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58节

因此,张溪上表,奏请汉中王封赏李恢。

而孟家呢,虽然是叛乱的一份子,但后续反正,不停的立功,也为平定南中出了不少的力气,因此也得奏请汉中王,请求汉中王对孟氏进行赏罚,不过张溪稍微提了点建议。

再加上各郡的太守官员们,因为战乱阵亡了不少,也得让汉中王派出新的太守,不过张溪也在表章里稍微做了一点建议。

毕竟张溪不是诸葛亮,而且刘备还在,这种封赏功臣,安排地方官吏的事儿,必须是「恩出于上」,张溪不会这么低情商的越俎代庖。

至于焦氏和爨氏,在平叛期间虽然有功,但免不了墙头草的做事风格,张溪很不喜欢。

虽然张溪也会上表奏其事,但在奏章里给刘备的建议是,给这两家象征性的封赏,让他们不至于怨恨就可以了,不用给出太多的利益。

处理完这些大姓豪强的战后处理问题后,张溪又得面临一个更加麻烦的问题——南中人口的配置。

因为孟获这个带路党做的非常称职,建宁郡内很多原本龟缩在山里,对当地官府半合作半对抗的夷王基本消灭,这些失去了头领的山中夷人,也就被张溪给整体迁移到了平原上安置。

虽然答应了孟获和李恢,允许他们把这些夷人当成附属部众,担任开矿的劳力,但这次迁徙出来的夷人人数实在是太大了,高达十几万人,都快达到南中四郡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了。

顺带一提,这个人口数量也把张溪吓了一跳。

一个建宁郡就能拉出十多万的夷人来,那永昌郡,越巂郡,牂牁郡内,又藏了多少夷人?!

南中人口不得翻倍啊?!

所以啊,这个时代,虽然因为战乱人口确实锐减,但世家隐匿和逃入山中的人口,数量也是相当的巨大呢。

建宁郡的这十几万夷人,李氏和孟氏加起来都吃不下这么多的人口,而且就算有这个能力,这两家但凡脑子清醒,也不敢真的吞下去十几万人,谁能放心交给两家人?!

因此,李氏和孟氏只是分割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总共四万余人,剩下的部分,张溪是一家都没有给,统一安置在建宁郡西南部。

这地方是雍闿闹的最凶的地方,经过战乱和逃荒后,人口锐减,正好用来登记造成,补充人口。

同时,张溪为了避免这么多夷人聚集在一起引发不必要的闹事行为,从这些夷人中挑选了一万青壮,让王平负责训练成军,然后带回成都去,交给汉中王刘备处理。

至于是不是还能重新成为「无当飞军」,那就看诸葛亮和刘备的需要了。

剩下的人中,张溪又挑选了数千身体素质还算不错的夷人,分成了五部,同时成立了五部都尉府,由张翼担任校尉,总领五部都尉,安定地方。

跟诸葛亮把五部都尉分给豪强的做法不同,张溪可没打算惯着这些墙头草的南中豪族们。

张溪就是要个南中的豪族们一个直观的概念,如果你帮着大汉,那么大汉不会忘了你们的好处,不信看看李氏和孟氏就知道了。

但如果你们喜欢当墙头草,谁强听谁的,那么等到战后利益分配受阻的时候,就别怪我没有照顾你们。

当然,你要是觉得不公平,也可以现在起兵造反,用拳头说话,那我也不拦着。

但很显然,一群墙头草的世家不可能有这个魄力,现在又有了李氏,孟氏的倒戈看守,南中再想有大规模的叛乱,根本是不现实的。

就这样,经过几次筛选后,近十万夷人,被张溪安置在了建宁郡的西南部,跟汉民一样登记造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夷人就能享受到汉民一样的待遇,根据诸葛亮的想法和建议,张溪跟这些夷人约定,只要能给官府纳税服役十年以上,就可以享受汉民待遇,如果家中有人参军立功,即刻可以享受汉民待遇。

这叫「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给了希望之后,张溪也不能不管这些夷人的死活,不然就这些夷人的耕种水平,打死他们都没办法完成官府的赋税徭役。

所以,还必须教授他们怎么耕种。

这种事儿,其实也好办汉人士卒在当兵前,基本都是一个合格的农夫。

张溪把这些夷人们每十户编为一组,派遣一名士卒前往指导耕种,而官府只给出每年的耕种时间和指导意见,同时前两年实施轻徭薄赋,应该就能初步教会这些夷人们耕种了。

夷人也是人,只要有了固定的收入,同时官府不是欺压的太狠,谁也不会愿意再回到山中去,跟大自然搏斗求食的。

等张溪安排好这些夷人的善后工作后,却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南中的存粮,好像不够了。

毕竟这些夷人刚刚出山,本身也是被汉军给拐带出来的,并没有多少存粮可以食用,而以南中的气候,现在种植稻谷已经有点晚了,虽然补种了,但估计一年两熟是很困难的,可能就是一年一熟,第一年的收入会有所减产。

虽然建宁郡的气候条件不错,这边的稻谷可以做到一年两熟,但问题在于,南中很多地方的开发根本跟不上,可耕种面积相当的少。

往年一年两熟,南中还能勉强的自给自足,现在少了一季成熟的稻谷,南中百姓很可能不到年底就会饿肚子.南中根本救济不过来。

因此,张溪不得不向成都求援。

同时,考虑到连续征战,成都可能也没有多少余粮,还要安排军粮囤积,准备北伐匡扶汉室.因此张溪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允许南中世家豪强,以贡献粮草的多寡,来获得建宁郡铜矿的分配权。

张溪可是派人重新勘察过整个建宁郡的铜矿分布的,储量大的惊人,虽然有近一大半的铜矿,以现在的技术能力无法大规模开采,但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讲,可开采的部分就已经是一项可以流传百年,富可敌国的产业了。

这么多的铜矿,刘备集团内所有人出钱出力都是吃不下的,想要快速获取铜矿,就必须允许地方豪强加入进来。

甚至刘备集团现在要考虑的事情,还真的不是跟世家去争夺铜矿的所有权,而是应该制定相关法律,严控铸币权和货币发行权。

只要掌握住这两样权利,世家们开采再多的铜矿,也不过是为刘备集团做嫁衣。

这年头不管世家多么豪横,也不敢打铸币权的主意,那是全家族灭都没有人会同情的事情。

因此,世家即使开采了大量的铜矿,他们不把铜矿卖给刘备集团,总不能把开采出来的铜矿都给打造成青铜器陪葬吧?!

而关于这一点,其实不用张溪提醒,诸葛亮已经拉着法正,糜竺,李严等人,开始着手制定法律,严格控制了。

这些人,哪个不是人精,张溪能看到的情况,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到。

而关于建宁郡铜矿的分配问题,成都的世家们差不多都快打出狗脑子来了。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张溪派出的勘察工匠队伍,又在仙女湖南侧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锡矿,沿泸水以及泸水各支脉,发现了大量的金矿,铁矿矿雪区,在建宁郡谷昌以西,发现大量盐矿,还有一个自前朝开始就设立的盐监,只要稍微修缮就可以直接开采。

好了,这下刘备都有点坐不住了,诸葛亮更是直接跟刘备请示,亲赴庲降都督府驻地味县坐镇,亲手掌控利益分配。

第三百七十七章 倒霉的小姑娘

得知诸葛亮要来,张溪顿时松了很大的一口气。

说实话,张溪觉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起码比起诸葛亮来说,张溪真的是文不成,武不就。

张溪觉得吧,在荆州南郡那种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地区,只需要负责一些日常政务,撑死了跟当地世家搞搞日常勾心斗角的太守,张溪还是能胜任的。

但到了南中这么复杂的地方,又是汉夷杂居,又是刚刚平定叛乱,同时还牵扯到大量的利益分配的问题,张溪真的有点力不从心。

在南中,张溪不仅要面对南中豪族们的勾心斗角,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益州各地世家,甚至荆州世家们的各种频繁骚扰,跟这些人打交道,实在是太过于劳心劳力了。

说真的,张溪真的不理解,益州世家为了南中矿藏的事儿跟自己扯皮还能理解,毕竟就在家门口的宝藏,不捞回去简直是对不起祖宗.荆州世家们,你们是来凑什么热闹?!

那么远的运回去,光运费你们就得吃大亏,你们知道不?!

可荆州世家表示,其实我们分一支去益州,甚至南中发展,也不是不可以嘛.蒯家和黄家对此异常的热心。

张溪真的不擅长对付这些事儿,而刘备和诸葛亮也知道张溪不擅长这些事儿,所以诸葛亮不得不来。

成都有刘备坐镇,法正,庞统辅佐,出不了大事儿。

但南中就靠张溪一个人顶着,诸葛亮是真的不放心。

虽然张溪并不是一个人顶着,从白马部谈判回来的马谡真的帮了张溪很大的忙,作为荆州世家出身的马谡,在面对各种世家的迎来送往上,有充足的经验,很多跟世家扯皮的事儿,张溪都让马谡去做了。

而张溪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处理一些他自己觉得能处理的事儿。

首先孟获家的闺女都在自己徒弟那边呆了快三个月了,现在孟获也回到了味县了,张溪赶紧吩咐自己的弟子,把人家闺女给送回来。

再不送回来,闹出点啥事儿来,那可就热闹了。

然后吧,张溪就看到自己的弟子,带着已经怀孕的关银屏,以及一个一脸忧郁的花鬘,一起回到了味县。

张溪给气的.你小子可以啊,效率够高的,不过三个月没让你们领兵打仗,居然就有这个闲工夫,让自己老婆怀孕了?!

但同时又是觉得万幸啊得亏怀孕的是关银屏,不是孟获的女儿,不然事情就麻烦了。

本来南中的利益纠葛就已经让张溪头疼的要死了,你小子要是再勾搭上孟获的女儿,这里面的利益纠缠,能让你师父的脑子直接宕机了。

忧郁的小花鬘,张溪赶紧派人给孟获送回家去,而自己的徒弟和徒弟媳妇儿张溪也赶紧准备打包,给这俩送到成都去。

可不能让这对小夫妻继续在南中继续待下去了。

接下来的南中,不仅天气会越来越热,瘴气,暑气都会起来,一个外来的孕妇,要是给你来个水土不服,出点什么状况.嗯,张溪已经能看到二爷提着青龙偃月刀来找自己算账了。

还是成都好,让邓艾护送关银屏回成都去修养待产,也算对二爷有个交代。

至于花鬘嘛.张溪再三跟邓艾询问,确定邓艾没有因为媳妇儿怀孕就做出什么对不起媳妇儿的事儿,这才安心。

但孟获不安心啊。

女儿啊,你也十六了,长的也是姿容秀丽,不管是在味县,还是在祝融部,倒贴着想嫁给你的小伙子也不在少数.怎么连个二十多岁的小子都拿不下的?!

花鬘那个委屈的.我也没想到那个小子是会怀孕的那种啊。

孟获当时就懵了,这说的,是人话?!

等到花鬘说清楚原委后,孟获再派人一打听合着是自己的情报出了问题,那个姓邓的才是庲降都督的亲传弟子,而那个主将,是刘备之弟,关羽关云长的女儿。

孟获那个尴尬的.那啥,女儿,这次是阿爹的错,但.你是不是再努把力,把那个姓邓的小子给拿下?!

花鬘当场就不乐意了。

虽然吧,邓艾对花鬘确实挺好的,一直都对花鬘客客气气的,而且在搞清楚事情真相后,花鬘也没有再把邓艾当成是「情敌」看待.但那是我闺蜜的丈夫。

哪有跟闺蜜抢丈夫的?!

可孟获表示,没让你去抢啊,是让你去加入人家.这年头的男人,有条件的谁没有个妾室的。

虽然咱家的身份,给人做妾是有点跌份,但问题在于,那是咱们家未来的保障之一,不管是孟家,还是祝融部,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还是以前的南中,孟氏是地方豪强,祝融部又以女为尊,花鬘倒是可以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娶」了,然后还可以继承祝融部的首领之位。

但现在的南中,各种势力复杂,巨大的利益必然会带来非常大的变革,就算是孟家,都不敢说在接下来的南中能混的多好,更别提祝融部了。

因此,花鬘有机会能让自己嫁给庲降都督的弟子,孟家,祝融家能跟成都***联姻,这种机会,是不能放过的。

如果不是年龄差太大,孟获也真的疼女儿,不想让女儿太委屈,他都有心直接把花鬘送到张溪府上去,这不比嫁给张溪的弟子来的效果好?!

花鬘听完这些,觉得自己的三观快要被颠覆了。

原来,一直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亲,居然对自己的终身幸福,持有这么可怕的观点。

家族和部族的生存,难道比自己这个女儿更重要?!

花鬘无法接受,坚持不肯.但花鬘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居然也加入了劝说自己的行列。

祝融夫人也是哀叹,自己把女儿保护的太好了,以至于女儿到现在,还是保留着纯正善良的心态。

这不是什么坏事,但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祝融夫人劝说女儿,不会跟孟获那样直白,而是婉转的用自己举了例子。

当初祝融部跟孟氏联姻,让祝融夫人嫁给孟获,难道真的是祝融夫人自己选的么?!

还不是祝融部的上任首领,也就是花鬘的外婆看中了孟氏在南中的权势和影响力,祝融部跟孟氏联姻,也是在寻求孟氏的保护啊。

虽然不是祝融夫人心甘情愿的,但从结果来看,祝融夫人并不觉得这个婚姻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孟获对自己很好,自己也有足够的自由,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很恩爱。

所以说,花鬘怎么知道,嫁给邓艾做妾,就一定不幸福呢?!

至于丈夫身边的女人问题.孟获又不是只有祝融夫人一个女人,他也有妾室的啊。

再说了,咱们祝融部的女孩子,如果觉得过得不错,那就留在那边生活,但如果觉得丈夫对你不好,你也可以回来继承祝融部的家业啊,不是非要你跟汉人女子那样,绑死在一个男人身上的。

现在,确实是阿爹和阿妈对不起你,逼得你不得不去跟自己的朋友共享一个夫君,但,未必不是你的幸福所在啊。

花鬘慢慢的动摇了。

现在的情况,花鬘已经慢慢的看不懂了,也感觉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渐渐的离自己而去了。

虽然还是不想,但花鬘明白,不管是为了阿爹还是阿妈,她好像必须厚着脸皮,去勾引跟自己曾经的「情敌」,哪怕这个「情敌」,是自己闺蜜加初恋的丈夫。

花鬘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真的。

首节 上一节 258/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