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06节

离开营帐后,在部族中老人的强力要求下,他们默默的分成了两路,一路是老人和病人们,一路则是部族中的青壮和妇孺们。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些老人这样做就是为了把自己当做诱饵,让这些青壮们有更大的活命机会。

要是按照以往草原上的习惯,可能这些牧民们也就习以为常了,毕竟草原习俗中可没有敬老这一项。

可他们是汉化很深的一个部族,这些年里观念已经慢慢扭转过来了,这一下,他们的心中对突骑施人的痛恨又增加了一笔。

……

大唐的军队冲着草原扑来之后,双方在边界的地方发生了激烈的斥候战,草原上本来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一旦哪一方落到劣势的时候,几乎就没有生机了。

而在这样的交战中,很显然是唐军占尽了上风,跟着突骑施叛乱的部族几乎被唐军的斥候们绞杀殆尽。

这大概也算是风水轮流转吧。

突骑施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加大对边境的兵力投入,又增加了两千多斥候,加入这样惨烈的消耗战。

可就算是如此,边境上突骑施也是处于下风,只是现在唐军的主力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唐军一时间也很难突破突骑施的防线。

想要突入到突骑施层层设置的防线,直达突骑施的王庭,对现在的唐军还是相当困难的。

在一处草原上的河滩处,突骑施和唐军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里已经成了双方交战的最前线,在这里双方都设置了相当多的壕堑。

这处河道是方圆十数里内唯一的一处水源,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双方都对这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在这样一处战场上,厮杀声不绝于耳,每时每刻都会有数不清的兵员受伤乃至身亡。

唐军这里几乎都是驻西域的老卒,能征惯战,甲胄精良,战意高昂,在战场上冲阵厮杀是家常便饭,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毕竟前些年,他们这些西域的老卒们才打完对吐火罗的仗,如今手可还没生呢。

至于对面的突骑施的士卒们,虽然装备稍差,可是那种悍不畏死的精神也着实可怖。

走上第一线和唐军对抗的,其实有很多都是漠北的那些杂胡们,他们被突骑施给出的赏赐闪花了眼,这时候自然要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帮助突骑施取胜。

另外那一部分突骑施的本部士卒,更是悍勇,他们比起那些杂胡们更清楚,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要是打不赢唐军,他们最好的下场也是被消耗在大唐的建设之中。

突厥和高句丽等地的‘前辈’们已经给他们示范了很多了,他们自然不愿意,更不甘心沦入到这样的境地。

为此,在战场上的时候,这些人堪称是死不旋踵。

更不用说,突骑施这个部族看起来名声不显,可它本来就是西突厥的一支,因为投降的早,反而没有受到大唐的打压。

在草原上已经没有其他大部族的情况下,他们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依附于大唐的羁縻制度,算是吃的肚子精圆。

尤为关键的是,其实这次反叛的突骑施部族,之前的时候是大唐一支很重要的仆从军,专门跟着驻扎在西域的唐军作战。

对西域的这支唐军相当的熟悉,而且经过各种大战的历练,突骑施本部的军事力量也是相当具有战斗力的。

李善站在离战场几里外的一处小丘上,拿出李湛给他的望远镜,极目远望看着那里惨烈的战场,心里有些不适。

这其实是他第一次真正见到战场,战场的残酷直冲他的心肺,虽然隔着一个望远镜,可是那股子血腥味仿佛直冲他的鼻子。

“这就是战场吗?父皇当年就是从这样的战场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吗?”

李善的心里默默的想到,但面上没有露出对战场的一丝反感。

就算李善觉得很不适应,可他也不愿意表现出一丁点的软弱来,这可是战场!

要是在这样关键的地方露出软弱的一面,就算他是李靖的外孙,也必然会失去军方的很多支持。

李善就是再怎么不聪明,也能从自己祖父和父亲上位的过程看到军队的重要性。

虽然李湛一直觉得李善软懦,可事实上李善比李湛想的有心计的多。

而同时,现在李善虽然已经是太子了,可是父祖们的经历告诉他,就算他已经是太子了,也不代表就稳了。

大唐立国才多久,压根没有一例正常登基的皇帝,更没有一个能安稳坐在太子位置上继承大统的人。

李善要是真的觉得自己高枕无忧,那才是单纯的过分了呢!

一旁做出护卫姿态的程知节看到李善对战场并没有不适,心里很是高兴,凑到李善的身边说道。

“殿下,你看。如今突骑施的部队其实已经陷入了窘境,蓝将军的军队大概已经快要到位了,到时候他们从突骑施的背后出现,而苏定方的援军跟着徐将军从正面突击。”

“突骑施人已经死定了。”

李善默默的点了点头,就算他不太懂打仗,可眼下的局势对于大唐来说其实已经相当的明朗了。

大唐想要弄的包围圈在突骑施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实已经快要成功了,只要再等两天,等到蓝玉那边的消息传过来,唐军就会发动最后一击。

如今看着还非常嚣张的突骑施人,就会沦为唐军铁蹄下的亡魂。

不止是李善,也不止是徐达他们,就是最底层的唐军士卒们也都有这样的自信。

“一切都听徐帅的安排就好了,我也只是看看。”

程知节嘿嘿一笑说道。

“老臣明白。”

不管程知节在心里怎么赞叹,觉得李善是一个可塑之才,有君主的气量,反正李善自己很清楚,自己不过是中人之姿,而且还没打过仗,轮不到他对战场上的事指手画脚。

李善自己觉得自己这辈子,大概是做不到像外祖父那样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也做不到像阳明先生那样学贯六经,更做不到像自己父亲当初那样,在战场纵横驰骋。

李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信任,信任李湛给他挑选的这些辅臣,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点,而后慢慢学会当一个好皇帝。

他的职责本来也就是这个,从来没有谁规定了皇帝就一定要成为学术大家亦或者能征善战的将军。

可以说,李善本人最大的优点其实就是有自知之明,这一点他要比前太子李承乾强太多了。

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蓝玉已经绕到突骑施的后方了,徐达忽然招来李善,在帐中嘱咐道。

“殿下,您既然来了一趟战场,想来陛下也是有心历练你。如今后勤上的事情,您其实也已经熟悉的差不多了,只有一样您还很陌生。”

李善有些讶异的问道。

“哪一样?”

“冲阵!”

看着李善有些迷茫和吃惊的眼神,徐达解释道。

“若是没有真正在战场上厮杀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自然也做不到理解下面士卒们的想法,更别说国内一般的百姓们的想法了。”

李善想了半晌,也没有想通上战场和这两样事有什么共同之处,但他还是保持着对徐达的信任。

至少有一点,李善是清楚的,徐达是跟着自己父亲出生入死的将领,而且还是自己的老师,在这种事上,他和自己是一体的。

要是自己真的在战场上出了什么问题,其实最着急的就要属徐达了。

“好。”

徐达也没想到没费多大力气就说服李善了,本来他还有其他的说辞想要拿着劝说李善呢,看到这样的情况,徐达的心里也颇为高兴。

既然李善的事定下来了,那也是时候发动对突骑施的突袭了。

开元十七年七月中旬,徐达与蓝玉、苏定方等人与突骑施对峙于草原,大唐太子李善亲率精锐三千,包抄突骑施人的侧翼,大获全胜。

随后唐军发动总攻,一举歼灭突骑施士卒,大唐太子李善更是带着精兵前往突骑施王庭,逼降突骑施自任的可汗,自此以后,海内咸称李善英武。

唐军这样包围了突骑施部,又在正面作战的时候歼灭了他们的主力,可以说这一仗就没有不赢的道理。

这才有了李善带着少量精锐逼降突骑施可汗的壮举,蓝玉等人当然很清楚这一点,可又有谁会愿意和太子抢这些功劳呢?

就是天下间明白李善做的是水到渠成之事,又怎么会有人对李善的作为有什么非议呢?

不管怎么说,李善也是真的上了战场的,以他的身份在战场上有过厮杀已经足够了,也完全能够摆平那些有所非议的人。

有本事,大可以让他们也亲自到战场上走一遭吗!

消息传回到长安,李湛兴奋的不得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太子真的没有选错,这一仗至少表现出了他的勇气和他愿意对部下信任的态度。

至于因此被李曼玉拉着宫中的妃嫔们赶出去的那点小插曲,就不算什么了,反正这一仗打赢了,要处理的封赏事宜可是很多的。

完全不用在后宫内休息呀,直接在前殿处理政务就好了,晚上前殿这里也不是不能睡,怎么说也是有一张小床的。

十月,李湛亲自在大明宫设宴迎接这次平叛的功臣们,李湛当政的时候打了这么多胜仗,唯有这一次他是最开心的。

因为他看到了李善的成长,也觉得李善能够承担的起天下的重任了。

李曼玉其实也早就消气了,她也是在战场上走下来的人,心是可以硬的下来的,只是李善到底是她的亲儿子。

当母亲的担心自己的儿子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但她也清楚,李善这次能在战场上有这样好的表现,背后肯定离不开李湛的筹备,要是没有李湛的允许还有帮忙,她可不信徐达他们这些将领敢在没有李湛的默许的情况下把身为太子的李善推到战场上。

既然事情已经结束了,而且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其实李曼玉现在更应该做的是感激徐达他们。

要是没有他们在这背后的一推,李善未来想要坐上皇帝的宝座,可能还有不小的阻力呢。

至于现在……李曼玉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李善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定了,未来当上皇帝的概率至少是九成九。

剩下那一点不确定因素就是李湛未来会不会动换太子的心思,亦或者李善本人造反未果,李善没有活过李湛等等这样小概率的事件了。

……

长孙冲看着身后的长安城,心里稍有些忐忑,他再度被李湛外派出去了,这一次还是出使吐蕃。

要知道,自从当初吐蕃求亲不成,后面吐蕃使者和吐蕃的王子还牵扯到李承乾谋逆的案子里后,双方的关系就一直很僵硬。

到现在为止,吐蕃都算是大唐的敌国,所以这次长孙冲出使吐蕃,也是前途未卜,有这样的担心自然是很正常的。

不过想到临行前李湛的嘱咐,长孙冲的心里又稍稍安定了一点。

李湛说的很明白,这次出使不指望长孙冲能做到他祖辈那样分裂突厥一样的壮举,只是和吐蕃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就行了。

私底下,李湛倒是嘱托长孙冲,希望他这次去了吐蕃能够好好看看,当地有什么出彩的人物,若是觉得谁能够在未来重新统一吐蕃,不妨先结交一番。

这样的任务,对长孙冲来说已经很轻了。

于是长孙冲便带着自己身后浩浩荡荡的使节团,从长安城出发,直向长安南边行去。

朝廷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向吐蕃派遣使臣,试图结成友好的外交关系,其实也是有内在的原因的。

长孙冲在心里也有过揣摩,他能够看出来,李湛有心想要向西域更西处进军,只是这样一来,漫长的后勤线对大唐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这样一条堪称是大唐西域驻军生命线的交通要道,有很大一块刚好是紧挨着吐蕃的,若是在大军出征在外的时候,吐蕃进攻这样的道路,那西域的军队就会成为孤军。

这样的情况,大唐上下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

只是吐蕃所处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就算是李湛看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有些望洋兴叹。

想要真的灭了吐蕃,大唐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了,死伤必然很惨重,还不能保证赢下来。

自然的,李湛就要考虑灭不了吐蕃,应该如何处理和他们的关系了。

在这个时候看之前的唐蕃交恶就不是一个好事了,固然吐蕃现在已经有分裂的迹象了,其国中的几部相互之间矛盾极深,就差一个火星就能点爆。

可它的体量和位置在这摆着,要是吐蕃真的崩盘了,那么多吐蕃百姓化身盗匪,整天入寇大唐边境也不是一个办法。

思前想后,李湛也只能捏着鼻子派人和吐蕃修好了。

只是李湛更不愿意看到吐蕃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要是能保持现在各部相互斗争的形势,李湛自然是最开心不过了。

所以,李湛专门嘱咐长孙冲,让他关注吐蕃国中出彩的人物,虽然明面上和长孙冲说的是交好这些人。

但跟在使节团里的军情司的密探们是知道李湛的另一个命令的,若是遇见这样出彩的人物,要收集他们的信息,往后等待这些人的可能就是暗杀了。

首节 上一节 206/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