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139节

只要曹操不亲自来,那么就靠雍州兵马和一个夏侯渊,诸葛亮还真的有办法。

办法就是——结盟张鲁。

是的,诸葛亮想要派人结盟张鲁,让他先在汉中那地方好好顶着夏侯渊,给自己这边攻下成都争取时间。

只要攻下成都,那扶禁向存的军队就不足为惧,而且刘备也可以调兵北上,增援葭萌关的霍峻,看好益州门户。

如果机会更好一点的话,说不得还能拿下汉中.那样就是曹操亲来,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所以嘛,跟张溪商量过之后,诸葛亮转头就去跟刘备商量,让刘备派人前往汉中,结好张鲁,商量互相结盟的事儿。

张鲁本来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人,整个人的格局也就是汉中的一亩三分地,如果能往南再抠唆一点土地那就更好了。

所以诸葛亮的给刘备的建议是把葭萌关以北的部分益州土地交给张鲁,换取张鲁结盟。

反正这些土地现在也不在刘备的控制范围内,暂时先交给张鲁保管一下就好。

等到刘备这边攻下成都,平定益州之后,再腾出手来,找机会收拾掉张鲁,这些土地自然也就回来了。

刘备欣然听从,派出简雍作为自己的使者,前往汉中跟张鲁扯皮。

而自己,则继续在雒城,准备围困成都的事情。

至于张溪嘛.从诸葛亮的营帐中离开后,迫不及待的回到自己的营寨里,看起了孙尚香给的家书。

这年头书信传送不便,竹简太过笨重,绢帛太过昂贵,哪怕是孙尚香这样的大小姐,所写的书信也就是一方帛书,不敢写太多的话。

孙尚香先是跟张溪报了平安,然后跟张溪说,她在江陵城的府邸内生下一女,还没能取名,让张溪赶紧取好了名字告诉她。

言辞之间,张溪能感受到孙尚香还带着点小委屈,大概是因为没能生下儿子而觉得可惜.这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受这个时代所限,男丁才有资格继承家业。

张溪赶紧的也找来绢帛,给孙尚香回信,一面好生安慰孙尚香,表示女儿是小棉袄,他很喜欢,另一边,则绞尽脑汁的给女儿取名字。

再怎么是取名无能星人,给自己女儿取名字,可不能继续用数字代替了张溪琢磨了半天,翻阅了无数书籍,总算给女儿取了一个还算说的过去的名字。

张暄。

暄者,暖也。

张溪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女儿是小棉袄,暖呼呼的,贴心。

再者,现在是乱世,哪怕是富贵人家,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已,张溪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这辈子不用担心饥寒。

这名字,反正张溪是觉得挺不错的,写信告诉孙尚香,顺便也跟张飞,诸葛亮等人炫耀了一番。

诸葛亮就是笑笑不说话,张飞却拍手说好。

说是比他女儿的名字好,一个字,好记。

这时候张溪才想起来,张飞有两女儿,一个叫张星彩,一个叫张星忆.张溪知道的时候真的很纳闷,莫非自己穿越到了暗耻的世界了?!

毕竟关羽的女儿都叫关银屏了,不是么。

当然,这不是重要的地方,重要的是,星彩也还,星忆也罢,包括银屏,其实都是小字,跟孙仁字尚香一样。

关羽的女儿真名叫什么,张飞的女儿真名叫什么,其实这俩一个人都没告诉,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女儿家的名字,是只有夫君才能知道的。

所以,张溪这个到处嚷嚷自己女儿名字叫「暄」的人,才是真正的不懂礼节。

诸葛亮笑而不言,那是保持礼貌,省的张溪尴尬,而张飞估计也是在委婉的提醒自己,赶紧给女儿取个小字,这样称呼起来方便。

意识到自己又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后,张溪闷闷不乐的再给孙尚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和张飞的郁闷心情,然后让孙尚香给女儿取个小字。

名字既然当父亲的张溪取了,那么小字这种事儿,就留给孙尚香吧。

在雒城逗留的这十几天时间里,张溪就在这样的琐事中度过。

休整完毕,刘备再次起兵,带领十万大军,出发前往成都。

说是十万大军,其实也就是七八万而已。

诸葛亮带着入川的荆州兵,也就是三万多人而已,而刘备虽然一开始有六万大军,但在雒城的时候攻城伤亡了近万人,沿途又要安排一些守卫,葭萌关方向又要派出援军,所以嘛,现在刘备手上撑死了就七八万人,号称十万而已。

刘备还算有良心,没有号称二十万.就算号称了估计刘璋也不信。

真要有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他刘璋绝对不做任何抵抗,直接开城投降。

现在的成都城里,刘璋还有三万左右的守军。

其中,一万人是刘璋直接控制的部队,还有两万人,是成都城里的益州豪强世家们,再次凑出来的部队。

刘璋为此,倒吸一口冷气。

当初刘备从葭萌关起兵的时候,自己找这帮子世家豪强要钱要人的时候,一个个推三阻四的说没钱没人。

没办法,刘璋只好把成都的卫戍部队,勉强凑了五万人,交给张任等五名将领去阻击。

可等刘备到了涪城了,刘璋没兵了,再找这帮世家们帮忙,这帮世家居然一次性的凑出了三万大军去绵竹关支援。

等刘备到了绵竹,这帮人又开始抠抠索索的凑了一万多人,让刘璋去偷袭葭萌关。

现在刘备到了雒城了,这帮家伙们.居然还有两万人捏在手里?!

这是两万士卒啊,不是两万民夫!!!

也就是说,这帮世家,在刘璋的眼皮子底下,藏了六万士卒,而且这些还不一定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底。

刘璋想想都觉得心头发凉.自己鼎盛时期,在成都及周边各县屯兵也不过五六万人,这帮子世家们,居然也同样有这么多人。

关键是这帮人还成天说什么庞羲,李异等东州人不稳,现在想想,到底谁才是真正不稳的人?!

刘璋父子,可也是外乡人进入的蜀地啊,这帮子蜀地世家.真的,刘璋突然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要狠狠的杀人了。

但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刘璋也没有办法了。

外面是刘备军的兵临城下,刘璋如果不想就这么束手就擒,还妄想有一丝翻盘的希望,那么就必须跟这些蜀地世家合作。

因此,刘璋只能捏着鼻子,忍下了这些事儿,然后装模做样的跟这帮人继续交好,安排他们的士卒守城。

另外,则是修书一封,趁着刘备还没有彻底合围成都前,绕道北上,进入汉中地界,联系张鲁,以及出汉中,上陇右,联系夏侯渊。

确实,刘璋不想坐以待毙。

刘璋的想法很好理解,现在我是没办法了,但曹操肯定有办法。

把曹操引入蜀中,让刘备和曹操大军火拼,自己困守成都,牵制刘备的后方。

运气好点,曹操和刘备两败俱伤,自己可以重新收拾旧河山。

运气不好,也不过是益州被曹操所得,自己终究可保富贵。

但刘备这个背信弃义之人,死也别想得到益州。

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种变故

刘璋有着刘璋的打算,而刘备,也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屯兵成都城下,包围成都。

张飞率领大军,围攻成都城北门,身后的实际指挥官,是刘备,军师是法正。

黄忠率军围攻成都东门,军师,是庞统。

魏延率军围攻成都西门,军师,诸葛亮。

赵云率军围攻成都南门,军师,没有。

子龙将军文武双全,要啥军师呐。

至于张溪嘛,他在北门的刘备军军中,不过这次不需要张溪领兵作战,他的最大任务,就是伐木破石,大量制造配重式投石车。

在看过雒城南门那个斑驳到随时可能倒塌的城墙后,刘备当即就意识到了张溪新型投石车的威力,这次进攻成都城,刘备也准备在成都城下,如法炮制。

虽然这么做可能会破坏成都城的城墙,但万一刘璋真的决定死守,拒不投降呢?!

经过诸葛亮的提醒,刘备也知道自己还是存在隐患的,需要跟汉中的张鲁,陇右的夏侯渊抢时间,如果真的不能快速围城而下,那强攻,就是必要的选择了。

因此,张溪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制造投石车,而且是大量.五十台以上的规模。

当然,张溪也不是只有这么一个任务,随军出谋划策,也是他作为谋士的职责。

因此,张溪建议刘备,把刘循和张任两个人,送回成都城去。

一方面,表达刘备可以保全刘璋一家的意思,降低刘璋的抵抗意志,促使刘璋投降。

另一方面这个张任并不是演义里的张任,除了一颗忠心可嘉外,能力也就那样。而刘循,虽然擅守,但他知道新型投石车的威力,让他进城去劝说,说不定可以制造成都城内的恐慌。

刘备琢磨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毕竟嘛,刘循是刘璋的儿子,张任一颗忠心也让刘备很动容,这样的人,留着也不能杀,不如就放了,显示自己的仁义。

因此,刘循和张任两人,带着法正专门写给刘璋的劝降信,回到了成都城。

而刘璋,现在心里真的就是五味杂陈了。

儿子能活着回来,让刘璋是相当的欣喜,刘璋一直以为,刘循已经在雒城城破的时候阵亡了。

但张任活着回来,让刘璋就有点面子上挂不住了。

因为刘循来信说张任突袭刘备军阵失败,已经阵亡了,刘璋为了鼓舞守军士气,还大肆的为张任发丧,亲自哭祭.现在咋说,收回来还来得及么?!

最要命的是,这俩人,一个心腹,一个亲儿子,回来的时候,还是来劝自己投降的。

这让刘璋非常的气恼。

对刘循,总是自己的儿子,还是长子,刘璋能怎么办?!

但张任,刘璋可就不用客气了。

直接把雒城失守的罪责归到张任头上,还指责张任是跟刘备互相勾结,这才导致雒城失守,刘循被俘很显然,这次刘璋不想对张任继续客气了。

身为心腹,自然要有背锅的觉悟嘛。

张任倒是什么都没说,但刘循真的扛不住。

张任这个人,到现在刘循还是认为他是言过其实,眼高手低,但这个人的忠心,是不能被人怀疑的。

虽然也曾经误会过张任,但后来解释清楚了,刘循也不得不赞叹张任。

这个人,为了刘璋,可是连名声都不要了,战败诈降偷袭这种事儿一旦传出去,张任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立足之地的。

更别说他到现在不死的原因,只是为了保全刘璋一家的安危这种人真的不能背锅,也不能被刘璋杀了。

刘璋一旦杀了张任,张任的事情再流传了出去,没人会愿意帮刘璋死守成都的。

所以刘循赶紧的拦下了刘璋,拼命的帮张任解释,再三担保张任的忠心可刘璋根本不听。

刘璋真的不在乎张任是不是忠心,他现在需要有一个人能站出来为之前的一系列战败背锅,而张任,就是那个最好的人选。

毕竟张任确实是两次战败,还丢了绵竹,之前不杀张任,已经让世家们有些不好的苗头了,这次如果还不杀,那些世家哪个会帮着他死守成都,还不早早的去跟刘备私下联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了城门投降了呢。

所以,张任必须杀,而且是明正典刑的杀。

只是刘循这么苦劝阻拦,刘璋倒也不好当场就杀了张任,只好命人将张任下狱,等到刘备正式攻城了,就把张任明正典刑。

而这个时候的张任,依然一句话不说,任凭处置,而刘循.只能在心里叹气。

也难怪自己家现在落到了这个地步。

不是不能理解父亲的用意,但有些事情,你真的不能这么干的。

该杀的时候就得当机立断的杀,不能到不该杀的时候乱杀人。

而且为了一帮随时可能抛弃你的人,杀掉一个忠心于你的人.这样真的好么。

首节 上一节 139/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