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328节

刘备登基称帝,昭告天下,在这个节骨眼上,曹丕当然是震怒不已.特么刘协还没死呢,你刘备称的是哪门子的帝?!

就说这个刘备不是好人吧,你看,现在暴露野心了吧.啥匡扶汉室呀,根本就是他自己想做皇帝了。

这就是曹丕的真实想法,他就觉得刘备这个人很能装,当初在自己父亲手下的时候就能装,一直装到现在才暴露了本性。

自己刚刚称帝没多久,这个刘备就跟着称帝,这是摆明了不给大魏颜面,也是不给自己面子.曹丕真的很想起兵,去削刘备这个老小子两个大耳帖子。

可问题就在于曹丕自己也知道,这事儿就只能想想,毕竟自己在西北刚刚被刘备削过一顿,这事儿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呢。

就算曹丕再脑残,他也知道,现在暂时不是讨伐刘备这个不臣之人的时候。

可对于刘备的称帝举动,曹丕又不能不做回应,必须想个办法,驳斥掉刘备称帝的合法性才行。

曹丕这个人,不愧是能写出《典论》的人.文艺典籍他曹丕都能批驳,更别说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先给刘备扣一个「僭越称帝」的名义,否定他继承汉室的合法性,同时再从刘备称帝后的官制改革下手,给他安一个「破坏祖制」的罪名一上来就否定了大汉实行了四百多年的三公九卿制,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继承汉室?!

大魏接受了大汉的禅让,但在官制上,不还是全盘复制了大汉的官制,你刘备这个打着汉室宗亲名号的家伙,怎么就敢一称帝就改制?!

你是在反对大汉列祖列宗制定出来的制度么?!

那你还怎么好意思自称自己是汉室后裔,怎么有脸面继承汉室的?!

是的,曹丕打算从这两个方面去入手,发动大魏的宣传机器,对刘备称帝这件事,进行全盘的否定。

曹丕好歹也是一个文学家,知道做这种事儿,你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这年头也没有互联网可以给曹丕和刘备在网上互喷,所以要批驳刘备称帝的合法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篇文章,然后传送天下,在文章里把刘备称帝的合法性给批倒。

既然要写文章,那就必须全面了解对方后才能动笔。

「僭越称帝」什么的不用去多想,不管是站在曹丕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刘协的角度上来看,这就是一个基本事实。

可问题是这个「三省六部制」,特么曹丕越研究,越觉得这特么是个好制度啊。

三省做出决策,执行和监督,六部各司其职,皇帝既能保证中央集权,还能分散群臣手里的权利,最重要的是可以问责有司,大大的加强中央的行政效率。

你回头再看看自家的那些官员们,一天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遇到什么事儿都是能拖就拖的这帮人,要来干嘛?!

曹丕带着孙资和流放两个人,越研究越觉得特么这个「三省六部制」好啊,别的不说,光行政效率就能提升一大把。

如果再配合陈群的九品官人法选出贤才,那么岂不是能让国家机器高速运转,大大的提高实力?!

是的,这个时候,陈群已经提出了九品官人法,而这个法其实是利弊皆有的。

好处是让一些只会夸夸其谈,不懂实际政务的所谓名士原形毕露,为国家选出真正能用的人才出来。

但坏处是,这个九品官人法,实在是太容易被世家豪族们钻空子,只要掌握了大小中正的官职,那我说谁有能力,谁就有能力。

这就造成了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豪族」的局面,朝政彻底被世家大族把控,皇帝基本成为一个傀儡。

后世晋朝的八王之乱和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多少都跟这个制度有切不断的关系。

但这个时候,曹丕觉得自己只要能加强中央的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的话,是可以避免这种世家坐大的局面诞生的。

毕竟老曹家起家,可不是完全依赖世家,曹操连孔融,边让这样的天下名士都敢杀,老曹家还能担心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为了跟世家大族们搞好关系,让曹魏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曹丕也有要改变中央行政效率的实际需要,因此曹丕对九品官人法,还是持赞赏态度的。

而现在,刘备集团的「三省六部制」又让曹丕看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制度,配上九品官人法选材的话,说不定就可以大幅度的限制住九品官人法的缺陷。

只要皇帝有集权在手,那么世家依靠九品官人法坐大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两种制度,简直是天造地设的好搭档啊。

只是特么这是刘备搞出来的玩意儿,自己堂堂大魏皇帝,驳斥他「不尊祖制」还来不及呢,怎么可以厚着脸皮直接照抄呢?!

这个不行,绝对不行.必须想办法套个壳子,才能拿过来自己用。

而这方面,孙资和流放绝对是专家。这两人,军事才能可能很一般,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是不错的政治人才。

这俩经过半个月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这个制度其实就是在三公九卿制度上的一个延伸,削弱了三公的权利和职能,对九卿的权利进行了细化拆分,重组成六部,加强了这六部的权利。

总体来说,就是通过拆分权利来限制三公九卿们的职责,使得他们之间虽有统属关系,但不存在依附关系,所有的权利出处最终都归于皇帝。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套个三公九卿制的皮,借用这些内核,对三公九卿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义不就可以了?!

虽然实际内核变了,但好歹是套着「祖制」的皮啊咱们照样能痛骂刘备不尊祖制,没有资格继承汉室嘛。

曹丕听完孙资和流放的建议后,顿时哈哈大笑,然后就秘密召集陈群,刘晔等人,把孙资刘放两人的主意一说,让陈群刘晔带人去研究这个套皮制度该怎么改才行。

不是曹丕不信任孙资和流放,实在是这两个人的资历太浅,让他们俩来主持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根本不够资格,谁也不会把这个改变当回事。

只有让陈群,刘晔这样的老资格臣子来做这些事儿,才是最合适的。

至于孙资和流放.这俩人还是帮着自己好好的想想,该怎么写文章骂刘备比较好。

而就在曹丕一边琢磨怎么批驳刘备,一边想着怎么改制的时候,又一个倒霉消息传过来了。

大魏黄初二年十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武,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追尊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追尊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

曹丕顿时暴怒。

第四百八十二章 贾诩之计

孙权称帝这事儿吧,你还真的不能怪曹丕暴怒。

曹丕对刘备称帝这件事,多少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毕竟曹刘两家是死敌,曹丕接受禅让,代汉称帝,刘备要是不做出点什么反应来那才是真的奇怪。

可孙权.凭什么?!

你们孙家当初依附袁术,借了袁术的兵马去打江东.要不是后来袁术自己称帝作死,你们现在的行为,就属于背叛旧主好不好。

咱老曹家替老刘家平定天下动乱,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这么大的功劳,历经两代人的努力,才敢接受汉帝禅让,代汉称帝.你孙权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什么恩德加于世人,又有什么法统理由,居然敢称帝?!

曹丕是真的没有想到孙权的脸皮这么厚,胆子也这么大,居然敢称帝他都打算发一份「大魏吴王」的诏书给孙权,打算借此安抚一下孙权呢。

结果这混蛋居然不想当什么「大魏吴王」,而是想当「吴国皇帝」?!

简直是胆大包天,厚颜无耻。

正因为曹丕没想到孙权会称帝,也觉得孙权的称帝简直就是在开玩笑,所以才会格外的暴怒。

人刘备征战一生,当世公认的英雄人物,又是汉室宗亲虽然曹丕觉得这人不是啥好人,但对刘备称帝,其实曹丕内心还是觉得可以接受的。

可孙权这个皇帝,曹丕从内心到实际,都不能承认。

曹丕当即召集在邺城的夏侯尚,曹真等人,商讨征讨江东的事情正好趁这个借口,至少先把青徐二州拿回来。

夏侯尚和曹真很为难,是真的为难。

现在距离去年的西北大战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了,以曹魏的体量,确实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了可要突然用兵,多少也有点够呛的。

这年头的生产效率本来就不太高,西北大战的消耗又非常的大,可以说是以举国之力打的这一场仗时隔一年就继续用兵,万一在青徐再陷入僵持的话,不仅有损曹丕的名声,对曹魏的后勤和军事负担也会非常重的。

弄不好,那可就真的要伤筋动骨了。

可话又说回来,孙权称帝这事儿,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如果说刘备称帝,在中原或者河北还有人私下表示认可的话,那孙权的这个称帝,那是没有任何人能接受的。

现在大家可都在看着呢,看着新生的大魏政权到底有没有能力去除叛逆,巩固天子权威呢。

刘备那边占据地利优势,曹魏大军打不过陇山去的话,那么雍凉根本收不回来,更别说还隔着一道秦岭的汉中盆地了。

因此你曹丕不打刘备,说是为了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这些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但现在孙权称帝,而青徐二州完全在中原,而且都是平原地区这你要是不打的话,未免就太没种了。

这样的政权,怎么能获得中原,河北世家的支持呢?!

所以这事儿啊,是从政治上讲必须要打,但从军事上讲,有点不太好打的仗。

曹真和夏侯尚两个人实在是没有办法,军事上的账,他们也许还能帮着曹丕算一算,但政治上的账,这个不是他们擅长的地方。

因此,曹真建议,可以去询问一下老臣们,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曹丕那个郁闷的.对于那些老狐狸一样的老臣,曹丕是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

武将还好点,大多比较耿直,但文臣们实在是嘛,没办法,都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了,不问也得问啊。

曹丕更换了衣服,换成简装轻车,私下上门拜访了贾诩.这个老狐狸,一定有办法的。

而贾诩嘛自从成为了太尉以后,贾诩就一直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基本达到了非必要不出门的地步。

贾诩很清楚自己作为凉州人,在曹魏这个以中原和河北世家为主的朝廷中担任太尉,到底是有多遭人恨的。

凉州出身的人才遭到这些人的排挤和抵制,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再加上贾诩本身的经历问题,现在身居太尉,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自己,盼着自己出错呢,以贾诩的老狐狸性格,绝对不会给这些人抓到任何把柄的。

自从成为太尉之后,贾诩除了日常办公,基本没有发表过任何建议和意见,对手下也非常的和睦,你们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省的讨人嫌。

贾诩很清楚,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跟曹丕的关系,只要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不主动的去作死的话,那么他们一家的荣华富贵是跑不掉的。

但.现在曹丕主动上门来问策了。

这就比较麻烦了,这不是贾诩装傻充愣能糊弄过去的。

曹丕这个人,确实不如曹操那么雄才大略,但论起杀伐果断,这人可是一点都不缺的。

之前糊弄同僚,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曹丕不太会追究自己的责任,但这次上门问策,贾诩如果再糊弄,那才是真的不识好歹了。

所以贾诩还是认真的思考了曹丕现在的处境。

从政治的角度看,曹丕确实不能对孙权的称帝毫无反应,必须要做出应对。

起码得让天下人看到曹魏维护自己正统地位的决心。

刘备称帝了,你没有动作,孙权称帝了,你还没有动作那下一步,说不定辽东的公孙恭都敢称帝自立了。

所以曹丕是必须要有反应的,而曹丕的想法也没错,没有比收回青徐更好的应对措施了。

而从军事的角度讲,青徐之地是平原,非常适合骑兵大规模运动战,而且青徐这个地方,只要打下徐州,那么青州也自然会选择归顺,毕竟青州没有任何战略纵深,只靠徐州挡在前面而已。

唯一让曹丕担心的,一个是兵员调配的问题,一个是后勤压力的问题。

刚刚经历过西北大战,一年的时间休养,还不足以完全恢复过来,这时候继续要用兵的话,后勤的压力会很大。

再者,之前对刘备的那场西北大战,虽然曹丕厚着脸皮认为是自己「击退」了刘备,获取了胜利,但事实如何,大家都非常的清楚。

这次进攻青徐,如果不能全据青徐,把江东孙权的势力彻底赶出去的话,那曹丕的这个皇帝位置坐的,就会很不稳定。

所以曹丕要打这一场仗,不是不行,但必须是一击必胜.这才是曹真和夏侯尚觉得棘手的地方。

打仗嘛,哪有必胜的,很多时候都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调整,谁也没有把握打必胜之仗。

更何况进兵青徐的话,江东青徐守将陆逊不过是一介儒生,名声不显,倒是不足为惧,但淮南地区的主帅,可是周瑜。

赤壁一战,名传天下,石亭一战,让所有人都知道江东名将名不虚传.周瑜是那么好对付的么?!

曹魏一旦进攻青徐,身在淮南的周瑜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必须还得想办法牵制住周瑜对青徐的支援才行。

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素,哪怕是贾诩这个老狐狸,面对现在的情况,也觉得相当的棘手。

有一说一,当今天下三分,没有任何势力是好惹的,谁也没有把握能打出必胜的结局,这一点,其实曹丕也很清楚。

但现在的政治压力就在这里,你不打,损失最大的,可就是你了。

而贾诩稍微犹豫了一下,凑到曹丕的耳朵边,叽里咕噜了起来。

有些话,他贾诩能说,但绝对不能传到任何第三方的耳朵里去——贾诩建议曹丕,派出秘使去成都,联络刘备一起进攻江东。

只要刘备从荆州出兵进攻江东的长沙和桂阳两郡,江东必然全线回防,到了那个时候,曹丕再从兖州出兵进攻徐州,让豫州的曹休和贾逵阻挡住淮南的周瑜,这场仗,胜率在六成以上。

首节 上一节 328/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