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125节

可即便如此,孙尚香还是主动的跟张溪说起了小邓艾的事儿。

那是在某天晚上,处理完军务后,张溪在自己的营寨里躺下,孙尚香趴在张溪的胸口上说的。

「小邓艾年纪也大了,基础打的也不错了你也该给他找个名师了。」

呐,别误会啊,孙尚香和张溪都没有胆大到在军营中进行深入交流,只是常规的睡在一起而已。

毕竟是军营啊,总不能让孙尚香去跟亲卫们睡一个帐篷吧。

至于孙尚香说的话,也是认真地为小邓艾在考虑。

孙尚香很清楚,现在邓艾的基础已经打的很牢靠了,靠自己的这点三脚猫功夫去教授邓艾,已经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所以孙尚香是很认真的向张溪建议,给邓艾找个名师。

这事儿呢,张溪其实也一直很头疼。

张溪认识的有名武将,类似关平和寇封这样的朋友呢,虽然武艺也还算出众,但他们自己的武艺都没有彻底学明白呢,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教人。而够资格给小邓艾当老师的名将呢,张溪有点不敢去说。

其实张溪最希望是小邓艾能拜在二爷的手底下学习武艺的,毕竟二爷不仅自己武力值高,他的长子关平,次子关兴,长女关银屏的武力值都不低。

关平不用说,如果不是关羽扣着不放的话,单独拿出来也可以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武将了。

关兴虽然喜欢文学,但到底是关羽的儿子,武艺的练习也是从小开始打基础的,打十个张溪应该不是问题。

关银屏嘛用孙尚香的话说,这丫头虽然手段还很稚嫩,但架不住力气大的变态,真要打起来,搞不好关平都不一定打的过。

所以嘛,张溪真的很希望邓艾能拜在二爷的门下,经过二爷的调教的话,武艺水平肯定不会比他原本历史上的水平要低。

但张溪不敢去跟二爷提这事儿,总感觉二爷对他动不动的就会瞪眼,而二爷一瞪眼,张溪还真的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此事.容后再说吧!」张溪只能叹口气,顺便把孙尚香往怀里搂一下,表达一下亲昵。

可孙尚香却不在意这个,而是继续说道,「别推以后了,我看呐,现在军中就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啊。」

「嗯?!」张溪纳闷的问道,「还有这样的人选?!难道你是说黄老将军?!」

孙尚香白了张溪一眼,说道,「黄老将军倒也是一时之选,只是他那么大年纪了,万一教授途中有个什么闪失,总是不美我是说魏延,魏校尉。」

「.魏老匹夫?!」张溪顿时错愕了。

这个老家伙,什么时候跟我家夫人搭上线了?!

他是要干什么?!跟我改善关系,还是想跟我抢徒弟?!

「好歹都是同僚的,你别叫的那么难听.就算你们不合,但咱们也得有气度,知道不?!」孙尚香轻轻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夫君,然后才说道,「我这几天经常看到小邓艾跟魏校尉去请教一些武艺上的问题,而魏校尉似乎也挺喜欢小邓艾的」

这么一说,顿时让张溪陷入了沉思。

魏延和邓艾.你别说,按照这俩的为人处世态度来说,还真的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

魏延处理不好跟同僚之间的关系,导致这货人缘差到极点,跟杨仪争权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这边,最后落了一个兵败身死。

而邓艾嘛别说,还真的好不到哪儿去,更钟会抢功也就算了,灭季汉后也是相当的跋扈,私自任命官员,不把钟会和司马昭放在眼里,然后嘛嗯,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两人,都是属于那种有人罩着还没事儿,没人罩着就铁定完蛋的主.能聊到一起去,倒也不算太意外。

但现在不同了啊。

你魏老匹夫可以继续不讲究人缘,张溪也不在乎,只要公事上不扯后腿就行。

但邓艾不行,那是张溪的宝贝徒弟,教授给邓艾的第一本书就是《礼记》。

为啥,还不就是让邓艾能稍微懂得一些礼仪,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人能稍微八面玲珑一点。

这要是跟魏延混到了一起,还不得让那个魏老匹夫给带坏了?!

「那不行,必须不行!」张溪强烈的反对,摇头,说道,「魏延武艺娴熟不假,但性格真的不行,那个家伙,连你夫君都不放在眼里呢,怎么可能会好好的教小邓艾!」

孙尚香一听这话,微微眯眼,看着张溪,玩味的说道,「到底是魏校尉不肯教,还是你放不下面子去请人教?!」

「都有!」张溪很光棍的承认道,「那个魏老匹夫啊,夫人你是不知道,当初在鄂县对阵你那个公瑾哥哥的时候.」张溪巴拉巴拉的开始跟孙尚香讲述自己和魏延的过去,有互相合作,也有互相看不顺眼的地方。

「.本来呢,我还以为一起并肩作战过了,他好歹能跟我关系缓和点吧。结果这个魏老匹夫啊呵呵!!!」

嘛,孙尚香听了半天,无非也就是两个人面子上的那点事儿。

这些事儿,说是小事儿吧,也确实不大,但说是大事儿吧,还真的不小。

这时代,有时候为了一个面子,拔剑相向的人都有,更别说魏延这个做派,确实让孙尚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到底是自己的夫君,事关男人面子的问题,孙尚香也不好多劝,这事儿暂时就先这样为止。

而张溪呢,听了孙尚香的话以后,也开始留心起小邓艾的行动,结果发现,这小子确实没事儿就往隔壁营区跑,而且一去就是好几个时辰。

这让张溪有些坐不住了。

难不成,那个魏老匹夫是扣押了他张溪的开山大弟子不成?!

正要去魏延的营帐讨个说法呢,孙尚香不得不拦住了自己的夫君。

自己的夫君,为了面子问题,不想去拜托魏延教授小邓艾,这个孙尚香是可以理解的。

但现在明显是魏延和小邓艾互相看顺眼了,小邓艾愿意学,魏延也愿意教的.张溪要是去这么一搅和,以魏延的性格,还会再教小邓艾么?!

所以嘛,这事儿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算了为好。

张溪很是纠结,一方面承认孙尚香说的有道理,但另一方面,张溪实在担心魏延教坏了小邓艾。

小邓艾本来就因为口吃的原因隐隐的有些自卑,这些年自己费尽心思都没有能给这小子彻底掰过来,这要是再被魏延灌输一些偏激的理论和想法,让这个小子彻底学坏了可怎么办。

思来想去吧,张溪还是决定,跟小邓艾好好的谈谈。

第一百九十九章 涪城相会

张溪跟邓艾聊过了。

小邓艾先是请师父原谅自己私自向他人请教的事儿,毕竟这事儿确实有点犯忌讳的,如果遇到小心眼的师父,会生气也是理所当然。

当然,张溪没那么小气,他教不了小邓艾武艺,本来也是要帮小邓艾专门找武术老师的。

在发现自己师父没有真生气之后,小邓艾也很坦然的表示,自己真的跟魏将军很合得来,魏将军也愿意教授自己的武艺,所以还请师父成全。

当然,如果师父不同意,作为弟子的小邓艾也不会有二话,会立刻断绝跟魏延的来往。

毕竟小邓艾也是知道谁跟自己更亲,更知道自己师父跟魏延将军不是很合得来的。

而张溪呢,思考了好一会儿,才嘱咐小邓艾。

跟那个匹夫学武可以,但除了武艺方面,那个匹夫不管说什么,小邓艾都不要听.理由很简单,你看看那个匹夫的人缘,除了主公看重他以外,跟谁能搞好关系了?!

学武艺可以,但是学做人,还得跟你师父我好好的学。

小邓艾立刻给师父磕头允诺,然后开开心心的去找魏延学武艺去了。

张溪依然有点不太放心,但是呢刘备已经到了涪城了。

刘备和刘璋约好了,双方在涪城会盟,互相叙一下同宗之情。

然后刘备就私下找来了庞统,张溪,法正三人,商量一下对策。

这时候的法正,已经取得了刘备的初步信任,可以参加决策圈的会议了。

刘备的本意,是想跟三人商量一下怎么应对刘璋,尽量从刘璋手里多要点好处。

刚刚进入蜀地,刘备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立刻就想进攻成都,占据蜀地。

但庞统则不然,因为在庞统看来,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趁着刘璋来涪城面见刘备的机会,设计扣押刘璋,然后挥军直取成都,这样大事就定了。

法正对此,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从他在江陵跟刘备说了取益州的话之后,法正就不把刘璋看成是自己的主公了,而且以法正的性格,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

但刘备想了很久,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第一,此大事也,不可仓卒。

第二,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换句话说,刘备拒绝了庞统的建议。

刘备还真的不是因为仁义的人设才不那么干的,而是觉得庞统太急了,攻取一国,哪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即使扣押了刘璋,他刘备对蜀地世家和百姓都没有恩信,而刘璋父子好歹经营了益州这么多年,总有一些愿意为他效死力的人吧。

万一扣押了刘璋,蜀地世家或者将军们觉得刘备这人不讲道义,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立刘璋之子作为代理人,联合起来把守关隘,就凭刘备现在带进来的这些士卒,也根本没法打到成都。

就算打进了成都,占据了蜀郡.巴蜀之地很大,光刘璋的地盘就有三郡,打下蜀郡,另外两郡不服的话,刘备就等于是陷入了另外两郡的包围之中。

所以这个事情,得慢慢来。

庞统还想再劝,毕竟刘璋在巴蜀不得人心,这时候冒险,说不定有奇效。

但张溪却在这个时候出面,跟庞统讲了一个很熟悉的故事——楚怀王武关会盟。

楚怀王是不是昏君,这个咱不好说,感觉毁誉参半吧。

但楚怀王去武关跟秦国国君秦昭襄王会盟的时候,被秦国扣押,然后老死秦国,这事儿传到楚国,原本对楚怀王不满的人都「心怀悲切」,导致近百年后,秦国要灭楚,楚国人都记着这笔账,奋起抵抗,让老秦人费了老鼻子的劲。

这要是刘备真的扣押了刘璋,又怎么确定蜀地的人不会「心怀悲切」呢?!

至于说刘璋不得人心.说句难听点的,你又怎么能确定的呢?!

好吧,就算有法正,张松等人的例子,但那其他人呢,其他的东州派和世家,难道都是心向刘备的?!

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张溪当面询问法正,是不是所有的益州本土势力和东州派都希望刘璋下台.法正只是默然不语。

看吧,法正也不敢保证的。

刘璋真的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更不是一点手段都没有的白痴。

要是那样的话,刘璋还能继续安坐在成都城里,当他的益州牧么?!

不会真的以为刘璋是一个没用的暗弱之主吧?!

刘璋虽然是子继父位,但他刚一继位,恩信未立的时候,就遭遇了一场席卷一郡的叛乱。

知道叛乱的人是谁不?!

海贼王甘宁。

是的,甘宁是被刘璋借用赵匙的力量,击败后赶出益州的。能击败甘宁的人,怎么也不能说是无能之辈吧。

而且在平息了叛乱后,赵匙这个帮助刘璋坐稳位置的最大功臣,在意识到刘璋也不是省油的灯后,也发动了叛乱,而且赵匙当时握有大量的兵权,他的叛乱,刘璋是处在相当被动的情况下的。

结果刘璋以少打多,硬是平定了赵匙的叛乱。

这样的人物,你觉得他会不在各地安插心腹,而各地世家,真的会那么齐心的盼望刘皇叔驾临成都?!

这么冒险的事儿,实在是变数太多,还是算了吧。

法正听完张溪的诉说,一阵诧异。

这个张元长所言,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稍微在蜀地打听一下就能知道的。

但他从这些事情中抽丝剥茧分析出这么多,光这份见识,恐怕就不在自己之下。

这算是法正第一次领略到了张溪的能力,心中也对张溪有了一定的认可。

荆襄多才,果然名不虚传矣。

首节 上一节 125/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