要面对关中五万多的曹军,这个兵力差,陈到也不敢掉以轻心。

所以两年的时间,其中有一年,陈到根本不敢调用兵力去修筑身后的褒斜山道。

而关中百姓的徭役,虽然也能正常发动,可以帮忙修筑但这两年,黄权都急出白头发来了,才勉强让汉中有点生气。

汉中丁口只能保证最基本的耕种顺利而已,这种地方是最需要休养生息的地方。

这年头,招徕流民安家落户其实并不容易,一个是战乱的因素,另一个则是赋税的因素黄权好不容易让汉中恢复了一些繁荣,这要是流民听说在汉中垦殖还必须去修危险难行的褒斜道,那还能有多少流民愿意来汉中安家落户啊。

虽然投靠世家当隐户可能会辛苦点,有时候也会饿肚子,但省吃俭用一些,倒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可去修山道,那真的就可能随时会要命的。

这样的话,还不如当世家隐户呢。

就这样,陈到不敢大规模动用兵卒去修路,汉中太守府这边黄权也是半软半硬的拖延着,这条褒斜山道能有所修缮,还是陈到和黄权磨了好久的嘴皮子,再加上柳隐安排得宜,这才能修筑成现在这个样子。

而第二个不修褒斜山道的原因,则是柳隐觉得,现在还不是使用水泥修筑褒斜山道的好时机。

现在的褒斜道口还是前线,随时可能要有战乱,因此必须保持补给线的畅通.一旦开始修筑褒斜山道,肯定会影响到褒斜道口的粮草供应的。

毕竟这个褒斜道就这么宽,最宽的地方也不过是并行两架大车,窄的地方连一架大车都得小心一点才能保证粮草安全

这么窄的山道,一旦开始修筑,起码要有一段时间没法保证足额的粮草供应。

要应对这个局面,那就必须保证褒斜道口能囤积足够的粮草,起码能保证一万二千士卒征战半年的供应,这才能以防万一。

可黄权表示,你要半年的粮草,那不如换个人来当汉中太守好了。

黄权也是真的没办法的。

之前魏延当汉中太守的时候,他只管军,粮草后勤什么的都是成都直接运过来的,汉中太守根本不用去操心粮草的问题。

但黄权现在是军政一把抓,既要管军,还要管民,成都那边在刘备北伐和称帝两件事情之后,粮草供应也非常的紧张。

一万大军半年的囤积粮草,黄权倒不是凑不出来,但问题是凑出这些粮草后,黄权的汉中迁民实境计划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汉中的恢复就要推迟三到五年的时间。

这其实也是黄权为什么成为「缓进派」的原因。

只有到了地方,才能知道地方实际的困难,在中央,你看到的永远只是一堆文书和数字而已。

你非要北伐也不是不行,可以帮你弄出北伐需要的粮草来.但你这么一北伐,地方上不管是世家还是百姓可就得跟着苦三年。

苦一苦世家倒是无所谓,反正世家所谓的「苦」和百姓的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但问题是,世家一受苦,就会把这份「苦」转嫁到百姓头上,顺便还得说是你朝廷有问题.黄权本身就是蜀中世家的一份子,他还能不懂这些圈圈绕绕?!

黄权好歹还有点良心的,他确实不想看到世家「苦」,但更不愿意看到百姓苦!

因此这事儿吧,黄权又给陈到软钉子,给顶了回去。

陈到本来很不爽的,让陈到非常的生气.你有难处,难道我就没有难处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啊!!!

没有我在前面帮你们挡着,你们后方还能安心发展?!

但好在柳隐这时候已经到了陈到的军中,并且初步受到了陈到的信任和重用,帮着劝解了几句,又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协调陈到和黄权都接受,这才把这个事儿给揭过去了。

这个折中方案就是发动少量百姓,按老办法修路,修修补补又能用三年,只要能用就行。

首节 上一节 338/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