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27节

关羽眉头一皱,对孟达的感官顿时下降了一个档次,毕竟比起不了解的孟达,关羽显然更愿意相信张溪。

「纵如此,此乃国家大事,孟达出兵援助南郡,乃为国出力,其焉有推却之理?!」关羽还是有点不相信的问道。

张溪想了一下,决定还是跟二爷好好的说清楚,省的二爷还有什么不必要的期待。

先不说历史上孟达不仅没有发兵救援二爷,还劝说刘封也不要发兵救援,顺带离间关羽和刘封之间的关系。

就说现实中的好了。

「孟达镇守宜都郡,其地小兵少,全郡之兵不过万余,且分布诸县,一时难以集结。此其推却之理一也。宜都乃入蜀门户,今主公北在汉中,白帝空虚,益州亦空虚,若起宜都之兵救援南郡,必使江东之兵乘虚而入,益州难保,此其推却之理二也。宜都之地,偏处地方,北邻东三郡,如今南郡战火,东三郡不会坐视不理,故此宜都地方亦不稳,大军不敢轻动,此其推却之理三也.凡此三种,可有推却之理乎?!」

「.」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徐庶在行动

「孟达匹夫!安敢如此欺我!!!」

徐庶放下手中书信,拍案而起,怒斥道。

关羽能在地图上看到宜都郡出兵救援南郡的方便,徐庶怎么可能看不到。

因此,早在武陵郡蛮族动乱,徐庶探知江东出兵之后,就猜到了吕蒙会出兵偷袭南郡,攻打江陵城。

徐庶对此,早就想过应对了。

武陵这边,因为蛮族叛乱,自己一时脱不开身,这一点徐庶确实有点被吕蒙算计了。

但是徐庶也不是没有后手,他在留下了一千人预备队作为机动兵力的同时,也立刻写信给了宜都郡的孟达,让他快速出兵,救援江陵城,防止吕蒙偷袭,攻破江陵,占据南郡。

可时间过去了七八天,徐庶只接到了孟达的一封回信,信上的内容,跟张溪猜测的差不多。

就是借口兵力不足,要保卫入川通道,地方不稳等等,拒不出兵救援南郡。

而且徐庶还拿孟达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名义上来说,徐庶和孟达是同级别的,都是一郡太守而已,徐庶并没有命令孟达的资格。

而孟达现在在想什么,其实徐庶多少也猜到了。

这就是个见好处就上,见责任就让的小人而已。

宜都郡兵力不足,确实是事实,但问题是,也不是要他孟达领兵去击破江东的大军,只是要他出兵援助江陵,哪怕他的旌旗出现在江陵附近,也能吸引吕蒙的注意力,让他不敢全力进攻江陵啊。

至于入川通道啥的,需要你孟达保护个屁啊,陈到虽然带着白毦兵前去汉中助战了,但巴东郡太守辅匡还在,郡兵根本没有抽调,需要你护卫个毛线?!

至于地方不稳,那就更是借口中的借口了,东三郡要是想动手,早在关羽进攻襄樊的时候就应该进攻临沮,威胁关羽军后路了,到现在没出手,只能说明东三郡的申氏兄弟也在观望成败,待价而沽而已。

其实他孟达就是觉得自己兵力不足,去救援南郡也不能必胜,万一被江东军击破了,自己说不定还要担责任。

相反,只要理由合适,自己守着宜都不动,不管南郡丢不丢都跟他没有关系,凭借着入川时候的功绩,刘备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退一步说,就算南郡真的被吕蒙占据了,吕蒙北上的可能远远大于西进的可能。

只要吕蒙没有率领大军主力前来,那孟达也是有信心能守住宜都郡的。

孟达就是觉得这事儿风险太大,而就算守住了南郡,最大的功劳也不是他的,因此他不想冒这个风险罢了。

这就是个胆小的投机者,做事还瞻前顾后,没有担当也不知道当初主公怎么就把宜都交给这种人来镇守了呢。

徐庶不理解,但现在的问题是,哪怕孟达拒绝了出兵救援南郡,他徐庶也不能不想办法出兵救援。

尤其是到现在为止,公安城内的文聘还在坚守,自己如果不能快速救援文聘,那以文聘的兵力,也守不了多久。

为此,徐庶在武陵发动了总动员令,命令武陵郡所有适龄男丁全部征召入伍,进行操练,随时准备出征作战。

但这只是远水,解不了近火文聘和王基还能坚守多久徐庶并不知道,但这些新征召入伍的男丁,没有一两个月的训练,是没法派到战场上去作战的。

好在这个时候,习宏和李球都传来了好消息。

李球领兵两千人,在武陵南部连续三战三胜,击退了两路蛮族的进攻。

虽然李球现在也略有损失,但终究是守住了县城,现在在南部县城休整,防备蛮族再次入侵。

而习宏的战绩更加牛。

习宏同样领兵二千去了武陵西部,但习宏并没有第一时间对西部的蛮族发动进攻。

习宏先是单枪匹马的闯入蛮王沙摩柯的营帐内,以昔日交情和许以重利的方式说服沙摩柯倒戈,然后和沙摩柯合兵一处,偷袭了另外两路蛮族的大营,斩首百余级,大获全胜。

现在,武陵周围六路反叛的蛮兵中,只剩下一路入侵零陵的蛮兵没有平定。

但这一路蛮兵,也因为潘濬故意放弃零陵北部的防守,在零陵北部劫掠了一番,满足之后,也开始退入山中。

大概也就是二十多天的时间,武陵周边六路蛮兵的叛乱全部平定,徐庶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了。

徐庶得到奏报后,立刻下令让习宏回师,同时对沙摩柯部许以钱粮土地,令沙摩柯出兵一千相助,再加上习宏手里的两千人马,配合自己留下的一千预备队,共计四千人,先行出发,救援公安文聘。

同时,徐庶也命李球回军坐守郡治,主持新兵操练,等新兵操练初步完成后,率领新兵作为后军,支援徐庶。

而更南方的零陵郡,潘濬领兵提前占据山地险要之处,挡住了吕岱的进攻。

潘濬这个人,虽然也是文人,但领兵作战的本事可不差。

历史上,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以马良为使者,联络了武陵和零陵的蛮族,以及零陵从事樊伷起兵反叛东吴,响应刘备。

那时候已经投降了东吴的潘濬,率领了五千士卒,非常快速的击破了樊伷,平定了两郡蛮族动乱,剪断了刘备的羽翼。

现在嘛,潘濬可没有理由投降江东,相反,他还有足够的理由跟江东拼命,因此尽管吕岱也算一员名将了,但一时间还真的拿潘濬没办法。

至于吕蒙设想的两路进攻零陵.士燮又不是傻子,他被孙权揍的没办法,不得不听命,但本质上他还是一方诸侯,虽然出兵了,但只是在零陵和交趾的交界处屯兵,对外说粮草不足,实际是按兵不动,坐观胜败。

如果吕岱获胜,那士燮肯定会进兵,瓜分零陵郡。

现在吕岱还没赢呢,士燮才不会用自己的士卒来给江东打工呢。

因此,所谓的两路攻击根本不存在,潘濬也早就察觉到士燮的小心思,所以他一面写信安抚士燮,一边全力防守吕岱的进攻。

零陵的战事,也是陷入了一时间的僵局。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吕蒙又在江陵城下进攻失利,粮草被烧,不得不命令徐盛分兵,留下五千人看住公安,三千人押运粮草北上。

而徐庶,就是在这个时候,领军北上,来到公安城外围。

事实上,这个时候,不管是徐庶,还是吕蒙,又或者是徐盛,都还不知道各自对手的情况如何,这年头的信息传递效率太慢,战况的更新也都需要时间。

所以徐庶现在是不知道吕蒙已经是进攻江陵城失利,被烧毁了粮草的,他依然还以为吕蒙率领大军在进攻公安城,因此一路小心谨慎的行军,争取不让江东大军发现自己的踪迹,同时还得想办法,尽快跟文聘取得联系。

徐庶觉得自己兵少,就没想过跟吕蒙野战,想的是怎么让文聘出城接应自己,然后四千人支援公安,进城死守。

所以,当徐庶派出的探马说,公安城上依然是刘备军的旌旗,但公安城下只有五千人左右在围城时,徐庶当即命令军队暂停前进。

这个突变的情况,让徐庶有点怀疑,所以他先暂停进军,同时派出细作和探马,侦查敌情。

徐庶担心,这是吕蒙已经探知到自己的到来,给自己设下的陷阱。

与此同时,城内的文聘,也在跟张任商量,是不是分出一部分士卒,出城去试探一下敌军.毕竟突然少了三千人围城,别是江东军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八千人围城的时候,文聘出于谨慎,依然坚守城池,不敢随便行动,但现在只剩下五千人了。

虽然兵力还是处在弱势,但是吧也不是没有一战的可能。

文聘比较担心的就是,徐盛突然少掉的三千人,会不会是有什么计谋,或者是设了什么陷阱,目的就是想引诱自己出城作战。

文聘一向很小心,因此也跟张任商议一下.要不他率领一千人出城试探,张任继续守城。

这样就算有陷阱,张任也能及时接应自己,更不用担心敌军借机攻城。

但张任表示了反对。

哪有一城主将亲身犯险的道理。

纵然要试探敌军的反应,这种事儿也应该自己这个副将来做,文聘身系一城安危,怎么可以亲自出城试探呢。

因此,在张任的强烈要求下,文聘也知道自己作为主将不适合犯险,就决定由张任领兵出城,去试探性的进攻徐盛的营地。

隔天上午,张任就做好了准备,率领一千士卒从东门而出,试探性的进攻徐盛的营寨。

而徐盛的营寨中,确实防备相当的松懈,虽然有些抵抗,但张任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轻易的攻破了徐盛军的大营,营中剩下的士卒,立刻一哄而散。

然后张任就察觉到不对劲了这些守营寨加上溃逃的士卒,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一千人。

剩下的江东军到哪儿去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公安城的战斗

张任率军出城,试探性进攻徐盛的营地,结果轻易的就攻下了徐盛的营寨。

但很快,张任就发现眼前的江东军人数严重不匹配,顿时知道这肯定是江东军的设计。

因此,张任快速的下令,全军退出营寨,在营寨外待命本来就是来试探性进攻的,张任自然也考虑到了这是陷阱的可能,早就想过应对措施。

但张任也没有想到,徐盛的反应这么快。

在张任还没有率领士卒彻底退出营寨的时候,自己眼前的营寨就突然火起,营寨门外的三个方向,杀出来三队人马,每队都在千人上下。

随着江东军的伏兵出现,张任顿时明白,江东军的计谋也不复杂,就是设陷阱然后伏击自己带出城的士卒而已。

为此,张任立刻做出应对,命令士卒们重新调整队列方向,准备迎敌。

当然不是要硬刚,在这种摆明被围的情况下,就算张任想硬刚,士卒们也不一定愿意死战。

因此,撤退是必须要撤退的。

但撤退这件事,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不能在敌人刚一包围的时候就下令撤退,这样会让整个队伍的军心士气彻底散掉,最后一个人都跑不了。

所以张任的决断是,重新整理队伍,领着士卒向着一个方向的敌人进攻,争取在混战中杀出一条通道,带领大家逃出去。

而且这么做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给城中的文聘一个明确的接应方向,文聘可以有重点的出城接应,这样才是被围撤退的最好应对方式。

做好应对后,张任亲自领兵突前,主动杀向了左翼的大军。

不因为别的,因为左翼大军的将旗上,写这一个「徐」字。

那应该是江东大将徐盛亲自率领的军队。

只要击破了这支军队,就可以让江东军陷入大混乱,从而逃生。

而且张任也有足够的信心.川中名将张任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虽然张任出身寒门,从小不得家族内的人待见,但凭借着一身武勇,投军之后也算履立战功,被刘璋引为心腹。

之后,更是帮刘璋执掌军队,操练士卒,在川中获得偌大的名声。

只可惜,这个名声,随着张任领军在涪城出战刘备后,就彻底完蛋了。

张任是真的不知道,荆州军和益州军之间的战力差距有这么大,他一开始是按照跟益州兵差不多的战力水准来排兵布阵,对抗荆州兵的。

结果谁知道,一场仗下来,输了个稀里哗啦,彻底葬送了自己川中名将的名声。

再之后,张任主动求死没成,陪着主公流落到了公安城内,在主公的强烈要求下,出仕刘备.到现在,才有了重新带领一千人马出战的机会。

因此,张任要重新证明自己。

当初那个指挥益州兵败北的张任只是意外,自己依然还是川中名将。

张任快速的调整好士卒阵型,冲向了徐盛率领的军队,要用徐盛,来当自己重新正名的垫脚石。

可徐盛.徐盛也不是好欺负的啊。

徐盛自幼从军,孙策刚死,孙权少年继位的时候,徐盛就是柴桑令了,并且以两百人以少胜多,干趴下了想浑水摸鱼的黄祖之子黄射,守卫住了柴桑。

首节 上一节 227/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