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189节

从地里位置上看,襄阳在汉水南岸,而樊城在汉水北岸。

从北向南进攻,攻打樊城,这襄阳可以出兵救援,而从南往北进攻,攻打襄阳,樊城就可以出兵救援。

单独攻下其中任何一处,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作用。

攻下襄阳,北方的守军可以依托樊城为跳板,随时威胁襄阳的城防,逼迫进攻方必须在襄阳大量屯兵。

而攻下樊城,樊城只是军事要塞,并没有多少补给和战略的价值,防守襄阳的一方还可以以汉水为依托,继续组织防守。

所以,要一劳永逸的平定襄樊,最好就是两座城池一起攻陷,这样才不会陷入持久的拉锯之中。

至于如何同时攻取这两座能互相支援,被动成掎角之势的城池呢。

关羽选择的答案,是水军。

是的,关羽的选择是正确的。

纵观襄樊之战的历史,历史上最著名的四次襄樊之战,都是水军有优势的一方能占据主动除了关羽这次,其他三场战役,都是水军占优的一方获胜了。

关羽的想法是,利用水军沿汉水而上,在水上占据绝对优势,切断襄阳和樊城之间的联系,破解襄阳和樊城互为支援的优势。

然后,先围困襄阳城不打,全力进攻樊城。

只要打下樊城,有了北面拱卫的屏障,联合水军和陆军彻底堵死襄阳,那么襄阳就是瓮中之鳖,可能不用打,直接就投降了。

这就是关羽对襄樊之战的战略构想.不得不说,关羽的这个作战思路,一直影响了后世很久时间。

东晋在襄樊之战击破前秦,岳飞北上进攻襄樊,南宋坚守襄樊防线十几年,都是采用了以水军制霸汉水,掌握主动权的方式,不管是进攻襄樊还是防守襄樊,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方法是对的,但每场战役面临的困难,却是不同的。

襄樊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一旦关羽派兵切断襄阳和樊城的联系,猛攻樊城,那么曹操肯定会四处调兵来进攻关羽。

曹仁的第一批援军,于禁的第二批援军,徐晃的第三批援军,都是这样只要樊城还在,那么曹操就会持续不断的派出援军来救援。

关羽要面对如此多的援军,尤其是在汉水以北的开阔地带,到底能不能抗住曹操援军的威力,快速攻取樊城,就成了关键。

这一点,张溪向关羽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反倒是关羽,觉得张溪的担心有点多余——咱们是佯攻,你忘了么?!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是为了策应汉中之战,吸引曹操的兵力南下.曹操派来的援军当然是越多越好,樊城打不打的下根本不重要好吧。

所以啊,关羽的目的,就是以樊城为诱饵,重点打击曹操的援兵.也就是所谓的围点打援。

张溪听到这里,觉得好像事情的发展,跟自己想的有点不太一样了。

如果关羽的计划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曹仁被关羽打的叫爸爸,但依然能守住樊城了。

但这没法解释,关羽在被徐晃击败后,依然命令水军封锁汉水,继续围困襄阳城啊那时候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了,关羽也已经被徐晃从汉江北赶到汉江南了,应该撤兵了啊。

所以.襄樊之战中,关羽的想法到底发生了多少变化啊?!

不过现在为止,关羽的脑子还是清醒的,提出来的作战计划也符合战略目的,起码在徐庶和张溪看来,好像没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之后的事情,就是为了襄樊之战做准备。

徐庶开完这次会议后,又跟张溪专门的聚了一次,一方面商讨一下对潘濬的联络和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徐庶也再三交代张溪,随军出征后,该劝谏二爷的时候一定要勇于劝谏,不能跟以前似的那么畏畏缩缩了,不然二爷带着张溪去进攻襄樊的意义就不大了。

张溪也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表示该争取的还是会努力争取的。

同时,张溪也反过来提醒徐庶要小心吕蒙,那个家伙的本事,肯定不止现在表现出来的这些,毕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人。

这货指不定藏着什么缺德主意呢,一定要小心。

徐庶也同样点头应下。

再然后,两人分别,徐庶回武陵郡去镇守,而张溪则回到自己的府邸,跟赵累,王基等人交接南郡事务,同时召见张嶷,让他把矿区事务交给邓艾,自己前往关羽军中报到。

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四月底。

许都方面传来消息,四月初的时候,耿纪与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金祎等发动叛乱,趁夜攻打许都,焚烧大门,试图挟持天子出逃,并射中曹操留在许都的丞相长史王必肩膀。

虽然这事儿吧,耿纪,吉本等人压根没翻出什么浪花来,隔天就让王必给平定了.但已经在邺城起兵,渡过黄河的曹操一听此事,赶紧令大军改道,前往许都镇压叛乱,安抚地方。

特么许都是什么地方啊,早年曹操的老巢,天子所在。

许都这地方也是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明里暗里的权谋斗争,又被曹操不知道清理了多少敌人,才能让曹操安心前往河北邺城建都称王的.现在居然还有人试图谋反?!

更不要说,这帮人的目的,是呼应关羽,挟持天子出逃。

这要是真的让那帮人成功了,事情还得了?!

许都这地方实在是太敏感了,曹操必须亲自过去坐镇,让谁去他都不放心。

而很显然,这是关羽这些年在襄阳以北的一些布置,现在发挥作用了。

而关羽得知耿纪,韦晃等人的叛乱后,也迅速做出安排,准备起兵进攻襄阳。

虽然关羽也知道,自己接到消息起兵的时候,耿纪,韦晃等人的叛乱可能已经被平息了,但这个不重要。

在许都的叛乱,势必会引起荆北等地的人心不稳,曹操也肯定会驾临许都,而自己这个时候起兵进攻襄阳,可以更好的牵制住曹操的兵力。

因此,关羽决定,兵分两路,起兵进攻襄樊。

一路,是关羽亲自领兵,率领水军沿汉水而上,从西侧逼近襄阳,另一路则是张溪率领的陆军,进攻临沮,然后转道绕小半个圈子北上,进逼襄阳。

关羽挑的时机可以说很好,而孙权这边,挑的时机也不差。

在得知曹操已经率军进兵许昌,同时关羽也已经起兵进攻襄樊后,江东孙权以宗室将领孙瑜,孙桓为主帅,领兵三万,进犯合肥。

孙权就不相信了,曹操能放着汉中和襄阳两地的得失不管,这时候跑来跟自己争夺合肥。一时间,刘备攻汉中,关羽攻襄樊,孙权攻合肥,曹魏三面迎敌,颇有些疲于奔命的感觉。

曹操也非常的头疼是真的头疼。

面对这样的糟糕局面,曹操的头风病又犯了,而且非常的厉害。

曹操也是自作自受,明明有个可以帮他治疗头风病的名医华佗,每次治疗还特别有效,最重要的是,人家还真的没有提议要给你脑袋开瓢.就因为人家求官不成,请假逾期不归,曹操就把人给杀了。

现在好了吧,活该疼死你。

但曹操总是一代枭雄,非常坚强的顶着头疼的毛病,分析局势,做出应对。

首先,曹操领军赶到许都,第一时间搜捕全城,把所有和耿纪等人有关联的人士全部抓起来。

这种事情,在曹操眼里,那就是宁可杀错不能放过的。

紧接着,曹操在得到关羽出兵进攻襄阳的消息,立刻派遣曹仁领军一万,前往襄阳迎战,要求曹仁务必击退关羽,保住襄阳。

至于合肥方面,曹操首先命令合肥守将张辽死守,然后亲自写信给在徐州镇守的臧霸,让他在必要的时候出兵增援张辽。

臧霸这个人吧,虽然是服从曹操调令的,但本质上还是半个地头蛇,曹操也不好得罪死,不然徐州之地再乱起来,那曹操真的就难受了。

做完这些事情,曹操继续把目光放到汉中正在进攻汉中的刘备,才是他曹操的心腹大患。

但问题是,曹操现在不敢轻易离开许都,必须得等到把许都的这一堆事儿摆平了,曹操才能放心的西进,只能暂时让夏侯渊坚守不出,等待自己的援军。

顺便的,写信把曹洪,曹休,曹真三人一顿猛批.面对张飞马超这样的莽夫,你们三个人打的跟狗屎一样,要是守不住陈仓道,那你们仨就别回来见我了。

就在曹操做出布置的同时,汉中的战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夏侯渊眼看刘备大军囤积在阳平关前,派出了张郃前往马鸣阁道外的广石,一方面护卫阳平关侧翼,另一方面也可以东出威胁刘备大军的粮道。

而刘备也迅速做出了反应,派遣魏延和陈式率领一万大军,翻山进攻马鸣阁道,试图切断广石和阳平关之间的联系,保护粮道的同时,也是打破阳平关坚守的犄角之势。

夏侯渊的反应也不慢,赶紧派出徐晃,配合身在广石的张郃,两个名将联手,夹击魏延和陈式。

双方围绕着马鸣阁道,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第二百八十四章 马鸣阁道

魏延这个人吧,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倒霉催的。

早期魏延只是刘备的部曲,一个大头兵而已,在这个看重出身和家世的年代,魏延其实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但他遇到的主君是刘备,唯才是举,看人极准的刘备。

刘备一眼就看中了魏延有成为大将的潜质,把他从普通的士卒提拔为部曲将,还曾经把自己的亲兵白毦兵交给魏延指挥。

这是魏延的幸运,毕竟愿意从大头兵里提拔出将领来的君主,在汉末这个时代,大概也就刘备和孙权两个人。

魏延之于刘备,大概就相当于吕蒙之于孙权。

只是早期的刘备自己都寄人篱下,新野县还是刘表为了对抗曹操,借给刘备安身的,因此魏延一直是以刘备亲兵的身份,留在刘备身边而已,并没有多少锻炼的机会。

后来,张溪前往江夏任职,刘备把魏延塞进了护卫队,而张溪也体察了刘备的心意,在鄂县保卫战后,以魏延作战有功为名,在江夏给魏延弄了个校尉的官衔。

从这里开始,魏延就算是有了正式的武官编制了,不再是一个大头兵,而是正式的底层武将了。

再之后,刘备入川,魏延就开始倒霉了。

本来吧,跟着张溪充当攻取益州的先锋军将领,魏延本以为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结果一路上尽遇到投降的人了,也就在雒城外打了一仗,功劳大头还被黄忠这个老头给拿去了。

没办法,雒城一战,北门先登的人是黄忠,擒获刘循的人也是黄忠手下的士兵,魏延没能抢过这个老头。

最后论功行赏,魏延也只是得了一个牙门将军的官衔赵云升任翊军将军后,留下来的职位。

牙门将军这个官职吧,说高不高,但好歹也是杂号将军了,说低也低不到哪儿去。

毕竟刘备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号嘛,官职上得遵循汉制,上报朝廷.刘备可以原创官职,但不能修改官制。

举个例子来说,刘备可以原创牙门将军,翊军将军,军师将军这样的官职,但这些官职也依然是杂号将军,临时官职,不能把这些官职像四方将军那样固定下来,这样是违反汉制的。

当然,曹操和孙权就没有这么多的顾虑,曹操把四征将军作为固定官职,位还在四方将军之上,而孙权直接把都督这个临时职位给固定下来了。

好吧,官职和官制的事儿,一时半会儿说不完,留到以后再水吧.还是说回魏延。

魏延其实也不是不满意牙门将军这个官职,他不满意的是,这个官职是赵云升任后留下来的,导致大家一听说魏延的官职,下意识的就会觉得吧,魏延不如赵云。

魏延是不服气的。

论武艺,两人切磋过,短时间内难分胜负,论指挥,魏延擅长指挥步卒,赵云擅长指挥骑兵,不好比较,论资历.这个魏延确实比赵云要晚几年投靠刘备,但前后时间差距也不大。

魏延吃亏就吃亏在,他并没有单独领兵的经验,而人家赵云在入川的时候,独领一军,连克江阳,犍为二郡,立下大功的。

所以,这次刘备打算绝马鸣阁道的事儿,本来帐前名将云集,论官职论资历都没有魏延什么事儿的,但魏延立功心切,主动向刘备请命,要求前往绝马鸣阁道。

当然,这里面未必也没有魏延想要效仿自己的偶像关羽的意思。

当初关羽绝北道,帮周瑜攻取南郡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魏延如果也能决断马鸣阁道,同样可以为刘备攻取阳平关立下赫赫战功,这样大家说起他魏延,就会跟关君侯相提并论,而不是把他当成赵云的备胎来看待。

刘备倒是没啥意见。现在刘备面临的情况,跟周瑜在南郡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刘备这方人多。

本身派人去断绝马鸣阁道,一方面是消除张郃前出广石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促使夏侯渊救援张郃,分阳平关的守兵,达到兵法中所说的「倍则分之」的目的。

所以刘备本来的想法就是让新生代将领领兵去锻炼一下,如果能消灭广石的张郃当然更好,如果不行,时不时的骚扰一下张郃,让他不敢离开广石也就可以了。

因此,魏延既然请战,刘备就索性同意,任命魏延为主将,陈式为副将,领兵一万,前往马鸣阁道。

而夏侯渊在察觉到刘备派人进攻广石的张郃后,也快速的做出了反应,派徐晃率领精兵五千人,前往保护马鸣阁道,援助张郃。

魏延,陈式,正式对阵张郃,徐晃。

从后世的眼光看,魏延和陈式的组合稍微弱了一点,但魏延毕竟也是名将,说不定还能对抗一下呢但现实却很骨感,魏延陈式被张郃徐晃两人夹击打退,不得不收拾残军,依山驻守。

这确实也不能怪魏延和陈式,主要是马鸣阁道和关羽的绝北道是不同的。

关羽的绝北道,就是一个概念,只是要求尽量断绝北方来的补给而已,而南郡以北,是很大的一片区域,关羽完全可以打游击。

但马鸣阁道,它真的就是一条山道,两边都是高山,根本不存在游击的可能。

首节 上一节 189/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